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化验室作业指导书(news).docx_第1页
废水化验室作业指导书(news).docx_第2页
废水化验室作业指导书(news).docx_第3页
废水化验室作业指导书(news).docx_第4页
废水化验室作业指导书(news).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ENERAL WI 普通作业指导书 西区废水化验室作业指导规程DOC.#:文件号 REV:版本EI- 00Reason(s) for Update 更新原因:首次发行 部门ORIGINATOR编制CHECK审核APPROVE批准PAGE:页 30 OF 签名日期文件编制/更新过程一览表序号编制/更新原因版本日期1首次发行002009-11-202012011-02-9修改标记说明:1.删除旧有内容需要反黄色,且使用删除线加以标注,例如:运行前基本步骤;2.增加新内容需以粗体、反红色倾斜字体加以标注,例如:增加设备规格参数。1、 目的为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和仪器设施的安全,规范化验室水质检测实验流程,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便于员工实验操作。2、 范围及权责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化验室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保养,具备水质检测类上岗证的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3、 参考文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Orion Star 系列仪表使用说明书PXJ-1C 型精密离子活度计使用说明书5B-1型COD快速测定仪使用说明书UV-53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 安全及紧急处理事项1 应急原则1.1 先救治,后处理1.2 先制止,后教育1.3 先处理,后报告2 安全应急预案种类内容明火操作安全应急预案a.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b.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蒸汽排出。c.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d.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和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灭火材料。带电操作安全应急预案a.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了,应等干燥后再用。b.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毒品操作安全应急预案禁止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闻气体应“招气入鼻”。即用手轻拂气体,把气体扇向鼻孔(少量),不可把鼻子a.凑到容器上。b.实验室内应装有换气设备,并设有通风橱,有毒气产生或有烟雾产生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造成中毒。拆卸有毒气的实验装置时,也应在通风橱内进行。c.仪器中的反应物倾倒出来后再清洗。有毒物质不准倒入水槽里,要倒在废液缸中,统一处理。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d.皮肤破损后不能接触有毒物质,以免有毒物质经伤口侵入人体造成中毒。e.每次实验时必须佩带相应劳保用品(防护镜、硅胶手套、耐高温手套、白大褂)f.每次实验完毕应用冷水洗净手、脸后再离开实验室。不宜用热水洗,因热水会使皮肤毛孔扩张,有毒物质容易渗入。2.1 明火操作安全应急预案2.1.1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2.1.2 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蒸汽排出。2.1.3 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2.1.4 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和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灭火材料。2.2 带电操作安全应急预案2.2.1 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了,应等干燥后再用。2.2.2 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2.3 毒品操作安全应急预案禁止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闻气体应“招气入鼻”。即用手轻拂气体,把气体扇向鼻孔(少量),不可把鼻子2.3.1 凑到容器上。2.3.2 实验室内应装有换气设备,并设有通风橱,有毒气产生或有烟雾产生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造成中毒。拆卸有毒气的实验装置时,也应在通风橱内进行。2.3.3 仪器中的反应物倾倒出来后再清洗。有毒物质不准倒入水槽里,要倒在废液缸中,统一处理。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2.3.4 皮肤破损后不能接触有毒物质,以免有毒物质经伤口侵入人体造成中毒。