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9夯实基础 深化积分1.doc_第1页
20110919夯实基础 深化积分1.doc_第2页
20110919夯实基础 深化积分1.doc_第3页
20110919夯实基础 深化积分1.doc_第4页
20110919夯实基础 深化积分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夯实平台基础 深化积分预警强力推进“大情报”系统建设与应用(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公安部“太原会议”以来,郑州市公安局围绕解破解平台运转不顺畅、积分模型不科学、管控措施不落实三大难题,认真落实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强化积分预警,分类管控工作,进一步细化了重点人员预警信息、管控信息、轨迹信息和背景信息的动态研判,有效推进了对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挤压了犯罪空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与案“四度”关系设定多维模型,进一步深化积分预警工作。根据人与案“四度”关系设定多维积分预警模型,通过对重点人员和案件的关联,实现由人到案,由案到人,由案到案,由人到人的综合研判,提高对重点人员的管控效率针对性。“四度”主要包括重点人员的异常度,重点人员与案件的匹配度,案件与案件的相似度,重点人员与重点人员的关联度。(一)通过五大属性积分,刻画重点人员异常度。异常度是基础,根据重点人员“五大属性”积分模型中异常活动轨迹进行刻画积分,该异常度为重点人员进行研判的起因、苗头,该度分值设定为总分值的25%。根据这一规则,配置了攀爬入室盗窃类前科人员、盗窃车内财物类前科人员、盗窃保险柜类前科人员、盗窃电动车类前科人员、盗窃机动车类前科人员、飞车抢夺类前科人员、拦路抢劫类前科人员、制贩毒类前科人员、吸毒类重点人员、精神障碍类人员、寻衅滋事并携带管制刀具重点人员和多次在不同区域被不同单位盘查进入GFT系统的劣迹重点人员等15类不同性质重点人员的积分预警模型,重点人员轨迹触网后,进入不同的积分模型进行积分。目前,我们正在根据不同人员的既往犯罪属性,穷尽所有重点人员的模型。(二)通过由人到案积分,计算人与案匹配度。匹配度是核心,主要包括案件的时间、地点、性质与重点人员活动轨迹的时间、地点及该人既往犯罪属性(劣迹史)的性质类别相匹配,该匹配度为人案关联的关键,是能否对重点人员进行管控和打击处理的实质内容,该度分值设定为总分值的50%。案件性质的划分主要依据作案手段、作案特点、作案工具等,通过细化重点人员既往犯罪属性(劣迹史)侵害对象、作案地点选择、作案时间选择、作案工具选择、作案手法等要素,实现重点人员前科类别与现行新发案件的匹配。精确匹配要求案件类别要达到三级或四级菜单匹配(一级侵犯财产案二级盗窃案三级入室盗窃案四级攀爬入室盗窃案),模糊匹配要求至少一级匹配。时间的匹配通过案件的发案时间与重点人员活动轨迹的时间进行差值判定。依据时间差的数值,按照精确匹配、模糊匹配两层指标实现时间匹配分值的计算。地点的匹配通过案件的发案地点与重点人员活动轨迹地点的距离远近进行判断。依据同一街道(楼院)、同一派出所辖区、同市等距离、范围进行匹配,实现地点匹配分值的计算。人与案件的匹配实现打击、防范工作的“由人到案”,同样可以显示案件到重点人员的关联程度,对于正常案件办理工作的“由案到人”,可以非常容易的筛选出匹配的可疑重点人员。(三)通过案件串并,分析案件与案件相似度。相似度是支撑,主要指具有串并价值的系列案件,按照作案手段、作案特点、作案工具等要素,进行量化计分,该相似度不一定有结果,但前科人员大多具有作案系列性,该度分值设置为总分值的10%。(四)通过重点人员与其关系分析,刻画人员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是拓展,主要是对重点人员的社会属性和交往人员的刻画描述,通过一人一档的表结构进行碰撞,对重点人员是否来自同一区域、是否有过同案、同伙经历、是否有过同住宿、同上网、同暂住等同行轨迹、是否有过同学、同事、同服刑等经历进行统计、分析,量化计分。该度分值设置为总分值的15%。二、以人与案的“四档”建设为基础,规范积分预警数据项。“四档”是按照公安部太原会议提出的重点人员一人一档的做法,我们对其进行了扩展,主要包括重点人员“一人一档”,关注人员的“一人一档”,案件的“一案一档”,高危地区的“一区一档”。(一)建立六类管控目标库的一人一档。在完成公安部七类重点人员、省级重点人员管控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建立了本地重点人员库、高危地区人员库、各单位经营人员库、临控重点人员库等六大类重点人员库。公安部七类重点人员库是“大情报”平台信息比对的“规定动作”,省级重点人员库是“附加动作”,本地重点人员库是“自选动作”,各单位经营人员库和高危地区人员库是“实用动作”。根据公安部的要求建立了“一人一档”。(二)规范各类案件数据项的一案一档。刑事类前科人员中大量的“两抢一盗”前科重点人员活动轨迹多,社会危害程度高,重复作案的可能性更大,社会危害性更严重。为了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建立侵财类案件一案一档,主要依据作案手段、作案特点、作案工具案件性质。一案一档与一人一档相互对应,提高比对的准确性。(三)整合重点人积分要素建立一区一档。为了增强比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历年来案件高发的区域、重点人员活动的重点区域、案件高发的高危时段通过建档,建立一区一档。