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 材料力学 全部课件 习题答案_第1页
北航 材料力学 全部课件 习题答案_第2页
北航 材料力学 全部课件 习题答案_第3页
北航 材料力学 全部课件 习题答案_第4页
北航 材料力学 全部课件 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章 弯曲应力 6 2 如图所示 直径为 d 弹性模量为 E 的金属丝 环绕在直径为 D 的轮缘上 试求 金属丝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变 最大弯曲正应力与弯矩 题 6 2 图 解 金属丝的曲率半径为 2 dD 所以 金属丝的最大弯曲正应变为 dD d dD dy 2 2 max max 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dD Ed E maxmax 而弯矩则为 32 32 43 max dD dE dD Edd WM z 6 3 图示带传动装置 胶带的横截面为梯形 截面形心至上 下边缘的距离分别为 y1 与 y2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 试求胶带内的最大弯曲拉应力与最大弯曲压应力 题 6 3 图 解 由题图可见 胶带中性层的最小曲率半径为 1min R 依据 Ey 2 可得胶带内的最大弯曲拉应力和最大弯曲压应力分别为 1 1 maxt R Ey 1 2 maxc R Ey 6 6 图 a 所示正六边形截面 边长为 a 试计算抗弯截面系数 Wz与 Wy 题 6 6 图 解 1 Wz计算 由图 b 可以看出 2 3 2 a h a b 所以 ADB 对 z 轴的惯性矩为 64 3 2 3 212 1 123236 4 3 323 t aaabhhbhbh Iz 中部矩形截面对 z 轴的的惯性矩为 4 3 2 3 2 1212 2 4 3 3 r aaaha Iz 于是得整个六边形截面对 z 轴的惯性矩为 16 35 4 3 64 34 4 444 r t aaa III zzz 而对 z 轴的抗弯截面系数则为 8 5 3 2 16 35 34 max a a a y I W z z 2 Wy计算 ADB 对 y 轴的惯性矩为 192 311 23236 423 t aabbhhb Iy 中部矩形截面对 y 轴的的惯性矩为 3 12 3 12 2 43 r aha Iy 于是得整个六边形截面对 y 轴的惯性矩为 16 35 12 3 192 3114 4 444 r t aaa III yyy 而对 z 轴的抗弯截面系数则为 16 351 16 35 34 max a a a z I W y y 6 7 图示直径为 d 的圆木 现需从中切取一矩形截面梁 试问 1 如欲使所切矩形梁的弯曲强度最高 h 和 b 应分别为何值 2 如欲使所切矩形梁的弯曲刚度最高 h 和 b 又应分别为何值 题 6 7 图 解 1 为使弯曲强度最高 应使 z W值最大 66 22 2 bd bbh Wz 0 3 6 1 d d 22 bd b Wz 由此得 dbdhdb 3 6 3 3 22 2 为使弯曲刚度最高 应使 z I值最大 22 33 1212 hd hbh Iz 0 12 3 d d 22 4222 hd hhdh h Iz 由此得 2 2 3 22d hdbdh 4 6 8 图 a 所示简支梁 由 18 工字钢制成 弹性模量 E 200 GPa a 1m 在均布 载荷 q 作用下 测得截面 C 底边的纵向正应变 3 0 10 4 试计算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题 6 8 图 解 1 内力分析 梁的弯矩图如图 b 所示 横截面 C 的弯矩为 4 2 qa MC 梁内的最大弯矩则为 32 9 2 max qa M a 2 应力计算 解法一 横截面 C 底部的弯曲正应力为 C z C E W qa 4 2 max 由此得 2 4 a WE q zC 代入式 a 得 8 9 max zCW E M 于是得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MPa5 67 8 103 0 Pa10200 9 8 9 49 max max C z E W M 3 应力计算 解法二 横截面 C 底部的弯曲正应力为 CC E max 由于应力与内力成正比 所以 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5 MPa5 67 8 9 4 32 9 2 2 max max max C CC C E E qa qa M M 计算结果相同 6 9 图示简支梁 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 已知抗弯截面系数为 Wz 弹性模量为 E 试计算梁底边 AB 的轴向变形 题 6 9 图 解 梁的弯矩方程为 2 22 x q x ql xM 横截面 x 处底边微长 dx 的轴向变形为 x EW xM xxl z d d d 所以 梁底边 AB 