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工程力学 A 课程指定参考资料 材料力学习题精选 材料力学习题精选 邓宗白 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二 一一年二月 1第一章 材料力学概论 学号 姓名 第一章 材料力学概论 第一章 材料力学概论 1 用搬手拧紧螺栓时 分析螺栓的变形及其计算简图 2 求题 2 图所示截面图形的形心位置 图中尺寸均为毫米 100 100 80 80 80 80 80 100 100 20 20 20 200 75 75 20 20 80 20 a b c 题 2 图 2第一章 材料力学概论 学号 姓名 3 画题 3 图所示摇臂的计算简图 求摇臂的约束反力 题 3 图 4 刚性梁 BCD 用螺栓与控制杆连接于 B 与液压缸用铰连接于 C 并在 D 端和固定支座用螺栓连 接于 D 已知控制杆 AB 受拉力 F 12 kN 作用于 B 处 试画出其计算简图并求液压缸的向上作 用力和 D 螺栓所受的剪切力 题 4 图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3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1 用截面法确定以下诸结构在指定截面处的内力 1 2 3 4 5 6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4 2 列出图示下列诸梁的内力方程 绘内力图 将坐标原点设在 A 处 标出最大值 1 2 3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5 4 3 作出下列构件的内力图 1 2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6 3 4 在梁上行走的小车二轮的轮压为 F 轮距为 c 问小车行至位置时梁内的弯矩最大 其值多少 5 按图示方法吊运等截面重物 已知重物横截面面积 A 比重 问钢绳至重物端的距离 a 为 何值时 在重物自重作用下的弯矩最小 L aa 题 5 图 F F x c L 题 4 图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7 6 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q 2a a 2a 题 6 图 7 利用微分关系画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 2 3 8 试绘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8 2 9 试绘出下列各轴的扭矩图 1 2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9 10 试绘下列图示各杆件的内力图 1 2 11 齿轮轴已知齿轮 1 2 的节圆直径分别为 D1 50 mm D2 130 mm 在齿轮 2 上 作用有切 向力 F2y 1 5 kN 径向力 F2z 0 5 kN 在齿轮 1 上 作用有切向力 F1y 3 9 kN 径向力 F1z 1 4 kN 绘轴的内力图 题 11 图 4kN kN10 3 0 2m 4 m1 5 2 m 5 第二章 受力杆件的内力 学号 姓名 10 12 齿轮轴 AB 由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带动 输入转矩 Me 1 kN m 在轴承 AB 间装有上 下两个 齿轮如图所示 已知齿轮啮合力有 切向力 Fz F 径向力 Fy Ftan20 齿轮节圆直径 D 80 mm 轴长 a 300 m 试绘齿轮轴 AB 的内力图 题 12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1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1 一根中间部分对称开槽的直杆如图所示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 E 70 GPa 试求横截面 1 1 和 2 2 上的正应力和线应变 题 1 图 2 作用在曲柄连杆机构上的力偶 Me 1 40 kN m 在图示位置下要求计算 1 保持系统平衡在活塞 上所施加的 F 力 2 等截面连杆 BC A 465 mm2 所受的正应力 F 76 102 C 254 B Me A 题 2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2 3 三个 F 4 kN 作用在图示结构上 已知等截面吊杆 BE 受到的正应力为 100 MPa 试求吊杆的 横截面面积 题 3 图 4 电子秤的弹性元件由图示空心圆筒制成 元件材料的弹性模量 E 200 GPa 当电子秤受到重 物 F 20 kN 作用后 求筒壁产生的轴向线应变 题 4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3 5 杆系如图所示 两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 A 20 mm2 材料的弹性模量均为 E 200 GPa 试验 测得杆 1 和杆 2 的轴向线应变分别为 1 400 10 6 和 2 200 10 6 试求载荷 F 及其方位角 C 1 6 图示结构 AB 为刚梁 AC 为钢杆 Es 200 GPa BD 为铜杆 Ebra 100 GPa 试求使刚梁 AB 保持水平时载荷 F 的作用位置 若此时 F 30 kN 求 AC 和 BD 两杆的轴向正应力 题 6 图 45 