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杭州产业文化的发展.doc_第1页
茶文化与杭州产业文化的发展.doc_第2页
茶文化与杭州产业文化的发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叶与杭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浅谈杭州“茶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两维口张彦(浙江大学)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喷薄而出的“朝阳产业”,中国新兴的“第五产业”,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杭州的茶叶经济历悠久,茶经济与茶文化的有效结合,将对杭州打造“茶都”品牌城市,促进杭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文化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此词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本亚明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技术复制的时代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80年代传人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生产和交换,因此,我们在认识文化产业时,不仅要把文化产品经过工业化生产(即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消费大众化)转化成为“经济产品”,而且要把非文化产品经过文化包装转化成为具有高文化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所以,文化产业既是一门独立性产业,又是一门众多产业多元组合的整合性产业。概括起来说,文化产业就是用现代生产方式有偿地进行精神生产、文化制作、科技开发、智力服务、信息传播等的行业系统总称。而茶经济与茶文化的结合,正是杭城“茶都”文化产业发展的立足点和关键。杭州发展“茶都”文化产业有其重要两维:一维在于杭州茶叶经济的蓬勃发展,一维在于杭州丰富久远的茶文化的“历史积淀性”,由此构成了杭州“茶都”文化产业建设的经济基础之维。一、杭州“茶都”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之维茶源于我国。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到了唐朝,茶不仅不再是宫廷贵族士大夫阶层的专有享受品,而且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在唐进士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也反映了唐代的饮茶盛况:“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可见,茶作为一种经济产品,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品已经由来已久。作为商品,必须有其产地和市场,在这些条件上,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杭州不仅茶叶交易旺盛,而且因为有闻名天下的“龙井”而更具市场竟争力。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及其附近而得名。其中尤以狮峰所产为最佳。西湖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称。以虎跑泉水冲泡龙井茶,号称西湖“双绝”。杭州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市场的扩展具有新时期发展二、杭州“茶都”文化产业的文化发展之维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解之缘。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树栽培和各种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极其讲究的茶的品饮艺术和极其丰富的茶文化,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具有十分深广的内涵。概括地说,它融诗词、绘画、书法、歌舞、戏曲、游戏、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宗教、民俗、礼仪、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于一堂,集中完美地体现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化。杭州的茶文化更是丰富而悠久,值得发展茶文化产业的今天潜心挖掘、细心琢磨、精心打造。首先,杭州的茶文学底蕴深厚,内容丰富,茶诗歌、对联、绘画比比皆是,并多处留下了“皇家足迹”。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诊释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该。”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多首,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竭览民艰晓。其次,杭州发展茶文化的地理位置佳,水道密布,茶馆众多,各具特色。清朝沈朝初诗云:“苏州好,茶社最清幽。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灸油,花草满街头。”不仅写出了茶馆的特色,还写出了江南生活的那份舒适与恬淡。杭州也一样,而且杭州的茶馆较之苏州,更有西子湖畔的惬意与风雅。茶馆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和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吴越之人之所以接近那些荡漾着浓郁乡情的茶馆,是因为这种环境和空间中渗透着江南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及特征,给人以感情的庇护与慰藉,因而对吴越人来说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茶馆作为江南水乡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公共聚集活动的空间,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多重意义。”注:本文获“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高级论坛”一等奖,略有删节。江南“茶文化”之体现,也与吴越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关联。茶馆,对每一个居民都有意义,尽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它有不同程度的情感,但它仍不失为有凝聚力的中心。茶馆,具有一定的物质功能和经济效益,而它的意义却更在于精神功能和文化功能,给人以亲近感、归属感、群居感。最后,杭州的宗教文化也对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影响颇大。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这段文字说明,在唐代,饮茶习俗的兴起与佛教传播关系甚为密切。饮茶藉信佛而盛行。禅宗佛教提倡坐禅,坐禅夜不能睡,且只允许早、中两餐进食,以便身心轻安、静坐敛心、专注一境,最终“顿悟成佛”。而坐禅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空腹长时间静坐,需要一种既符合佛教教义戒规,又能清心提神、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性宁静清雅、质朴致和、淡泊去欲,“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僧人从饮茶实践中发现,饮茶即可提神醒脑、消除疲乏、修身养性,又能补充水分,获得丰富的营养,因而茶深得僧人喜爱,与佛结下不解之缘,成为适应佛教生活一日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饮茶逐渐成为寺院生活的重要内容,饮茶之风传遍各大小寺庙。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大力种茶制茶、研茶,现流传下来的多数名茶,皆产自名山寺庙。如庐山招贤寺的庐山云雾,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当阳玉泉山玉泉寺的仙人掌茶,黄山松谷庵、云谷寺的黄山毛峰,杭州龙井寺的龙井等等,举不胜举。杭州著名的佛教寺庙灵隐寺等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与饮茶风俗的扩展。三、经济文化两维之合力杭州“茶都”文化产业的打造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产业结构而影响众多国家的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目前,国际学界公认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其中,茶经济和茶文化结合而产生的“茶文化产业”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杭州作为经济都会和文化名城,其茶文化产业带来的“城市建设的聚集效应”首先体现。城市是一个以开放为其首要特征的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城市的形态发展取决于其地缘上的人口与物质聚集,地缘上的技术与各生产要素聚集。人类的工业化导致城市化,还使城市从政治中心成为商业中心,成为经济中心与超级综合的社会系统,使城市产业的空间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空前壮大。“茶文化”与“茶经济”的结合使得杭城茶文化产业发展原初形成的盲目自发的聚集力变得有序和可调节,使得杭州建设“茶都”的聚集力的强度、方向和效果变得更为积极可观,而且有利于保持杭州中心城市的活力与导向功能,有利于发挥“茶都”中心文化辐射的功能。同时,杭州茶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国际竞争的“王牌效应”。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一是杭州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具有“空间上的逻辑叠加”的强大优势。千年不间断发展的文明史,极其丰富的文化遗迹和极具特色的文化风俗,这些丰富的文化历史积淀将成为珍贵的茶文化资源,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并且日益成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宝库和历史后盾;二是杭州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现实后发力,这主要指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具备“时间上的加速度”的优势.而且中国已近13亿人口.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体文化产品消费市场,而且中国已加人世贸组织,将在开放改革中加快发展,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