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概论 姓名 付德根院系 人文社科学院广告系地点 基础楼9楼电话 67392078Email fudegen 课程描述 本课程将为学生介绍传播学理论 尤其是大众传播理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本课程开始将介绍一般的理论特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的目标 评价理论的标准 我们还将讨论媒介内容 形成媒介内容之个体的 组织的和社会的因素 虽然大家觉得 理论 只是一种学术活动 过于抽象和遥远 与你们未来的职业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但传播理论对于大家的未来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课程目标 1 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 2 了解传播的类型及其特征 3 培养批判分析媒介内容的思维与能力 4 理解传播理论与职业实践的关系 5 掌握一些基本的传播技巧 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参考书目 1 美 小詹姆斯 坦卡特 沃纳 赛佛林 传播理论 起源 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 2 美 施拉姆 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4年中文版 3 英 麦奎尔 温德尔 大众传播模式论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中文版 4 美 德弗勒 鲍尔 洛基奇 大众传播学诸论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0年中文版 5 加 麦克卢汉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中文版 6 美 斯蒂文 小约翰 传播理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中文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 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教学重点 难点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 如何把握传播概念communication 历史悠久 中国古代传播概念 20世纪得到重视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 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 传播是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 施拉姆 CharlesHortonCooley 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包括表情 态度和动作 声调 语言 文章 印刷品 铁路 电报 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最新成果 社会学传统CharlesSandersPeirce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 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 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 或者说是由标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符号学传统 二 传播与信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说 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特征与功能 1 客观性和普遍性 2 表达性 3 流动性 信息的分类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 三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的不同定义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必然包含两个因素 信息 传播的材料 流动 传播的方式 因此 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过程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 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 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 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 传播是一种行为 是一种过程 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 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双重偶然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 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传播隔阂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 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 研究传播学 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人类传播历史的回顾 揭示人类传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传播能力的不断突破以及新媒介不断产生的过程 同时展现传播时代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探索信息时代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和未来的走向 重点 难点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 气味 发光 超声波 动作 声音 功能 吸引 驱逐 表达攻击或臣服 告知同类 警告 传达有关环境或食物的信息 二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1 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 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 而不是后天的复杂学习2 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 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三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语言的起源 语言产生的动力四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时空无限灵活发音经济能动性和创造性 语言的特点 1 词语创造的随意性 2 语言的开放性 3 语言的概括性 语言的抽绎程度有高低之分 抽绎的程度愈高 它与具体实际的依存关系就愈是间接 可能引起的误会便越多 能理解接受的人便越少 抽象阶梯 abstractladder 4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进行社会互动的中介 是维系社会成员关系的基本纽带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 口语传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漫长时代具有局限 短距离 记录性差二 文字传播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结绳符号原始图画象征性图形象形文字 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中国秦墓竹简古埃及泥版书古埃及纸草书画 优点 长久保存信息长距离传递信息 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留存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三 印刷传播时代 蔡伦毕升谷腾堡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 由于媒介笨重 符号复杂 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 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竹简 帛书等书写媒介也只在上流社会流传 只有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才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 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 开始了文艺复兴 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 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 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 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 正当人们对权利分配感到不满的时候 先是报纸 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 施拉姆 四 电子传播时代1837实用电报机 1844第一封电报1895无线电通信实验1957人造卫星 施拉姆的 最后7分钟 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 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 100万年1小时 41666 67年1秒钟 11 57年那么这一天中 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 出现了原始语言 10万年前 晚上11点 出现了正式语言 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 出现了文字 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 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 1450年 午夜前5秒 电视首次公开展出 1926年 午夜前3秒 电子计算机 晶体管 人造卫星问世 分别为1946 1947 1957年 因此 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 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 