A 2 B F 题 5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4 7 直径为 d 10 mm 长为 1200 mm 的钢环 绕于面积为 A 400 mm2的方形截面钢杆 AC 的四周 形成平行四边形状 如题 7 图所示 在钢环上下用直径为 12 mm 的钢吊索 BG 和 DE 承受一对拉力 F 已知钢环和钢吊索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皆为 180 MPa 方形钢杆 AC 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为 60 MPa 试求图示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F 题 7 图 8 电动机输入的功率 P 123 2 kW 在 B C D 处输出的力偶矩各为 TB 1 2 kN m TC 1 6 kN m TD 0 4 kN m 轴的转速 n 490 rpm 要求计算轴在 AB 和 BC 段的最大切应力 题 8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5 9 薄壁圆管受扭如图 若从圆管取出图示实线部分为分离体 试画出该部分各纵横截面上的 切应力分布图 Me Me 题 9 图 10 用薄板卷成薄壁圆筒后 用一排直径为 d 的铆钉计 n 个固定 若圆筒直径为 D 壁厚为 长为 L 假设每个铆钉横截面上受到均匀分布的切应力为 试问圆筒所受的力偶矩 Me为多少 题 10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6 11 一梁的矩形截面宽 100 mm 高 200 mm 在某一截面上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12 MPa 试求该 截面上所承受的弯矩 若挖去梁的中心部分 图中虚线内的部分 而最大应力不变 该截面上的弯 矩要减小百分之几 200 50 150 100 题 11 图 12 将两块 400 50 mm 的翼缘板焊到一块 600 25 mm 的腹板上 组成一工字梁 在平行于腹 板的对称面内加载 试问翼缘将承受横截面上总弯矩的百分之几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7 13 形截面铸铁悬臂梁 尺寸及载荷如图所示 若梁的最大拉应力不得超过 40 MPa 最大压 应力不得超过 160 MPa 试计算载荷 F 的最大值 截面对形心轴 Zc的惯性矩 Izc 1 018 108 mm4 h1 96 4 mm 题 13 图 14 一 20 号槽钢在纯弯曲变形时 测出 A B 两点间长度的改变 L 27 10 2 mm 材料的 E 200 GPa 试求梁横截面上的弯矩 题 14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8 15 试计算图示工字形截面梁内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No 15 20KN 10KN 2m 2m 2m 题 15 图 16 由三根木条胶合而成的悬臂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若胶合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不得超过 0 34 MPa 木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和最大弯曲切应力分别不得超过 100 MPa 和 1 MPa 试求载荷 F 的 最大值 题 16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19 17 重量为 F 的独轮车要经过跳板 AB 支座 B 应置于何处 才能使跳板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最小 B A L x F 题 17 图 18 T 形截面悬臂梁如图所示 在载荷作用下测得顶面和底面纤维的应变分别为 1 2 h Iz和 E 均为已知 试求外载 Me M h 1 e z 2 题 18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20 19 图示一檩条 2 b h q 1450 N m 若最大正应力不得超过 12 MPa 试求截面的最小尺寸 b q q c h 4m 26 5 题 19 图 20 均质圆截面杆 AB 承受自重 B 端为铰支承 A 端靠于光滑的铅垂墙上 试确定杆内最大 压应力所在的截面到 A 端的距离 S B A S L 题 20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21 21 直径为 12 mm 的低碳钢条弯成图示形状的开口环链条 在链条两端受拉力 F 800 N 作用 试求 1 环链条直线部分的最大拉应力 2 横截面形心距中性轴的距离 题 21 图 第三章 应力和应变 学号 姓名 22 22 图示传动轴外伸臂 直径 d 80 mm 转速 n 110 r min 传递功率 P 11 8 kW 带轮重 G 2 kN 轮子直径 D 500 mm 紧边张力是松边的三倍 外伸臂长 L 500 mm 试计算轴的应力 题 22 图 x d G D L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23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1 图示阶梯状钢杆 已知其弹性模量 E 200 GPa 