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doc_第1页
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doc_第2页
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doc_第3页
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doc_第4页
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关键词】 PICC,早产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因为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 1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常合并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补液和应用刺激性药物,反复静脉穿刺有可能引起缺氧、体温不恒定或感染等 2 。我院从2003年开始将PICC应用于临床,现将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出现的常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例,男5例,女2例;入院体质量1.092.30kg,平均1.61kg;胎龄28 -2 34周,平均31 -1 周;出生时间5min1d,其中出生1h内4例,1h1d3例。入院时诊断为早产儿6例,早产小于胎龄儿1例,合并RDS5例,重度窒息1例,轻度窒息3例,低体温2例,顽固性低血糖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先天性脑发育不良1例。住院天数1558d,平均34.75d,除先天性脑发育不良1例未愈外,余均痊愈或好转出院。2 讨 论 2.1 PICC相关资料 本组7例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1.9Fr导管,右贵要静脉置管4例,左贵要静脉置管2例,右肘正中静脉置管1例,置管后均经X线定位,上腔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3例,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1例,导管留置时间215d,平均10.2d。拔管原因:完成治疗计划拔管1例,上臂围增粗3例,静脉炎5例,导管阻塞1例,外接口处导管断裂1例,置管时送管困难2例,拔管困难1例,余6例均顺利拔管,拔管后导管培养均为阴性。2.2 常见的原因及处理 2.2.1 静脉炎 静脉炎在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根据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3 。原因有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选择导管的材料过硬,刺激性药物,不合理的稀释,快速输注,留置时间,未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时污染导管,敷料护理不良,反复静脉穿刺等。预防:提高穿刺技巧,争取一次成功,选择合适的型号,避免直接触碰导管,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合理的药物稀释,严格无菌操作。正确的敷料更换:3d内每天更换1次,以后每周更换23次,如发现敷料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 4 。每天要测量双侧上臂围,测量方法:将手臂外展90,位于臂与肘之间的部位进行测量。如果周长增加2cm或以上,这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要及时处理。处理:予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热敷,应用抗生素,拔管后做导管培养。据报道PICC静脉炎的发生以早期的机械性静脉炎为主 5 ,本组2例静脉炎发生在第2d和第10d,局部皮肤均出现红、肿,其中1例局部皮肤有少量红色皮疹;3例上臂围增粗0.51cm,经抬高上肢,暂停输液等处理后未见消退,均予拔管。 2.2.2 导管阻塞 导管阻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组有2例,原因有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未经盐水冲管,持续输液中断,未正压封管及按时冲管,输注脂肪乳剂等。预防:保持输液连续性,用输液泵持续输液,每次更换针筒时常会有负压,应按压快进键数秒钟,确定液体已匀速进入 2 ,并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打折、移动、松脱等。如果外出检查或输液结束,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予正压封管,停止输液12h以上要用稀肝素定时冲管,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脂肪乳剂时可用微量肝素,连接三通接头,并定时用生理盐水冲管。处理:应用肝素和尿激酶通管,拔管。 2.2.3 导管断裂 可分为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本组1例为接口处断裂,属体外部分断裂。原因有不正确的固定和更换敷料、高压注射、指甲划伤导管等。预防:正确固定导管,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关节处,正确更换敷料,应将无菌透明膜由上向下撕揭,经2%碘酊和75%乙醇消毒穿刺点后待干,将外露导管呈“S”型固定,勿折叠导管,更换前要检查指甲,避免导管划伤断裂,封管针筒要10mL,避免使用5mL针筒,防止导管破裂。处理:修复导管,拔管。 2.2.4 送管困难 原因:早产儿血管细,头静脉先粗后细,肘正中静脉静脉瓣多,1.9Fr的导管无导丝等。预防:尽量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处理:让患儿保持安静,减少哭 吵,调整体位,使上肢与躯体垂直,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避免强硬送管。本组2例通过以上处理后,均将导管送入,经X线定位导管尖端在锁骨下静脉。 2.2.5 拔管困难 原因为置管时间过长和静脉壁黏附、静脉炎、静脉痉挛、局部感染、导管断裂等。处理:当拔管遇到阻力时应立即停止,不可强硬拔管,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拔出导管后均要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及长度,避免导管遗留在体内,末端要做培养,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并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本组1例,为接口处导管断裂,立即按压导管断裂口以上血管,用血管钳夹住断裂口导管外露部分,缓慢拔出导管后检查导管完整无遗留。 参 考 文 献 1 李新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9 2 楼晓芳,马美芳,施小定,等.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8-99 3 郑春梅.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预防J.中国新医药,2004,3(5):121 4 孟春英.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25例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