2.3.5 每次实验时必须佩带相应劳保用品(防护镜、硅胶手套、耐高温手套、白大褂)2.3.6 每次实验完毕应用冷水洗净手、脸后再离开实验室。不宜用热水洗,因热水会使皮肤毛孔扩张,有毒物质容易渗入。3 伤害事故应急程序3.1化学药品中毒种类救助措施误服危险化学品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a.现场立即引吐。b.若误服毒物量少或胃内食物过稠不易吐出、吐净时,可让患者喝4盐水,再引吐,反复进行,直到饮入物全 吐出为止。c.误服酸时,口服2.5的氧化镁溶液或氢氧化铝凝胶 60ml,或立即口服蛋清、牛奶、花生油或淀粉糊,切忌引吐、洗胃,更不能服碳酸氢钠溶液,否则造成胃胀气,导致穿孔。误服碱时口服食醋、橘子汁、柠檬汁等食用酸中和,再补充牛奶、蛋清保护黏膜,禁止引吐和洗胃呼吸道中毒a.将患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b.严重的送医院高压氧仓吸氧。急性皮肤吸收a.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b.用大量清水冲洗也可用微温水,禁用热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冲洗越早、越彻底越好。c.用肥皂水洗净。d.涂能中和毒物的液体或保护性软膏。e.注意观察清洗是否彻底。3.1.1误服危险化学品1) 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2) 现场立即引吐。3) 若误服毒物量少或胃内食物过稠不易吐出、吐净时,可让患者喝4盐水,再引吐,反复进行,直到饮入物全 吐出为止。4) 误服酸时,口服2.5的氧化镁溶液或氢氧化铝凝胶60ml,或立即口服蛋清、牛奶、花生油或淀粉糊,切忌引吐、洗胃,更不能服碳酸氢钠溶液,否则造成胃胀气,导致穿孔。5) 误服碱时口服食醋、橘子汁、柠檬汁等食用酸中和,再补充牛奶、蛋清保护黏膜,禁止引吐和洗胃。3.1.2呼吸道中毒1) 将患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2) 严重的送医院高压氧仓吸氧。3.1.3急性皮肤吸收1) 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2) 用大量清水冲洗也可用微温水,禁用热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冲洗越早、越彻底越好。3) 用肥皂水洗净。4) 涂能中和毒物的液体或保护性软膏。5) 注意观察清洗是否彻底。3.2外伤急救方法种类急救措施割伤急救a.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b.用消毒的镊子小心取出伤口中异物。c.用3的双氧水擦洗。若伤口比较严重,出血较多时,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立即送医院治疗烫伤和烧伤的急救a.轻度的烫伤或烧伤,可用棉签浸9095的酒精轻涂伤处,或用35高锰酸钾溶液擦伤处至皮 肤变为棕色。d.涂上獾油或烫伤药膏。c.较严重的烫伤或烧伤,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伤处,立即送医院治疗。化学烧伤的急救1.浓硫酸等酸性烧伤a.用干布擦试干净。b.用清水冲洗或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2.氢氟酸烧伤a.用大量清水冲洗几分钟或浸泡。b.在伤口处敷以新解配制的2025MgO甘油悬浮液。3.石灰等碱性烧伤a.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b.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c.重者送医院诊治。4.溴烧伤a.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b.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c.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在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口停留片刻。 5.沥青灼伤a.用棉花或纱布沾上二甲苯或氯仿轻轻擦试沾在皮肤上的沥青(注意不可用手去揭已沾在皮肤上的沥青,使用氯仿时要注意不宜过多,以防止引起局部麻醉)。b.涂上一层抗生素药膏。6.磷烧伤a.在水下仔细清除磷粒。b.用1硫酸铜溶液冲洗。c.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d.用2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切忌暴露或用油脂敷料包扎)。7.次氯酸钠烧伤a.用牛奶、蛋清、淀粉糊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8.酚烧伤a.用70酒精的水溶液冲洗数遍,直至创伤面无酸味。b.以大量清水彻底冲洗。c.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湿敷。眼睛的灼伤若是试剂溅入眼内:a.睁大眼睛,用双手拉开上眼睑,使毒物随泪水流出。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部,边冲洗边转动眼球,使结膜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冲洗时间一般b.不得少于30分钟。c.若无冲洗设备或无他人协助冲洗时,可将头浸入脸盆或水桶中,浸泡十几分钟,可达到冲洗目的。若是固体化学物质落入眼内:d.应及时取出(若是碎玻璃,应先用镊子移去碎块,或在盆里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e.