的轴向变形为 z l z l z EW ql xx q x ql EW x EW xM l 12 d 22 1 d 3 0 2 0 6 10 图示截面梁 由 18 工字钢制成 截面上的弯矩 M 20kN m 材料的弹性模 量 E 200GPa 泊松比 0 29 试求截面顶边 AB 与上半腹板 CD 的长度改变量 题 6 10 图 解 1 截面几何性质 工字钢截面大致形状及尺寸符号示如图 6 10 6 图 6 10 由附录F表 4 查得 34 cm185 1660cm mm710 94mm mm180 zz WI tbh 并从而得 mm3 792 1 thh 2 计算顶边AB的长度改变量 顶边处有 E W M z max max 由此可得AB边的伸长量为 mm01474 0m104741 m 1018510200 1020094 029 0 5 69 3 EW bM b z AB 3 计算上半腹板CD的长度改变量 距中性轴z为 1 y的点 弯曲正应力的绝对值为 z I My y 1 1 1 y以向上为正 该处的横向应变为 1 1 z EI My y 由此可得线段CD的伸长量为 mm00549 0m10495m 101660102002 0793 01020290 2 d d 6 89 23 2 1 1 0 11 0 11 EI Mh yy EI M y z h z h CD 7 6 12 图 a 所示矩形截面悬臂梁 杆端截面承受剪切载荷 F 作用 现用纵截面 AC 与 横截面 AB 将梁的下部切出 试绘单元体 ABCD 各切开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图 并说明该部分是 如何平衡的 题 6 12 图 解 1 单元体的应力分析 梁内各横截面的剪力相同 其值均为 F 在固定端处 横截面上的弯矩则为 FlM 0 与上述内力相对应 单元体各截面的应力如图 b 所示 在横截面 AB 上 弯曲切应力按抛 物线分布 最大切应力为 bh F 2 3 max 在该截面上 弯曲正应力线性分布 最大弯曲压应力则为 2 max c 6 bh Fl 在纵截面 AC 上 作用有均匀分布的切应力 其值为 bh F 2 3 在横截面 CD 上 作用有合力为 F1 F 2 的剪切分布力 2 单元体的受力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 画单元体的受力如图 c 所示 图中 F2代表横截面 AB 上由切应力构成的 剪切力 F3代表该截面上由弯曲正应力构成的轴向合力 F4则代表纵截面 AC 上由切应力构 成的剪切合力 显然 2 2 F F 2 312 42 0 3 3 h Fl bh hbh Fl I SM F z z 2 3 2 3 4 h Fl bl bh F blF 3 单元体的平衡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得 8 0 2 3 2 3 43 h Fl h Fl FFFx 0 22 12 FF FFFy 0 32 3 23 31 h h Fl l Fh FlFMA 说明单元体满足平衡条件 6 13 图示矩形截面简支梁 承受矩为 Me Fa 的集中力偶作用 截面的宽度为 b 高 度为 h 试绘单元体 ABCD 的应力分布图 注明应力大小 并说明该单元体是如何平衡的 题 6 13 图 解 1 画剪力 弯矩图 左 右支座的支反力大小均为3 F 方向是左向上 右向下 据此可画剪力 弯矩图示 如图 6 13a 与 b 图 6 13 2 求单元体两端面上的应力及其合力 单元体两端面及纵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示如图 c 最大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值分别为 2 2 max2 22 1 max1 4 2 3 6 bh Fa W M bh Fa bh Fa W M z z bh F A F 22 3 S2 max2max1 9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 纵截面上的切应力 x 与 2max 数值相等 左 右端面上弯曲正应力构成的轴向合力分别为 h Fabh F h Fabh F x x 2 2 1 2 2 2 1 2max2 1max1 左 右端面上弯曲切应力构成的竖向合力大小相等 其值为 FFF yy 6 1 21 纵截面上弯曲切应力构成的轴向合力为 h Fa abF xx 2 S 3 检查单元体的平衡方程是否满足 0 22 0 S12 h Fa h Fa h Fa FFFF xxxx 0 66 0 21 FF FFF yyy 0 66333 0 2121 FaFaFa aF h F h FM yxxz 由此可见 单元体的全部平衡方程均能满足 另三个平衡方程是恒等满足 无需写出 6 14 梁截面如图所示 剪力 F s 200kN 并位于 x y 平面内 试计算腹板上的最大 弯曲切应力 以及腹板与翼缘 或盖板 交界处的弯曲切应力 题 6 14 图 a 解 截面形心至其顶边的距离为 m04818 0 m 020 0120 0100 0020 0 080 02010 0120 0010 