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欧拉公式解问题_第1页
巧用欧拉公式解问题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信息 巧用欧拉公式解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汤晓韵 摘要 欧拉公式将三角函数运算转化成复数域中的指数运算 在各类结合三角函数及指数函数形式运算中能起到很好的简化作用 而在涉及微积分运算时 与实变复值函数相结合更凸显其优越性 体现了实数域与复数域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欧拉公式实变复值函数求和公式微积分函数方程 欧拉公式 又称欧拉幅角公式 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 将复数 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 是 数学中的天桥 欧拉公式 将实数问题扩大到复数域讨论 往往配合构造实变复值函数 通过实变 复值函数实部及虚部极限 求导 积分运算的相互独立性 巧妙地将问 题简化 实变复值函数函数定义及运算性质简要阐述如下 1 t 和 t 是 定 义 在 实 数 域 的 子 集D上 的 实 函 数 令 z t t i t 则称z t 是定义在D上的实变复值函数 实变复值函 数作为复平面上特殊的向量函数 当 和 分别是连续函数 可积函 数 可导函数时 许多运算都与实变实值函数完全类似 有 lim t t0z t limt t0 t ilimt t0 t z t t i t z t dt t dt t dt 下面给出欧拉公式在导出函数列求和公式 求高阶导数 积分运算 解 函数方程中具体应用例子 1 导出求和公式 例 1Sn sinx sin2x sinnx Tn cosx cos2x cosnx 导出Sn Tn求和公式 分析 Sn和Tn是分析中常见的和式 例如求解Sn 常用的方法是 用半角函数2sin x 2 乘Sn 再积化和差 裂项相消 可得结果 具体过 程 2 中已给出 使用欧拉公式 将两个和函数相结合化为指数形式的 等比函数列求和 由实变复值函数求极限运算 指数形式求解后取实 部及虚部即得Sn和Tn 解 Sn sinx sin2x sinnx Im 1 e ix ei2x einx Im 1 e i n 1 x 1 e ix Im e i n 1 x 2 e i n 1 x 2 e i n 1 x 2 e ix 2 e ix 2 eix 2 Im e in 2x sin n 1 x 2 sin x 2 sin nx 2 sin n 1 x 2 sin x 2 Tn cosx cos2x cosnx Re 1 e ix ei2x einx Re e inx 2 sin n 1 x 2 sin x 2 cos nx 2 sin n 1 x 2 sin x 2 2 求高阶导函数 例2 求实函数f x e axcos bx c 和 g x e axsin bx c 的n阶导数 F x f x ig x e axcos bx c ieaxsin bx c eax i bx c 分析 一般可 对f x 和g x 分别逐次求导 对导函数形式进行数学归纳 可得到n阶 导函数 本文使用欧拉公式及实变复值函数求导性质可求出两函数n 阶导数 解 令 F n x eax cos bx c n i e axsin bx c n eax i bx c n a bi ne a bi x ic a2 b2 cos isin ne a bi x ic a 2 b2 n 2 cosn isinn e a bi x ic a2 b2 n 2eax i bx c a 2 b2 n 2eax cos bx c n isin bx c n 其中cos a a 2 b2 sin b a 2 b2 根据实变复值函数求导法则 取其实部得到 f n x a2 b 2 n 2eaxcos bx c n 取其虚部得到 g n x a2 b 2 n 2eaxsin bx c n 推广 对实函数fm x pm x e axcos bx c 和gm x pm x e axsin bx c pm x 为实系数m次多项式 a 2 b2 0 求n阶导数 在使用莱布尼 兹公式求解过程中 利用实变复值函数求导法则对指数函数求导 运算 形式及运算步骤将简化得多 例3 求f1 x sin 2px 和f2 x sin 2p 1x 的n阶导函数 分析 直接对高次三角函数f1 x 和f2 x 逐次求导将导致函数项数 多及形式繁复 难以进行归纳 使用欧拉公式将原函数化为三角多项 式 求高阶导数迎刃而解 解 用欧拉公式 有 sin 2px eix e ix 2i 2p 1 2p 2 2p k 0 2p C k 2pe ixk 1 2p ke ix 2p k 1 p 2 2p k 0 2p C k 2p 1 2p kei2x k p 1 p 2 2p 1 2pCp 2p k 0 2p 1 kCk 2p e i2x p k e i2x p k 1 2 2pC p 2p 1 2 2p 1 k 0 p 1 kCp k 2p cos2kx 于是可求导得到 f1 n x sin2px n 2 n 2p 1 k 0 p 1 kknCp k 2p cos 2kx n 2 同理 sin 2p 1x eix e ix 2i 2p 1 1 2i 2p 1 k 0 2p 1 C k 2p 1e ixk 1 2p 1 ke ix 2p 1 k 1 2i 2p 1 k 0 2p 1 C k 2p 1 1 keix 2p 1 2k 1 2i 2p 1 k 0 p C k 2p 1 1 k eix 2p 1 2k e ix 2p 1 2k 1 2 2p k 0 p 1 p kCk 2p 1sin 2p 1 2k x f2 n x sin2p 1x n 1 2 2p k 0 p 1 p k 2p 1 2k nCk 2p 1sin 2p 1 2k x n 2 推广 同理可得到 cos 2px n 和 cos 2p 1x n 3 积分运算 例 4 不定积分 求不定积分I e axcosbxdx 和J e axsinbxdx ab 0 分析 一般教材使用分部积分法 进行两次分部积分后形成原函数 的方程 