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_第1页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_第2页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_第3页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_第4页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大纲第八章: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第九章: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q与Kqa的关系),用Nernst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值).第十章:极化现象,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第十一章: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第十二章: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酶催化.第十三章: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第十四章:分散系统,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考试题目类型一.名词解释: (每词3分,共4词,计12分)二.选择填空: (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三证明与推导: (计8分)四.计算题:(电化学1题,动力学2题,表面化学1题,共计40分)重要的名词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2.迁移数: 离子j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3.摩尔电导率: 指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 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 (化学计量单元),(类元电荷计量单元)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包括化学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7.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种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的界面间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由于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是不可逆的.也称扩散电势.8.金属-难溶盐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难溶氧化物-难溶盐电极9.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10.极化: 在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11.超电势: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对值.12.比表面积: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13.界面: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厚度).14.表面: 与气体相接触的界面.15.表面张力: 指向表面并与表面相切,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 .16.附加压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 17.吸附: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18.物理吸附: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19.化学吸附: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20.吸附质: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21.吸附剂: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22.表面过剩/表面吸附量: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23.表面活性剂: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24.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25.速率方程: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26.转化速率: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27.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恒容)28.反应机理: 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也称反应历程.29.基元反应: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30.简单反应: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31.复合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也称复杂反应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数)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33.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34.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35.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正比的一类反应.36.反应分子数: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37.半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38.分数寿期: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时间.分数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时间.若,则. 如: 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60min,而其四分之一衰期60min39.初始速率: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40.范特霍夫规则: 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约增加13倍. 41.对峙反应: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也称可逆反应.42.平行反应: 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43.连串反应: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称连续反应.44.稳态近似法: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45.链反应: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子)的不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又称连锁反应.46.直链反应: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 也称为单链反应.47.支链反应: 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48.原盐效应: 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49.光化反应: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50.光化学定律: (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51.光敏剂: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入的一类物质.52.催化剂: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53.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54.自催化作用: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55.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56.分散体系(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57.分散相: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58.分散介质: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59.分子分散体系(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系统).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60.胶体分散体系: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即,傅版)或11000nm(即,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61.扩散: 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62.憎液溶胶: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63.沉降: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64.电泳: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65.电渗: 在多孔膜(或毛细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66.流动电势: 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抟细管)定向流动时,在多孔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67.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68.聚沉值: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69.感胶离子序: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70.悬浮液: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71.