0100 0020 0 C y 惯性矩和截面静矩分别为 10 353 353 max 4642 3 2 3 m10636 7m03818 0020 0100 0 m10431 8m 2 09182 0 020 009182 0 m10292 8 m03182 0120 0010 02 12 120 0010 0 203818 0020 0100 0 12 020 0100 0 z z z S S I 于是得腹板上的最大弯曲切应力为 MPa7 101Pa10017 1 m020 010292 8 N10431 810200 8 26 53 max S max I SF z z 腹板与翼缘交界处的弯曲切应力则为 MPa192Pa10219 m0200102928 N10636710200 7 26 53 s I SF z z 交界 b 解 采用负面积法 得截面形心至其顶边得距离为 m081 0 m 100 0 020 0110 0 150 0110 0 070 0100 0 020 0110 0 075 0150 0110 0 C y 惯性矩 采用负面积法 和截面静矩分别为 343 343 34 32 max 4542 3 2 3 m10782 1 m015 0069 0 110 0030 0 m10562 1 m010 0081 0 110 0020 0 m10934 1 m 2 1 030 0069 0 020 0 015 0069 0 110 0030 0 m10294 2 m 070 00810 100 0090 0 12 100 0090 0 075 0081 0 150 0110 0 12 150 0110 0 下 上 z z z z S S S I 于是得腹板上的最大弯曲切应力为 MPa3 84Pa1043 8 m020 010294 2 N10934 110200 7 25 43 max S max I SF z z 腹板与上盖板交界处的弯曲切应力为 MPa1 68Pa1081 6 m020 010294 2 N10562 110200 7 25 43 S I SF z z上 交界上 腹板与下盖板交界处的弯曲切应力为 MPa7 77Pa1077 7 m020 010294 2 N10782 110200 7 25 43 S I SF z z下 交界下 6 17 图示铸铁梁 载荷 F 可沿梁 AC 水平移动 其活动范围为 0 3l 2 已知许用 拉应力 t 35MPa 许用压应力 c 140MPa l 1m 试确定载荷 F 的许用值 11 题 6 17 图 解 1 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由图 6 17 可得 4642 3 2 3 m10142 3 m 03222 0060 0 080 0020 0 12 080 0020 0 02222 0020 0100 0 12 020 0100 0 m03222 0 m 020 0080 0020 0100 0 060 0020 0080 0010 0020 0100 0 z C I y 图 6 17 2 确定危险面的弯矩值 分析可知 可能的危险截面及相应弯矩如下 当F作用在AB段时 4 2 max Fl M l 当作用在BC段时 2 2 3 max Fl M l 3 确定载荷的许用值 由危险面B的压应力强度要求 100 0 2 100 0 c max maxc y I Fl y I M C z C z 得 kN98 12N10298 1 03222 0100 0 000 1 N1014010142 32 1000 2 4 66 c C z y l I F 由截面B的拉应力强度要求 12 2 t max maxt y I Fl y I M C z C z 得 kN83 6N1083 6 03222 0000 1 N103510142 32 2 3 66 t C z ly I F 由 max M作用面的拉应力强度要求 100 0 4 100 0 t max maxt y I Fl y I M C z C z 得 kN49 6N1049 6 03222 0100 0 000 1 N103510142 34 100 0 4 3 66 t C z yl I F 该面上的最大压应力作用点并不危险 无需考虑 比较上述计算结果 得载荷的许用值为 kN496 F 6 18 图示矩形截面阶梯梁 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 已知截面宽度为 b 许用应力为 为使梁的重量最轻 试确定 l1与截面高度 h1和 h2 题 6 18 图 解 1 求最大弯矩 左段梁最大弯矩的绝对值为 2 2 max 1 ql M 右段梁最大弯矩的绝对值为 2 2 1 max 2 ql M 2 求截面高度 1 h和 2 h 由根部截面弯曲正应力强度要求 2 6 2 1 2 1 max 1 max1 bh ql W M z 得 13 3 3 2 1 b q l b ql h a 由右段梁危险截面的弯曲正应力强度要求 2 6 2 2 2 1 2 max 2 max2 bh ql W M z 得 3 12 b q lh b 3 确定 1 l 梁的总体积为 3 2 11121121 llll b q blbhllbhVVV 由 02 0 d