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2理解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3理解、熟悉文言词语、句式。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语(见课本“研讨与练习”)2了解句式:不亦不3背诵课文。课型 新授课。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都是他的作品。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三、生字新词(课件显示)嗜(sh)辄(zh)吝(ln)褐(h)箪(dn)黔(qin)俦(chu)赋(f)瓢(pio)屡(l)晏(yn)戚(q)兹(z)欤(y)觞(shng)汲(j)颇(p)四、讲授新课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参照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圈画出来,允许学生对疑难问题讨论解决。3针对文中没有注解、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相机点拨。(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清闲安静,不羡慕(或追求)名位利禄。(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一句必须联系起来理解,否则会断章取义。意为:喜欢读书,但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每当有体会,就高兴得废寝忘食。点拨: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文章语句的含义,注意上下文的联贯。(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醉了时,就离开(亲旧处),从不贪酒。点拨:“曾不吝情去留”中“去留”之意可给学生指明强调“去”意。(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自得其乐,(诗文)很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此语了解大意即可。如学生水平较高,兴趣广泛,亦可将此典故讲给学生听。(文中有注解)注意:有言,曾经说过。后文中的“欤”同“与”,表疑问语气。必须明确: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只要能使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通晓大意即可,千万不可过分在字词解释上下功夫。4指导学生用白话文复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明显失误可及时订正。让学生联系自己对传记的已有了解,同本文比较一下,明确传记的一般写法和特点,教师适当点拨。传记开头一般介绍传主的姓名、籍贯,然后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揭示其性格、品行等,最后对所记之人和事作一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讨论,要求: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并理解其性格特点。(1)通过读,先找出相关语句。(2)再讨论表现了其何样的性格、志趣等。分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淡泊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注重感悟。“性嗜酒”:爱好喝酒,以酒自娱。“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率性放旷。“环堵晏如也”:尽管家境困难,衣食不周,但他毫不在意,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他能安于贫困的隐士形象。“常著文章以此自终”:以诗自娱,不计得失。“不戚戚富贵”:安于贫困、不求名利。教师应适时点拨,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其性格、志趣等。(3)小结:五柳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从对其讨论的情况不难发现:五柳先生是一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率性放旷、志向高洁的隐士。他虽然生活窘迫,却乐观豁达,以酒、诗自娱,可谓超凡脱尘、与众不同。(4)比较“五柳先生”和陶渊明的性格。不难发现,“五柳先生”即陶渊明。本文即陶渊明的自传。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去感受本文语言的精妙之处和选材的精当。1本文语言清新自然,个性鲜明,袒露心声,毫无雕琢之痕,没有半点做作之处,请你从中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有何妙处?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具体感受。2本文虽然不足二百字,但所选取的事例都很典型,所以虽是寥寥几笔,便把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描绘得惟妙惟肖。那么,本文选取了几个事例?其典型性表现在哪里?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3本文虽短,却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试从文中“赞”语中找出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谈出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第一个问题,学生不难看出是“不汲汲于富贵”一句;对第二个问题要求不宜定位太高,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谈出一点道理即可肯定,主要是训练学生议论表达能力。加深感悟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有关时代背景的材料,提醒学生回忆桃花源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比较思考:五柳先生传中看似平淡的内容中蕴含着什么深刻内涵?由此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提示:陶渊明寄情于诗酒,可知其对世俗的不满,对恬淡自由、人民安乐的生活的向往(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