试求杆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杆的总伸 长 题 1 图 2 刚梁 BDE 由两根连杆 AB 和 CD 支承如图 已知 AB 杆为铝杆 Eal 70 GPa Aal 500mm2 CD 杆为钢杆 ES 200 GPa As 600 mm2 试求刚梁在 B D E 处的位移 题 2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24 3 直径 d 10 mm 的圆截面直杆 在轴向拉力作用下 直径减小了 0 0025 mm 已知材料的弹 性模量 E 210 GPa 泊松比 0 3 试求轴向拉力 F 4 阶梯圆轴受载如图 已知 G 80 GPa 试计算 1 该轴的最大切应力 2 该轴 AD 两端 的相对扭转角 DA 题 4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25 5 二根实心圆轴由齿轮啮合如图所示 已知轴的最大允许切应力为 55 Mpa 轴材料的切变弹 性模量均为 G 80 GPa 要求 1 确定轴 AB 在 A 端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偶矩 Me 2 在 Me作用下轴 AB 在 A 端的扭转角 A 题 5 图 6 钻探机的功率为 P 10 KW 转速 n 180 rpm 钻杆钻入土层的深度 L 40 m 钻杆直径 D 40 mm 如图所示 设若土层对钻杆的阻力看成是均匀分布的力偶 me 试求分布力偶 me和杆端 B 处的 扭转角 B M B 40L e D L 题 6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26 7 电动机输入到钢轴 ABCD 的力偶为 2 5KN m 使钢轴等速旋转 已知钢的 G 80 GPa 试求 1 AD 间的相对扭转角 AD 2 若将 B C 所传递的力偶相互对换 其它条件不变 则 AD 题 7 图 8 图示铝制悬臂梁 自由端作用一集中力偶 铝的弹性模量 E 70 GPa 1 试求该梁挠曲线的曲率半径 并由曲率半径求该梁自由端的挠度 2 试用积分法求自由端的挠度 并与 1 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题 8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27 9 图示梁的 B 截面置于弹簧上 弹簧刚度 即引起单位变形所需的力 为 K 试求 A 截面的 挠度 EI 为已知常数 题 9 图 10 用叠加法求图示各梁指定截面的转角和挠度 EI 为已知常数 1 2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28 3 4 11 图示结构承受均布载荷 q 试求截面 D 的挠度和转角 AB 杆的抗拉刚度 EA 和梁 BC 的抗 弯刚度 EI 均为已知的常数 题 11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29 12 若图示梁 A 截面的挠度为零 试求 F 和 qL 间的关系 L L L 题 12 图 EI A 13 矩形截面杆 AB 与轴 AC 刚性连接 两杆互相垂直 A 处为一轴承 它允许轴的端截面在 轴承内自由转动 但不能上下移动 材料的 E G 均为已知 试求 B 截面的铅垂位移 题 13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30 14 设梁上受有均匀分布的切向载荷 其集度为 t 试求 A 点的铅垂位移 挠度 及轴向位移 提示 将载荷向轴线简化 t A L h b 题 14 图 15 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所示受 10 kN 力作用 若 E 10 GPa 试求 1 梁内最大正应力 2 梁中点 C 的总挠度及其方向 与截面对称轴 y 的夹角 题 15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31 16 矩形截面杆受截如图 已知杆的上下表面沿轴向的正应变分别为 100 a 300 b 截面尺寸为 b 40 m E 200 GPa 求 Me 和 F 17 图示杆 AB 在 F1单独作用下 杆伸长x 在 F2单独作用下 自由端的挠度为y 试计 算在 F1 F2同时作用下杆的应变能 A F1 F2 B x y 题 17 图 F Me F Me a 2b b b 题 16 图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和位移 学号 姓名 32 18 小曲率开口弹簧圈 开口处恰好闭合 在图示一对 F 力作用下 使开口处张开 d 弹簧 圈直径为 d 已知弹簧圈材料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 max 200 Mpa E 200 GPa 求弹簧圈直径 d 与 簧圈平均半径 R 之比 R d 的最大值 F d d O R 题 18 图 F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受力分析 学号 姓名 33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的受力分析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的受力分析 1 直径分别为 10 mm 和 15 mm 的 CE 和 DF 两根铝杆与刚性梁 ABCD 连接如题 5 2 图 已知 铝的弹性模量 EAl 70 Gpa 试求 1 在图示载荷作用下求两根铝杆所受的内力 2 计算图示 A 点的位移 题 1 图 2 