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托夫勒的 第800代人 比喻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 人类的历史只有5万年 如果62年为一代人 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 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一 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 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 1 加速度发展趋势 2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二 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三 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二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社会的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操作手 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交易结算不主要依靠现金 而主要依靠信用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 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将和全球成为三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就是从符号和意义的角度入手 引导学生对传播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重点 难点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符号和意义间的关系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 符号的定义本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提出 人是符号动物 卡西尔说 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 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 但是 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因此 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animalsymbolism 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 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 通向文化之路 符号为人类所独创 动物不能创制符号符号为人类所独有 动物没有符号 1 符号的定义 Asignissomethingwhichstandstosomebodyforsomethinginsomerespectorcapacity 符号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 PeirceSignstaketheformofwords images sounds odours flavours actsorobjects 2 符号的构成 Asigniscomposedoftwoparts the signifier theformwhichthesigntakes andthe signified theconceptitrepresents sign signifier signified Signifiertheword spoon inyourheadSignifiedthementalconceptofspoons Weexperiencesignifiersbymeansofoursenses wesee feel smell hearsignifiers Signifiersareobjects words imagesorsoundsbeforetheyaregivenmeaning Thesignifiediswhatwethinkorfeelinresponsetoasignifier 3 符号的特性 Thereisnonecessary intrinsic directorinevitablerelationshipbetweenthesignifierandthesignified Saussurestressedthearbitrarinessofthesign morespecificallythearbitrarinessofthelinkbetweenthesignifierandthesignified 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ignifierandthesignifiedisconventional dependentonsocialandculturalconventions 4 符号的类型 1 Icon iconic amodeinwhichthesignifierisperceivedasresemblingorimitatingthesignified recognizablylooking sounding feeling tastingorsmellinglikeit beingsimilarinpossessingsomeofitsqualities 2 Index indexical amodeinwhichthesignifierisnotarbitrarybutisdirectlyconnectedinsomeway physicallyorcausally tothesignified thislinkcanbeobservedorinferred 3 Symbol symbolic amodeinwhichthesignifierdoesnotresemblethesignifiedbutwhichisfundamentallyarbitraryorpurelyconventional sothattherelationshipmustbelearnt iconic resemblanceindexical causesymbolic arbitrary However theyarenotmutuallyexclusive Signscan forinstance bepartiallyiconicandsymbolic McDonald sgoldenarcheslogo Theshapeofcityarches Thegatethroughwhichpeoplemarchintoaparadiseoflaw order friendlinessandsoon Golden hope glory pleasure authority The cross inChristianreligion Theactualshapeofthe cross onwhichChristwascrucified Christianity conformitytotheChristianreligion Ourlogoisagreatmystery itisasymbolofpleasureandknowledge partiallyeatenawayanddisplayingthecoloursoftherainbow butnotintheproperorder Wecouldn twishforamorefittinglogo pleasure knowledge hopeandanarchy 二 信号与象征符 略而不讲 三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指的是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活动中能够发挥意指作用的其他符号系统 词语8 声调34 非语言线索58 讯息100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副语言符号 高低 快慢 升降呢喃 哽咽 呼喊 叹息 类符号笔迹学 2 体态符号 体态语言 指的是人们利用身体器官的运动 变化来表达某些信息的符号 面部表情 眼睛传神 手势示意 姿态暗示和身体接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面部表情 眼睛传神 手势示意 姿态暗示 身体接触 Pitiful Aggressive astonished pitiful gayandmerry aggressive lovable fearful bashful disappointed hesitant furious 3 物化 活动化 程式化的符号衣服穿着 化妆打扮 器物使用 各类艺术语言符号 4 时空言语符号交流时间朝向交流空间距离 非言语符号的主要功能 1 显示自我情况 2 辅助言语表达 3 替代言语表达 4 表示人际关系状态 5 强调作用 6 调节作用 非言语符号的特点 1 非言语符号的整体协同性 2 非言语符号的连续性 3 非言语符号的形象性 4 非言语符号的不可控性 5 非言语符号的面具性 6 非语言符号的通义性 四 符号的基本功能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 二是传达功能 三是思考功能 即引发思维活动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 什么是意义所谓意义 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 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二 符号意义的分类Denotationisthemostdirectorspecificmeaningofawordorexpression Connotationiswhatyoumustknowinordertodeterminethereferenceofanexpression RoseRibbon 一个符号的意义依赖于它呈现的语境 汽车 青少年 自由 环保主义者 污染和死亡 汽车经销商 资产 司机 工作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2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三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传播者的意义 受传者的意义 情境意义 编码与译码 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 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 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编码与译码 霍尔依据接受者译码符合文本含义轴的程度 将译码分为三类 投合性译码协调性译码背离性译码理想的编码和译码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 人类的象征行为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 smbolicinteractiontheory 的创始人是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H 米德它的基本前提是 1 人是根据 意义 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 意义是在 社会互动 的过程中产生的 3 