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化工基础》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化工基础》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化工基础》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化工基础》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基础复习资料一、填空1、化学工程中所讨论的具有共性的主要过程及单元操作概括起来称为“三传一反”,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工程。2、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会发生气蚀现象。3、流体在水平等径的直管中流动时,存在着摩擦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Hf,所损失的能量由机械能中的静压能转换而来,由此而产生流体的压力下降。4、同样流量的流体流过转子流量计的阻力损失比通过文氏流量计的阻力损失小。5、化工生产过程中,用于输送液体的主要机械设备是离心泵。6、一容器内真空度为304 mmHg柱,那么该容器内的压力相当于0.4 atm。7、弹簧管测压器测得的压强为表压。8、流体流动的形态是用雷诺数的大小来判断的。9、流体在管中湍流时阻力的计算公式是10、用体积流量(qv)表达质量流量(qm)的公式为qm = qv。11、压头的单位是m(或米)。12、当雷诺准数Re 4000时,可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为湍流,当Re 2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为层流(或滞流)。13、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度。14、雷诺准数Re10000时,可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为稳态湍流。15、某一反应器内的绝对压强为150 kPa,若用表压强表示,其值为50 kPa(当地的大气压为100 kPa)。16、当流体流动为湍流时,流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为雷诺数和管壁粗糙度。17、压力单位换算:1 atm = 101.3 kPa = 10.33 mH2O = 1.033 kgfcm-2。18、雷诺数Re = 5000时,可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为湍流。19、某设备内的绝对压力为400mmHg(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则其真空度为350 mmHg;若另一设备的绝对压强为950mmHg,则其表压强为200 mmHg26658 Pa。20、稳定流动是指任一点上的流速、压强等物理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流动。21、当离心泵的流量增加时,泵的扬程减小,泵的轴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22、在圆形等径直管中的理想流体,由高位流向低位时,流体的动能不变,静压能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23、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倍。24、如果流体为理想流体且无外加功的情况下,则:单位质量流体的机械能衡算式为。25、离心泵启动前灌泵的目的是防止气缚现象。26、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是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液体。27、适用于圆形直管的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为。28、并联管路中各管段压强降相等;(填“相等”、“不等”)29、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传导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30、用饱和蒸汽加热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传热的阻力迅速加大,这可能是由于冷凝水未排出和不凝气未排出引起的。31、有一由耐火砖( = 1.5 Wm-1K-1)和保温砖( = 0.15 Wm-1K-1)砌成的双层平面壁,在稳态条件下,耐火砖层的导热速率等于保温砖层的导热速率。(填“等于”、“小于”、“大于”)32、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导热系数增大。33、某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无穷大,在操作中增加冷流体的流量,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传热推动力tm不变。34、单程式列管换热器安装浮头的目的是防止产生的热应力损坏换热器。35、螺旋板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体积小。36、化工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37、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换热方法是间壁式换热。38、在传热面积相等情况下,采用逆(逆,并)流操作可以节省载热体用量。39、连续定态传热时,物料的流动方向主要有并流和逆流。40、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有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温差、提高传热系数。