图示水平安放的铝杆和不锈钢杆的端部在室温 20 时有 0 5 mm 的间隙 已知铝和不锈杆的 弹性模量各为 Eal 70 GPa ES 190 GPa 线膨胀系数各为 al 23 10 61 C0和 S 18 10 61 C0 杆的横截 面面积各为 Aal 2000 mm2和 AS 800 mm2 当温度增加到 140 时 试求 1 铝杆内的轴向正应力 2 铝杆相应的精确长度 题 2 图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受力分析 学号 姓名 34 3 刚度 EA 相同的六根杆件铰接成图示正方形系统 ABCD BD 与 AC 两杆间无约束 在 AC 间 受一对拉力 F 作用 求各杆内力 题 3 图 4 两根实心圆轴 和 其直径分别为 d1 60 mm 和 d2 50 mm 轴两端固定 B 处用法兰 盘相联系如图所示 法兰盘上受力偶矩 Me 4 kN m 作用 轴的切变横量 G 80 Gpa 试计算 两 轴的最大切应力 题 4 图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受力分析 学号 姓名 35 5 钢轴和铝管在 B 端固定 A 端用一刚性盘将轴和管相连如图 无初应力 已知轴和管的切 变模量分别为 GS 80 GPa 和 Gal 27 GPa 钢轴允许承受的最大切应力 max S 120 MPa 铝管允许承 受的最大切应力 max al 70 MPa 试确定在刚性盘 A 处所能施加的最大力偶矩 Me 题 5 图 6 试计算示扭转超静定系统 钢杆和铜管由于销孔位置制造相差 20 当杆和管强行联接装 配后 在杆和管内引起的最大切应力 已知钢管外径 D 60 mm 钢杆直径 d 40 mm 钢管长 lC 600 mm 钢杆长 lS 400 mm 铜和钢的切变模量分别为 GC 40 Gpa GS 80 Gpa 题 6 图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受力分析 学号 姓名 36 7 试确定下列图示梁的约束支反力 已知刚度 EI 为常量 绘剪力图和弯矩图 1 2 3 8 图示匀质杆 单位长度重 W 放在水平刚性平台上 杆伸出平台外 AB 部分的长度为 a 试计算平台上杆拱起部分 BC 的长度 b 题 8 图 A C EI q l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受力分析 学号 姓名 37 9 图示 AB 梁两端固定 现在使 A 端相对于 B 端垂直向上移动 试求端点的约束反力 题 9 图 10 求解图示刚架的约束反力 绘刚架弯矩图 1 2 第五章 简单超静定系统受力分析 学号 姓名 38 11 计算题图 a b 的 B 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 B B k 12 求 AB 之间的相对位移 A A B B 1 2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学号 姓名 39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1 单元体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应力作用如图所示 应力单位 MPa 试用图解法和解析法求下列 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1 自 x 面逆时针向转 50 的斜截面 2 自 y 面逆时针向转 20 的斜截面 3 自 y 面顺时针向转 70 的斜截面 题 1 图 2 试用图解法确定图示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并在单元体上标出最大主平面和绝对 值最大切应力的方位 题 2 图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学号 姓名 40 3 单元体所受应力如图所示 已知 2 20MPa 3 280MPa 及其方位角 试计算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上的切应力和正应力及其方位 0 0 7 33 题 3 图 4 单元体所受应力分别如图所示 应力单位 MPa 试用解析法和图解法计算指定斜截面上的 正应力和切应力 并求主平面的方位和主应力大小 1 2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学号 姓名 41 3 5 方形铝板边长 a 400mm 板厚 t 20mm 受到图示二向均匀拉应力作用 ax MP90 az MP150 已知铝材的 E 70GPa 1 3 在板中心有一直径为 d 230mm 的圆周 试计算 1 直径 AB 方向的变形量 2 直径 CD 方向的变形量 3 板厚的变形量 题 5 图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学号 姓名 42 6 图示平面应力状态 由试验测得 x y 面方向的正应变分别为 x和 y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 泊松比 试证明 2 1 yx x E 2 1 xy y E yxz 1 题 6 图 7 测得平面应力状态下点的应变值为 已知材料的 E 72 4GPa 1 3 试计算 1 x 和 y 面上的作用应力 2 主应力 3 x y 平面内 的最大切应力 4 该点绝对值最大的切应力 6 10815 x 6 10165 y 6 101124 xy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学号 姓名 43 8 