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临沧市第二中学 李婕教学目标:【复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有关的文学常识。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3、能翻译重点的文言句子。4、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复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2、能翻译重点的文言句子。3、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猜谜语,营造氛围,引发学生兴趣。 2、圈点评注法:勾画文中精妙的词句,揣摩品味。 3、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抓要素概括文章内容和品析语句时,教师给予方法上的点拨。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且是我们云南省2017年强预测考试篇目,9年未考。教学设想:在设计教学时由谜语导入,我觉得很可能学生会较感兴趣,切入介绍作者后,给学生介绍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的主题思想。积累字词夯实学生学生学习文言文基础,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增强语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探究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最终揭示主题。 采用“1215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尽可能多得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复习时大容量获得知识,从而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流程中强调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云南省2017年强预测考试篇目,9年未考,让学生在复习本文时引起足够重视。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情景导入由谜语导入。【设计意图:开课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作者介绍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其诗,词 ,赋,散文,均成就极高,具善书法和绘画。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设计意图:链接中考文学常识 。】三、复习课文,完成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_苏轼_,字 子瞻 ,号_东坡居士_, 北宋文学家,与其父_苏洵_、其弟_苏辙_ 合称“三苏”。这篇短文对月色_ 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他表面乐观旷达 但内心却隐含着仕途失意之情,透露_在贬谪中自我排遣_ 的特殊心境。二、解释和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2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_考虑,想到_ (2)怀民亦未寝 寝:_睡觉_ 2、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设计意图:积累字词,是为了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2017大理下关一中名师预测)】四、再读课文,探究课文探究一一、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和张怀民一起在夜里游承天寺的事。2.去夜游的一般是什么人? 如:睡不着的人,与众不同的人3.苏轼自己怎么说?闲人探究二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月色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2、怎样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首先,“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设计意图: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解释下列画线词 1月色入户(门 ) 2欣然起行(高兴 ) 3念无与乐者( 想)(的人 )4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 (院子 ) 5水中藻荇交横(交错 ) 6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 ) 7、盖竹柏影也(原来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 二、语段阅读元丰元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1、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出,并翻译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里边还有相互交错着的水藻和荇草,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 ,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水中藻荇交横,均采用比喻 的修辞。3、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空明(清澈) ,本文是以作者的行踪 顺序来展开描述的 。 4、段运用了记叙 的表达方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赏月的原因 ; 段运用了描写 的表达方式;段运用了_抒情 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画龙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作者的思想。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本文复习效果。】 六、课堂小结 课代表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人和事。利用这个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 七、教师结语在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声中结束。拓展迁移积累关于有月亮的诗句及歌曲。【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课文,拓展知识面】 附:板书设计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教学设计反思:这是我在我校上的一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我感到做得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随缘自适、感慨深微的情感。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三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一、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三、探究课文,品味佳句 。四、训练检测。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一、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二、 夯实基础,落实到位。学生先识记重点字词句,再通过问答或轮流回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三、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一、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课堂容量大了些,面面俱到。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反映往年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带答案详解(典型题)
- 精.品项目工程展示方案(3篇)
- 2025劳务雇佣协议
- 田径训练高中题库及答案
- 综合英语二真题及答案
- 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规范化进程中的市场监督与政策执行效率优化研究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16人备考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带答案详解(精练)
- 毛油(初榨植物油)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天津校外培训管理办法
- 小学生晨会课件
- 2025至2030锆英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报告
- DB44∕T 2499-2024 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导则
- 地质灾害诱因成因分析方法-洞察阐释
- 护林防火培训
- 大小便失禁护理指南
- 物业弱电维修课件
- 民宿旅游培训课件
- 诚信教育读本
- DZ/T 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 00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