41、表示传导的传热定律是:傅里叶定律;表示对流的传热定律是牛顿传热定律。42、导热系数单位为Wm-1K-1,对流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1,总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1。43、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各层接触良好,已知厚度b1 b2 b3,导热系数l1 l2 R2 R3,各层导热速率之间的关系为1 =2 =3。44、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载热体(加热剂)为饱和蒸汽,常用的冷却剂为水。45、均相物系的分离是依据物系中不同组分间物系的差异进行的,吸收是利用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的特性分离气体混合物的。46、对于水吸收CO2的低浓系统,如在水中加碱,则此系统的kg 不变,KG 增大。(填“减小”或“增大”或“不变”)47、某吸收过程,相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操作中若吸收剂温度升高,则系统的亨利系数E增大。48、某吸收塔逆流操作时,若吸收剂进口条件X2提高,其他入塔条件保持不变,则出塔液体的浓度X1增大。49、填料吸收塔传质单元高度分别用气相和液相计算结果应相等。50、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传质面积为1 m2、扩散距离为1 m、浓度差为1 molm-3时,单位时间内扩散的量。51、吸收的原理是利用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52、强化吸收的途径有:提高吸收传质系数、增大吸收推动力和增大气液接触面积。53、用水吸收空气中的SO2气体,其中吸收质是SO2。54、在亨利定律中,亨利系数E的单位是Pa。55、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气体分压的升高而增大。56、在亨利定律中,溶解度系数H的单位是molm-3Pa-1 (kmolm-3kPa-1)。57、用吸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x表示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p* = Ex,式中p*为平衡时溶液上空吸收质的平衡分压。58、物理吸收过程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有不同溶解度的特点,选择合宜的吸收剂对混合气中的组分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以达到从混合气中分离出纯的组分,或得到指定浓度的溶液或使气体净制的目的。59、填料吸收中常用的填料有: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矩鞍等。60、物理吸收的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吸收质从气相主体传递进入液相主体的扩散速率。61、在吸收单元操作中,计算总传质单元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采用对数平均浓差计算总传质单元数的条件是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或填:在处理的浓度变化范围内平衡线为直线或接近直线)。62、吸收操作的依据是混合气体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依据是混合液中不同组分的挥发度不同。63、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64、连续精馏塔中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同一层塔板中的气液平衡关系为。65、对纯组分而言,其挥发度等于该组分在给定条件的蒸汽压。66、蒸馏操作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份挥发度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67、在板式塔中,塔板是气液两相传热和传质的场所。68、对于双组份理想溶液,相对挥发度可表示为:。69、对于精馏过程,泡点进料时,最小回流比可表示为:。70、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严重漏液、严重泡沫夹带以及液泛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71、在板式塔中,塔板是气液两相传热、传质的场所。72、全回流时,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 x,理论塔板数为最少(填“最少、”)。73、精馏过程是利用部分冷凝,部分汽化的原理而进行的。74、相对挥发度 = 1,表示不能用普通精馏分离,但能用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分离。75、某一全回流操作的精馏塔,已知相对挥发度为2.45,若x2 = 0.35(mol%),则y3 = 0.35。76、理想置换流动反应器中,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都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77、釜式反应器的结构, 主要由壳体、搅拌装置、轴封和换热装置四大部分组成。78、连续操作流动的釜式反应器,如其搅拌能保证全釜的均匀混合,则其流动特点就非常接近理想的全混流模型。79、反应器内,搅拌雷诺数Re 104时,为湍流。80、某前生产硫酸的主要方法是接触法。81、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是钒催化剂。82、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用的反应器为绝热多段中间换热式反应器。