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应力单位 MPa 试求主应力 9 受内压 p 的薄壁压力容器 若在筒体两端增加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转距 0 1MeKN 20 pMPa D m 试 分 析 该 容 器 上 任 一 点 的 应 力 状 态 画 应 力 圆 设 已 知 200 2 200 0 3mm tmm EGPa 用解析法和应力圆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 的主应力及其方向 绝对值最大的切应力和主应变值 题 9 图 第六章 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 学号 姓名 44 10 结构如图所示 空心圆轴由硬铝制成 内 外径分别为 d 27 mm D 30 mm 轴上装有长分 别为 R1 100 mm 和 R2 150 mm 的舵面 a 2b 200 mm F 1 6 kN 70 求危险截面处的正应 力 切应力及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题 10 图 第七章 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分析 学号 姓名 45 第七章 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分析第七章 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分析 1 已知矩形截面杆 h 200 mm b 100 mm F 20 kN 试求杆内危险点处的主应力及方位 题 1 图 2 图示一檩条 2 b h q 1450 N m 若最大正应力不得超过 12 MPa 试求截面的最小尺寸 分析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 题 2 图 第七章 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分析 学号 姓名 46 3 一实心轴的直径为 100 mm 承受力 F1和 F2的作用如图所示 试求横截面边缘 K 点处的主 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题 3 图 第七章 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分析 学号 姓名 47 4 皮带轮 A 重 GA 1 kN B 轮重 GB 0 8 kN 轴的直径为 50mm 主动轮 A 以 n 125 转 分的转速 带动轴转动 功率 P 7 5 KW 设 FA 2F A FB 2F B 试确定轴的危险截面的位置 并求危险点 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题 4 图 第七章 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分析 学号 姓名 48 5 图示水平直角曲拐 ABC 曲拐横截面为空心圆环 外径 D 150mm 内径 d 135mm l 3m a 0 5m F1 10kN F2 20kN q 8kN m 材料为 Q235 钢 E 200GPa 0 25 试求 1 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位置 2 危险点处的最大切应力 3 C 点的位移 题 5 图 第八章 压杆的稳定性 学号 姓名 49 第八章 压杆的稳定性 第八章 压杆的稳定性 1 图示各压杆均为大柔度杆 其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试问哪根杆能承受的轴向压力最 大 哪根杆承受的轴向压力最小 题 1 图 第八章 压杆的稳定性 学号 姓名 50 2 图 示 压 杆 的 截 面 为18125200 不 等 边 角 钢 两 端 为 球 铰 试 求 其 临 界 压 力 ap GPE200 100 题 2 图 3 已知正方形桁架各杆的截面面积为 杆的截面形状为实心圆 试求 a b 两种情况下的极限载荷 已知材料的 2 2 2 1 417 295mmAmmA FEma5 0 a GP200 ap MP200 a MP s 240 题 3 图 第八章 压杆的稳定性 学号 姓名 51 4 由三根钢管组成的支架如图所示 钢管的外径为 30mm 内径为 22mm 长度L 2 5m E 210GPa 在支架的顶端三杆铰接 若取稳定安全因数3 st n 试求此支架的极限载荷 题 4 图 第八章 压杆的稳定性 学号 姓名 52 5 图示结构中 CF 为铝合金圆杆 直径mmd100 1 弹性模量 比例极限GPaE70 MPa p 175 BE 为圆钢杆 直径dmm50 2 材料为 Q235 钢 a GP200E 若横梁可视为 刚性的 试求 CF 杆失稳时的载荷 F 题 5 图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学号 姓名 53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1 用两根吊索向上匀加速平行地吊起一根 No 32a 的工字钢 工字钢单位长度重 q 516 8 N m 弯曲截面系数 Wz 70 8 10 6 m3 加速度 a 10 m s2 吊索横截面面积 A 1 08 10 4 m2 若不计吊 索自重 试计算吊索的应力和工字钢的最大应力 题 1 图 2 图示桥式起重机主梁由两根 16 号工字钢组成 主梁以匀速度 v 1 m s 向前移动 垂直纸面 当起重机突然停止时 重物向前摆动 试求此瞬时梁内最大正应力 