行政法历史PPT课件_第1页
行政法历史PPT课件_第2页
行政法历史PPT课件_第3页
行政法历史PPT课件_第4页
行政法历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古代行政法夏商 夏代适应奴隶制的需要 随着权力机构的简历 产生了最初形态的行政法制 商代 齐之以礼 齐之以刑 礼法构成了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内容 但是 夏 商时期对政府机构的管理基本以习惯法为主 以言代法 以吏代法 西周 西周时期的 周礼 中就有规定国家机构设置及其活动的 六官 六典 之篇 从此 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法的基础 秦汉 秦代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律 中的 置吏律 效律 等是关于职官建制 任免 铨选 考核之法 内吏杂律 是关于京官政务之法规 行书律 是有关公文规定的法规 傅律 田律 金布律 徭律 工律 等 是关于经济 手工业的行政管理法规汉代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和职官法 尚书台六曹体质的建立 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六部制的基础 并且对各种机构的员额和职权都有明确规定 隋唐宋元 行政法的重大发展实在隋唐 隋唐将晋代就正式列为国家法律的 违制 律改为 职制 他是对各级官吏违反编制及失职行为的处分规定 唐代编纂的 唐六典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行政法典 他按立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制 明确规定了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规范 官吏的编制 职责权限及对官吏选拔 考核 奖罚等行政管理制度 宋代有官修法典 庆元条法事类 元代有 元典章 等 是对唐代 唐六典 的效仿 明清 明清是我国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时期 它集历代行政法之大成 对行政法典法规的制定更加系统化 规范化 明清仿照 唐六典 制定了 明会典 清会典 体例以六部管制为纲 分述各行政机构的职掌和事例 近代行政法 20世纪上半叶 清末 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关系 阶级关系的变化 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也发生很大变化 在人民革命力量的打击下 特别是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 清朝统治者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 为反映官僚买办阶级的要求 调整新的社会关系 同时也为了粉饰 预备立宪 封建统治者开始利用法律形式来掩盖其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质 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清廷颁谕 责成沈家本 伍廷芳等人负责修律 这期间修订和新颁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令主要有 1908年2月制定的 结社集会律 1908年4月颁布 违警律 1909年闰2月颁行的 国籍条例 及后附的实施细则 此外 主管民政 教育的清廷中央部门还先后颁布了 暂定户口规则 户口管理规则 调查户口执行法 各学堂管理通则 等行政管理法规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 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制定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健全组织 统一官制 确定各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南京临时政府先后制定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权限 各部官制通则和陆军 外交 内务 交通 教育 司法等部及各局的官制 并规定了中央行政各部的组织 部长 次长 司长和各科的职责权限 以及各级各类官员的委任办法 还撤销了地方 军政分府 令各省都督府所属之行政各部改为 司 主管民政 财政 军事由另设的司令部专管 使政军分开 并经参议院同意正式公布了 南京政府官制 等法律 南京临时政府及其所属各部还发布了各类行政法令 以期 安民心维大局 如 通令保护人民财产令 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令广东都督严禁贩卖猪仔文 令外交部妥筹禁绝有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文 关于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及课程标准 等等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政府主要援用清末的法律 也基于统治需要而设置专门的法典编纂机构开展立法活动 从1912年12月至1916年10月 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立法主要有 戒严法 官吏服务令 治安警察法 出版法 司法官惩戒法 违警罚法 等等 广州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广州 武汉国民政府进行了较为频繁的立法活动 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一系列国家机关组织法 如 国民政府组织法 国民政府司法部组织法 修正国民政府监察院组织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 省政府组织法 以及国民党中央 各省区联席会议通过的 省政府对国民政府之关系议决案 省党部与省政府之关系议决案 等等 此外 国民政府还先后颁布了 兼职条例 文官官等条例 县长临时任用条例 政府职员给假条例 等人事法规 以及 惩治官吏法 等廉政法规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后的行政管理立法大体经历了前 中 后三个时期 1 前期 国民党统治的最初十年 是行政法律制度建立时期 1928年10月颁布 训政纲领 国民政府组织法 作为确立其政权 法统 地位的根本法 同时还颁布了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等五院组织法 以确立其中央政府机构的法律地位 国民党政府的立法院和其他政府机构还制定了各类政府组织法以及大量单行法规 2 中期 抗日战争时期 是行政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时期 其行政管理立法的政治色彩日益厚重 主要表现为运用战时立法和军事立法的手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如颁布 国家总动员法 各县保甲整编办法 防止异党活动办法 等等 3 后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的行政管理立法呈现挽救国民党政府统治颓势的特点 如颁布 勘乱总动员令 动员勘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 维持社会秩序暂行办法 和修正的 戒严法 等等 革命根据地 这方面的情况相当丰富和复杂 过去人们未予足够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央苏区和15个地方苏区制定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规 规章就有550余个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央根据地和47个地方根据地 边区 所制定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规 规章就有2744个 这些行政管理法规 规章的情况千差万别 其制定主体甚多 分别为参议会 行政委员会 边区政府及其下属部门 政务会议以及中共中央的某些组织机构等等 其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复杂 涉及到组织机构 选举 土地 军事 民政 司法 公安 财政 金融 粮食 农林 劳动 工商贸易 交通运输 教科文卫等等 其形式也不尽规范 这些行政管理规范对于促进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确保革命战争的胜利 发挥了积极作用 体现了在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革命根据地政府促使人们依法办事 规范社会行为的愿望 当代行政法初创阶段 这个时期 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行政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 规定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职权 工作方式和责任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有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国务院组织法 国家计委 国家体委 监察部 劳动部等部委的组织条例 以及国务院秘书处 法制局 人事局 专家局 计量局 机关事务局等直属机构或办公机构的组织简则 关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有 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 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以及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等 停滞和遭受摧残 1957 1978 1957年发动 反右 运动 开始批判 法律至上 对 法律至上 的批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对民主与行政法制的否定 1957年以后 整个立法工作的速度放慢了 几乎完全停顿下来 不立法 政府依法办事 依法行政首先失去了前提 没有行政组织法 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失去控制 导致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 