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二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三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文化 一词的解释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 可口可乐 青春 活力 耐克 运动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就是从两个角度入手 力争用简约的模式展现传播的一些基本原理 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的知识 教学重点 难点传播的基本过程及模式 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 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 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 传播者 信源 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 受传者 信宿 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 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 讯息 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 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4 媒介 传播渠道 信道 手段或工具 是讯息的搬运者 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 反馈指受传者接到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除了这几种主要因素之外 还有一些隐含要素 传播关系 传播目的 传播环境 传播技巧 传播干扰等 二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什么是模型所谓模式 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模式是 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模式是将真实世界的复杂现象和过程作理想性的代表或表示 传播模式则是对传播过程和机制的简约化描述 主要的模式类型语词形式 对事物现象用语言或文字进行叙述说明 图解形式 以图画 图解或流程图等方式来描述 数学形式 以数学符号及数学公式来表示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去描述事物现象的规律 一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1 5W模式 或 拉斯韦尔程式 的过程模式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优点缺点 1 申农 韦弗数学模式数学模式或香农 韦弗模式讯息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 施拉姆模式之一 模式之一指出了 传播者 信源 将信息制成符码 使成为一种信号 然后为对方所接受后 再把它还原成原来的符码 赋予意义后才算达到目的地 信宿 来源 制成符码 信号 还原符码 目的地 施拉姆模式二 模式之二指出了 在 制成符码 和 还原符码 两个阶段这 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即制成符码者和还原符码者必须都要有共同的经验范围 或知识 才能彼此沟通 以产生共同的认识 来源 目的地 制成符码 还原符码 信息 施拉姆模式三 模式之三指出了 就传播活动而言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符码世界里 他制成符码 同时也把符码还原 他接受信号 也同时传出信号 这模式显示了一个人的传播系统 他自己是符码还原者 解释者也是符码制成者 奥斯古德 施拉姆模式四 模式之四重点说明 传播过程中包括了 反馈 的现象 一个经验丰富的传播者会时刻注意反馈 并且会时刻依据反馈来修改他自己的音讯 所以 反馈 在传播过程中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 施拉姆模式五 模式之五表明 传播不但可以从受播者那儿得到反馈 而且也可以从自己发出的音讯中得到反馈 制成符码解释还原符码 音讯 反馈 朝向某乙 某甲 施拉姆传播模式 适合于人际传播 不太适合于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种不平衡的非等量的传播 施拉姆模式六 德弗勒环形模式 德弗勒环形模式 它以双向的环形结构真实地呈现了信息交流的复杂性 增加了另一组要素 以显示信源获得反馈有多种途径 而反馈则使信源有可能不断改进传播方式以更有效的适应信宿 从而增加两种含义之间达到一致或同型的可能性 两种含义的不一致来自于噪音的干扰 有限的反馈 针对传播者行为的评价性或意见性的反馈信息 三 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 序列性 结构性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 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一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 二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说明 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 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 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 系统的分析 三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一 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 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把人类交往分为能量交往 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 大众传播过程是信息的生产 流通 消费的过程 是具有阶级性的 二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1 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 2 信息传播既然属于与精神生产密切相关的范畴 那么 要考察信息传播 就不能不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隶属于上层建筑 它受经济规律制约的同时 更受上层建筑制约 3 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 也必然会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精神生产关系包括 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 即所有制关系 人在精神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精神产品的分配及消费关系 4 精神生产关系中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环节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传播全过程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从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入手 引导学生对传播类型的微观部分深入探讨 教学重点 难点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库利的 镜中我 理论 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我们采用较为通行的四分法 人内传播 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组织传播 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 和大众传播 masscommunication 这是以传播的层次来划分的类型第一节人内传播一 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谓人内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信源传播者I讯息受传者Me分析调节推论受传者Me讯息传播者I反应自我传播的过程二 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 思维或心理活动 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此外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对人内传播电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一 米德的 主我与客我 理论最早从传播学角度对人内传播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H 米德 主我 I 客我 宾我 Me 米德认为 1 自我可以分为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 主我 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 客我 2 人的自我是在 主我 和 客我 的互动中形成的 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3 客我 可以改变 主我 主我 也可以改变 自我 二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由此看来 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的社会性 双向性和互动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人内传播是一个 主我 客我 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 而互动的介质就是所谓的 有意义的象征符 significantsymbol 在这里 有意义的象征符 可以是音声的 也可以是形象的 米德认为 有意义的象征符 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 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 人内传播的思考活动 就是通过 有意义的象征符 来进行的 二 布鲁默的 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 在1969年出版的 象征互动论 一书中 他提出了 自我互动 理论 布鲁默认为 人能够和自己本身进行互动 这就是人的自我互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 