求解等式 步骤较为繁琐 这里化为复数指数形式则只需使用 凑微法一步到位 解 令K I iJ 则 K e ax cosbx isinbx dx e a ib xdx 1 a ibe a ib x C a bi a 2 b2e ax cosbx isinbx C 根据实变复值函数积分法则 取其实部可得 I ReK acosbx isinbx a 2 b2 e ax C 取其虚部可得 J ImK asinbx icosbx a 2 b2 e ax C 推广 被积函数中指数函数换成双曲函数 进一步地 被积函数乘 上多项式采取此法同样效果 例5 反常积分 求反常积分I e ax2cosbxdx 分析 该反常积分函数为热传导方程柯西问题的常见积分函数 在 实数域上积分收敛 求解该积分的一种方法是将积分函数视为参数b 83 科技信息 的函数I b 进行含参变量积分求导 得到自变量为b的常微分方程求 解 技巧性强 这里在被积函数后再加一项积分为零的奇函数 化为复 数域指数函数 直接使用Poisson型积分 4 得到答案 I e ax2cosbxdx e ax2 cosbx isinbx dx e ax2 ibxdx e a x bi 2a 2 b2 4a2dx a e b 2 4a2 解 4 求解函数方程组 例6 求对于x和y的一切实数值满足方程组 f x y f x f y g x g y g x y f x g y f y g x 及f 0 1 g 0 0 的一切有界连续函数f x 和g x x 分析 函数方程以抽象形式揭示函数性质 而求解方法灵活多变 有微积分法 构造法等 观察此函数方程组根据经验可大致猜测f x 和g x 分别为余弦 正弦函数 这里使用欧拉方程构造实变复值函数可 将方程组转化为基本函数方程 为解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和方法 解 令F x f x ig x 则可看出F x 满足函数方程 F x y f x y ig x y f x f y g x g y i f x g y f y g x f x ig x f y ig y F x F y 由题设条件f 0 1 g 0 0得到F 0 1 故F x 不恒等于零 使 用 柯 西 方 法 对 于 正 整 数 m n 有F nx F x n F x n F x x n 从而F mx n F x m n 又由F x F x F 0 1可得 F mx n F x m n 由两种结果可得 对于任何有理数r F rx F x r 记a F 1 则 对于任何有理数r F r a r 对于无理点 由f x 和g x 连续可知F x 连续 用有理数列取极限可得F x a x x 因此满足此函数方程的唯一不恒等于零的连续函数是指数函数 F x a x 其中a F 1 由题设条件f x 和g x 连续有界 因此 F x a xeixArga 有界 从而只能是 a F 1 1 由复数的指数形式可 知 存在实数b使得a F 1 e ib 于是对于一切x 得到F x e ibx cosbx isinbx 即得到 f x cosbx和g x sinbx 其中b取任意实数即得到方程组所有解 小结 使用复数域的欧拉公式 配合实变复值函数函数极限 求导 积分 运算性质 将实数域涉及三角及指数函数的运算转化为复数域指数函 数的运算 极大地简化了运算形式 体现了实数域与复数域的和谐统 一 参考文献 1 王高雄等 常微分方程 M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33 135 2 费定晖 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 1 M 第2版 济南 山 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07 508 3 费定晖 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 2 M 第2版 济南 山 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04 106 4 徐志庭 刘名生 冯伟贞 数学分析 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10 11 5 耿堤 易法槐 丁时进 数学分析 三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26 127 上接第70页 图3T24钢在550 25MPa不同溶解氧环境中氧化物横截面图及相 应的元素分布 a 100ppb 600h b 300ppb 600h 图3给出T24在550 25MPa三种不同溶解氧浓度超临界水中氧 化后的横截面图像和元素分布图 在溶解氧浓度为100ppb和300ppb 试样中 从横截面图像和元素分布可以看出氧化层为典型的双层结构 外层为疏松多孔富铁的Fe3O4层 内层为致密富铬尖晶石结构的 Fe Cr 3O4 外层中铬含量基本为0 内层中铬含量较高 尤其是在靠近基 体的位置 在内层与基体之间存在一过渡层 过渡层中元素成分逐渐 变化 在100ppb和300ppb试样中 横截面内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均发现 了裂纹 其中100ppb试样裂纹较小 300ppb试样中裂纹相对较大 在裂 纹中间已经生成了不连续的氧化物 从图3还可以看出随着溶解氧量 从100ppb增大到300ppb 氧化膜的厚度也随之增大 4 小结 1 从热力学计算可知对于超临界水在不含外加氧时 单纯由水分 解出的氧含量较低 相对于 100ppb 甚至更高外加氧量 温度小于 600 时水分解出的氧可以忽略 2 从热力学计算可知外加的溶解氧对于超临界水中的氧分压影 响较大 例如550 25MPa超临界水环境 当溶解氧为无氧 100ppb 300ppb时的氧分压分别为3 16 10 7 1 4 10 5 4 2 10 5atm 加氧后的氧 分压提升了近两个数量级 3 加入的氧导致超临界水中氧分压大幅提高 这导致电厂用钢 例T24 在超临界水环境下的腐蚀特性发生变化 包括氧化膜的成 分 形态 剥落特性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