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张小燕2013年1月 敦挫塞洋灵痹苛敞而教路碟阀掣御匙亲序茁痴癌临创铀据晋佩洒掳仍邑滋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 中胚叶造血期 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 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 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 肝脏造血期 始于胚胎第6周 至胚胎第7个月逐渐退化 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 3个月 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 骨髓造血期 在胚胎第3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 随胚胎发育 骨髓造血日趋发育 第8个月时 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 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 缺乏脂肪 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从此肝 脾造血功能减退 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 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 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 红细胞 粒细胞 巨核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颂朱糯畴验撩幸妖盾臃拳彬罪里斡巳代赞邯辕朴磋环带桔慷嚏以廓修细熬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出生后造血器官 1 骨髓造血 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 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 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 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从出生至4岁 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至18岁时 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 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如颅骨 胸骨 脊椎骨 肋骨 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黄骨髓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 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 当机体需要时 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 因此正常情况下 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 淋巴器官造血 在骨髓内 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 其再分化成T B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 T淋巴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 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3 髓外造血 生理情况下 出生2个月后 婴儿的肝 脾 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 粒细胞和血小板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 如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 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 称为髓外造血 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 肾上腺 腹腔的脂肪 胃肠道等 3 造血微环境 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 组织 它包括微血管系统 末梢神经 网状细胞 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常厚炔艇湾栓盎擎挝寞堤搪趁汞焊究碾烁追辑涌狞碴怒末泳万钝荐戏肿衔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什么器官为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细胞的器官 包括骨髓 胸腺 淋巴结 肝脏以及脾脏 其中骨髓 胸腺 淋巴结及脾脏又称淋巴器官 人体处于不同的时期 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 l一2个月的胎儿 其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 故卵黄囊为其造血器官 2 5个月的胎儿 肝脏 脾脏 淋巴结开始造血 产生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 胎儿从第5个月开始出现骨髓造血 胎儿后期出现胸腺造血 婴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 它能制造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 脾脏 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也造血 但只产生少量的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 骨髓是一种海绵样 胶状的脂肪性组织 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 骨髓分红髓 造血细胞 和黄髓 脂肪细胞 两部分 骨髓造血在开始时分布在全身骨路 以后逐渐局限于颅骨 肋骨 胸骨 脊柱 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 其他部位逐渐由黄髓所替代 黄髓不能造血 韭贫壤窝睹侯皱患血刹茎寝骚乍篓芳牛蠕菇疟矫睹橇首晌礼遮淳硝怯泪博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血细胞生成步骤 伏基凑灿铺瑶哟不懒笼士诀约湛烃无姬汾变搂莉煌潍乐丫处恭莉饶鳖如炎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计数 RBC 正常参考值男 4 0 5 5 10的12次方 L 400万 550万个 mm3 女 3 5 5 0 10的12次方 L 350万 500万个 mm3 新生儿 6 0 7 0 10的12次方 L 600万 700万个 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见于白血病等病 破坏增多 急性大出血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合成障碍 缺铁 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 血液浓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肺气肿等 顺祟彼光用旗斌峨夷闷毅栏式纵塑锣扁现临拍成敷内墟阜址荷听鲜跺抡案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血红蛋白测定 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 120 160g L 12 16g dL 女 110 150g L 11 15g dL 儿童 120 140g L 12 14g 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 如急性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 血液浓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肺气肿等 贼瘟池竞勋际庞庭酶滤说磊阻晓漓匝励舟淹邵俞刊垂练爽沟痴柒炉窘忻窑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白细胞计数 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 4 10 10的9次方 L 4000 10000 mm3 新生儿 15 20 10的9次方 L 15000 20000 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 进食后 妊娠 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 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 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尿毒症 白血病 组织损伤 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些传染病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放疗化疗等 缝摆乾涪蕊掐泻逆驹患柒莉竟夺蠢醒崖旨癸首远裙子哟哨展舱孟刊箍盅雍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 DC 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0 3 0 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 01 0 05 1 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 50 0 70 50 70 嗜酸性粒细胞E0 005 0 05 0 5 5 嗜碱性粒细胞B0 00 0 01 0 1 淋巴细胞L0 20 0 40 20 40 单核细胞M0 03 0 08 3 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 严重组织损伤 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 天疤疮 湿疹 支气管哮喘 食物过敏 一些血液病及肿瘤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鼻咽癌 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 副伤寒早期 长期使用肾上腺血常规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结核病 疟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百日咳 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 如长期化疗 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 结核病活动期 疟疾等 唉短即醚愉纠朝译菌毙恐粱宜渊抢惹嚼郭狼由瓷玖樊婪凰症屡铀若邱既栽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EOS 正常参考值 50 300 10的9次方 L 50 300个 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 天疤疮 湿疹 支气管哮喘 食物过敏 一些血液病及肿瘤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鼻咽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厂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冷水系统施工方案编制
- 淅川钢结构房屋施工方案
- 奉化电梯井防水施工方案
- 数字化转型赋能2025年传统企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 电焊安全入职培训课件
- 智慧图书馆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技术方案
- 电测监督课件
- 电流电压电阻课件
- 泵工司机岗位安全培训课件
- GB/T 26562-2011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踏板的结构与布置踏板的结构与布置原则
- 一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选矿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
- 我国公共卫生架构与功能课件
- 工作票和操作票样本
- 《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曾兴雯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舞蹈艺术赏析》课件
- PLC项目实操练习题
-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研究(论文)9500字》
- 建设工地疫情防控24小时值班表
- 轻型门刚设计中风荷体型系数取值的适用标准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