用水冲洗。盖上干净的纱布,速去医院眼科做进一步处理(切记不要紧闭双眼,不要用手使劲揉眼睛炸伤的急救a.如伤势严重,大量出血,做适当止血处理后,并尽快送医院治疗3.2.1割伤急救1) 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2) 用消毒的镊子小心取出伤口中异物。3) 用3的双氧水擦洗。4) 若伤口比较严重,出血较多时,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立即送医院治疗。 3.2.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1) 轻度的烫伤或烧伤,可用棉签浸9095的酒精轻涂伤处,或用35高锰酸钾溶液擦伤处至皮 肤变为棕色。2)涂上獾油或烫伤药膏。2) 较严重的烫伤或烧伤,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伤处,立即送医院治疗。3.2.3化学烧伤的急救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最短时间(12分钟内)进行冲洗创面1520分钟(注:冲洗时必须立足于现场条件,不必强求用消毒液和药水,自来水也可应急)具体要点如下:1) 浓硫酸等酸性烧伤。a) 用干布擦试干净。b) 用清水冲洗或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2) 氢氟酸烧伤a) 用大量清水冲洗几分钟或浸泡。b) 在伤口处敷以新解配制的2025MgO甘油悬浮液。3) 石灰等碱性烧伤4) 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5) 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6) 重者送医院诊治。7) 溴烧伤8) 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9) 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10) 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在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口停留片刻。 11) 沥青灼伤a) 用棉花或纱布沾上二甲苯或氯仿轻轻擦试沾在皮肤上的沥青(注意不可用手去揭已沾在皮肤上的沥青,使用氯仿时要注意不宜过多,以防止引起局部麻醉)。b) 涂上一层抗生素药膏。12) 磷烧伤13) 在水下仔细清除磷粒。14) 用1硫酸铜溶液冲洗。15) 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16) 用2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切忌暴露或用油脂敷料包扎)。17) 次氯酸钠烧伤用牛奶、蛋清、淀粉糊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18) 酚烧伤1) 用70酒精的水溶液冲洗数遍,直至创伤面无酸味。2) 以大量清水彻底冲洗。3)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湿敷。3.2.3眼睛的灼伤若试剂溅入眼中:4) 睁大眼睛,用双手拉开上眼睑,使毒物随泪水流出。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部,边冲洗边转动眼球,使结膜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冲洗时间一般5) 不得少于30分钟。6) 若无冲洗设备或无他人协助冲洗时,可将头浸入脸盆或水桶中,浸泡十几分钟,可达到冲洗目的。若是固体化学物质落入眼内:a) 应及时取出(若是碎玻璃,应先用镊子移去碎块,或在盆里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b) 用水冲洗。c) 盖上干净的纱布,速去医院眼科做进一步处理(切记不要紧闭双眼,不要用手使劲揉眼睛)。3.2.4炸伤的急救如伤势严重,大量出血,做适当止血处理后,并尽快送医院治疗。3.3化学品安全防护3.3.1 具体化学品成分与安全特性请查看现场的物质安全资料即MSDS,做好安全使用,安全防护; 3.3.2使用相关化学品前应确认已经了解该化学品的危害特点,并做好安全防护,比如带胶手套等防护接触灼伤;3.3.3如有不慎接触到有伤害的化学品或不明物品,应尽快用大量自来水冲洗1015min,或有严重伤害的应联系就医;3.3.4 实验室特别防范液体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泄漏与灼伤,并且不能大量直接混合酸与碱以免放热烧伤;3.4作业安全要求3.4.1 进行实验时应穿戴乳胶手套、安全鞋、活性炭口罩、安全眼镜、白大褂;特别是使用氢氧化钠、硫酸等危险化学品和进行COD检测时,一定要戴好安全眼镜。3.4.2 对送水样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严禁在实验室逗留,嬉戏,打闹;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停留较长时间,需得到化验工程师的批准,并且佩戴好相关的劳保用品,方可停留,以免发生意外。5实验准备5.1实验仪器启动前检查仪器名称判断标准状态分光光度计开启确认离子活度计开启确认便携式pH计开启确认紫外/可见光光度仪开启确认消解器开启确认5.2 仪器启动运行步骤判断标准状态开启分光光度计屏幕显示固定读数正常开启离子活度计屏幕显示跳动读数最后归零静止正常开启便携式pH计屏幕显示读数跳动最后静止正常开启紫外/可见光光度仪液晶屏幕显示倒计时20分钟正常开启消解器显示器显示温度上升最后到165度静止正常 6、 操作程序1. pH的测定(便携式pH计法)1.1 仪器与设备1.1.1 便携式pH计(Thermo Electron Orion 3-Star)1.1.2 50mL烧杯1.2 试剂1.2.1 去离子水1.2.2 缓冲试剂包:pH 4.00,pH 6.86,pH 9.18缓冲剂1.2.3 标准缓冲溶液:将缓冲试剂分别用去离子水溶解,转移到指定规格的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线,此溶液对应的pH值分别为4.00,6.86,9.18。