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第二课时》导学案1.doc_第1页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导学案1.doc_第2页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导学案1.doc_第3页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导学案1.doc_第4页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导学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2.了解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知识点: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难点是:硝酸的氧化性。一、化学氮肥化学氮肥铵态氮肥包括 等。观察与思考1观察实验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现象并思考,如何检验产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少量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在试管内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再滴加适量10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发生的现象。小结:二、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_于水。2化学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2)铵盐与碱反应NaOH与NH4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氨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_与_共热的方法制取氨。如:2NH4ClCa(OH)2_。(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装置如下图。(3)收集方法:_。(4)验满:常使用_试纸或醮有_的玻璃棒。(5)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到试管的底部;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6)NH3的干燥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2O5或浓H2SO4。(7)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1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A加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幕布的着火点升高幕布的质量增加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B C D交流与研讨2通过课本和实验总结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实验一:取一瓶浓硝酸,打开瓶盖,小心地扇动,闻浓硝酸的气味。实验二:在两只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和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思考:为什么试管口要放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2总结:三、硝酸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挥发性状态保存(为什么?)2.化学性质(1)酸性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_变色,能与_、_、_等反应。(2)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3)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浓HNO3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稀HNO3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NO3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除了 ,一般情况下,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与非金属反应浓HNO3与木炭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_钝化,但加热以后可以继续反应。王水是_和_的混合物,体积比为_,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铂等溶解。四、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含氮物质的来源及其危害 氮氧化物 工业废水农业废水2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措施(1)控制进入大气、陆地和海洋的有害物质的_。(2)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_,如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等。硝酸的强氧化性1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下能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的是()AAu BCu CFe DAl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也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AFe2(SO4)3 BNa2CO3CKNO3 DFeSO4320世纪初,随着电影业、石油开采加工业、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城市面积、人口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空气污染日益严重。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过程是: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NO和O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3。这个循环包括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请补充化学方程式。(1)NO2=NOO_OO2=O3(2)写出以上3个化学反应的总反应式:_。1.铵盐的通性叙述不正确的是()A铵盐均易溶于水B铵盐参与的反应不可能有电子的转移C铵盐中的氮元素不一定都为3价D可以用铵盐与碱反应制氨气2北京2008奥运会中,中国取得了51块金牌的好成绩,本届的奥运金牌为金镶玉,直径为70 mm,厚6 mm。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中金属的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该金属是由纯金制成;乙认为该金属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该金属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取制造这种金属的材质粉末少量进行实验,加入下面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该试剂应是()A硫酸铜溶液 B盐酸C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3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硝酸可氧化Fe2D常温下可用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