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 2 主要内容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的主要任务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现状 主要的物理模拟技术 近期研究成果介绍 3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主要任务 物理模拟 能够将油藏的有代表性部位的井组缩小为几百分之一 花很少的钱和时间 重复实验 可以相对来说不含糊地回答如果采取这种或那种开发方案及工艺将会有怎样的结果 物理模拟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描述油藏及注蒸汽作业参数的作用和规律 对设计的各种方案能提供定性的及半定量的预测 对制定开发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主要任务 物理模拟的作用 用物理模拟可以直接观测到注蒸汽采油过程中的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物理模拟最主要的优点是为数学模型定标 提供必需的参数 当数模不能正确地表达采油过程时 物模就成为数学模拟的一个重要的助手 物理模拟不能满足所有的相似标准 5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主要任务 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关系 物模和数模是两个互相依存但又不相同的为进行油藏注蒸汽方案设计及预测动态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 物理模拟最主要的优点是它来为数学模型定标 提供必需的参数 数值模拟和物模技术是稠油注蒸汽开发方案设计的主要手段 其应用效果取决于 双模 的准确性及互相补充 验证和修正的技巧 另外 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新方法 新技术一般也都来自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6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的主要任务 研究注蒸汽采油机理 研究改善注蒸汽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采油机理 研究稠油开采新技术 新方法的理论 对注水开发后油田注蒸汽开采的可能性探讨 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7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现状 三个阶段 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 着重研究蒸汽驱油机理因素 油层中传质传热基本规律 七十年代 着重研究蒸汽驱油工艺参数设计影响 特殊油藏 大倾角 底水层油藏 超稠油 进行注蒸汽开发效果研究 八十年代 着重研究改善注蒸汽开发效果 提高采收率 8 热采物理模拟技术现状 物理模拟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 物模技术一直在发挥作用 并非能由数模取代 今后 仍将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研究的重点是围绕当前油田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定 随着注蒸汽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SAGD 溶剂萃取技术 Vapex 出砂冷采技术 稠油非混相驱技术 水驱油藏注蒸汽开采技术 稠油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含蜡低渗透油藏注蒸汽技术 9 注蒸汽物理模拟主要模型 蒸汽 水模型 非相似 研究孔隙介质中蒸汽 水的驱动 蒸汽带移动和扩展 研究温度分布和流动形态 获得传热参数 研究在理论模式中所作的简化和假定的影响 研究流体力学 饱和度和温度的分布 评价蒸汽前缘的稳定性和重力超覆作用特点 制作 操作和解释都比较简单 10 注蒸汽物理模拟主要模型 单元模型 主要是单管模型 研究注蒸汽过程中及采用化学添加剂时岩石与液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 研究研究蒸汽驱油机理及液体和热分布 进行注蒸汽添加化学剂的筛选与评价特点 模型制作简单 操作方便 研究目的针对性强 11 注蒸汽物理模拟主要模型 相似和半相似模型 两维或三维模型 研究那些数值模拟不易解答的参数影响 含水层 倾角 非均质或油层中遮挡层等的影响 研究注蒸汽采油的全过程 为数模定标 提供参数 研究油藏地质因素及工艺参数的影响 预测蒸汽吞吐 蒸汽驱的动态等特点 用途最多 作用最大 但模型制作和操作相对费时费力 12 注蒸汽主要物理模拟技术 三维相似物理模拟装置研究稠油和稀油油藏在注蒸汽开发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蒸汽驱过程中注汽工艺参数的优选 油藏注蒸汽开发时完井井段的优选 特殊稠油油藏的注蒸汽开发方法 注水开发已水淹油藏的注蒸汽开发工艺方法 添加化学剂强化采油工艺参数的优选 化学剂 聚合物 调剖堵水评价 压力 2 0MPa 绝对 温度 205 13 注蒸汽主要物理模拟技术 高温一维物理模拟装置研究稠油和稀油油藏注 气 蒸汽 化学添加剂等开发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针对不同油藏的注入方式的优选 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残余油饱和度 高温注蒸汽化学添加剂的筛选 评价以及注入工艺参数的优选 温度 300 压力15 0MPa 14 注蒸汽主要物理模拟技术 高温相对渗透率装置该套装置采用非稳态法测定不同温度下注水或注蒸汽 气 驱油时松散或固结岩芯的相对渗透率及其变化 残余油饱和度及束缚水饱和度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技术条件 温度 常温 200 热水及蒸汽驱 气 岩心 直径 38 1mm或25 1mm 长度 108mm或略短围压 能模拟地层上覆压 15 注蒸汽主要物理模拟技术 稠油PVT相态特性研究设备稠油PVT相态平衡装置用于研究稠油 气体二相体系的相态平衡关系和组分运移特性 亦可测定多相体系在相态平衡下的流体特性 该套设备同样适应于稀油体系的PVT特性研究 