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页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2页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3页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4页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一: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说明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语言(语言表达角度最主要的两点):平实生动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2、说明文的顺序:(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2)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3)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等)。3、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4、说明文的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5、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注意: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6、说明文的常考重点题型: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记叙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作用题都从结构和内容上考虑一、词语:(1)赏析分析:(1)词本义(2)文中义(3)句义(把词语文中的意思表述出来)(4)表达好处。模式:是意思,在此处说明了,表现了的感情。(2)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分析: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模式:写了*人的*事。说明道理文章内容的概括方法:模式:“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三、赏析句子题。分析:(1)修辞或者特殊句式(2)具体分析修辞或者特殊句式(3)写出的内容(注意作用词)(4)这样写的好处(有明显的感情也要点出来)知识点: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使之人性化,达到形象生动的特点。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即此句运用了从而表现了表达了四、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结构上根据具体情况说一下。五、文章段落作用题:分析:(1)结构上(2)内容上(包括写法上)知识点:1、结构上:(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2、内容上:开篇点题、气氛渲染、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等等。3、写法上: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4)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六、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知识点: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等)。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七、分析人物形象题。分析:(1)与他相关的事(2)与他相关的话(3)直接形象八、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议论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分析:(1)位置(2)句式知识点:位置:题目点明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一般文章为总分总结构。结尾总结,一般文章为分总结构。文章中间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注意:(1)开头有事例,一般中心论点在事例之后。(2)解释、引用、重申的内容不能成为中心论点。(3)结尾如果发出号召,论点在前面。(4)论点不用修辞手法;不用否定句(若是,要将其肯定过来)(如果题目是论点,不用改动);不用疑问句、反问句。(5)“因此”是论点的标志词。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好几个。二、论点与论题分析:(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3)形式不同。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三、开头有什么作用?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模式: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模式: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模式: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直接提出论点模式: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模式: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四、议论文的论据分类:(1)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字)人+事+结果(2)理论论据:引用据典(名人的话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经典著作)作用:用?论据准确、具体、严密地从正面(反面)论证了观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常考题型:(1)论据能否去掉或颠倒论据顺序(1)不能(一般情况下)(2)在内容上写了?,论证了?观点(就近,可以是总论点也可以是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结构上起到照应作用或两节之间的关系(4)删后或改后后果2、论据是否合理(1)只要能论证论点的论据就是合理的(2)内容上写了什么(3)与论点的关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与?论点是一致的(3)补充论据找到前几个论据排列的规律a.有无照应b.是否按时间顺序c.论证何论点(就近)d.注意限制性的要求e.句式上一一对应五、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易让人接受。对比论证: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六、议论文论证结构知识点:(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2)并列分析:1)行文中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或者“从?上看”、“以?上分析”。2)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是并列的。(3)层进分析:1)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4)对照式。两节之间是一正一反的关系。分析:1)正反对比论证法2)事实论据七、议论文的语言:知识点: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和简洁性。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常考题型:(1)“”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模式一:不好。“”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模式二: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2)某段或句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注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结构上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下文论题或论点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出下文的论述结尾总结全文,发出号召,重申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3)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模式: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4)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论题角度,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论点角度,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5)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注意: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引出论点或论题。篇二: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中考古典名著题集萃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心理征服,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17,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周瑜;诸葛亮。18,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19,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2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三国演义;关羽。23,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赤壁之战;曹操,周瑜。2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25,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水浒传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26,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27,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28,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宋江,卢俊义。29,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30,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烈烈,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31,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元妃省亲_,最有趣的情节是_刘姥姥进大观园_,最凄惨的情节是_黛玉焚稿_。32,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33,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晴雯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鸳鸯_。34,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_贾宝玉_;_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_。35,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_林黛玉_;_多愁善感,多才多艺。36,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法国巴乐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国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俄国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37,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著名小家_笛福_。_鲁滨逊_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3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煮酒论英雄。39,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没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40,请用下列两部古典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4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例:武松打虎)林冲风雪山神庙,宋江三打祝家庄。4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答: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43,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你最熟悉的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或林冲风雪山神庙或宋江三打祝家庄请写出水浒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的特征:如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44,完成下列题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松,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景阳岗打虎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字):大闹天宫。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水浒传中的吴用。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的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的名称。答:挥泪斩马谡借东风。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一个有关他的故事的名字:温酒斩华雄。我国古典文学之最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篇三: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第三册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