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镶白旗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正镶白旗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正镶白旗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正镶白旗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正镶白旗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 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2、 项目建设单位: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 合作社 三、项目主管单位:正镶白旗民族宗教事务局 四、项目负责人:乌力吉巴雅尔五、项目建设地点: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 六、项目建设期:1年(2015年1月 2015年12月) 七、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1处、210平方米的展览室,购置2座蒙古包(8米);购置、收集牛皮水兜、马嚼子、马烙印、马笼头、马跘、毛褡裢、毛口袋、蒙古包桌、蒙古刀、木钵、木食盘、木驮桶、奶酒蒸锅、奶皮篓、鼻烟壶、鼻烟壶袋、茶臼、炒米盒、炒米勺、顶针、骨绳举、骨锥、灌药具、黄羊角解绳具、泯壶、柳编水兜等展览用品。八、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承担单位为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4年11月,是由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力吉巴雅尔带领该嘎查5户牧民成立的一个合作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法人代表为乌力吉巴雅尔。合作社社员注册资金12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文化旅游,体验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展览,工艺品、民族用品销售等。九、项目资金分配及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76.50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民委资金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5.36%;合作社自筹26.50万元,占总投资的34.6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 项目建设背景 所属文化行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研究作为我旗传承的项目。首先我们从研究蒙古族的文化入手进行阐述。 (一)游牧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草原游牧文化内涵深刻,内容颇多,以各种载体表达出的内容无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调。游牧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形式,它对草原文明的产生、形成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蒙古史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各部落各有其地段,有界限之,在此段内,随气候迁徙,春季居山,冬近则归平原”。游牧民族为了减少对草地的过度利用,牧民们总结出了许多畜牧经验,据不同畜群的习性、种类和特征进行移牧、轮牧和游牧,随季节而移动;水是生命之源,牧场一般限于沿河流湖泊一带的地方,以保证有足够的水来放养牲畜;草是牲畜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保护草地,他们每一块牧场承载的牲畜种类和数量是有限定的。因此,勤劳坚强的民族,不怕严寒酷暑频繁倒场(夏季在夏营盘地放牧,秋季牧民赶着牲畜、带着生活用品迁徙到冬营盘地,第二年春又回到夏营盘地,年复一年的在大草原上流动),通过流动给被牲畜啃食踩踏过的草地一个可以休养生息进而恢复的机会。这种看似简单的生产活动似乎没有什么深刻的哲学道理,事实上恰恰相反,游牧不但可以使牧业生产适应干旱大风的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严酷自然气候条件下的脆弱草原自然生态系统不会因受到过大的放牧压力而遭到破坏。单从这一点来讲,游牧可以说是保护草原的一种“文化生态样式”,保证了草原优良牧草的生生不息、维系了生命之源水资源的永不枯竭。 (二)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蒙古族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草原游牧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族生活的特殊自然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衣食来源。传统的蒙古族饮食主要有四类,即红、白、面和茶。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的名贵佳肴,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热忱和豪放。(三)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信仰或者图腾,同样也是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而以草原为家园的蒙古民族,信奉“天”和“地”,这种信仰是蒙古人尊重自然、保护美好家园的比法律更具效力的动因之一。千百年来,蒙古人以一个普遍的信条蕴含于草原游牧文化当中,那就是“万物有灵”的意识观念。对于蒙古族来讲,几乎所有的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贯穿在蒙古草原的自然崇拜文化当中。蒙古人“祭天拜天”,在他们朴实的生态意识里“世界万物以天为根”,他们认为“天”主宰着一切,赐予他们幸福与困苦,因此,在蒙古民族“其俗最敬天地,每事必称天”,把“天”拟人化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同时,他们也“敬地”,把“地”看作“乐善好施的母亲”。为了用具体的行动表达他们对天和地的尊重,蒙古草原牧人还选取自然物河、山(土地)、木(植物)作为崇拜和祭祀的对象,通过这些自然物以寄托他们愿望。由此,蒙古民族对自然物的尊重与保护的意识便建立起来,他们从来都忌讳在地上乱砍滥伐,不乱开采山石,不乱采摘果实,把河当成圣河,河水不能饮用和污染,鱼虾不可捕捞和食用等等,这些图腾形式,表明草原牧人已经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尊重自然,希望得到大自然的护佑,而正是蒙古人对“天”和“地”的图腾崇拜,使他们保护着自己的家园茫茫无际的大草原,千百年来富饶、美丽而又神奇。 (四)蒙古人的“马”文化马是草原上的五畜(马、牛、绵羊、山羊、骆驼)之一,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骑马好手,每天都离不开马。因此,人们称蒙古民族是“马背民族”、“马上行国”。蒙古民族崇拜苍天,认为马是天上掉下来的神骘,没有马,牧人就失去了神明,依此来表达蒙古牧人对骏马的推崇和依赖。马之所以被蒙古人崇拜,其原因在于马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一,马既是游牧生产中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生产对象,还是民族富有的标志和财源。牧人放牧、骑乘、迁徙需要马,经营草原,维系草原牧区经济顺畅发展同样要靠马。除了牧业生产所需,马还能为蒙古人提供美好的食物,马奶在各种牲畜的乳汁中为上乘,马奶酒也被尊称为“元宝浆”。马在蒙古历史上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马上民族,蒙古铁骑曾经席卷了整个欧亚大陆,先后有四十多个国家,七百多个民族都归服于大蒙古帝国。因此,马为蒙古人赢得了震惊世界的荣耀。(五)蒙古民族与“敖包文化”“敖包”蒙古语为“堆子”、“石碓”等意思。敖包,一般都堆积在山头,起到路标的作用。敖包形式大体相似,在圆坛之上,堆积石头呈锥形,上面插着一些树枝。敖包个数不等,由单个敖包的,也有敖包群。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就有著名的贝子庙十三敖包。蒙古人祭拜敖包与蒙古民族对“天”和“地”的崇拜密不可分。他们把敖包当作神的化身,他们崇拜、祭祀、赞美诸神,其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赐予幸福、消除恶魔”。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已与尊重已经到了极致。 (六)蒙古民族艺术游牧的生产方式必然在长期的凝结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以蒙古长调为最位代表。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并与蒙古语言和文学等息息相关。长调歌词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而对这些草原特有的景色,只有悠远的长调才能绝妙地加以表现。蒙古长调的唱法以真声为主,它感叹自然、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它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之,艺术源于生活,蒙古民族艺术形式多样,但无不淋漓尽致的体现着马背民族的勇敢和智慧,无不书写着蒙古族热爱草原热爱家园的思想情愫,表达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存与发展之法则。 (七)以热情好客而备受赞誉的民族蒙古民族因热情好客而被其它民族的人们赞誉,成为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这一美德仍然保留在我们蒙古民族人民的生活当中。蒙古人招待客,首先摆上白食和奶茶,喝完奶茶后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在待客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的规矩和习俗。锡林郭勒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苏尼特右旗、多伦县、镶黄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内都发现了新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遗址,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都发现了原始文化遗迹。这里有始建于秦、辽、金代的古长城遗址,有突厥人留下的神秘的石人,有明成祖朱棣当年北征时期驻扎军队的地方,并铭碑“玄石坡” “立马峰”,有元朝陪都上都城遗址。有自治区四大庙宇之一的古刹贝子庙,有恐龙墓地。近年新挖掘出的查干诺尔龙化石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近年来,标志性建筑蒙元文化苑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性见证。锡林郭勒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自成体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讲究礼仪的传统习俗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各种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丰富文化资源。本项目在行业定位上积极响应了政府对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正镶白旗的察哈尔民族文化的地位,研究蒙古族游牧文化生活,为优势民族文化产业品质的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正镶白旗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著名蒙古族天文历法学家、数学家、地理测绘学家明安图的故里,项目通过挖掘察哈尔民族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推动正镶白旗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项目的实施、民族文化的保护、游牧文化的传承,对推动全旗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本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察哈尔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互动,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原始文化,让蒙古族后人知道先辈的古老文化,进一步提升正镶白旗文化大旗的整体功能和规模。 (二)是正镶白旗民族文化产业升级的需要研究蒙古族游牧文化工作是锡林郭勒盟重要的文化保护工作。项目的实施将充分挖掘蒙古族游牧文化遗产价值,承接锡林郭勒盟地区文化产业升级的使命,实现游牧文化的了解向体验式文化的转型,极大地提升察哈尔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察哈尔民族文化的层次,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历史,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三)是打造文化品牌的需要该项目符合正镶白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项目,打造文化品牌的正镶白旗生态环境优异,文化资源丰富,是锡林郭勒盟文化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但由于文化产品过于单一,文化发展基础薄弱,资源价值没有发挥最大化的效益。