水的电导率应低于2 S/cm,临用前煮沸数分钟,赶除二氧化碳,冷却。取50mL冷却的水,加1滴饱和氯化钾溶液,测量pH值,如pH在67之间即可用于配制各种标准缓冲溶液。1.2.4 电极储存液:200 mL pH 7 的缓冲溶液1 g KCl1.3 使用步骤顺序名称操作1仪器准备1.电极活化:取下电极帽,用去离子水清洗沉积在电极表面的盐分。将电极放入电极储存液中浸泡1小时以上。2.连接pH复合电极到仪器,按“开关”键打开仪器,再次短按“开关”键,可打开/关闭背光。按开关键停留3秒,关闭仪器。3.进入测量模式,其它模式下通过按“测量”键切换到测量模式。 2进入pH设置模式1.在测量模式下按“设置”键。2.按“上翻/下翻”键滚动屏幕至显示“PH”。3.按“选择”键确认,箭头符号移动到中间一项。4.按“上翻/下翻”键选择“RES”精确度选项。5.按“选择”键确认,箭头符号移动至最后一项。6.按“上翻/下翻”键选择需要的精确度。7.按“选择”键确认,箭头符号移动至第一项。8.按“选择”键,箭头移动到中间一项,按“上翻/下翻”键选择“BUF”进行缓冲溶液设置,再次按“选择”键箭头移动至最后一项。9. 按“上翻/下翻”键选择“USA”或“EURO”,按“选择”键确认。 10.按“测量”键返回到测量模式。 3pH计校正提醒设置电极符号旁的警报标志随同pH模块一起闪烁时,即提醒用户pH需要重新校正。测量前,用户可以设定提醒作用小时数,设定为0000时关闭校正警报。在设定模式下,通过“上翻/下翻”键选择Due/PH可进行提醒设置。 4 pH计校正每天测量前,pH计应进行校正,检测电极的斜率和偏移量。校正采用两点法,缓冲溶液pH应包括被测样品的pH范围。校正前,用去离子水仔细清洗电极,滤纸吸干水珠。不得用布擦拭电极,以免产生静电。1.在缓冲溶液种类设置模式下,选择DIN(EURO)。2.按“选择”键移动箭头至pH测量选项。3.按“校正”键。4.清洗电极和ATC探针,将电极放入缓冲溶液。5.等待pH停止闪烁a.自动识别缓冲溶液pH停止闪烁时,仪器显示缓冲溶液的温度修正pH值。b.手动校正pH停止闪烁后,仪器显示缓冲溶液的实际值。通过“数字”键和“上翻/下翻”键改变pH值至温度修正值。6.缓冲溶液的温度修正值显示后,按“校正”键重复步骤45进行下一点校正。7.按“测量”键保存。8.屏幕下方显示电极斜率,2秒后自动返回测量模式。经校正后,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样品。测量前确认仪器处于测量模式,屏幕显示pH标志。如果测量符号没有显示,按“测量”键进入测量模式。如果pH标志没有显示,按“选择”键使左边箭头指向第一项。按“上翻”键到pH指示亮。接下来可以进行测量。 5pH测量1.去离子水清洗电极、ATC探针和搅拌子,滤纸吸干水分。不得擦拭电极以免在感应部位产生静电。2.将电极浸入水样。a.在连续测量模式下,仪器直接开始测量。测量标志会一直闪烁直到数据稳定。b.在自动读取模式下,按“测量”键开始测量。一旦数据稳定,仪器自动锁定该数值并显示。3.从水样中取出电极,去离子水清洗后放入下一个水样,重复上述步骤2。4.所有水样测量完毕,去离子水清洗电极后干燥。按下述方法存放:a.短期存放(一周以下):将电极浸泡在电极储存液。b.长期存放(一周以上):去离子水清除电极表面盐分,盖上保护帽干放。1.3.1 仪器准备1) 电极活化:取下电极帽,用去离子水清洗沉积在电极表面的盐分。将电极放入电极储存液中浸泡1小时以上。2) 连接pH复合电极到仪器,按“开关”键打开仪器,再次短按“开关”键,可打开/关闭背光。按开关键停留3秒,关闭仪器。3) 进入测量模式,其它模式下通过按“测量”键切换到测量模式。1.3.2 进入pH设置模式1) 在测量模式下按“设置”键。2) 按“上翻/下翻”键滚动屏幕至显示“PH”。3) 按“选择”键确认,箭头符号移动到中间一项。4) 按“上翻/下翻”键选择“RES”精确度选项。5) 按“选择”键确认,箭头符号移动至最后一项。a) 按“上翻/下翻”键选择需要的精确度。6) 按“选择”键确认,箭头符号移动至第一项。7) 按“选择”键,箭头移动到中间一项,按“上翻/下翻”键选择“BUF”进行缓冲溶液设置,再次按“选择”键箭头移动至最后一项。8) 按“上翻/下翻”键选择“USA”或“EURO”,按“选择”键确认。9) 按“测量”键返回到测量模式。1.3.3 pH计校正提醒设置电极符号旁的警报标志随同pH模块一起闪烁时,即提醒用户pH需要重新校正。测量前,用户可以设定提醒作用小时数,设定为0000时关闭校正警报。在设定模式下,通过“上翻/下翻”键选择Due/PH可进行提醒设置。1.3.4 pH计校正每天测量前,pH计应进行校正,检测电极的斜率和偏移量。校正采用两点法,缓冲溶液pH应包括被测样品的pH范围。校正前,用去离子水仔细清洗电极,滤纸吸干水珠。不得用布擦拭电极,以免产生静电。1) 在缓冲溶液种类设置模式下,选择DIN(EURO)。2) 按“选择”键移动箭头至pH测量选项。3) 按“校正”键。4) 清洗电极和ATC探针,将电极放入缓冲溶液。5) 等待pH停止闪烁。a) 自动识别缓冲溶液pH停止闪烁时,仪器显示缓冲溶液的温度修正pH值。b) 手动校正pH停止闪烁后,仪器显示缓冲溶液的实际值。通过“数字”键和“上翻/下翻”键改变pH值至温度修正值。6) 缓冲溶液的温度修正值显示后,按“校正”键重复步骤45进行下一点校正。7) 按“测量”键保存。8) 屏幕下方显示电极斜率,2秒后自动返回测量模式。经校正后,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样品。测量前确认仪器处于测量模式,屏幕显示pH标志。如果测量符号没有显示,按“测量”键进入测量模式。如果pH标志没有显示,按“选择”键使左边箭头指向第一项。按“上翻”键到pH指示亮。