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在中国文学史上, 以描写田园风光, 展示农民生活而驰名诗坛的, 第一当数陶渊明, 其次就数范成大了。陶渊明的名气不仅在诗, 更在一个隐字, 这是历来气盛骨傲的文人们所推崇倍至的。相比之下, 范成大就远没有陶渊明那么清纯和隐逸, 他仕途得意, 曾四任疆臣大吏, 拜参知政事, 在南宋作家中, 政治地位是比较显赫的。他早年曾写过一些风格淡泊、语意清雅的田园小诗, 如寒食郊行书事之二,初夏等等, 表现出范氏早期田园诗闲淡旁观的审美态度, 也表现出青年范成大用格律诗描写田园的艺术功力。后来范成大也曾继承中唐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诗, 以通俗率真的写实笔法, 展示农家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命运的悲苦。 但是真正摘下中国文学史著名田园诗人的桂冠, 是在范成大六十岁时。他田园诗兴勃发,写成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和十首腊月村田乐府等佳作。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诗歌史上规模最宏伟、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田园组诗。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每组都由十二首七言绝句构成, 生动全面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展示了农村生活中种种不幸和苦难。我们不妨在五组诗中各录一首来看一看。 柳花深巷午鸡声, 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 满窗晴日看蚕生。(春日田园杂兴之一) 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有行商来卖茶。(晚春田园杂兴之三)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之七) 垂成穑事苦艰难, 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惊剩, 半偿私债半输官。(夏日田园杂兴之五) 黄纸蠲租白纸催, 皂衣傍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 乞汝青钱买酒回。(冬日田园杂兴之十) 这些诗在时间上跨跃了农村生活的春夏秋冬, 在空间上展示了田园风光、农村劳作、衣食、民情, 农民日常境遇和方方面面生活琐事。从总体上看, 比较集中地描述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全景。而且意趣清新, 口吻亲切, 用语典雅。即使涉及到农民命运的悲苦时也不像唐代悯农的新乐府诗那样充满剑拔弩张的讥嘲和抨击, 而是笔调平缓, 温和中透着谴责和对农民命运的关心。这种倾向到了腊月村田乐府中就更明显。一方面饱含着对农民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农村中丑恶现象的厌恶; 另一方面, 表现出对乡俗民情和平凡朴素的农村日常生活的极大兴趣。 作为“田园诗大家”, 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在文学史上形成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一角度来看, 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贡献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如此大规模、多方面、全身心地用诗来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和乡土民情的诗人。范成大的田园诗有近八十首, 就所涉及到的农村风物和农民生活来看, 具有无可争议的广阔性: 从田园风光、农民一年四季的耕作、收获、贮藏, 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仪式、乡俗、习惯, 乃至农村生活中的黑暗面, 农民命运中的种种不幸, 无不摄入他的田园诗中。由于范成大长期住在石湖农村, 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亲切的感受, 因此在展示农村生活和农民情感时, 能够较好地泯除为官者的居高临下和旁观者的无动于衷, 而以一个平等人的平常心去审视农村和农民, 诗也就来得真挚和亲切。这与唐代以来“负杖阅岩耕”(宋之问) 和“即此羡闲适”之类的士大夫田园诗是大不相同的。程千帆先生曾对此评价说:“这样, 他便与自来诗人之写农民, 或寄托自己闲适的感情, 或嗟叹农民的艰辛生活, 却始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 第二, 概括地说, 中国古代田园诗历来有两大系统: 一是由陶渊明开创, 由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继承并发展的田园诗, 这也正是通常被视为田园诗的正宗主脉。其实, 陶氏的田园诗无论是表达自己人格的淳朴超俗; 还是描绘田园风光的静谧清纯; 无论是倾吐自己躬耕的体验,还是展示隐居田园的逸乐, 总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 侧重于道家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二是唐代中叶以后新乐府运动中兴起的“悯农诗”、“田家词”, 这些诗重在反映农民命运的悲惨和农村生活的辛苦, 格调压抑冷峻, 充满嘲讽和批判精神。