人认识的对象中不但包括外界和他人 也包括自身 在这个过程中 人能够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认识并拥有自己的观念 也可以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为 布鲁默指出 从本质上来说 自我互动 是个人与他人间社会互动行为的内在化 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 不过 这种反映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 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 所谓具有独自的特点 即个人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 选择 修改 加工 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 布鲁默的 自我互动 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从这一理论角度我们可以看出 人的传播不仅在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进行 而且在个人与自己本身之间进行 这就是人的自我传播 自我传播与人的其他类型传播一样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三 内省式思考 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内省是人们对自身的一种反思 也是人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 内省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 日常的 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 目的是完善个人的修养 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 其二 短期的自我反思活动 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 称为 内省式思考 四 人内传播的形式 一 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1 感觉2 感知 3 记忆4 思维5 想象6 情绪和感情 二 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1 睡眠状态和做梦2 催眠3 酒精中毒和4 高峰体验和沉思状态 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 又有自身特性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 人际传播的动机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实际上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 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 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一 动机1 认识与控制周围环境2 与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3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需要4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娱乐伙伴满足人的情感需要 交流与获得人生经验 二 人际传播过程 传者 PrenticeHall 2002 11 120 三 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一 特点1 人际传播是直接传播2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方法灵活 3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复杂 4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 反馈及时 互动频度高 5 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 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性传播 6 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人际传播的限制 1 发出的信息往往只在瞬间起作用 2 覆盖面小 复制信息的能力不强 3 适应面不及大众传播媒体广 二 功能1 协调人际关系 2 交流思想感情 3 统一社会态度 4 支配他人行动等 5 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四 人际传播的言语行为 一 言语行为的定义传播过程中人们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活动 它是一种以交流信息为基本功能的传播活动 二 言语行为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对象性原则1 经验范围2 知识水平 3 心理状态4 同自己的人际关系3 情境性原则4 时代性原则5 本色性原则 五 约哈里窗格 六 人际传播的障碍 一 人际传播的障碍环境因素情境不当 声音 温度 时间因素人为因素沟通能力受限 身体和心智的残缺 智力和教育方面的差异沟通者注意力分散冲突的情感 目标和观点 如果人们感到在某个问题上对立 拒绝共享 人的自我 偏见和传统的介入权力 知识就是力量导致知识垄断 二 克服障碍 有效进行人际传播1 利用反馈问问题 确定对方是否理解要求对方以自己的语言复述2 简化语言使用适合于对象的语言在合适的场合可以使用行话3 倾听听全意思防止过早的判断或判断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PrenticeHall 2002 11 127 4 控制感情感情会扭曲意义平复后再沟通5 观察非言语行为线索 PrenticeHall 2002 第六章群体研究与组织传播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引导学生对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点 机制和功能作系统地研究 它们是从传播过程研究向传播系统研究过渡的桥梁 教学重点 难点组织传播的社会功能及其内部机制 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第一节群体传播 一 群体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一 群体的概念所谓群体指的是 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 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岩原勉 岩原勉认为 群体有两个本质特征 目标去向具有共同性 具有以 我们 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群体传播 也称作团体传播 小群体传播 是指人们在 群体 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也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二 群体的基本特点 1 以一定数量的个体为其成员的系统整体2 成员间具有某种共同联系 共同的人际要求 社会需求 或共同活动目标 3 具有一定的群体结构形式和交流网络 4 具有自己的群体心理 群体规范 价值和群体制裁体制 5 群体的存在 以群体成员间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为前提 三 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对社会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 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个人获得安全感 人多力量大 加入团体可以减轻孤立无援的不安全感 更为强大 更为自信 增强了对外来威胁的抵抗力 满足社交的需要 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 满足自尊的需要 增强自我价值感 增强自信 获得权力 增加力量 群体象征着权力 象征着力量 信息来源 二 群体研究 1 群体意识所谓群体意识 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也就是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看法 是在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 对群体本身所从事工作的看法 包括群体共同的价值观 共同的道德标准 成员间的友谊等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2 群体情感 3 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表现在 影响群体行为的方向影响群体行为的强度和持久性 2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群体规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项 1 协调成员活动 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 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 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规范可分为两种 即正式的 明文规定的群体规范和非正式的 约定俗成的 不成文的群体规范 3 凝聚力 Cohesion 指群体成员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而非个体的集合的程度 当成员共享价值 态度 行为标准时 内聚力加强 内聚力是群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内聚力高 群体行动有效 成员更满意 人际互动增强 有内聚力的群体期望忠诚 因为成员投入感情 共有目标 并愿为群体做出牺牲 内聚力强的群体有如下特征 由于集体中有安全感 成员愿接受一定程度冲突 包括奖惩 集体的努力会使成员得到更大回报 如集体奖励小汽车 集体的高分 个人在集体中得到心理回报 如归属感 友谊 他人的尊重 集体给个人以特权 个人享受集体荣誉 集体使个人享受成就的回报 付出劳动 得到有价值的结果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 在一起的时间 距离产生美 的真理性有限 物理距离影响在一起的机会 2 进入群体的困难程度 苦难程度与凝聚力正相关 3 群体的大小 规模与凝聚力负相关 因为规模增大造成了成员的沟通困难 4 性别组成 女性相比较男性群体的凝聚力强 5 外界的威胁 群体受到外界威胁 凝聚力会增强 前提 群体有能力应付攻击 外界威胁群体存在与否无关 6 已经取得的成功 具有一贯成功表现的群体 凝聚力高 4 群体压力与趋同 从众 