d 1 1 ll l V 得 2 1 l l 最后 将式 c 代入式 b 得 3 2 2 b ql h 为使该梁重量最轻 也就是V最小 最后取 3 2 2 211 b q lhh l l 6 19 图示简支梁 由四块尺寸相同的木板胶接而成 已知载荷 F 4kN 梁跨度 l 400mm 截面宽度 b 50mm 高度 h 80mm 木板的许用应力 7MPa 胶缝的许用切应 力 5MPa 试校核强度 题 6 19 图 解 1 画剪力 弯矩图 该梁的剪力 弯矩图如图 6 19 所示 由图可知 最大剪力 绝对值 和最大弯矩分别为 14 FlMFF 9 2 3 2 max max S 图 6 19 2 校核木板的弯曲正应力强度 MPa67 6Pa1067 6 m080 0050 03 N400 01044 9 26 6 22 3 2 max max bh Fl W M z 3 校核胶缝的切应力强度 MPa000 1Pa10000 1 m080 0050 0 N104 23 23 2 3 6 2 3 max S max bh F A F 结论 该胶合木板简支梁符合强度要求 6 21 图示四轮吊车起重机的导轨为两根工字形截面梁 设吊车自重 W 50kN 最 大起重量 F 10kN 许用应用 160MPa 许用切应力 80MPa 试选择工字钢型号 由于梁较长 需考虑梁自重的影响 题 6 21 图 解 1 求最大弯矩 设左 右轮对梁的压力分别为 21 FF和 不难求得 kN50 kN10 21 FF 由图 6 21a 所示梁的受力图及坐标 得支反力 15 80 106 2 1 80 650 2 1 21 21 xxxFxF l F xxxlFxlF l F By Ay 图 6 21 该梁的剪力 弯矩图示如图 b 和 c 图中 80 8 106 2 80 650 xxxxlFM xxxxFM ByD AyC 由 0 d d 0 d d x M x M DC 得极值位置依次为 m 6 19 m 6 25 xx 两个弯矩极值依次为 mkN2 104mkN 6 25 2550 max C M mkN2 140m kN 6 19 81019 max D M 比较可知 单梁的最大弯矩值为 mkN1 70 2 1 maxmax D MM 2 初选工字钢型号 先不计梁的自重 由弯曲正应力强度要求 得 334 6 33 max cm438m1038 4 10160 m101 70 M Wz 由附录F表 4 初选 28a 工字钢 有关数据为 16 cm6 24 mm5 8 kg m492 43 cm508 3 zzz SI qW 3 检查和修改 考虑梁自重的影响 检查弯曲正应力强度是否满足 由于自重 梁中点截面的弯矩增量为 mN1033 5mN 8 1081 9492 43 8 3 22 max ql M 上面分析的最大弯矩作用面在跨中以右 0 167m 处 因二者相距很近 检查正应力强度时 可将二者加在一起计算 计算的 max 比真实的略大一点 偏于安全 即 MPa5 148 Pa10049 110380 1 m10508 N1033 5101 70 78 26 33 maxmax max W MM z 最后 再检查弯曲切应力强度是否满足 MPa89 14Pa10489 1 m105 8106 24 N1013 31 kN13 31 kN101081 9492 43 2 1 1086 2 1 7 232 3 maxS max 3 maxS S I F F z z 结论 检查的结果表明 进一步考虑梁自重影响后 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均能满足 要求 故无需修改设计 最后选择的工字钢型号为 28a 6 22 图 a 所示组合木梁 由 6 个等间距排列的螺栓连接而成 梁端承受载荷 F 作用 试求螺栓剪切面上的剪力 题 6 22 图 解 螺栓的间距为 6 l e 用横截面 1 1 与 2 2 从上半木梁中切取块体如图 b 所示 可以看出 螺栓剪切面上的剪力为 eF I S MM I S I SM I SM FFF z z z z z z z z S12 12 12bS a 式中 22 2 baa abSz 17 3 2 12 2 33 baab Iz FF S 将上述表达式代入式 a 于是得 a Fll F ba ba F 862 3 2 3 2 bS 6 23图示简支梁 由两根 50b 工字钢经铆钉连接而成 铆钉的直径 d 23mm 许 用切应力 90MPa 梁的许用应力 160MPa 试确定梁的许用载荷 q 及铆钉的相应间距 e 提示 按最大剪力确定间距 图 6 23 图 解 1 计算组合截面的 z I和 z S 由附录F表 4 查得 50b 工字钢的有关数据为 42 cm48600 cm304 129 mm500 1 z IAh 由此得组合截面的惯性矩与静矩分别为 3332 434224 2 m102326 3m500 01029304 1 2 1 2 m105883 2 m500 01029304 1 2 1 1086 42 4 22 1 h AS Ah II z zz 2 许用载荷的确定 8 8 2 max max 2 max I hql I hM ql M zz 由此得许用载荷为 N mm150N m1001 5 m500 05 11 