其创作思想代表着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和言志载道观念, 有强烈的战斗性。 而范成大的田园诗既承传了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言志载道的精神, 又融汇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淡泊的审美趣味, 把两者有机地溶合, 在广阔多姿的农村生活中, 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他(范成大) 在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专门粉饰、美化、歪曲) 的本质, 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这也是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三, 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 无论是以追求淡泊闲适表现士大夫情趣为主的创作, 还是以强调社会批判、以言志载道为主旨的悯农诗、田家词, 都缺少对风土民俗或古老朴实的乡村文化的关注。陶渊明“聊为陇亩民”负耒躬耕, 但诗中的文化品位却纯是士阶层的, 处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精英文化层次。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田园诗虽也写了些“鸡犬、桑梓、豆麦”之类, 但文人乃至官坤气很浓。另一方面, 新乐府运动所倡导的是儒士以天下为己任,“惟歌生民病”的文化精神, 也是典型的精英文化的范畴。只有范成大, 不仅把上述两种题材、两种文学价值观、两种审美趣味合起来, 更把自己的审美视角从精英文化层次转变为大众文化的层次, 深入到农村生活的基本文化层, 表现农民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精神追求和文化心态, 通过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民俗民情, 来展示农村、刻划农民。这样,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还蕴含更深刻的文化意味。如果说陶渊明等人是用田园来展示文人的趣味和情怀的话, 那么范成大则是用田园来表现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 这是其他田园诗所无法企及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与南宋的范成大, 都是著名的田园诗人, 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田园诗在我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别开一面,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么, 他们的田园诗有哪些特点呢? 本文拟就其异同作一番比较, 议其同, 论其异, 以从中获取裨益。一几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创作的共同之处, 首先在于他们相近的思想情趣、相似的生活经历。他们都有隐居田园的历史, 这是他们创作田园诗的基础。在仕途上, 他们多怀才不遇, 但都希望有所建树。如陶渊明在杂诗其二中写道:“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满腹心志不能施展,心意悲凉苦闷, 难以平静, 这是诗人壮志难酬心情的具体表现。孟浩然在洗然弟竹亭诗中说:“俱怀鸿鹄志, 共有脊鸟令鸟心。”在家园卧疾毕太视相寻诗中又说:“壮图竟未立, 斑白恨吾衰。”这些都表明了他有建功立业的心迹。王维则云:“忘身辞凤阙, 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悲, 窗间老一经。”借歌唱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来表达自己胸中激情。在对待求仕与隐居问题上, 他们的思想也大体一致, 特别是不满官场黑暗, 不肯取媚权贵而退隐归田的思想更为接近。陶渊明为生活所迫做过几任小官, 但最终还是看不惯官场的污浊,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自愿辞职归隐。他归园田居的诗句“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孟浩然想入仕, 但考试落第, 又无人引荐, 求仕终成泡影, 含恨隐遁山林。他说:“拂衣去何处? 欲徇五斗禄, 其如七不堪因向智者说: 游鱼思旧潭。”(京还赠张维) 这也表现出对官场丑恶的不满。王维21 岁中进士, 但仕途不得意。后来奸臣李林甫上台后, 更促使他厌恶官场, 开始消极起来。安史之乱中他被叛军挟持当了伪官, 平乱之后虽免于一死, 但被减等论罪。这一打击, 使他政治上更消极了, 于是就过上了半官半隐、消极处世的生活。他的“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醉张少府) , 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这种消极的心理。范成大与他们三人有所不同, 仕途比较顺利, 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好事, 是南宋最显达的诗人。他是晚年因病退隐的。