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项羽的权威_第1页
【课外阅读】论项羽的权威_第2页
【课外阅读】论项羽的权威_第3页
【课外阅读】论项羽的权威_第4页
【课外阅读】论项羽的权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论项羽的权威内容摘要:项羽出生于楚国贵族,声名显赫。他主要采取二种方式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其一是合约联盟;二是武力征服。但是,由于项羽利益集团的异质性叛离和信息不对称,项羽维护和监督集团的成本过大,致使集团出现叛离现象,项羽的权威也就逐渐衰落了。关键词:项羽 权威集团何为“权威”?说文曰:“权,黄华木。从木雚声。一曰反常。”在这里,“黄华木”,意即开黄花的树木。“权”(權)由“木”加“雚”组成,“雚”就是“鹳”,它是一种水鸟,即白鹳,形似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鹳雀乃大鸟,似鸿而大。”“权”就是指雕有鹳雀图案的黄华木,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威”,说文云:“威,姑也。从女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妇告威姑”就是媳妇告婆婆。说文既说“威,姑也”,这里的“姑也”是指“尊严、威严”。在中国古代社会,婆婆是家长的代表,在一家之内,尊卑有别,不可僭越的,由此产生出“威”为“尊严”“威严”之意义。关于“权威”,中国历代文献也多有记载,如吕氏春秋审分云:“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北史周纪上论:“昔者水运将终,群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权威意即权力和威势,是一种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我们知道,任何政治精英都以共同命运的权威“象征”作为旗号来为自己辩护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利用各种已经约定俗成的言词和姿态从群众中取得赞扬。从历代政治史的记载来看,群众对这些权威“象征”推崇备至。这些“象征”包括以共同命运的“象征”作为旗号、传统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和冲突中建立的形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治权威1。作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政治学及相关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专门从项羽权威的形成和项羽权威的集团基础等方面加以重新论述,旨在揭示项羽权威兴衰的历史史实2。不妥之处,望专家批评指正。一、项羽权威的形成秦末社会冲突不断,国家权威的合法性受到质疑,陈胜首先揭竿而起,反秦浪潮席卷全国。“张楚”是陈胜政权建立的称号,史记索隐注引李奇云:“(陈胜)欲张大楚国,故称张楚也。”3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注引刘德曰:“若云张大楚国也。”注引张晏曰:“先是楚为秦灭,已弛,今立楚,为张也。”注引师古曰:“张说是也。”4当然,陈胜假借“复立楚国之社稷”,是一种谋略上的考量,其目的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由于故楚地区的人们普遍怀念旧楚制度,反秦之社会基础深厚,故史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5人心思楚,群起反秦,这是故楚的一个显着特点。在秦统一六国之时,秦楚之战激烈而持久,多有反复,在楚国遗民中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亡秦必楚”之说,反映了楚人强烈的复仇愿望6。在这样一种大的政治环境下,旧楚名族后裔项羽主要采取二种方式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其一是合约联盟;二是武力征服。首先,项羽利用自己的贵族身分以及在吴中的影响力,联合兼并了陈婴部。如史记卷七项 羽本纪记载:由于召平未克广陵以及秦军且至,召平乃“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这就使得项梁和项羽可以名正言顺的举兵过江。到达西岸后,听说陈婴攻克东阳,遂“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从自身条件和称王之弊端出发,认为“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陈婴“以兵属项梁”1,选择了与项氏军团的合约联盟。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项羽的身分对于其权威形成过程的作用。按常规,由一个共同体共享的基本价值系统及其元规则是相对稳定的。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传统礼制等级文化占据主题意识形态阵地,一般认为,地方名族依据其声望和强大的财力,感召力是非常巨大的,因而会有“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之语。传统的规则系统大都含有许多条件,它们有益于严密的文化网络。而人们为了最佳地利用主流规则也已使自己适应于复杂交往的互动关系。“老规则是好规则”的格言很有影响,因为广泛存在的准自动化规则服从降低了协调成本。结果,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路径依赖性,制度系统会在相当程度上的顺从惯性2。它们通常会演化性调整而非痉挛性转换,对于制度发挥节约信息成本的基本功能来讲是不可少的。 项羽合约联盟章邯军一事也具有代表性。如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巨鹿之战以后,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两军相持未战。由于章邯军的委托人秦政府固有的政策性路径依赖,“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章邯恐被杀,于是“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污水上,大破之”3。可见,这时的项羽单纯军事思想根深蒂固,完全不考虑非零和博弈所带来的收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策略选择。幸亏“粮少”,才使项羽改变了武力征服的策略,如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与章邯的“已盟”使得项羽不仅减少了成本,且增加了自己的实力和威望。而章邯“见项羽而流涕”,被立为雍王。 其次,项羽采取武力征服的手段,以使他人屈服,从而确立自己的权威。项氏等借反秦之力,旨在撤销秦政府的合法性,他们唤醒民众,提高自己的权威。从史料可知,项羽从民所望,心思旧楚,反秦志坚。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可见,项羽反秦意识跃然纸上,又由于其“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吴中之地已然具有一定的威信4。后来,项梁和项羽斩杀会稽郡守,起兵反秦。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陈涉等起兵于大泽乡,是年九月,会稽守通对梁说:“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而当时桓楚亡在泽中。项梁就说:“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项梁乃出,告诉项羽持剑居外待命。项羽按照项梁的旨意拔剑斩了郡守的头颅。“项梁持守头,佩其印。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项梁乃召集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吴中百姓“乃皆伏”。于是,项梁自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徇下县”5。由此,项梁和项羽的权威初步确立起来了。在与王离军一战以后,项羽权威完全确立起来了。