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docx_第1页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docx_第2页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docx_第3页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docx_第4页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冯中:李娟【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联想想象,启发思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有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俄罗斯的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让许多人产生了好奇心,他就是俄国着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恰恰抓住了托尔斯泰的一生充满矛盾这一特点,用他独到的文笔为我们勾勒出托尔斯泰的独特形象。 也许同学们对这个人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文豪,模样儿长得如何?生活应该过得怎样? 生:他可能长得高大英俊,很斯文,言谈举止,文质彬彬的;衣着很时髦,身边有许多仆人,出门有豪华马车(相当于今天的宝马),总之生活过得很滋润 师:下面就带着我们的想象,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托尔斯泰的形象和生活是否与我们的想象是一致的。 二、把握内容,学习比喻夸张 (一)学生快速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你认为文章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什么?(分别指出文中相关的段落) 生:外貌特征(1-5)(整体) 眼睛(6-9)(侧重) (二)精读前五段,理解人物外貌特征(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阅读,养成勾画、旁注的习惯) 教师范读12段,学生朗读35段 师:你认为文中的托尔斯泰的长相与我们想象中的托尔斯泰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后明确这些文段依次写了托尔斯泰的须发面部面容表情长相平平(普通)其貌不扬:令拜访者失望(侧面描写) 1、学生概括其外貌特征 师: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生:失调、崎岖、平庸而粗鄙(“丑陋”、大众化)。 教师引导学生细化,要求在文本中找依据,勾画出相关句子、词语,侧重品味“崎岖”的含义,然后依据这些描写加以联想、想象,在头脑里形成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托尔斯泰的“胡髭、鬓发、眉毛、鬈发、胡须、脸颊、额头、鼻子、耳朵、眼睛”逐一展示出来,形成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让学生与自己的想象画进行比较。 2、怎么刻画出来的?(方法)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学生齐读练习三,了解其定义和作用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能把人或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师: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作了哪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C.“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D.“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E.“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平庸而丑陋”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同时也暗示了托尔斯泰的不平凡。 (三)、精读后四段,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进而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 学生默读后四段,边读边勾画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 示例第8语段: 作者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将托尔斯泰的肖像图按“胡髭、鬓发、眉毛、鬈发、胡须、脸颊、额头、鼻子、耳朵、眼睛”逐一展示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用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精美、独特。 1、教师范读6-9段;学生勾画直接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明确:“眼睛敏锐、目光犀利、蕴藏有丰富的情感,很有威力”等评价,由此可见作者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其眼睛的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托尔斯泰的身份、生平来理解) 示例:托尔斯泰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中,突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 学生赏析(生生互动):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描写,突出作为作家的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作为一个世界文豪,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突出了他眼睛观察的敏锐性和丰富性)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运用比喻,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里的比喻,告诉人们托尔斯泰是一个作家,作家的良知使他敢于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批判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揭示出农民贫困的原因。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良知又使他敢于批判自己,解剖自己,毅然与贵族家庭决裂这是伟大作家的共性,例如鲁迅,他也敢于无情地解剖自己) 明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锐利、锋利,让人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丰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他是茨威格心中的偶像。教后反思列夫托尔斯泰一课大约有3100多字,全文只围绕托尔斯泰的面部进行描写,这样的文章细心的孩子自然能够看下去,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看不了一半就不喜欢读下去了。怎样才能调动大家自觉阅读的兴趣,并且静下心来,品味文章的写作成功之处呢?我想到了以下的方法。1.运用教材前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前面的图片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张照片,看起来虽然还是毛发丛生,但因为全部是银白色的了,“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我首先让学生们好好观察这张照片,让大家做个假想,“请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这是一张托老先生晚年的照片,如果他年轻30岁,你觉得会有怎样的变化?你看到年轻的托尔斯泰,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就已经笑出来了,大家纷纷表示,这实在不是一张让人舒服的脸。“太难看了!”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听到他们的评价,就会提出下一个问题:“这张脸也算是个性十足了,特点十分突出,如果让你来进行外貌描写,你觉得你能写多少字?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写?”学生有的说自己能写200字,有的说还能多些;有的说要写他的大胡子,有的说可以写写他的眼睛和胡子。这时候我会说,“有一个人比你们写的都多些,他写了三千多字,你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