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园设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园设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园设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园设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园设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霸州市第十八中学 杨艳江【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含丰富的语言。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2.正确理解和看待作者的理想。【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常把理想中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作什么?(板书: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说明:导入应着力于激起思维矛盾,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请学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读给同桌听。2.指名朗读:评价读音、停顿。3.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弄懂文意,时间为10分钟。然后畅谈:桃源带给你怎样的世外感受?(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比如:奇、美、乐等。)三、探究桃源之奇故事确有传奇色彩,因此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描写让你产生奇的感受?1.自主探究。2.合作探究。3.交流展示。在学生展示中,教师相机点拨、纠正、穿插、强化重点词句的积累。(1)入源经过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穿插词语积累:缘,沿着。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千百株桃树夹岸,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穿插词语积累:鲜美,鲜艳美丽,是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则是口味好的意思。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的样子,这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异,感到奇怪,动词。欲,想要。穷,走完,动词。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穿插词语积累:舍,舍弃,丢掉。才,仅仅。豁然开朗,形容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这个成语现在也用来比喻经过长期思索,突然明白了某个道理;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2)桃源中人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穿插词语积累:悉,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怡然自乐,成语,高高兴兴,自得其乐。(3)桃源消失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这样看来,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间了!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更浓了。穿插词语积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便扶向路、寻向所志。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志之;名词,标记-寻向所志。及:到了。诣:到。遂:终于。规:计划。寻:动词,寻找-寻向所志;副词,随即,不久-寻病终。津:渡口。无人问津的词语由此而来。第二课时一、感受桃源之美1.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桃源之奇,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桃源之美。请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桃源外部美和内部美的句子,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口头描绘桃源的环境美。(外部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内部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穿插词语积累。俨然:整齐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极像的意思。属:类。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交通:交错相通,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则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桃源的美,不仅表现在环境,更表现在人们之间的关系上。请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节,然后把它改写成一组具体生动的人物对话。先由同桌之间表演,然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师生共评。穿插词句积累:(1)重点词。具,详尽。要,通邀,邀请。咸,都。妻子,妻子和儿女,是两个词,和现代汉语中妻子不同。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不必说,不要说,是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条件的连词。延,请。语,y,告诉,对说。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足为奇等。(2)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填出被省略的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屏显)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屏显)这一句改成人物对话后,有什么变化?原句,作者巧妙剪裁,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陶渊明的语言明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一概删去,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他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很值得探究和学习。二、对话采访先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进行以下活动,活动分两组进行:1.如果让你对桃源百姓说一段话,你会怎样说?2.如果让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陶渊明进行采访,你会问哪些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先拟出采访提纲。(说明:活动一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与文中人物的直接对话,深化对桃源社会实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把课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活动二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深层次探究本文的写法。对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其他学生回答:你觉得陶渊明会怎样回答?譬如:-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我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连连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我在桃花源诗中说的更具体,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农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这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这或许就是吸引人们的原因。-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渔人的复寻而迷失?我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我在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也表达了我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三、总结深化陶渊明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理想天国的生活画面: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没有重税;人人安居乐业,个个亲如家人;房舍整齐,环境优美。这实际上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陶渊明本人对此是十分清醒的,在文章的末尾,在太守派人按渔人所说路线去找时,路途标志全部消失,桃花源最终亦不可求为结束,已清晰地点明,桃花源仅仅是一个空想虚幻的地方而已,它实际上并不存在。以此来交代文章的主旨,就更显示出其意义之深远。但如果我们联系起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作一个东西方思维发展的对比,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公元4-5世纪的陶渊明,他提出的乌托邦的理想竟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出现,早了近700年。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对比!四、作业设计(1)、掌握文言词义:通假字“要(邀)”;古今词;一词多义等。(设计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并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2)、用现代汉语把桃花源记改写成故事。作业提示:解题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合理的补充一些细节,如:“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上下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使得故事更加丰腴。文章不求统一,但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忠于原文的思想内容;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不能变成翻译课文。(本题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背诵课文。(3)、背诵课文。五 板书设计桃花源记 陶渊明1.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2.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3.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无问津者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六 课后反思首先、学习文言文要激发学生兴趣。文言文是我国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我在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