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72.唐南平衡: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1.已知在300K时,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且反应温度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1倍.若指前因子且与温度关系不大,试求:(1).300K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7.5%所需的时间.(2).使反应转化率在内达到75%所需的温度.解:(1).因一级反应有: ,和 (或)所以: 或(2).据题由: 得: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即: 所以: (也可先据求出,再由求T)2.反应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A0/mol/dm-31.02.03.01.01.0B0/mol/dm-31.01.01.02.03.0r0/mol/dm-3/s0.150.300.450.150.15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求.解: 据题有: , 故可得: 将第1,2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 即: 同理,将第1,4组数据代入则可得:亦即:3.今在473.2K时研究反应,其速率方程可写成.现经实验1得当A、B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01和0.02时,测得反应物B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t/min0539513025B/( )0.0200.0100.0050试求: (1).该反应的总级数(2).实验2: 当A、B的初始浓度均为0.02时,测得初始反应速率仅为实验1的初始速率的1.414倍,求A、B的反应级数的值.(3).求算值.解:(1).由实验1数据可知,.因此时有:,故原方程可写成,即此条件下,反应速率与简单n级反应相同.利用简单n级反应的分数寿期公式可得:亦即: (2).由实验2知:即: ,所以: 因,所以: (3).由(1)得:4.某一级反应,在某给定条件下的初始速率为,1h后速率为.求反应的和初始浓度.解:(1).对一级反应有:,积分得:,而当反应刚开始的一瞬间,则有:, 故:所以: (这是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联合求解的实例)(也可将和同时代入得: )(2).由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得: (3).据题得: 5.现在的天然铀矿中,已知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52a,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72a-1.问在20亿年(2a)前,等于多少?(a是时间单位年的符号)解: 据题中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知,两蜕变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由可得:所以: 6.已知对峙反应在25时的正、逆向速率常数分别为0.3162h-1和0.06324h-1。现将温度升高10,发现正向反应的速率比25时增加2.5倍,逆反应的活化能为45.8kJ/mol。试求:(1).反应在25时的平衡常数Kp(2).正反应的活化能Ea及逆反应在35时的速率常数k-1(3).反应在35时的平衡常数Kp(4).反应1小时后的转化率a及反应物转化35%所需的时间t(5).反应的热效应Q解:(1).反应开始后,正反应的速率为: , 逆反应的速率为: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 (2).由阿仑尼乌斯公式对逆反应有: 故有: (3).因: 由(1)和(2)和结果可得: (4).对峙反应的净正向反应速率为: 积分得: 反应1小时后的转化率为:反应物转化30%所需的时间为:一、选择题(22分)1强电解质CaCl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 B.C. D.2强电解质CaCl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与电解质活度之间的关系为 ( ) A. B. C. D.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 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 D. 以上说法都对4某电池反应为,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必然是 ( )A. B. C.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 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 D. 以上都无法确定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的速率方程为,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式中与的关系为 ( )A. B. C. D. 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 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 总表面能 B. 表面张力 C. 比表面积 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A. 正吸附 B. 负吸附C. 正吸附 D. 负吸附12将少量的KI溶液加入AgNO3溶液中制得AgI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FeCl3 C. MgSO4 D. K3PO4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 B. 大分子溶液 C. 空气 D. Fe(OH)3溶胶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的的是 ( )A. Ag(s)|AgCl(s)|KCl(aq)|Cl2(pJ),Pt B. Ag(s)|Ag+|Cl-|Cl2(g),PtC. Ag(s)|Ag+|Cl-| AgCl(s)| Ag(s) D. Ag(s)|AgCl(s)| Cl-| Ag+| Ag(s)15乳状液属于 ( )A. 分子分散体系 B. 胶体分散体系 C. 粗分散体系 D. 憎液溶胶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17 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A. 电池反应的 B. 电池反应的C. 与环境交换的热Q D. 电池反应的18 一定T、P下可以发生DG0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 B. 光化学反应 C. 催化反应 D. 溶液中的反应19 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布朗运动 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 C. 溶剂化层的作用 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20 某光化学反应A + hn A*, 其速率与 ( )A. A的浓度有关 B. A的浓度无关 C. A的浓度和hn有关 D. 不确定21实验活化能Ea、临界能Ec和0K时的能量差E0,三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的条件是 ( )A. 基态振动频率很高 B. Ec很小 C. 温度很低 D. 基元反应22BET吸附等温式中Vm为 ( )A. 饱和吸附量 B. 平衡吸附量 C. 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 D. 总吸附量二、简答题(16分)1、 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B (1) E12、 平行反应 A B为产物,C为副产物, C (2) E2已知活化能E1E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1)有利?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三、计算题(62分)1、 反应的速率方程为,400K时 。将H2引入含有过量固体碘的玻璃瓶中,H2的初始压力为20kPa,假设固体碘与其蒸气迅速达成平衡,碘的蒸气压为120kPa,试计算该反应的半衰期 (10分)2、 2、某气相反应,已知该反应的与时间t为直线关系,50下截距为150atm-1, 斜率为2.010-3atm-1.s-1, (1)说明该反应是几级反应?导出该反应速率的定积分表达式;(2)反应的活化能,试计算10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15分)3、已知100时水的表面张力, 密度为。在100、101325Pa压力下的纯水中,假设在水面下形成一个半经的小气泡。问: (15分)(1)该小气泡需承受那些力的作用,大小是多少?(2)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多大?(3)由以上数据说明液体过热的原因。4、已知298K时电池Pt,H2(PJ)|H2SO4(b)|O2(PJ), Pt的E为1.228V,水的生成焓。 (15分)(1) 写出电极及电池反应式;(2) 计算电池反应的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5、25时,某溶液中含有 Ag+(a1=0.001), Ni2(a2=0.1)和H+(a3=0.001),且已知H2(g)在Pt、Ag、Ni上的超电势分别为0.12 ,0.2及0.24。用Pt电极电解上述溶液,当外加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时,在阴极上依次发生什么反应?假设在Pt等金属上析出上述各金属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已知, (7分)一、单项选择题(22分)1. C ;2. D ;3. D ;4. D ;5. D ;6. D ;7. A ;8. C ;9. B ;10. A ;11. A ;12. D ;13. D ;14. A ;15. C ;16. C ;17. C ;18. B ;19. B ;20. B ;21. C ;22. C ;二、简答题(16分)3、 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答:由开尔文公式可知,相同温度下凹液面上方液体的蒸气压小于平液面,因此对平液面没有达到饱和时,对凹液面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蒸气将在毛细管中凝聚,例如硅胶吸水就是水对硅胶润湿由于毛细凝聚所至。B (1) E14、 平行反应 A B为产物,C为副产物, C (2) E2已知活化能E1E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1)有利?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答:升高温度有利。还可采用加入适当催化剂的方法增加目的产物B的量。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加入电解质;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入少量的高分子溶液;升温等方法。三、计算题(62分)3、 反应的速率方程为,400K时 。将H2引入含有过量固体碘的玻璃瓶中,H2的初始压力为20kPa,假设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