正镶白旗保护的游牧文化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推动全旗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该项目是正镶白旗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战略需要。正镶白旗明安图镇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市场巨大的潜力完全符合打造蒙古族游牧文化项目的选址条件。项目通过对游牧文化用品进行展览,加大宣传力度,成立游牧文化用品展览协会等多种形式,把保护游牧文化用品,建设成保护和效益提高同步并进的项目。正镶白旗游牧文化展览项目的建设和保护项目,必将成为全旗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来良好的收益。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旅游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1、 项目区域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地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该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锡林郭勒盟的西南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农牧业结合旗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级贫困旗(2011年10月列入)。东与正蓝旗为邻,南与太仆寺旗、河北省康保县接壤,西与镶黄旗、乌兰察布盟化德县相交,北靠苏尼特左旗。南临京津冀发达地区,北靠大草原,东西连接蒙东、蒙西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环渤海经济圈最近的地区。二、自然条件全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干旱草原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草原气候。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明安图镇。地理座标东经1140511537;北纬42054315。海拔高度在1200-1400米之间,位于正镶白旗中南部的明安图镇满达拉图嘎查罕海日罕山、额里图科技示范园区刀棱山,海拔高度分别为1764米和1660米。 三、基础设施条件 (一)能源:正镶白旗内有3座35KV的变电站,并与华北电网联通,化德正镶白旗220KV西电东输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为当地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能源环境。 (二)交通:项目区临近河北省、山西省、京津二市,区内与集宁市、呼包二市及锡林浩特市临近,省际通道、满沽线两条公路纵横途径我旗,集通铁路横贯旗南部并在旗所在地明安图镇设立了二级站,为集通铁路五大站之一;正镶白旗境内铁路873公里,与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市、赤峰市,西部的集宁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直接贯通。旗政府驻地明安图镇东距赤峰市417公里,西距集宁市244公里,南距张家口市205公里,北距锡林浩特市237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距207国道66公里,全部有公路相通。客运班车直达北京、石家庄、张家口、呼和浩特、锡林浩特。省道308线在本旗南部境内横穿而过,并途经明安图镇,交通较便利。项目区距旗政府驻地明安图镇110km,乌善公路横贯全嘎查,是连通正镶白旗北部的乌兰察布和伊克淖尔苏木的主要交通要地,公路通路里程9公里。 (三)邮电通讯:旗内电信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长途数字光缆化,并进入国际国内长途直接网,与全世界179个国家、地区及全国所有进入直拨网的省、市、县直拨通话。移动电话覆盖全部苏木镇,并与全国联网。 四、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正镶白旗全旗南北长112公里,东西宽88公里,全旗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934万亩),现有可利用草场760万亩,耕地13.6万亩。全旗总人口72729人,其中:汉族50579人,蒙古族21359人,其他少数民族791人。占全盟人口的13.93%。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由蒙、汉、满、回、藏、达斡尔等民族组成。旗政府所在地明安图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2013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74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6亿元,财政总支出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98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800元。五、建设优势分析 (一)政策环境和人文优势: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的意见;锡盟盟委、行署关于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意见;正镶白旗党委、政府关于全旗文化发展的有关政策等,凡此一系列相关政策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全旗主要矿产资源有油气、铁、铅锌、花岗岩、石灰岩、萤石、芒硝等矿产资源丰富。正镶白旗临近锡林浩特市、乌兰察布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是著名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和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画家席慕容的故乡。从1945年建旗以来,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在发展民族文化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资源优势:正镶白旗是察哈尔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察哈尔文化底蕴。是历史名人明安图、格布西洛桑楚臣的故乡。正镶白旗的文化资源丰富,有布日都庙、宝日陶勒盖庙等文化遗产,蒙古族游牧文化记载着正镶白旗的历史发展,反应了当时牧民的现实生活。对研究蒙古族游牧文化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 (三)科技支撑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的依托单位为旗文化体育局和所属的二级站所,文化体育局通过几次的改革重组,是全旗的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行政机构,二级站所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科技研发工作,文化体育局的站所现有节目编辑、采编、撰稿、摄像、演艺等中级以上技术人员30多名。