1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2 从众从众 conformity 指的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 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生放弃自己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 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 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形成从众心理的根本原因是群体压力 形成从众的根本原因是群体压力 人的社会性固然决定了人的从众性 但从众的直接原因却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担心遭到来自群体的惩罚 二是想得到正确行事的直到 阿西的从众研究 个人因素自信程度对权威的尊重度智力水平社会承认需求 needforsocialapproval 其他因素群体规模群体互动凝聚力任务难度危机或紧急程度 5 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1 群体暗示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 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 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 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 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 群体暗示的作用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 通过不同的过程 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 他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 2 群体感染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 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首先 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怪的传说和谣言 其次 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间快得多 最后 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 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 心理学认为 感染 是群众性的模仿 意思是感情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到另一个参加者 当所有参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人或事物上面时 情绪感染便加剧了 如在集会上 人们被一强有力的领导者深深打动 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 直到他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 三 群体传播网络 轮式沟通 主管人员居中 分别与下属进行沟通 链式沟通 信息逐级传达 可双向进行 圆式沟通 表明几个人依次联系沟通 全方位沟通 每个人都可自由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 Y式 第二节组织传播一 组织与组织传播 一 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指的是 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 在统一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P100 组织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1 专业化的部门分工2 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 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群体与组织的不同 1 从形成的途径来看 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而组织则是基于某种社会需要 按照社会契约而人为地加以建立的 2 从成员的互动来看 在群体中 其成员的互动虽然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但这种规范并不是很严格 活动的余地较大 在组织中 成员的互动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的 这些规章制度一般都很严格 并且往往是形成文字的 3 从结构和层次来看 群体在结构上显得松散 往往没有形成一定的层级 是非结构性的 而组织则具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 形成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部门有上级部门 同级部门和下级部门 职务也有上司 同僚和下属之分 二 组织传播及其功能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 组织内传播 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协调 2 指挥管理 3 决策应变 4 形成共识 二 组织传播过程与机制 一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组织内的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 部门 职务 岗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关系 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 组织传播的方向可以分为纵向传播与横向传播两种 纵向传播又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的传播和自下而上的传播 1 自上而下的传播2 自下而上的传播3 横向传播 水平传播 二 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 两种形式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特点 1 交流的信息广泛 2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动成分多 三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 组织内公共媒体 计算机通信系统 此外还有电传 复印设备 三 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一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二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公共关系 广告宣传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四 组织传播的功能 其功能有 1 确保组织内部协调活动的发生 即建立起组织内部成员的联系协调 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2 确保组织与外部环境建立起联系来完成正常的输入输出的交换活动 与外部环境适应 3 通过组织内部情感交流 加强相互间的了解 增加内部成员凝聚力和向心力 4 通过组织内部多层次 多角度的信息交流满足其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 激励士气 第七章大众传播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通过引导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发展历史的回顾 来探讨大众传播的功能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难点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 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 大众传播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 大众传播的特点1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 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职业化手段大量生产 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讯息的传送广泛 快速 连续 公开 3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是 受众 4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 又具有文化属性 5 从传播性质来看 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媒介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 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 二是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 6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 拉斯韦尔的 三功能说 1 环境监视 surveillance 功能 向受众提供并告知新闻 2 社会协调 correlation 功能 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 3 社会遗产传承 transimittersofculture 功能 二 赖特的 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和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三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见P115 四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 社会地位授予功能 2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 作为负面功能的 麻醉作用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 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 电报 电影 广播与大众传播1838塞谬尔 摩尔斯第一台电报机1895巴黎出现第一家电影院1920年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执照三 