N10160105883 28 8 4 2 63 2 hl I q z 3 铆钉间距的确定 由铆钉的切应力强度要求来计算e 最大剪力为 18 kN1 288N10881 2N5 111001 5 2 1 2 1 54 maxs qlF 按最大剪力计算两工字钢交界面上单位长度上的剪力 剪流q 其值为 m N10598 3 m105883 2 N102326 3101 288 5 3 33 maxs z z I SF q 间距长度内的剪力为eq 它实际上是靠一对铆钉的受剪面来承担的 即 2 4 2 2 22 1 dd A eq 由此得梁长方向铆钉的间距为 mm208m208 0m 10598 32 10900 023 2 5 622 q d e 6 24 横截面如图 a 所示的简支梁 由两块木板经螺钉连接而成 设载荷 F 10kN 并 作用于梁跨度中点 梁跨度 l 6m 螺钉间距 e 70mm 试求螺钉剪切面上的剪力 题 6 24 图 解 用间距为 e 的横截面 1 1 与 2 2 从上部木板中切取块体如图 b 所示 可以看出 螺 钉剪切面上的剪力为 eF I S MM I S I SM I SM FFF z z z z z z z z S12 12 12nS a 式中 Iz代表整个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zS代表上部木板横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 由图 c 可以看出 m 0525 0 m 150 0020 0020 0150 0 020 0075 0 150 0020 0 010 0 020 0150 0 C y 45 42 3 42 3 m101 656 m 0525 0020 0075 0 150 0020 0 12 150 0020 0 m 010 00525 0 020 0150 0 12 020 0150 0 z I 3 43 m101 275 m 010 00525 0 020 0150 0 zS 19 还可以看出 2 S F F 将相关数据与表达式代入式 a 于是得 kN70 2 m102 1 656 m07 0 N1010 m10 1 275 2 45 33 4 nS z z I FeS F 6 25 图示截面铸铁梁 已知许用压应力为许用拉应力的四倍 即 c 4 t 试从 强度方面考虑 确定宽度 b 的最佳值 题 6 25 图 解 从强度方面考虑 形心的最佳位置应使 4 m400 0 t c C C y y 即 m 080 0 C y a 由图中可以看出 m340 0 m03 0 m06 0 m230 0 m340 0 m03 0 m03 0 m06 0 b b yC b 比较式 a 与 b 得 m080 0 m340 0 m03 0 m06 0 m230 0 m340 0 m03 0 m03 0 m06 0 b b 于是得 m 510 0 b 6 26 当载荷 F 直接作用在简支梁 AB 的跨度中点时 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超过许用 应力 30 为了消除此种过载 配置一辅助梁 CD 试求辅助梁的最小长度 a 20 题 6 26 图 解 当无辅助梁时 简支梁的最大弯矩为 4 m6 max F M 当配置辅助梁后 简支梁的最大弯矩变为 2 2 m3 max a F M 根据题意 maxmax 3 1 MM 即 2 2 m3 3 1 4 m6 a F F 由此得 m 385 1 a 6 27 图示简支梁 跨度中点承受集中载荷 F 作用 已知许用应力为 许用切应 力为 若横截面的宽度 b 保持不变 试根据等强度观点确定截面高度 h x 的变化规律 题 6 27 图 解 1 求截面高度 xh 弯矩方程为 x F xM 2 由等强度观点可知 2 6 2 max xbh Fx xW xM 由此得 2 0 3 lx b Fx xh a 梁的右半段与左边对称 2 求端截面高度 21 由式 a 可知 在0 x处 0 0 h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弯曲切应力强度要求得不到满 足 故需作局部修正 由 0 4 3 2 3 maxS max bh F A F 得梁左端的截面高度为 4 3 0 b F h b 这是满足剪切强度要求的最小截面高度 梁的右端亦同此值 3 确定h x 的变化规律 设可取截面高度为h 0 的最大长度为x1 为了同时满足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要求 应取 4 3 0 3 1 b F h b Fx 由此得 2 1 16 3 b F x 最终确定截面高度h x 的变化规律为 在区间 0 1 xx 内 4 3 b F xh 在区间 2 1 lxx 内 3 b Fx xh 梁的右半段与左边对称 6 29 图示悬臂梁 承受载荷 F1与 F2作用 已知 F1 800N F2 1 6kN l 1m 许用 应力 160MPa 试分别按下列要求确定截面尺寸 1 截面为矩形 h 2b 2 截面为圆形 题 6 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