退隐, 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也是他们诗歌创作的转折点, 田园诗就在他们隐居田园后应运而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渭川田家,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等, 都是他们隐居后写下的田园诗的杰作。 几位诗人的田园诗有一共同之处, 都热情地赞美美丽的田园风光, 表现出他们对大自然和悠闲自得的归隐生活的热爱。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 归隐田园后,由于心情轻松愉快, 眼中的田园村景是无限美好的。请看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诗用平淡的语言, 记结庐之事, 写秋日美丽的田园晚景, 抒归隐之悠闲快乐, 道人生之哲理, 把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于一体, 浑然天成。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心满意足尽情洋溢于诗中。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写道:“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诗人薄暮时分从山上四下眺望, 只见村上的人劳动了一天,正三三两两归来, 他们有的行于沙滩, 有的坐在渡口边歇息。远处, 天边的树细如荠菜, 那白色的沙洲, 在黄昏的朦胧中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写得是那样平淡, 那样自然, 既写出了田园优美的自然景象, 又再现了农村静谧的气氛和农人悠闲的情态。而一句“隐者自怡悦”, 把这些景观都归到心中悠闲自得的隐居心情中了。王维更是写景的高手,“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 在广漠的水田间,善舞的白鹭翩翩飞舞; 在茂密葱绿的丛林里, 善歌的黄鹂展开它们甜美的歌喉, 互相唱和。山林田园, 鸟语花香, 声色并茂, 动静结合, 画面开阔深邃, 很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和隐居的乐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细致地描绘了江南农村的风光景色, 如“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是行商来买茶”。晚春时节, 春光明媚,农人忙于田间农活, 村子一片宁静, 只见蝴蝶在菜花间飞舞。这时进村收购茶叶的茶商引得鸡飞狗叫, 打破了村庄的静穆。既写出了晚春村庄的宁静、美丽的景色, 又具有很浓的农家生活气息。诗人们把退隐处的田园风光描写得如此美好, 表达出他们对大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再就是, 他们多写出了坚守隐居田园的愿望。陶渊明云:“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夕露沾衣, 会使人不快, 而诗人说这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归隐躬耕的愿望没有违背就行了。与黑暗官场决裂及隐居田园的坚决态度, 表露无遗。孟浩然则云:“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 想当初应该老老实实居守寂寞孤独, 不应赴都应举, 以致闹出这一人生误会。有了这样的醒悟, 于是他决然地“还掩故园”的柴门, 决心与官场隔绝, 表明了归隐的坚决。王维在山居秋暝尾联说:“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作者在前三联写山村优美之景后, 集中抒发自己的愿望; 任随它春花凋谢枯萎, 我还是愿意留在这山村中居住的,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向往,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范成大虽没有这样直接描写向往隐居生活的诗句, 但从他对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中, 也流露出他对归隐田园的兴趣。二 然而, 几位诗人的田园诗又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 首先表现在他们的思想情操的不同。陶渊明是真心归隐, 主动归隐, 他鄙视黑暗官场, 宁愿贫穷而永归田园, 宁保节操而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归隐有愤世嫉俗、追求人生真谛的意义。他的田园诗是借田家风物写主观感受, 表达“复得返自然”的思想, 因而闪烁着“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 及“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等思想火花。这是他经历官场、返归田园后悟出的人生真谛: 人生应遵循根本的原则, 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有了官场和田园的感受, 他把束缚人的可恶的官场比作“尘网”、“樊笼”; 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抒发脱离官场、返回田园的欢愉; 用羁鸟冲出樊笼回归自然比喻自己辞掉官场, 回归田园。比喻形象贴切, 含义深邃, 耐人寻味。他笔下的田园诗, 不仅具有大自然的风韵, 而且寄予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透露出社会政治的险恶、黑暗。