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实施的技术问题。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内容及规模一、项目选址原则项目的选址在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这里距旗政府驻地明安图镇110km,夏秋季气候舒适,环境优美,适合发展游牧文化展览。并根据以下原则综合考虑确定:1、根据专业合作社牧民草场的情况,在牧民承包草场区域范围内进行游牧文化展览和旅游资源的开发;2、专业合作社拥有天然草场、沙地等旅游资源,可就地取材发展旅游业;3、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供水、供电条件;4、注意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保护草场和植被。二、建设地点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地点在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项目承担单位为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4年11月,是由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力吉巴雅尔带领该嘎查5户牧民成立的一个合作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法人代表为乌力吉巴雅尔。合作社社员注册资金12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文化旅游,体验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展览,工艺品、民族用品销售等。 项目法人代表乌力吉巴雅尔,男,蒙族,51岁,大专文化。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书记,2014年11月带领嘎查牧民组建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在正镶白旗工商管理局正式登记注册,该同志任合作社理事长。 三、项目建设目标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要以合作社牧民增收、畜牧业增效、稳定解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温饱尽而脱贫致富为目标。通过对蒙古族游牧文化用品的保护和挖掘其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增收的目标,推进全旗文化建设,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文化保护,经济发展,多种产业得到带动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游牧文化历经千年流传至今,现在蒙古族青年已经对蒙古族的游牧文化了解甚少。通过实施游牧文化展览项目,得到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落实保护责任制,完善保护制度和措施,从而达到保护蒙古族远古游牧文化目的。4、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建设1处、210平方米的展览室,购置2座蒙古包(8米),制作展柜; 2、展览室主要展览牛皮水兜、马嚼子、马烙印、马笼头、马跘、毛褡裢、毛口袋、蒙古包桌、蒙古刀、木钵、木食盘、木驮桶、奶酒蒸锅、奶皮篓、鼻烟壶、鼻烟壶袋、茶臼、炒米盒、炒米勺、顶针、骨绳举、骨锥、灌药具、黄羊角解绳具、泯壶、柳编水兜等。 五、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的建设工期为1年,分两个建设期:第一阶段为2015年1月-2015年4月,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可研报告编制、评审,立项,资金筹措。第二阶段为2015年5月初7月,建设游牧文化用品展览室,搭建蒙古包,制作展柜等;第三阶段为2015年8月10月,购置、收集牛皮水兜、马嚼子、马烙印、马笼头、马跘、毛褡裢、毛口袋、蒙古包桌、蒙古刀、木钵、木食盘、木驮桶、奶酒蒸锅、奶皮篓、鼻烟壶、鼻烟壶袋、茶臼、炒米盒、炒米勺、顶针、骨绳举、骨锥、灌药具、黄羊角解绳具、泯壶、柳编水兜等游牧文化展览用品;第四阶段为2015年11月2015年12月,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一、投资估算 (一)投资总额 项目总投资为 76.50万元,投资争取上级资金和合作社自筹资金构成。 (二)投资估算 1、建设1处、210平方米的展览室,每平方米投入1500元(包括装修),投入31.5万元。2、 购置2座蒙古包(8米),每座投入5万元,投入10万元;包内设备、设施投入5万元,共计15万元。 3、制作展柜投入10万元。 4、购置、收集展览室牛皮水兜、马嚼子、马烙印、马笼头、马跘、毛褡裢、毛口袋、蒙古包桌、蒙古刀、木钵、木食盘、木驮桶、奶酒蒸锅、奶皮篓、鼻烟壶、鼻烟壶袋、茶臼、炒米盒、炒米勺、顶针、骨绳举、骨锥、灌药具、黄羊角解绳具、泯壶、柳编水兜等展品投入20万元。总计投资76.50万元。二、资金筹措方案 (一)上级资金:申请自治区民委资金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5.36%。 (二)自筹资金及来源:合作社自筹资金26.50万元, 占总投资的34.64%,合作社自筹资金来源,主要由实施项目的合作社社员按不同规模自筹解决。 (三)上级资金支持环节:上级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游牧旅游文化设备购置和展厅建设。为了保障项目资金在管理上的规范、安全、有效,项目资金在管理模式上严格按照开设专户、设立专帐、设置专人、封闭运行的“三专一封闭”的模式进行管理。项目法人要提高思想认识,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负全面责任。接受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基础管理。第六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经济效益 (一)销售收入估算: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 50.00万元, 本项目计算期为5年,包含建设期 1 年和运营期4年,计算期第2年开始对游牧文化用品进行展览。结合项目定位与优势及收入情况,对未来,4年运营期的经营收入预测如下:展览收入30万元,餐饮收入20万元,年平均营业收入达到50万元; (二)利润估算 根据对营业收入预测,年人员工资12万元,管理费用7.2万元,水电、燃料费5万元,房屋、设备折旧费3万元,修理费2万元,其他费用0.8万元,共计费用30.00万元。项目估算期内净利润估算如下:年平均净利润为20万元。 (三)纯利润年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50.00万元30.00万元=20.00万元。 (四)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