测定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平衡状态下原油 含气 的比重 粘度测定 平衡状态下原油体积系数的测定 注气体原油膨胀实验及混相压力测定 温度可达250 压力达16 0MPa 16 注蒸汽主要物理模拟技术 高温高压原油蒸馏研究装置原油蒸汽蒸馏机理是热力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而目前蒸汽蒸馏机理的研究还属空白 为了完善热采实验室各种研究手段 热采所自行设计委托加拿大Hycal石油公司加工了原油注蒸汽蒸馏模拟装置 该套装置可研究多孔介质中原油的蒸汽蒸馏机理 工作温度为 350 压力 20MPa 17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物理模拟研究目的希望通过室内物模研究考察 尿素辅助蒸汽驱 高温泡沫辅助蒸汽调剖驱 高温驱油剂 尿素辅助蒸汽驱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为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施工工艺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18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尿素分解的规律 研究尿素分解后对原油的降粘效果 筛选高温泡沫剂 发泡性 稳定性 热稳定性 与地层水配伍性及调剖能力 热水添加尿素提高驱油效率研究 蒸汽添加尿素及泡沫剂提高采收率研究 19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20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研究结果 热水添加尿素提高驱油效率研究 热水添加尿素提高驱油效率实验结果 200 21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研究结果 22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结果分析热水中添加尿素进行驱替时 尿素浓度分别为30 和15 驱油效率提高了6 5 和5 4 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了4 7 和4 0 且其采油速度也比热水驱明显增高 在0 25PV 0 5PV和1 0PV时 驱油效率比纯热水驱分别提高了19 9 17 2 和13 4 随着注入PV数的增大 其提高驱油效率的幅度变小 热水中添加尿素驱替时 其压差曲线及驱油效率和驱替PV数关系曲线特征具有蒸汽驱的驱替特征 23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研究结果 蒸汽添加尿素及泡沫剂提高采收率研究 24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25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结论与建议 当热水中加入尿素溶液时 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驱油效率提高 驱替具有蒸汽驱特征 针对非均质油藏进行的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认为 泡沫剂 尿素辅助蒸汽驱油技术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最高提高17 5 尿素辅助蒸汽驱油技术的调剖和提高采收率作用没有泡沫剂 尿素辅助蒸汽驱油技术显著 但它能明显地提高采油速度 即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前期 26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结论与建议 注热水添加尿素溶液及注蒸汽添加泡沫剂 尿素等技术用于改善蒸汽吞吐后期油藏转换开采方式及改善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该项技术为新技术 室内实验研究结果只是从机理上认为该技术具有可行性 为了更加经济有效的利用其中某项技术及其组合时 建议进一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 详细研究其注入速度 时机 方式 浓度及用量等 并进行经济评价 在经济上进一步确认该项技术的可行性 27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现场应用 解决的问题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注蒸汽开采的吞吐井和蒸汽驱井组提高蒸汽利用率 改善热采开发效果 现场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有两种 井口段塞式注入工艺 井口段塞式注入工艺具有工艺灵活简便 伴蒸汽滴加注入工艺 伴蒸汽滴加注入工艺具有多井同时施工同时受效的特点 28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现场应用 现场应用效果截止2004年2月该技术已在河南油田矿场试验37个井次 措施后 阶段油汽比平均提高114 采注比平均提高116 工艺成功率100 有效成功率达到100 累计增油17003 34吨 29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现场应用 典型井例G51110井组是古城油田BQ10区中部的一个汽驱井组 于2000年底按三个段塞进行增效汽驱的施工工艺 在实施后 G51299井组汽驱效果得到了改善 压力场分布均匀 对应生产井日均产油量由汽驱前的13 7t d提高到18 0t d 汽驱油汽比由0 67提高到1 49 采注比由2 72提高到5 33 增油1856吨 见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30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增效蒸汽驱现场应用 典型井例L6404井是一口特稠油井 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 产量逐渐降低 从第三周期开始出现递减 幅度在20 左右 2000年11月该井在第五周期实施吞吐增效 周期日均产油量止住了下滑势头 周期平均日产油量由上周期的3 41吨 天提高到4 95吨 天 一周期实施见效后 地下出油环境得到改善 后续周期继续受效 第六 七周期的日均产油量达4 26吨 天和4 67吨 天 一周期实施 多周期受效 该井累计增油853吨 