接下来可以进行测量。1.3.5 pH测量1) 去离子水清洗电极、ATC探针和搅拌子,滤纸吸干水分。不得擦拭电极以免在感应部位产生静电。2) 将电极浸入水样。a) 在连续测量模式下,仪器直接开始测量。测量标志会一直闪烁直到数据稳定。b) 在自动读取模式下,按“测量”键开始测量。一旦数据稳定,仪器自动锁定该数值并显示。3) 从水样中取出电极,去离子水清洗后放入下一个水样,重复上述步骤2。4) 所有水样测量完毕,去离子水清洗电极后干燥。按下述方法存放:a) 短期存放(一周以下):将电极浸泡在电极储存液。b) 长期存放(一周以上):去离子水清除电极表面盐分,按1.4.4方法清除其它杂志,盖上保护帽干放。1.4 注意事项1.4.1 严禁用去离子浸泡电极,以免损伤电极。1.4.2 测定时,复合电极(含球泡部分)应全部浸入溶液中。1.4.3 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溶入活水样中二氧化碳逸去,测定前不宜提前打开水样瓶塞。1.4.4 电极受污染时,可用低于1 mol/L稀盐酸溶解无机盐垢,用稀洗涤剂(若碱性)除去有机油脂类物质,稀乙醇、丙酮、乙醚除去树脂高分子物质,用酸性溶液(如食母生片)除去蛋白质血球沉淀物,用稀漂白液、过氧化氢除去盐料类物质等。2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2.1适用范围2.1.2 本方法对未经稀释的水样,其COD 测定下限为15 mg/L,测定上限为1000mg/L,其氯离子浓度不应大于1000mg/L。2.1.2 本方法对于化学需氧量(COD)大于1000mg/L 或氯离子含量大于1000mg/L 的水样,可经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2.2 术语和定义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水样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1mol 重铬酸钾(1/6 K2Cr2O7)相当于1mol 氧(1/2 O)。2.3 测定顺序名称 分类方法与说明1试剂配制去离子水硫酸=1.84g/mLD试剂溶液将一瓶固体粉状D试剂放于500mL烧杯中,加入348mL蒸馏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22mL硫酸直至溶解,如难溶可微热备用。E试剂溶液将一瓶固体粉状E试剂放入盛有2500mL硫酸的瓶中,过夜或微热即可溶解,摇匀后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COD标准贮备液)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2.1274g 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250mL 水中,转移此溶液于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在28下贮存,或在定容前加入约10mL(1+9)硫酸溶液,常温贮存,可稳定保存一个月。COD标准系列使用液COD值分别为100 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 和1000mg/L。分别量取5.00mL 、10.00mL、20.00mL、30.00mL、40.00mL 和50.00mL 的COD 标准贮备液,加入到相应的2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在28下贮存,可稳定保存一个月。2仪器与设备消解管消解管应由耐酸玻璃制成,在165温度下能承受600kPa 的压力,管盖应耐热耐酸,使用前所有的消解管应无任何破损或裂纹。首次使用的消解管,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清洗:在消解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银硫酸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的混合液61,也可用铬酸洗液代替混合液。在6080水浴中加热管子,摇动数次,反复洗涤管内壁。室温冷却后,倒出混合液,再用水冲洗净消解管内外壁。当消解管作为比色管进行光度测定时,应从一批消解管中随机选取5 支10 支,加入5mL 水,在选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值,吸光度值的差值应在0.005 之内。消解管作比色管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消解管用于光度测定的部位不应有擦痕和粗糙;在放入光度计前应确保管子外壁非常洁净。消解器分光光度计消解管支架吸量管、容量瓶、量筒3样品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采集不应少于100mL,应保存在洁净的玻璃瓶中。采集好的水样应在24h 内测定,否则应加入硫酸调节水样pH 值至小于2。在04保存,一般可保存7d。水样氯离子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 2.00mL 试样,再加入0.5mL 硝酸银溶液,充分混合,最后加入2滴铬酸钾溶液,摇匀,如果溶液变红,氯离子溶液低于1000mg/L;如果仍为黄色,氯离子浓度高于1000mg/L。水样的稀释应将水样在搅拌均匀时取样稀释,一般取被稀释水样不少于10mL,稀释倍数小于10倍。水样应逐次稀释为试样。初步判定水样的COD 浓度,选择对应量程的预装混合试剂,加入相应体积的试样,摇匀,在1652加热5min,检查管内溶液是否呈现绿色,如变绿应重新稀释后再进行测定。4水样测定校准曲线的绘制1.打开加热器,绿色屏幕显示165,红色屏幕的数字开始向上变化,表示开始升温,当温度经过20-30分钟后,红色数字显示165.0时,消解器发出蜂鸣声提醒,按键或键停止蜂鸣声。