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1928美国通用公司播初第一部电视剧1941NBC CBS开始商业电视广播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 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 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 大众传播 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一 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二 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三 现代社会中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现象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就要引导学生从传播控制的外部规范来考查活动受到的影响 主要从传播制度和媒介控制两方面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 难点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 几种传播制度及其特地 我国的传播制度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所有社会制度都要对它们的媒介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体现在国家和政府的控制 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广大受众的社会舆论控制 一 国家和政府的控制1 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 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对传媒组织的创办进行审批 登记 分配传播资源 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等 立法 通过立法而对传播实施控制 可以说是各国政府广泛采用的手段 因为它一方面可使控制显得名正言顺 另一方面又可使国家机器行之有效地监视 管理 约束传播 行政 通过行政措施对传播者施加直接与间接的压力 从而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 具体手段有 资助传播机构 给予优惠或特权 进行有选择的配给 压抑不同政见的传播媒介 遴选传播从业人员 确定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向 操纵新闻 操纵新闻的发布 控制消息的来源是一种十分风行的政府控制传播的手段 如吹风 试探性气球 新闻发布会 记者招待会等 3 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 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二 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1 以强大的资本作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 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2 通过他们控制度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3 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三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1 个人的信息反馈 2 结成受众团体 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 诉诸法律手段 4 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 集权主义 authoritarianism 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斯宾诺莎洛克约翰 弥尔顿 人权宣言 第11条规定 自由传播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因此 每个公民都有言论 著作和出版自由 1791年 美国国会通过并开始实施宪法第一修正案 规定 国会不得制订任何法律限制 言论或出版自由 至此 资产阶级以法律形式将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固定并加以保护 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主张有这样几点 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大众传播不受政府控制 传播者具有传播的自由 除了人身攻击以外 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 这种批评是政党合法的 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 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在涉及观点 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 真理和 谬误 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传播 2 社会责任传播制度几个原则 第一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 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 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 正确性 客观性 公证性等专业标准 第三 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 不能煽动社会犯罪 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第四 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味的传播活动 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三 民主参与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 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 它的主要观点是 1 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 传播权 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 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 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 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 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商而存在 3 社会各群体 组织 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4 与大规模的 单向的 垄断性的巨大媒介阿相比 小规模 双向的 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 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1818 5 5 1883 3 141820 11 28 1895 8 5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活动 莱茵报 马克思参与创办 后期是实际上的主编 1842 1843年 恩格斯是该报通讯员 新莱茵报 马恩创办 马为主编 1848 1849年 纽约每日论坛报 马恩为之撰稿 1851 1862年 为200多家报刊撰稿 论著中提到的报刊约1500种 其中 泰晤士报 提到约1000次 创办或主编 编辑的报刊12家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 A 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要遵循 党的精神 B 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 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章 恩格斯概括 党的领导机构对党报实行 道义上的影响 全集38卷88 517页 列宁1870 4 22 1924 1 21 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 列宁创办和主编的党的报刊有40多种 没有给党报党刊以外的报刊撰写过稿件 没有写过新闻 在党的报刊上发表的全部是政论 列宁参与的代表性报纸 旧 火星报 1900 1903年 与劳动解放社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治疗协议书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水工监测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假肢制作装配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农业技术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水生产处理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理疗技术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林木种苗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堤灌维护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农业技术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墓地管理员实操培训课件
- 2025年防汛应急知识竞赛题库
- 202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玉露香梨树栽培管理技术
- 军工计价管理办法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
- 2025年度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含答案)
- “满鲜一体化”视域下“满鲜”商业会议所联合会研究(1918-1929)
- 高中生物开学第一课课件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 送配电线路工(送电)-初级工模拟题含答案(附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