据史载,当赵被秦军围困时,项羽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军于是“围王离”,“九战”,“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军无不一以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破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1。至此,项羽威震寰宇,各诸侯纷纷依附,逐渐形成了具有强大实力的项羽利益集团。 三、项羽权威的集团基础项羽权威的确立为项羽利益集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就使得项羽利用很小的代价获得了收益预期。但由于真实世界存在外部性、搭便车、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情况,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MancurOlson于1965年发表了经典性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The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ofgroups),探讨了利益集团集体行动的微观基础。在MancurOlson看来,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的目标是给每个成员提供公共产品。但公共产品具有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因而存在着“搭便车”的行为。这意味着在利益集团内部,集体行动的目标和个体理性存在着矛盾,集团并不像一个人那样有理性,而集体行动能否成功实际上又取决于集团内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因而MancurOlson从单个成员对集团的公共产品的贡献与他从集体产品中得到的份额的关系人手,以此来对不同集团的内部结构进行分类。MancurOlson描述“集体行动的逻辑”的最简单的方程为:其中,C是获取公共产品的总成本,是第i名成员从总的公共产品中得到的总收益,是第i名成员的净收益。若对某些少数i而言,则MancurOlson将这样的集团定义为“特殊人物的集团”;若对所有i而言,则MancurOlson将这类集团定义为“隐集团(forgottengroups)”。在“特殊人物的集团”中,这些特殊人物从公共产品中得到收益或好处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超过获取公共产品的总成本,因此他们愿意负担全部成本以获得公共产品。如果一个集团中含有这样的特殊人物,那么该集团在获得公共产品方面就能够成功。但MancurOlson教授却发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他提出了著名的“Olson困境”,即:一个集团成员越多,从而以相同的比例正确地分摊关于集体物品的收益与成本的可能性越小,搭便车的可能性越大,因而离预期中的最优化水平就越远;集团规模越大,参与关于开展集体行动进行讨价还价的人数越多,从而讨价还价的成本会随集团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由此,大集团比小集团更难于为集体利益采取行动2。那么,我们可以据此分析一下项羽利益集团的组成情况。根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 陈余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于赵,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三县。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项羽引兵进咸阳,杀秦王子婴,“立诸将为侯王”。这些“侯王”就是项羽利益集团的代表项羽利益集团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获得反秦胜利后的这个“公共产品”。项羽意在“彼(秦始皇)可取而代也”1,各个诸将皆“封侯”2,获胜后亦封侯立国。项羽及其所封侯王都获得了预期的收益函数。但是在具体的对秦战争博弈中,利益集团的“搭便车”行为不可避免。例如前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当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项羽军“围王离”,“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而“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3。由于“从壁上观”之诸将从个人理性出发,不会自愿分担集体产品的总成本。其原因在于:当时,由于集体产品的非排他性,不付出成本也可以享受;自己付出努力,但并不能保证别人也会分担公共产品的成本,即存在着“搭便车”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各诸将的这种“搭便车”行为的出现,更加凸显了项羽权威的不可动摇性。项羽反秦集团的多样性对集团具有积极的影响。异质团队由于引入各种新观念,决策信息更为充分,可能产生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因而会增强集团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提高集团决策质量,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正如史实所载,项羽“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最终推翻秦王朝,获得了成功4。与此相应,异质团队也容易出现叛离行为,集团的多样性与成员关系的稳定性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这种异质团队的不稳定性在项羽和刘邦军事集团的博弈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也是导致项羽集团瓦解和失败的主要原因。灭秦以后,项羽利益集团的异质性叛离凸显出来了,主要原因在利益集团的事后收益不均。这种异质性叛离表现为两种行为:一是对预期收益不满;二是寻求租金最大化。出现这两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项羽权威的制度约束力不够。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两种异质性叛离行为:相对于第一种行为而言,齐赵分封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也是项羽利益集团叛离和瓦解的开始。如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田荣听说项羽徙齐王田市于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非常愤怒,不肯遣齐王到胶东就国,“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田市害怕项羽,“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于即墨。田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同时,田荣还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陈余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余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余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陈余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张耳走归汉。陈余迎故赵王歇于代,反之赵。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1。虽然项羽分封的依据是各诸将在反秦博弈中的贡献大小来决定的,但是在前期反秦过程中确立威信和地位的大将贵族等未见分封或分封不公,他们当然会认为“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就第二种情况而言,燕王臧荼和汉王刘邦是寻求租金最大化的代表。如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2原本刘邦乃项羽利益集团的一成员,但是刘邦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