分别量取2.5mL蒸馏水(空白)和COD 标准系列溶液(试样)沿消解管内壁慢慢加入消解管中。2.分别依次加入0.7mL D试剂和4.8mL E试剂,如不匀摇匀,放入加热器中,按10分钟键。3.光度计预热。4当10分钟到,消解器发出蜂鸣声表示消解完毕,取出消解管放入冷却架上,按2分钟键,当2分钟到蜂鸣器响。5.消解管中加分别入2.5mL稀释水混匀,擦干反应管的表面。6.消解管中液体倒入30mm的比色皿中,以空白为参比液测定标准液吸光度值。7.据标准溶液浓度和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试样的测定1.按照校准曲线的绘制17操作2.若消解液混浊或有沉淀,影响比色测定时,应用离心机离心变清后,再用光度计测定。3. 若消解管底部有沉淀影响比色测定时,应小心将消解管中上清液转入比色池(皿)中测定。4.测定的COD 值由相应的校准曲线查得2.3.1 水:去离子水2.3.2 硫酸:(H2SO4)=1.84g/mL2.3.3 D试剂(500个样):COD快速测定专用试剂(兰州连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3.4 E试剂(500个样):COD快速测定专用试剂(兰州连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3.5 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基准级或优级纯2.3.6 D试剂溶液:将一瓶固体粉状D试剂放于500mL烧杯中,加入348mL蒸馏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22mL硫酸直至溶解,如难溶可微热备用。2.3.7 E试剂溶液:将一瓶固体粉状E试剂放入盛有2500mL硫酸的瓶中,过夜或微热即可溶解,摇匀后备用。2.3.8 COD标准贮备液:COD值5000mg/L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2.1274g 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250mL 水中,转移此溶液于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在28下贮存,或在定容前加入约10mL(1+9)硫酸溶液,常温贮存,可稳定保存一个月。2.3.9 COD标准系列使用液:COD值分别为100 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 和1000mg/L。分别量取5.00mL 、10.00mL、20.00mL、30.00mL、40.00mL 和50.00mL 的COD 标准贮备液,加入到相应的2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在28下贮存,可稳定保存一个月。2.4 仪器与设备2.4.1 消解管消解管应由耐酸玻璃制成,在165温度下能承受600kPa 的压力,管盖应耐热耐酸,使用前所有的消解管应无任何破损或裂纹。首次使用的消解管,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清洗:在消解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银硫酸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的混合液61,也可用铬酸洗液代替混合液。在6080水浴中加热管子,摇动数次,反复洗涤管内壁。室温冷却后,倒出混合液,再用水冲洗净消解管内外壁。当消解管作为比色管进行光度测定时,应从一批消解管中随机选取5 支10 支,加入5mL 水,在选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值,吸光度值的差值应在0.005 之内。消解管作比色管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消解管用于光度测定的部位不应有擦痕和粗糙;在放入光度计前应确保管子外壁非常洁净。2.4.2 消解器(兰州连华5B-1)2.4.3 光度计(上海棱光S22PC)2.4.4 消解管支架2.4.5吸量管、容量瓶、量筒2.5 样品2.5.1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样采集不应少于100mL,应保存在洁净的玻璃瓶中。采集好的水样应在24h 内测定,否则应加入硫酸调节水样pH 值至小于2。在04保存,一般可保存7d。2.5.2 水样氯离子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 2.00mL 试样,再加入0.5mL 硝酸银溶液,充分混合,最后加入2滴铬酸钾溶液,摇匀,如果溶液变红,氯离子溶液低于1000mg/L;如果仍为黄色,氯离子浓度高于1000mg/L。2.5.3 水样的稀释应将水样在搅拌均匀时取样稀释,一般取被稀释水样不少于10mL,稀释倍数小于10倍。水样应逐次稀释为试样。初步判定水样的COD 浓度,选择对应量程的预装混合试剂,加入相应体积的试样,摇匀,在1652加热5min,检查管内溶液是否呈现绿色,如变绿应重新稀释后再进行测定。2.6 步骤2.6.1 校准曲线的绘制1) 打开加热器,绿色屏幕显示165,红色屏幕的数字开始向上变化,表示开始升温,当温度经过20-30分钟后,红色数字显示165.0时,消解器发出蜂鸣声提醒,按键或键停止蜂鸣声。分别量取2.5mL蒸馏水(空白)和COD 标准系列溶液(试样)沿消解管内壁慢慢加入消解管中。2) 分别依次加入0.7mL D试剂和4.8mL E试剂,如不匀摇匀,放入加热器中,按10分钟键。3) 打开光度计预热。4) 当10分钟到,消解器发出蜂鸣声表示消解完毕,取出消解管放入冷却架上,按2分钟键,当2分钟到蜂鸣器响。5) 向消解管中加分别入2.5mL稀释水混匀,擦干反应管的表面。6) 将消解管中液体倒入30mm的比色皿中,以空白为参比液测定标准液吸光度值。