孟浩然的隐居, 前期主要是为仕而隐, 后期则由于仕途不畅不得不隐, 因而他郁郁不得志, 诗中常流露出怅惘迷茫之情, 隐含身世落拓之感。王维则是仕途受挫后半官半隐。这使得他们的田园诗多离不开穷通得失的考虑, 诗中流露出的也多为恬淡闲适的隐逸之情。虽也有所憧憬, 但其诗主要是渲染高士的孤怀, 隐居的幽寂, 塑造出的是一个高雅闲逸的隐者形象。他们的田园诗的思想意义缺乏陶诗那样的思想光辉。范成大因病退职闲居, 他历尽宦海沉浮, 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是个爱国者, 也关心民苦, 退居后没有忘记人民, 在家乡与农民接近, 了解到农村贫富悬殊的阶级对立和农民遭受的残酷剥削压榨, 体验到农家的甘苦哀乐。出于一颗正直爱民之心,他在总结前人田园诗的基础上, 在其诗中去掉了隐逸的情趣,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加进了深刻揭露封建剥削的内容, 使其诗歌的内容含量和思想意义都比陶渊明、“王孟”的田园诗有所扩大和增加。如催租行一开头就单刀直入揭露官家不顾农民死活, 反复收租盘剥农民的新招:“输租得钞官更催”, 农民交了租, 拿到了收据, 但官家又来催。接着刻画了官府的爪牙里正无耻勒索农民的丑恶嘴脸。后催租行更写农民被迫卖掉两个女儿交租的惨状:“自从乡官新上来, 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 病骨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到家口, 大女临歧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 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 明年不用催租苦! ”这是农民十分沉重的血泪控诉, 末句是反语, 以农民无限悲伤又无奈的口气说, 明年不怕你官家再来催租, 因为家中还有小女儿可卖。嘲讽是多么辛辣! 揭露是多么深刻! , 又如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十一: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质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诗写种菱农民被剥削的痛苦。有的农民买不起田地, 只好废弃犁锄, 去湖中种菱, 采菱劳动很辛苦, 手指都流血了, 人累得像鬼一样面容枯槁。辛苦一些还不算, 更令人心痛的是: 湖面也要收租了。把封建剥削的无孔不入和残酷压榨揭露无遗。其次, 几位诗人将自己与田园“融合”程度也有深浅。陶渊明由于诚心归隐田园, 因而他能亲自参加劳动, 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了很深的友情。由于有了这种体验, 他不是站在旁观者的地位去写农村景象, 而是以一个辛勤耕作者的情怀来感受田园生活, 将自己完全“融”进了田园中。他倾吐自己躬耕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二) 诗人身在田园, 心在田园, 眼看自己种的桑麻一天天长高了, 辛勤开垦的土地也一天天扩大了, 丰收的喜悦将即, 但随之而来的担心是忽然而至的霜霰危害使庄稼凋零枯萎。这种劳动的快乐与忧戚, 只有亲自参加劳动, 在土地上洒下汗水的人, 才会感受到的。“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 作品写诗人在劳动中的真实感受, 当农民难道不苦吗? 但既然已退隐归居就不要推辞这艰辛的劳动了。四体酸痛, 确实疲劳, 但却不用再担心会招来横祸。这种宁愿忍受劳动的酸苦劳累和穷困, 也要保持节操, 不愿再与可恶的官场同流合污的精神, 在古代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在劳动中产生的忧与喜, 也是诗人把自己“融入”田园的真实感情。古代文人轻视劳动, 而辞掉官职真正到农村亲身耕作的, 更是前所未有, 陶渊明却做到了。这些都不能不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其他几位园诗人难以比拟的。陶渊明参加了劳动, 在劳动生活中与农民建立了真挚的友情, 他热情赞颂了平凡的劳动生活:“时复墟曲中,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得欢当作乐, 斗酒聚比邻。”(杂诗其一) 诗人从与农民的亲切交往中表现躬耕之乐, 他们共话桑麻, 浊酒共饮, 他们的关系是那样平等、和睦、亲热。诗人作为劳动者的一员,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愉悦, 也感受到了同农民相处的欢乐。王维、孟浩然, 归隐后没有参加劳动, 自然, 其诗就没有关于劳动的体验。除孟浩然的少量田园诗如过故人庄写了与农友的密切交往外, 二人的诗流露出的多为恬淡闲适的隐逸之情。他们虽学陶诗, 但他们诗篇的精神实质和陶诗是不能等同的, 他们很难像陶渊明那样将自己“融”进田园之中, 正如王维自言:晚年只爱好清静, 万事都不关心。至于他们诗中出现的农民及村中牛羊鸡犬, 只不过是点缀其情感的诗料, 难说得上是反映农民生活。范成大晚年因病退隐农村后, 虽没能像陶渊明那样参加劳动, 其诗也未能写劳动的体验及与农民的交往, 但他深入村舍, 体验到农民的甘苦哀乐, 他的田园诗继承了诗经七月的传统, 着重写田家生活, 突出农村的泥土气息。他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 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诗歌生动真实地写出了农民的忧喜悲欢, 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如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阳学种瓜。