31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及现场应用 注蒸汽添加尿素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 原油粘度降低 32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注蒸汽添加尿素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 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提高驱油效率室内研究结果表明 热水中 蒸汽驱过程的热水带 添加尿素 产生的氨使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岩心残余油饱和度降低4 4 7个百分点 驱油效率提高5 4 6 5个百分点 33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注蒸汽添加尿素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 增加地层弹性能量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蒸汽吞吐 蒸汽驱中添加尿素 不仅能够降低稠油粘度 提高驱油效率 而且尿素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 能够增加弹性驱动能量 提高回采水率 一周期实施 多周期受效 34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增效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注蒸汽添加尿素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 改善蒸汽波及体积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证明 在注蒸汽开发过程中 添加尿素和泡沫剂既能够改善低渗透层的吸汽剖面 又能降低油层的残余油饱和度 具有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蒸汽波及体积的双重功效 35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研究目的 研究蒸汽吞吐后期转CO2吞吐开采机理 确定蒸汽吞吐后期油藏转CO2吞吐可行性 为现场有效应用这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适用范围 蒸汽吞吐效果差 无效及已废弃井 特 超稠油蒸汽吞吐井 滩海稠油及不适合注蒸汽的开发的稠油油藏 注水开发油田采用注CO2段塞驱或CO2泡沫驱 36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研究内容 CO2吞吐开采机理 稠油 CO2二元体系PVT特性 CO2对蒸汽吞吐后油藏原油的降粘效果 CO2 原油膨胀实验 注CO2吞吐对油 水相对渗透率的改善 CO2吞吐开采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37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CO2气体 稠油PVT特性研究不同温度 压力条件下溶解度测试结果 温度 溶解度 m3 m3 压力 MPa 38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CO2气体 稠油PVT特性研究不同温度 压力条件下含气油粘度测试结果 温度 粘度 mPa s 压力 MPa 39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CO2气体 稠油PVT特性研究不同温度 压力下原油体积膨胀系数测试结果 温度 膨胀 系数 压力 MPa 40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CO2气体 稠油PVT特性研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单位 cm3 g 41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CO2气体 稠油PVT特性研究高33168井组原油溶解CO2后的粘度 60 42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CO2气体稠油膨胀实验研究 注入CO2 原油不同摩尔比时油藏流体压力 相对体积关系 43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CO2气体 稠油相对渗透率研究 高33168井组原油驱替实验结果 44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CO2气体 稠油相对渗透率研究 温度对油 气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45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CO2气体 稠油相对渗透率研究 压力对油 气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回压 05MPa 回压 1 0MPa 46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CO2气体 稠油相对渗透率研究 压力对油 气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回压 2 0MPa 回压 4 0MPa 47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CO2气体 稠油相对渗透率研究 水中溶解CO2对油 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48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2002 2003年在冷42块 锦45块进行CO2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矿场试验6井次 吞吐方式采用两种 蒸汽吞吐周期末注CO2 降低地层原油粘度 延长生产周期 提高周期回采水率 先注CO2 接着注蒸汽混合注入方式 49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试验井CO2吞吐采油试验参数设计表 50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二氧化碳吞吐现场试验效果表 