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道路勘测设计 交通工程教研室 2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及设计高程纵坡及坡长设计竖曲线爬坡车道合成坡度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纵断面设计成果 内容提要 3 1 纵断面及设计高程 1 纵断面 规定 填挖高 施工高度 设计高程 地面高程 值为填 值为挖 4 1 纵断面及设计高程 2 设计高程 新建公路 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 高速 一级 采用分隔带外侧边缘高程 无中央分隔带公路 二 三 四级 部分一级 路基边缘高程 设置超高 加宽地段为设超高 加宽前路基边缘标高 改建公路 一般情况下按新建公路处理 特殊情况可采用道路中心线高程 5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1 最大纵坡 为保证车辆纵向行驶的稳定性 避免出现纵向滑移 与道路设计速度 所在地区自然条件有关 公路 城市道路 2 最小纵坡 公路 从排水角度考虑 路堑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路段 纵坡应不小于0 3 否则 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 最小纵坡度应不小于0 5 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 3 否则 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6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3 桥上及桥头纵坡 小桥 涵洞处纵坡与路线一致 大 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 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 一般情况下 桥上与桥头纵坡应一致 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较多的路段 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 4 隧道纵坡 一般应为0 3 3 一般采用单向坡 地下水较高的隧道及特长隧道可用人字坡 紧接隧道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 7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5 平均纵坡 平均坡度 是指在一定长度范围内 路线上两点间的高差值与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用i平均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i平均 h L 相对高差 路线长度 越岭路段 相对高差为200m 500m时 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 5 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 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 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 5 6 缓和坡段 山岭 重丘区的公路 由于汽车连续行驶在较大陡坡上 将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并危及行车安全 故当连续纵坡大于5 时 应在其间设置纵坡不大于3 的缓和路段 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 8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7 最小坡长限制 要求 按设计速度行驶9 15s行程 设计速度越高 取的时间越短 公路 城市道路 标准中规定坡长限制指的是变坡点间的直线距离 9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8 最大坡长限制 限制原因 动力上坡能力限制 连续长时间上坡时水箱易开锅 长下坡刹车片易失灵 公路 城市道路 10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9 组合坡长 假设 一连续陡坡 200m6 100m8 若后面接7 的纵坡 最多可接多少米就必须要设置缓坡段 1 2 7 1 3 500m 190m 11 3 竖曲线 变坡点坡度 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变坡角 i1 i2 0 凸形竖曲线 0 凹形竖曲线 1 竖曲线 12 3 竖曲线 2 竖曲线要素计算 值较小 竖曲线的切线长T及曲线长L均采用水平投影长度 设图上O点为所选抛物线的原点 二次抛物线的基本方程式为 切线上任意一点P与竖曲线上的点Q之间的竖距y 即 竖曲线长LL xB xA Ri2 Ri1 R i2 i1 R 外矢距E TA TB 又根据L TA TB 故得切线长T 13 3 竖曲线 3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离心力不过大满足视距要求 离心力不过大 1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离心力 极限最小半径计算公式 F G为单位车重所受到的离心力 参考有关资料取F G 0 028 代入得 Rmin V2 3 6 考虑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角的影响 在竖曲线上 设竖曲线长大于视距长 知竖距Y S2 2R且Y h0 S tan 取h0 0 75m 1 则Rmin S2 1 5 0 0349S 14 3 竖曲线 3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保证跨线桥下行车视距 1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视线长度St 竖曲线长度L时 取净高C 4 5m 视线高h1 1 5m 得 15 3 竖曲线 3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2 不需设凸形竖曲线的最大变坡角 A B点之间距离S d1 sin d2 sin S d1 d2 dS d 0 得到 值及相应S最小值 d1 司机视线高度 1 2md2 B点处司机的视线高 1 2m 或障碍物高度 0m 16 3 竖曲线 3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凸形竖曲线长度L大于视距长度S时即 L S 3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L是竖曲线长度 S是沿竖曲线的切线方向丈量的视距长度S S1 S2在 AOM中 有 R d1 2 S12 R2整理得S12 2R d1 d1 d1与R相比很小 可略去 得到 同理 上式是在L S 即 S R 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 即当 成立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按上式计算 17 3 竖曲线 3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凸形竖曲线长度L小于视距长度S时即 L S 3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因变坡角很小 近似认为折线CP1P2D的总长度等于竖曲线长度L 则P1P2 L 2 而L R 则 18 3 竖曲线 设计速度为80km h的某公路一变坡点桩号为K20 100 变坡点高程为100 28m 两相邻纵坡分别为i1 4 和i2 2 试设计该竖曲线 4 竖曲线设计示例 19 3 竖曲线 4 竖曲线设计示例 解 i1 i2 0 04 0 02 0 06 0 应设凸形竖曲线 标准 规定 设计速度为80km 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500m 竖曲线最小长度为70m 采用R 5000m 1 竖曲线要素计算曲线长度m切线长度m外矢距m2 竖曲线起 终点桩号计算起点桩号 变坡点桩号 切线长 终点桩号 变坡点桩号 切线长凸 凹 形竖曲线上的设计高程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程 y 20 4 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是陡坡路段主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行驶的专用车道 载重汽车行驶在陡坡路段 由于车速降低 影响小客车的正常运行 整个道路的通行能力将受到影响 此 宜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把载重汽车 慢速车从主线车流中分流出去 从而提高主线车辆的行驶自由度 确保行车安全 提高该路段的通行能力 21 5 合成坡度 直角三角形 BCD中 因 BDE BDC 故 即 指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 其坡度方向即流水线方向 公路最大允许合成坡度 城市道路最大允许合成坡度 积雪地区各级道路的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6 22 在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基本确定的基础上 研究其是否满足视觉连续 心理感觉舒适等要求 研究道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 研究排水要求等 对平纵线形进行调整 形成连续 圆滑 顺适 美观的空间曲线 需满足的要求 司机视觉要求 道路排水要求 1 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 6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在两个凹形竖曲线之间不宜插入短坡段 平面长直线的末端不宜插入小半径凹形竖曲线 平面直线上不宜设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 尽量避免 驼峰 暗凹 波浪 等现象 23 6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 平面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竖曲线长度要短于平曲线 平曲线有缓和曲线时 竖曲线起 终点落在缓和曲线上 平面线形的拐点位置 不能有竖曲线 24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金山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招聘3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虚拟现实行业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市场研究报告
- 2025年物联网行业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旅行社行业旅行社服务与旅游度假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无人零售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 学员手册范本及管理指南
- 高三月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
- 行政助理工作职责及时间管理技巧
- 城市水务管理系统运行与维护方案
- 化工三级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31/T 936-2015车载终端与手机互联应用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 骨科规范化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
- 软件委托开发合同样本(合同范本)10篇
- 兽医检验科工作流程手册
- 道路清扫保洁服务人员配置计划
- 垃圾消纳费合同协议
- 采购管理 关于印发《中国联通采购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习资料
- 2025-2030中国腹内压测量装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节前保密教育培训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小班科学《我的朋友在哪里》课件
- 中国人寿理赔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