写初夏农村劳务, 男耕女织, 昼夜繁忙。农家孩子在大人的影响下, 也模仿着干起了农活, 天真纯朴, 很有童趣。诗里洋溢着繁忙欢乐的情调。在描写田园风光方面, 几位诗人的着眼点也有不同。陶渊明首创了田园诗, 打破了前人“田家语”不登大雅之堂的偏见, 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写田园风光,朴实真诚地抒发自己的田园生活感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之五、和郭主簿二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作品。诗人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把前人没有用过的鸡鸣狗吠等平常事物引入诗中, 声色俱备, 宁静优美、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风景尽收眼底。“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写自家农舍的风光, 地几亩, 房几间, 房前桃李, 屋后榆柳, 房前屋后互相映照, 清静朴实, 美在其中, 诗人也被这些美景陶醉。应该看到,在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东晋末年, 陶渊明不去揭露黑暗、灾祸, 而是一味地写现实中难以见到的世外桃源, 其中就含有理想与现实对比的意义。在这些诗中, 既有现实的真实写照, 也有诗人理想的夸张。在那黑暗污浊的社会里, 诗人既无力改革时弊, 又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 他就把理想寄托在一个美好的国土上, 用理想的田园与现实作对比, 理想的田园越是美好, 越是反衬出现实的污浊丑恶。这是其田园诗独到的一面, 也是他与另几位田园诗人不同的地方。最典型的是桃花源诗, 诗云:“相命肆农耕, 日入从所息。桑竹垂余荫, 菽稷随时艺。”桃花源景色优美, 桑竹繁茂, 五谷按季节种植, 这里的农人勤劳, 互相督促,太阳落山了便各自回家休息, 过着共同劳动的生活。“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 斑白欢游诣, 在这个理想社会里,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人们过着平等自由、丰衣足食的生活, 春天到来, 农民就可收到蚕丝, 秋天庄稼成熟之后, 不用向官府缴纳租税。儿童天真烂漫地唱着歌, 老人高高兴兴、自由自在地到处游玩, 享受天伦之乐。诗中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不难看出, 现实在与这些理想田园的对比中, 其黑暗就不揭自露了, 这比直接揭露更为有效。这正是陶渊明的高明之处。 王维、孟浩然热爱自然, 他们继承和发扬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月兆等人的山水诗的写作传统, 往往把山水景色与田园风光结合起来, 用生花妙笔再现田园的多姿多彩, 以致形成了以二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是杰出代表: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绿树环绕, 青山斜倚, 显得十分幽静; 临窗畅饮,闲话桑麻, 悠闲自在; 窗外的晒谷场和菜园, 仿佛让人闻到了庄稼和泥土的芳香。山色如此青幽, 田园如此美好, 农友如此热情友善, 俨然是一幅清新动人的青山田园生活画, 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王维的田园诗山光水色是那样和谐清静, 田园生活是那样平静安祥, 山水田园柔和,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如他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阳光闪亮的河水, 河边的渡口, 青山后突兀的碧峰, 绿水青山中点缀着农田、村树、农人, 青山、绿水、田园交融, 田园风味更加浓郁。他的名作山居秋瞑也把山水与田园结合得天衣无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前两联写山水: 雨后山林更寂静空旷, 抬头见到的是山上松林间明月的余辉, 低头听到的是泉水的声音在身边回响; 月光皎洁, 泉水清澈; 静静的“松”“石”, 流动的“月照”、“泉流”, 达到了视听、声色、动静结合的艺术境界。颈联写田园, 写人: 竹林传出了阵阵喧笑声, 那是村里洗衣服的妇女们归来了; 湖面上荷叶晃动, 那里村中打渔船返航了, 富有很浓的山村生活气息, 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村晚归图。山水风光与田园景色的结合, 再现了清丽宁静、生机勃勃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美, 充分体现了作者将诗、画融合一体的独特风格。范成大的田园诗描写田园风光则另有一番景致。其田园诗的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按“春日”、“晓春”、“夏日”、“秋日”、“冬日”分为五组, 每组十二首。他写景观察仔细, 分别写出了一年四季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 且在描写田园景色的同时, 把农村的风俗习惯大量收入笔下, 勾画出一幅幅农村风俗画卷。