51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从CO2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现场试验结果看 总体上达到了延长生产周期 提高周期回采水率 提高油井驱动能量目的 CO2改善蒸汽吞吐效果也十分明显 冷42块CO2气体改善蒸汽吞吐效果试验井 延长生产周期一般为100天 提高回采水率在24 30 对于注汽压力高 难以进行正常注蒸汽的油井 注CO2后可以使油井正常注汽 52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锦45 25 193井动液面由措施前的915m上升到876m 且日产液比措施前提高了的一倍 锦45 024 155井动液面由措施前的918m上升到836m 锦45块试验井注CO2后油井的动液面提高40 80m 供液能力较措施以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延长生产周期一般为150 180天 提高回采水率在30 以上 53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2002年CO2吞吐采油9井次 累计注入CO2938t 累计产油4836t 增油3500t 换油率5 15t t 投入产出比1 2 9 其中冷42块 锦45块现场试验6井次 注入CO2692t 累计产油4036t 增油3000t 换油率5 92t t 投入产出比1 3 44 54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二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典型井分析 锦45 25 193井蒸汽吞吐周期末注CO2改善吞吐效果试验锦45 25 193井1998年投产 投产初期日产油10 5t 水6 7m3 至采用CO2吞吐采油技术改善蒸汽吞吐效果试验前 已进行蒸汽吞吐6周期 累积产油5795t 累积产水8359m3 油汽比0 4 回采水率57 第六周期生产293天 累计产油936t 累计产水1157m3 平均日产油3t 平均日产液7t 属于低压 低产井 55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典型井分析 锦45 25 193井该井2002年4月在第六轮蒸汽吞吐周期末实施CO2吞吐采油技术 注入CO294t 焖井7天 CO2吞吐生产初期最高日产液32t 日产油16t 动液面由措施前的915m上升到876m 日产液为措施前的2倍 日产液 产油均创该井投产以来的最高记录 至CO2吞吐采油周期结束 生产220天 相当于一轮蒸汽吞吐生产 累产油1612t 换油率17 2t t 累产水1127t 提高回采水率54 见下图 56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典型井分析 锦45 25 193井 57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该井2003年1月进行第七轮蒸汽吞吐 注入蒸汽2334t 比第六轮减少170t 按锦45块蒸汽吞吐周期产量和油汽比的递减规律 第七周期的周期产量预计为750t 油汽比为0 363 至2003年10月 第七轮蒸汽吞吐已生产280天 累计产油2009t 产液3709t 油汽比已达0 851 周期产量和油汽比有明显的提高 与第六轮蒸汽吞吐比较已增产原油1073t 提高油汽比0 481 CO2吞吐采油量 第七轮目前的累计产油量已达到3650t 为前六轮蒸汽吞吐产量的70 CO2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十分明显 见下图 目前 该井日产液12t 日产油5t 58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59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典型井分析 冷37 75 594井 CO2 蒸汽吞吐 冷37 75 594井蒸汽吞吐生产数据表 60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2002年5月 先注CO2120t 再注蒸汽进行第四轮蒸汽吞吐 至目前已累产油1057t 较上周期已增产700t CO2改善蒸汽吞吐效果明显 见下图 61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二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经济效果评价投入成本主要包括油井作业费C1 注入设备租用费C2 CO2单位成本费C3 总成本C C1 C2 C3 注入量 v 销售收入 M 原油价格 P 周期产油量 N 盈利 F M C根据目前市场情况 以上参数取值 油井作业费 C1 25000元 井次注入设备费 C2 25000元 井次CO2单位成本费 C3 1100元 吨原油价格 P 850元 吨 62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二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2002 2003年实施CO2气体吞吐现场应用试验6井次 CO2吞吐采油总体经济评价表 通过现场试验和经济评价 CO2吞吐采油技术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 具有施工简单 方便 安全 投入产出比高特点 63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开发潜力分析 中油股份公司的稠油 特超稠油储量丰富 主要开采方式为蒸汽吞吐 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加 地层压力下降 地下存水多 蒸汽吞吐已到经济极限 目前辽河有相当一部分蒸汽吞吐井为无效井或已关停 一部分深层稠油由于埋藏太深 蒸汽吞吐效果差 强水敏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油井出砂严重 不适合蒸汽吞吐开采 64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开发潜力分析 滩海油田也表现出地层压力下降 产量下降 含水上升的趋势 可采储量的75 96 未被采出 注水开发油田采用注CO2段塞驱或CO2泡沫驱总之 CO2采油技术在辽河油田乃至整个股份公司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65 二氧化碳开采原油的机理 原油膨胀机理 轻质油中溶解CO2之后 体积一般要加大1 3 1 7倍 