一是根据案件高发的地点,动态筛选出十大高危派出所、十大商场、十大菜市场、十大批发市场、十大医院、百个居委会、千个居民楼院等;二是根据案件高发的时间段,动态筛选出某类案件的高危时间段;三是根据地域性犯罪的特点,筛选出高危地区人员。外省的高危地区具体到县,本省的具体到乡,郑州市的具体到村;四是根据个案类别的行为规则,对同住人员、同行人员进行扩展分析。三、以“四大平台”互联互通为目标,为“大情报”建设与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我们着重加强了“三类基础设施、三大基础平台及四类应用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建成了人口、案件、交管、治安管理、综合查询等38类网上应用系统。全局所有数据都集中在市局信息中心进行统一管理,集中了包括15台小型机、126台服务器在内的200余台各类设备,建设了集中存储备份系统,共存储各类数据2.4亿多条,数据存储量达24T。目前,警综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PGIS平台)、视频监控平台全部与情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一)警综平台作为基础平台为情报平台提供基础数据。2009年3月全局开通运行,整合了原有的案事件、派出所综合、执法监督等系统,实现了基础工作、行政管理、侦查破案、执法监督、比对预警、信息发布、信息统计的一体化,形成了一整套网上办公的模式,降低基层民警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自系统运行以来,平台现已存储各项业务数据共计5.3亿余条,今年以来信息增量达4200万余条。据统计警综平台每日数据增量3万余条,高峰时在线用户达4000余人。上半年访问次数达54万/人次,通过警综平台办理案件数达18358件。警综平台的全警应用为情报、地理信息等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情报平台在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直观展现。6月22日,郑州PGIS平台建设顺利通过公安部验收,获得专家高度评价。一是我们创新建立了“民警”+“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地址采集及二次标准地址标注等数据采集维护更新机制。二是实现了PGIS平台与警综平台、情报平台的高度融合,开发具有郑州特色的实有人口管理、警情分析等业务应用系统。全局1973辆警车与8700余名民警全部使用GPS定位在PGIS平台上展现,方便指挥调度。三是情报重点人员轨迹在地理平台显示,将全市宾馆、网吧、银行网点在地理平台标注,重点人员出现预警轨迹,在平台直观显示轨迹,并用过关联通知社区民警对有关人与案进行管控。(三)将视频监控平台数据接入情报平台。按照“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模式,建立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平台,我局大力推进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建设,组建VPN专网,开展监控平台建设。警改后整合原分局、派出所监控平台为28个新建派出所建立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室),配备6-15块液晶屏电视墙、4-8个坐席。出台了公共复杂场所电视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应用规范,统一标准,加强管理。成立派出所监控指挥中心(室)视频监控专业队,24小时分班对辖区探头进行浏览,制定监控中心日常工作制度,视频监控员工作职责等制度实行规范管理。目前视频监控平台已经接入大情报平台,全市126个交通卡口已在情报平台中实现对车辆的实时比对与临控。通过车辆信息可以与人员身份信息、电话信息关联,拓展了积分预警的数据项。四、以“四大”系统建设为抓手,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实战的水平。(一)新警务通系统。在应用系统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实战应用为先”。结合一线工作需求,我局与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开发基于3G网络的新警务通项目,与警综平台、情报平台、地理信息平台、视频监控平台全部实现了功能与业务的衔接。具备警务办公、GPS定位、视频传输、分组对讲、交互式应用软件、传呼、语音通话等七大功能,将现有的各个应用平台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民警手持终端、警车车载终端已经全部配发到位。为各警种提供了强大的室外工作平台。(二)重点人员管控信息分析系统(GFT系统)。自主研发了重点人员管控信息分析系统(GFT系统)。该系统集电子信息采集、查询、研判、管控为一体,实现了对电子痕迹信息查询,涉案嫌疑号码临时布控、涉案电子信息分析、犯罪团伙电话清单研判等功能。拓宽了重点人员的管控范围,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大情报”系统的管控质量和效率。(三)人际关系分析系统。系统根据同户籍人员、同案人员、同时入住同一房间、同旅店同时入住或退房、同一天登记在同一暂住点、网吧同时上下机人员、同时被巡逻盘查、GFT系统通讯录人员等信息进行自动判断分析重点人及其关系人,进一步扩大研判的范围。(四)自选要素批量比对系统。针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