这又是诗人对田园诗的新发展, 如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二: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芳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春天到来, 大地解冻, 地气回苏, 春雨淅淅, 小草长出了嫩芽, 百花竞相开放, 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并不满足于这样泛泛地描绘, 接着又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景点: 房屋后一块闲置地虽久无人料理, 但野花野草拼命长起来, 也是绿葱葱的一片; 更令人惊叹的是, 邻家的竹根也穿墙破土, 竹笋悄悄在我的院子里钻出来了。诗人观察得如此仔细, 笔触如此细腻, 把春天的神力写得如此生动活泼, 实在令人叹服。其五描绘的是另一番景象:“社下烧钱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籍, 知是儿孙斗草来。”诗歌描述村里祭社日热闹的场面: 村民们摆酒席, 敲锣打鼓, 烧纸钱, 祭神灵。孩子们则嬉闹着玩起了斗百草的游戏,弄得满地都是青枝绿叶、零乱的花草, 具有浓烈的乡村民俗气习。又如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写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麦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初夏时节, 菜花虽然稀疏凋零了, 但其他庄稼水果却长势旺盛: 地里麦花雪白一片, 树上梅子黄灿灿,杏子成熟丰满, 果实累累, 丰收在即。由于农事繁忙,村子里很少见到人影, 与此相反的是, 只见无数蜻蜓、蝴蝶自由自在地满村飞动。田园景观是那样优美、宁静、别致, 透露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劳动繁忙的情况,很有意味。几位诗人的田园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也略有不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是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东晋沉寂的诗坛, 他开创的田园诗弥补了我国诗坛的空白, 在文学史上流传甚广, 影响深远。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虽没有陶渊明、范成大田园诗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且名句佳篇叠出, 因此他们的田园诗是唐代万紫千红诗苑里的奇葩, 颇受人们推崇。范成大的田园诗比之前代田园诗更有新意, 题材范围和思想内容也更宽广深刻, 但在南宋那抗金救国的特殊环境里, 与陆游、杨万里及自已的爱国诗相比, 虽有闪光耀眼之处, 也只能算是百花丛中一朵艳丽的小花, 且难觅名句佳篇,故其田园诗的流传和影响, 还逊于前几位诗人的田园诗。83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人文关怀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其中的人文传统和人文关怀。越优秀的作品,越蕴藏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并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打动人心。杜甫的“三吏三别”如此,白居易的卖炭翁如此,被传诵许久的范成大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何尝不是一曲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切之歌。四时田园杂兴代民立言,从农民的角度关照着四时风景的轮换和生活的变迁,写风土、写劳作、写辛苦,是诗人与真实的田园和质朴的民风融合之后的重造,体现了范成大对农民生活形态的关注和人文思想。唯有通过对诗作的把握和关照,才能对其表现和成因得到最清晰的呈现。一、人文关怀的表现“淳熙丙午, 沉疴少纾, 复至石湖旧隐, 野外即事, 辄书一绝, 终岁得六十首, 号四时田园杂兴。”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即公元1186年, 范成大61 岁,病情略微好转的他,写下了著名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周汝昌先生说:“田家诗,我国从很早就有了,可是像这样集中的,系统的,整批地给田家写组诗的,却没有过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劳动、困难,忧虑、奋斗,各式各样的生活,各式各样的琐事”1 论述了其田园诗价值的一个方面:反映了集中而全面的农村生活。钱钟书先生从田园诗流变发展的角度,说到了范成大田园诗的贡献。“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才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的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范成大就可以跟陶潜相提并称,甚至比他后来居上。”2 说四时田园杂兴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的田园诗。惟钱先生并未就此突破做出详细说明,惜以为,突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范成大倾注其中的人文关怀,升华了这首诗的精神内涵,让整组诗回旋着一股温情的暖流。(一)农家乐首先是从对农村风物和习俗中见出的“农家乐”,字里行间透露作者与民同喜的欢欣。