重质油中溶解CO2后 体积一般要加大1 03 1 3倍 留在油层中的残余油与膨胀系数成反比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66 二氧化碳开采原油的机理 原油粘度下降机理 在原油中溶解二氧化碳会使原油粘度明显降低 原油粘度降低比对稠油的流度比影响更大 这是很有意义的结果 它表明在开采稠油的过程中 适当地加入CO2 能有效地改善原油在地下的某些物理特性 降低原油在油层中的渗流阻力 获得与加热降粘同样的效果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67 二氧化碳开采原油的机理 溶解气驱机理 注入二氧化碳后 当进行吞吐时压力下降 气体从溶液中析出 有助于以溶解气驱机理形式采油 在泡点压力以上 流体的压缩性较小 但当低于泡点压力时 油藏流体的相对体积迅速变大 对于稠油 当压力低于其泡点压力时 溶解在原油中的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而不易脱出 即形成泡沫油 这对稠油实现CO2吞吐开采是非常有利的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68 二氧化碳开采原油的机理 乳化液破乳 即解堵机理 蒸汽吞吐后期的井 由于长期的蒸汽吞吐 造成井底周围的原油含水率较高 并严重乳化 原油粘度大幅度升高 溶解CO2后 降粘效果更为显著 流体溶解CO2使界面张力从原油与蒸馏水间的28 4mN m降到原油与碳酸水间的14 5mN m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69 二氧化碳开采原油的机理 油 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的改善 CO2在水中的溶解 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起到很好的影响 使最终残余油饱和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水中溶解CO2后 水的粘度增大 碳酸水能与岩石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反应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从而降低了残余油饱和度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70 蒸汽吞吐后转CO2吞吐技术 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CO2吞吐采油机理特点 对于蒸汽吞吐后期的稠油油藏 除了上述共性的机理外 还有自己的特点 由于高轮次的蒸汽吞吐 原油发生严重的乳化 粘度大幅度上升 当注入CO2吞吐时 CO2溶解于原油和水中 一方面使乳化液破乳降低粘度 改善近井地带原油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 溶解在油及水中的CO2脱出 形成泡沫油 进一步降低了油的粘度 并增加了弹性驱能量 同时 相对渗透率的有利改善也是蒸汽吞吐后期转CO2吞吐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机理 71 水驱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研究的目的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水驱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 研究水驱程度 地下存水量 对注蒸汽开发效果的影响 研究水驱程度 地下存水量 对注蒸汽渗流特点的影响 确定水驱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 72 水驱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地层存水对注蒸汽驱油效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岩心装置为橡胶筒外压密封 岩心外围压力为5 0MPa 岩心选自肯基亚克油田6009井 孔隙度 27 4 29 8 原油为1332井和1355井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严格按照行业标准 SY T6135 1997 稠油油藏驱油效率测定方法 规定执行 模拟水驱油藏时 采取岩心饱和好油后 再用地层水驱替油 模拟所要求的含水 含油 饱和度 岩心可重复使用 每项实验完毕 用环己烷清洗 73 水驱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地层存水对注蒸汽驱油效率的影响 74 水驱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地层存水对注蒸汽驱油效率的影响 75 水驱油藏蒸汽驱提高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0520-2014会议分类和术语》
- 书面表达:校园生活-2026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
- 重庆八中高中课件操
- 人称选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 老年人社区家庭护理
- 《涉外文秘实务》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大学英语3B》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怀柔家某省市调
- 天狼星飞鹭会议
- CN120209722A 一种改性pet复合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 2025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 JG/T 270-2010工业构筑物水泥基耐磨材料
- 建立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 《多样的美术门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T/CECS 10026-2019绿色建材评价建筑门窗及配件
- 企业往来款协议书
- 2025山东中考:生物高频考点
- DB65T 4815-2024 清洗消毒中心内畜禽及其产品运输车辆消毒技术规范
- 《儿童癫痫护理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