不考虑斜弯曲影响 题 2 图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学号 姓名 54 3 直径为 d 的轴上 装有一个转动惯量为 J 的飞轮 A 轴的速度为 n 转 秒 当制动器 B 工作 时 在 t 秒内将飞轮刹停 匀减速 试求在制动过程中轴内的最大切应力 题 3 图 4 杆 AB 单位长度重量为 q 截面积为 A 弯曲截面系数为 W 上端连有重量为 G 的重物 下 端固定于小车上 小车在与水平面成 角的斜面上以匀加速度 a 前进 试证明杆危险截面上最大压 应力为 A gaqlG gW alqlG sin 1 cos 2 题 4 图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学号 姓名 55 5 图示圆截面阶梯杆的弹性模量 E 200 GPa 直径 D 40 mm d 20 mm l 500 mm G 2 kN 自 h 6 mm 高处自由下落于杆端凸缘上 试求杆内最大正应力 题 5 图 6 图示相同两梁 受重量为 G 的重物自由落体冲击 支承条件不同 弹簧刚度均为 k 试证明 图 a 中梁的最大动应力大于图 b 中的最大动应力 题 6 图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学号 姓名 56 7 图示圆截面折杆放置在水平面内 重量为 G 的物体自高度 h 自由下落到端点 C 已知杆的直 径 d 和材料的弹性模量 E 切变模量 G 试求动荷因数 Kd 题 7 图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学号 姓名 57 8 图示铅垂杆 AB 下端固定 长度为 l 在点 C 受沿水平方向运动物体 G 的冲击 物体的重量 为 G 当它与杆接触时的速度为 v0 设杆 AB 的弹性模量 E 横截面惯性矩 I 及弯曲截面系数 W 均 为已知量 试求 1 杆 AB 内的最大冲击应力 图 a 2 如在杆上冲击接触处安装一弹簧 图 b 其弹簧刚度为 k 求此时杆的最大冲击应力 假设被 冲击物的质量及碰撞时能量损耗略去不计 题 8 图 第九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学号 姓名 58 9 已知图示悬臂梁的弯曲刚度 EI 和长度 l 当重量为 G 的物体为静载放在自由端时 梁与弹 簧刚好接触 若将重物 GP 突然释放在自由端 则弹簧压缩 2 试证明弹簧刚度 3 9 l EI k 题 9 图 第十章 构件的失效准则与安全设计 学号 姓名 59 第十章 构件的失效准则与安全设计 第十章 构件的失效准则与安全设计 1 钢制圆柱形薄壁压力容器 直径 D 800mm 壁厚 t 4mm 120MPa 试用第三强 度理论确定许可承受的内压力 p 2 一螺栓将拉杆与厚为 8 mm 的两块盖板相联接 各部件材料相同 其许用应力均为 80MPa 60MPa bs 160MPa 若拉杆的厚度 t 15mm 拉力 F 120kN 试设计 螺栓直径 d 及拉杆宽度 b 题 2 图 第十章 构件的失效准则与安全设计 学号 姓名 60 3 图示结构中 轴 AB 的直径mm40 D mm400 a MPa160 承受水平力 铅直力 试用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kN75 0 x FkN1 y F 题 3 图 4 图示水平的圆截面折杆 BDCA mm400 a 受力kN5 F与力偶作用 FaM e MPa140 试用第四强度理论确定杆的直径 题 4 图 第十章 构件的失效准则与安全设计 学号 姓名 61 5 图示圆弧形小曲率圆截面杆 承受垂直载荷 F 作用 设曲杆轴半径为 R 许用应力为 试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确定杆的直径 题 5 图 6 图示结构 用 Q235 钢制成 p 200MPa s 235MPa AB 梁为 16 号工字钢 强度安全系数 n 2 BC 杆为直径 d 40mm 圆钢 稳定安全系数 200GPaE st 3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行业数字化教材开发与智能应用深度研究报告
- 节能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过关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基于2025年电商平台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政策影响报告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模拟及完整答案详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考点精练)附答案详解
- 年会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撕脱伤皮肤护理查房
-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课件
- 呼吸性碱中毒急诊护理
- 2025年中学生法治素养竞赛题库及答案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名著章节课件-《水浒传》第5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巩固试题
- 海口寰岛小升初数学试卷
- 村级妇联半年工作总结
- 托育园一日常规流程规范
- 收费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