7) 根据标准溶液浓度和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2.6.2 试样的测定1) 按照1.6.1步骤17操作。2) 若消解液混浊或有沉淀,影响比色测定时,应用离心机离心变清后,再用光度计测定。3) 若消解管底部有沉淀影响比色测定时,应小心将消解管中上清液转入比色池(皿)中测定。4) 测定的COD 值由相应的校准曲线查得.2.4 结果表示(COD)=nk(AsAb )+(COD)水样COD 值,单位为 mg/L;n水样稀释倍数;k校准曲线灵敏度,单位为 mg/L;As试样测定的吸光度值;Ab空白试验测定的吸光度值;a校准曲线截距;单位为 mg/L。3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3.1. 适用范围水样有颜色,混浊不影响测定。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样品的离解,须使试份和标准溶液的温度相同,并注意调节仪器的温度补偿装置使之与溶液的温度一致。每日要测定电极的实际斜率。3.1.1 检测限检测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的Nernst的限值,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含氟化物(以F-计)0.05mg/L,测定上限为1900mg/L。3.1.2 灵敏度(即电极的斜率)根据Nernst方程,温度在2025 oC之间时,温度每改变10倍,电极电位变化581mV。3.1.3 干扰本方法测定的游离的氟离子的浓度,某些高价阳离子(如三价铁、铝和四价硅)及氢离子能和氟离子络合而有干扰,所产生的干扰程度取决于络合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氟化物的浓度和pH值等。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于氟离子浓度的1/10时影响测定。其它一般常见的阴、阳离子均不干扰测定。测定溶液的pH为58。氟电极对氟硼酸盐离子(BF4-)不响应,如果水样含有氟硼酸盐或者污染严重,则应先进行蒸馏。通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以保持溶液总总离子强度,并络合干扰离子,保持溶液适当的pH值,就可以直接进行测定。3.2 测定本方法所有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所为去离子水。顺序名称分类方法与说明1试剂配制盐酸2mol/L 硫酸=1.84g/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0.2mol/L柠檬酸钠-1mol/L硝酸钠:称取58.8g二水柠檬酸钠和85g硝酸钠,加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至56,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氟化钠标准贮备液称取0.2210g基准氟化钠(NaF)(预先于105110oC干燥2h,或者于500650oC干燥约40min,干燥器内冷却),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储存在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氟100g。氟化钠标准溶液用无分度吸管吸取氟化钠标准贮备液10.00mL,注入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氟(F-)10.0 g。乙酸钠溶液称取15g乙酸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 mL。2仪器和装置氟离子选择电极 (上海雷磁pF-1)饱和甘汞电极(上海雷磁217)离子活度计精确到0.1mV(江苏江分PXJ-1C;上海雷磁PXS-270)磁力搅拌器具备覆盖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的搅拌棒。聚乙烯杯50mL。3采样与样品试样实验室样品应该用聚乙烯采集和贮存。如果氟化物的浓度不高,pH在7以上,也可以用硬质玻璃瓶存放。采样时应先用水样冲洗取样瓶34次。试分试样如果成份不太复杂,刻直接取出试份。如果含有氟硼酸盐或者污染严重,则应先进行蒸馏。4水样的测定仪器准备1. 氟离子选择电极预处理:氟离子选择电极使用前,应在10-3/L氟化钠溶液中浸泡2小时以上活化,再用去离子水清洗到稳定的空白电位。其方法是将电极浸入去离子水中,在离子计上测量其电位,然后更换去离子水,观察其电位变化,如此反复进行处理,直至其电位达到稳定并为它的纯水电位为止。2. 接好仪器电源,电源开关拨至“ON”位置,此时应有数字显示,预热半小时。3. 将功能选择位于“mV”档。4. 将Q9短路插头旋上输入插座,调节“调零电位器”,使仪器显示为“000.0”,正负交替显示为佳。5. 旋下短路插头,将氟电极旋上输入插座并旋紧,同时将甘汞电极接入后面板参比接线柱。校准曲线绘制用无分度吸管取1.00、3.00、5.00、10.00、20.00mL氟化物标准溶液,分别置于5只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分别移入50mL聚乙烯杯中,各放入一只塑料搅拌子,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待电位稳定后,在继续搅拌时读取电位值E。在每次测量之前,都要用去离子水将电极清洗至370mV,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E(mV)-lgCF-(mg/L)校准曲线,浓度标于对数分格上,最低浓度标于横坐标的起点线上。