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没有限定 导致职权不清 责任不明 互相推诿 互相扯皮 以及越权 滥用权力 没有行政管理法 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失去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导致 长官意志 和行政工作人员个人随意性以及偏私 不公正 行政机关办事没有统一的程序和时限要求 导致瞎指挥以及办事拖延耽搁 没有行政法制监督和行政救济法 对其违法 失职 侵权行为没有制约和追究责任的途径 致使法制 政纪和职业道德的废弛 公民权益被侵犯而告状无门 求救无门 重建和发展 1978 1989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 确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的法律 法令 凡不与现行宪法 法律 法令相抵触者均继续有效 这样就恢复了一大批法律 法令 包括调整行政社会关系的法律 法令 部分地解决了行政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 为重建行政法制做了第一步较容易做但却有较大效益和作用的工作1978年至1989年这个时期 行政法制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新宪法 即现行宪法 的颁布 1982年3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决议 决定对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进行全面改革 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精简机构 明确职责 实现领导班子 四化 革命化 年轻化 知识化 专业化 克服官僚主义 提高工作效率 国务院于1987年4月颁布了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 各省市也于其后相继颁布了有关制定地方规章的程序规定 但整个行政立法程序法至今尚未制定 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 1989 1999 1989年至1999年十年间 是中国行政法大步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阶段 主要体现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 行政领域确立依法行政原则 在我国 真正确立依法办事 依法行政原则是在90年代 行政诉讼法 通过和实施以后 1993年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正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原则 明确出 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 严格依法办事 一切公职人员都要带头学法懂法 做执法守法的模范 二 制定行政诉讼法 建立行政诉讼制度1982年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 民事诉讼法 试行 第一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事诉讼程序 审理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 即民告官案件 之后 1989年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行政立法研究组成立于1986年 主要由行政法学者 专家组成 该研究组成立的宗旨是研究中国行政法制发展的方向 目标及发展途径 为健全 完善中国行政法制向决策部门提出具体运作方案 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草拟各种重要的行政法试拟稿 提交立法机关正式起草和立法 该研究组成立之后 先后草拟了 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 行政处罚法 等法律试拟稿 目前正在草拟 立法法 行政许可法 并准备草拟 行政程序法 行政强制法 行政收费法 等法律草案 三 制定 国家赔偿法 建立行政赔偿制度长期以来 我国对于因政府违法或不当行为侵害 造成其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公民 一直实行一种称为 落实政策 的制度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1994年通过了 国家赔偿法 山 该法同时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 即冤狱赔偿 两种国家赔偿 根据该法 公民不仅可以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请求国家赔偿 而且可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侦查 检察 审判 监狱管理职权时实施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请求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 体现了现代法治的精神 四 制定 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重要监督制度 行政复议法在总结 年国务院制定的 行政复议条例 施行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制度 主要是 扩大行政复议范围 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作用 简化行政复议申请程序 更充分地体现便民原则 赋予当事人对规范性文件监督机制的启动权 确立国务院受理涉及国务院部门和省级政府的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最终裁决的制度 加强了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监督 严格了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法律责任 行政复议法是继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 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 不仅对保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而且对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促进依法行政 从严治政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廉政建设 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都有重大意义 五 制定 国家公务员法 建立公务员制度我国在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上 过去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干部制度 这种 千部制度 具有强烈的 人治 色彩 一个人能否进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 以及到何机关任何职 均完全取决于组织的分配 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没有个人的选择 也没有竞争 一个人在行政机关工作 当上干部以后 其晋升 提拔或调动工作也完全取决于组织 主要是组织的负责人 取决于国家的需要 个人的学识 才能和志趣都是次要的考虑因素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组织人事部门于1984年成立国家 公务员法 研究起草小组 研究国家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起草 公务员法 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工作 起草小组数易其稿 终于在1993年8月将法案提交给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 国务院以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的名称发布 2005年4月27日 公务员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 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 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促进勤政廉政 提高工作效能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六 制定 行政监察法 完善行政法制监督1990年 国务院发布 行政监察条例 1997年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又通过 行政监察法 从而确立了我国相对稳定和较为规范的 且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察制度 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1 监察机关设于行政系统之内 这种体制有利于监察机关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规章 制度 政策 熟悉和掌握监察对象的情况 从而提高监督的效率 2 监察对象不仅及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而且包括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3 监察机关享有较广泛的监督权 包括检查权 调查权 建议权 行政处分权和行政处理权 4 监察行为受严格的程序法制约 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实施监察行为违反法定程序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 健全行政程序法制加强对行政权行使过程的监督和制约 1992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等法律 法规 均就有关行政行为的程序作了较明确 具体的规定 90年代我国行政程序最典型的立法 是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