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卢红英《陋室铭》教案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卢红英《陋室铭》教案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卢红英《陋室铭》教案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卢红英《陋室铭》教案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卢红英《陋室铭》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22陋室铭刘禹锡 内蒙古通辽市通辽新城第一中学 卢红英 【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课文。2.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重点】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结合课文注释背诵重点解词。【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自学点拨法,引导学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师讲述“关于刘禹锡的故事”。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词与柳宗元比肩,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当时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他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他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这位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他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此人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又将他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这位被贬官员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他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虚词;2.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检查预习情况。(ppt展示)1. 给加粗字注音:惟吾德馨( ) 鸿儒( ) 调素琴 ( )案牍( ) 西蜀子云亭 ( ) 苔痕( )(屏幕展示,学生自测,教师展示答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强调易错的读音,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2.了解文体:(屏显)“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如:墓志铭、座右铭等。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预想学生回答:铭文、刻骨铭心、铭刻;)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四.学习新课:1.、检查朗读及节奏:出示已标好断句的陋室铭全文,指名个读,初步感受韵文的音韵美;其次,男女生赛读,再全体齐读, 锻炼朗读能力,巩固加深韵文的铿锵有力、音韵和谐的特点。师:韵文一般是用韵的,它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小组合作翻译全文:4人一组,分工明确,结合书下注释,合作翻译全文。(限时35分钟)3. 小组汇报展示:翻译全文。4. 重点词语和句子检测、总结。(强调:特殊用法、实虚词和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 斯是陋室( ) (4)何陋之有( ) (5)苔痕上阶绿( ) (6)草色入帘青( )(7)谈笑有鸿儒( ) (8)往来无白丁( )(9)可以调素琴( ) (10)无案牍之劳形( )(11)惟吾德馨( )( )五、探究作者情怀: 思考: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的句子。(本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采取小组讨论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降低难度。把个别的小问题放在下面解决,共性的问题,一起解决。)具体讲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斯是陋堂,惟吾德馨。”点明全篇主题。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2、文章具体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1)环境之雅。解析:“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2) 交往之雅。解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3)情趣之雅:.设置“对话训练”(合作探究):当刘禹锡在陋室里会友弹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那他俩之间将会有什么样的一番对话呢?仿照示例,完成对话: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我(_地笑道):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我(_地笑道):(小组讨论合作约2分钟)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一会儿找同学合作演示一下。师: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觉得刘禹锡他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多年之后的内蒙通辽市又出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屏显: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师: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个人经历,大家会有新的发现,也就更明白这是刘禹锡的个性使然。请看大屏幕:.走近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求异心理很强,如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确实脍炙人口。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年。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激情读诗。 【屏显: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拓展延伸: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们看【屏显:补充资料: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陶渊明 南朝梁时人,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称“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山中宰相陶弘景】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师:他把自己和诸葛亮、杨子云相比,诸葛亮、杨子云是什么人? 【屏显:材料一: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政治家。 材料二:杨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家贫,不慕富贵,后来成为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作用: 以古代名贤自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傲岸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5、明确写法及主题:“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主题: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六 、当堂齐背全文:(激昂)你们看,那个知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