测定用无分度吸管,吸取适量试份,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乙酸钠或盐酸调节至近中性,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将其注入100mL聚乙烯杯中,放入一只塑料搅拌棒,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待电位稳定后,在继续搅拌时读取电位值Ex。在每一次测量之前,都要用水充分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根据测得的毫伏数,由校准曲线上查找氟化物的含量。空白试验用水代替试份,按测定步骤进行空白试验。3.2.1 盐酸(HCl):2mol/L3.2.2 硫酸(HSO4):=1.84g/mL3.2.3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0.2mol/L柠檬酸钠-1mol/L硝酸钠:称取58.8g二水柠檬酸钠和85g硝酸钠,加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至56,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3.2.4 氟化钠标准贮备液:称取0.2210g基准氟化钠(NaF)(预先于105110oC干燥2h,或者于500650oC干燥约40min,干燥器内冷却),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储存在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氟100g。3.2.5 氟化钠标准溶液:用无分度吸管吸取氟化钠标准贮备液10.00mL,注入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氟(F-)10.0 g。3.2.6 乙酸钠溶液(CH3COONa):称取15g乙酸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 mL。3.3 仪器和装置通常的实验室设备及3.3.1 氟离子选择电极(上海雷磁pF-1)3.3.2 饱和甘汞电极(上海雷磁217)3.3.3 离子活度计:精确到0.1mV(江苏江分PXJ-1C;上海雷磁PXS-270)3.3.4 磁力搅拌器:具备覆盖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的搅拌棒。3.3.5 聚乙烯杯:50mL。3.4 采样与样品3.4.1 试样:实验室样品应该用聚乙烯采集和贮存。如果氟化物的浓度不高,pH在7以上,也可以用硬质玻璃瓶存放。采样时应先用水样冲洗取样瓶34次。3.4.2 试分:试样如果成份不太复杂,刻直接取出试份。如果含有氟硼酸盐或者污染严重,则应先进行蒸馏。3.5 步骤3.5.1仪器准备和操作1) 氟离子选择电极预处理:氟离子选择电极使用前,应在10-3/L氟化钠溶液中浸泡2小时以上活化,再用去离子水清洗到稳定的空白电位。其方法是将电极浸入去离子水中,在离子计上测量其电位,然后更换去离子水,观察其电位变化,如此反复进行处理,直至其电位达到稳定并为它的纯水电位为止。2) 接好仪器电源,电源开关拨至“ON”位置,此时应有数字显示,预热半小时。3) 将功能选择位于“mV”档。4) 将Q9短路插头旋上输入插座,调节“调零电位器”,使仪器显示为“000.0”,正负交替显示为佳。5) 旋下短路插头,将氟电极旋上输入插座并旋紧,同时将甘汞电极接入后面板参比接线柱。3.5.2 在测定前应使试份达到室温,并使试份和标准溶液的温度相同(温差不得超过1)。3.5.3校准曲线绘制 用无分度吸管取1.00、3.00、5.00、10.00、20.00mL氟化物标准溶液,分别置于5只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分别移入50mL聚乙烯杯中,各放入一只塑料搅拌子,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待电位稳定后,在继续搅拌时读取电位值E。在每次测量之前,都要用去离子水将电极清洗至370mV,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E(mV)-lgCF-(mg/L)校准曲线,浓度标于对数分格上,最低浓度标于横坐标的起点线上。3.5.4 测定用无分度吸管,吸取适量试份,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乙酸钠或盐酸调节至近中性,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将其注入100mL聚乙烯杯中,放入一只塑料搅拌棒,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待电位稳定后,在继续搅拌时读取电位值Ex。在每一次测量之前,都要用水充分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根据测得的毫伏数,由校准曲线上查找氟化物的含量。3.5.5空白试验用水代替试份,按测定步骤进行空白试验。3.3电极的存放电极用后应用水充分冲洗干净,并用滤纸吸去水分,放在空气中,或者放在稀的氟化物标准溶液中,如果短时间不再使用,应洗净,吸取水分,套上保护电极敏感部位的保护帽,电极使用前应充分冲洗并去掉水分。3.6 结果的表示根据测定所得的电位值,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得以mg/L表示的氟离子得含量。如果试份中氟化物含量低,则应从测定值中扣除空白试验值。3.7 注意事项3.7.1电极使用后应用水充分冲洗干净,并用滤纸吸去水分,放在空气中,或者放在稀的氟化物标准溶液中。如果短时间不再使用,应洗净,吸去水分,套上保护电极敏感部位的保护帽。电极使用前应仍洗净,并吸去水分。3.7.2不得用手指触摸电极的表面。如果电极的膜表面被有机物等沾污,必须先清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