如春日之三,写的是清明的热闹: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之五是祭社醉酒归来所见的童孙的欢乐: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再看寒食节游山之欢快: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以及野外寻春的人与动物间的意趣:步履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至如秋日之赏月,水田一色的纯美空灵专属于农夫: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冬至的邻里拜访更添农民之间淳朴厚道的友谊: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从春日的清明,到夏日的纳凉,再到秋日的水中赏月,冬日的邻里互探,呈现出一派欢乐融洽的生活氛围。(二)农家忙农家的劳作有忙也有闲,农忙之时,他们煮茶抽茧,饮水浇田,织布纳税,“丰收时节苦累多。”农家一年四季的劳作,在诗歌中都有反映。如之十八: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为了蚕儿的健康成长,邻家的串门都断了,只能采桑之时偶尔招呼,略表情意。之二十八: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写煮蚕之盛况,幸而“绵茧无多丝茧多”,值得庆祝,代表着来年的纺织物的产量必将增加。之三十: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集合人之力气,饮水灌溉,放水保苗,这可是保证来年收成的重要举措,就算“长在踏车头”,再累那有如何呢?之四十四: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语调是欢快的,丰收的喜悦掩藏不住。对于农民来说,农忙时节就该努力获得收成。范成大的诗,真实反映了“农家忙”的现状,是陶潜、王维等田园诗中所未曾涉及到的,描写之精细,叙述之真实,没有“怜农”的心态和实际的体会,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篇章的。(三)农家苦农家的苦不在于劳作之辛劳,而是深受统治者剥削之苦楚。南宋小朝廷对外俯首称臣,缴纳税币和绵帛维持“偏安局面”,对内应付冗官冗费,唯有加强剥削。因此剥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农家之苦不可尽数。之二十九: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连宵上绢,仍是催税“急于飞”,收税之人情态可见,之四十一: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之四十五: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天灾不断,只能祈求老天爷别把仅有的收成掠夺干净,还要靠其缴租还债。但人祸难免,吏胥舞弊勒索,得拿出近三石米才算缴了一石的租。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到头来只落得一把秕谷糙糠,如何喂饱儿郎!诗人对农家的悲苦感同身受,朴素凝练的语言,饱含着农民的血泪和诗人的愤怒。更有之五十八: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官员公开要钱买酒喝,南宋的官吏之腐败与盘剥,农民受到的压迫表现淋漓尽致。“农家乐”的欢快,“农家忙”的理解,“农家苦”的愤怒,笔触所呈现的诗人的仁爱之心,慈悲心肠,是作者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二、人文关怀的成因“农家乐”“农家忙”“农家苦”都是诗人人文关怀的印记,仔细观察,其实诗人在其中赋予的感情是有节制的,而非激烈的感性宣泄,呈现出一种温情的状态。从正面描写农民受到剥削压迫的诗篇来看,数量上只有5 篇,占整个组诗的很小部分,远少于组诗中对农村风光的描绘的数量;从诗风上看,这部分篇章最激烈的当属“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对种水收租的控诉,其他的是平和而委婉的。如“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乃是聊做宽慰之词,由此生发出的对当权者的“恨”并不是出自阶级差异,而是带有保守主义的道义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0692-2025提高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性的规范
- 桥梁 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格构柱合同范本
- 蔬菜购销协议合同范本
- 正规婚庆合同范本模板
- 带工打混凝土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合同范本 简单
- 入股利息合同范本
- 外勤辅助用工合同范本
- 中介门店网络管理办法
- 乡镇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航空业面试者必看航空公司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网络知识竞赛100题题库(含答案)
- 2025秋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信息安全应急演练记录
- 中望CAD机械版使用手册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