83、三氧化硫吸收成酸后尾气进入大气仍形成酸雾应当用纯碱水溶液和氨水除雾。84、沸腾炉的炉体分为风室、分布板、沸腾层和沸腾层上部燃烧空间四个部分。85、常用9395的硫酸作为二氧化硫炉气的干燥剂。86、目前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所用催化剂是钒催化剂(或钒触媒)。它是以五氧化二钒(V2O5)为主催化剂。87、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硫酸厂都采用沸腾炉作为硫铁矿焙烧的设备。88、在硫酸的生产中,三氧化硫的吸收用浓度为98.3的硫酸水溶液。89、在SO2的催化氧化过程中,我国广泛使用的钒催化剂是以硅藻土为载体,以V2O5为活性物质。90、SO2的催化氧化反应一般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但为适应高浓度SO2生产硫酸的需要,采用流化床反应器。91、采用常规焙烧法焙烧硫铁矿,发生反应4FeS2 + 11O2 = Fe2O3 + 8SO2。92、硫铁矿焙烧广泛适用的方法有常规焙烧法和磁性焙烧法。93、在硫酸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是硫的利用率。94、铁催化剂比较容易中毒,根据原料气中化合物的不同,催化剂的中毒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暂时性中毒和永久性中毒。95、氨的生产过程可以粗略地分成四步: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氨的合成、氨的分离。96、氨的合成中,原料气和变换气中含有的硫化物和碳的氧化物会导致催化剂中毒,脱硫过程常采用ADA法,脱硫过程的计量方程式为2H2S + O2 = 2H2O + 2S。97、原料气的净化中采用甲烷化脱碳,发生的反应为CO + 3H2 = CH4 + H2O、和CO2 + 4H2 = CH4 + 2H2O。二、单项选择1、化学工程包括的内容可归纳为 【 C 】 A物料衡算 B平衡关系 C化学反应工程 D过程速率2、表压、绝对压与真空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B 】 A表压 = 绝对压 + 真空度 B表压 = 绝对压 - 大气压 C表压 = 大气压 - 真空度 D表压 = 大气压 - 绝对压3、管内介质的流速u对管内传热膜系数有何影响 【 A 】 Au增大,增大 Bu增大,减小 Cu减小,增大 D无影响4、由离心泵和某一管路组成的输送系统,其工作点 【 D 】A由泵牌上的流量和量程所决定 B由泵的特性曲线所决定C泵的最大效率所对应的点 D是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的特性曲线的交点5、以下泵中具有自吸能力的是 【 A 】A往复泵 B齿轮泵和旋涡泵 C离心泵 D旋转泵和旋涡泵6、离心泵产生气缚现象的原因是 【 D 】 A安装高度太高 B安装高度太低 C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低 D泵内存在空气7、流体以一定质量流量通过水平圆形直管段,随管径的增加,其雷诺数Re 【 B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8、石油在管中滞流流动,在体积流量不变的情况下 【 C 】 A管长增加一倍,阻力增大2倍 B管长与阻力无关 C管径增大一倍,阻力为原来的1/16 D油温降低粘度大一倍,阻力增加2倍9、流体的粘度是 【 D 】 A表现在速度大小 B流体粘合力的大小 C流体密度的大小 D流体内部摩擦力的表现10、常温下水泵的安装高度Hg应为 【 C 】 AHg10m BHg = H总-Hf C D泵比液面低11、若某一管子为1084,则其内径为 【 C 】A、108 B、104 C、 100 D、 11212、若某一系统内流体的绝对压强小于当地的大气压,则压强计的读数是 【 C 】A、表压强 B、绝对压强 C、真空度 D、 相对压强13、雷诺准数Re 10000时,可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为 【 D 】A、滞流 B、 过渡流 C、 湍流 D、 稳定湍流14、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粘度的单位是 【 B 】A、Nm2 B、Pas C、Pam D、Pam-115、判断流动形态的依据为: 【 B 】A、; B、; C、; D、。16、水泵吸水管(内直径为80mm)内流速1.2 ms-1,则压出管(内直径为40mm)内水的流速为 A、2.4 ms-1; B、3.6 ms-1; C、4.8 ms-1; D、6.0 ms-1。 【 C 】17、下列哪种流体符合公式: 【 A 】A、牛顿型流体; B、胀流型流体; C、宾汉塑性流体; D、假塑型流体。18、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50kPa,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100kPa,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kPa。 【 A 】A、150; B、75; C、50; D、25。19、水以2 ms-1的流速在352.5 mm钢管中流动,水的粘度为110-3 Pas,密度为1000 kgm-3,其流动类型为 【 B 】A、层流; B、湍流; C、过度状态; D、无法确定。20、某套管换热器由1084 mm和552.5 mm钢管组成,流体在环隙间流动,其当量直径为_mm。 【 B 】A、53; B、45; C、50; D、58。 21、某离心泵运行一年后发现有气缚现象,应 【 C 】A、停泵,向泵内灌液; 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C、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有泄漏现象; D、检查出口管路阻力是否过大。22、在完全湍流时(阻力平方区),粗糙管的摩擦系数 【 C 】A、同光滑管;B、只取决于Re;C、取决于相对粗糙度;D、与粗糙度无关。23、某液体在内径为d0的水平管路中稳定流动,其平均流速为v0,当它以相同的体积流量通过等长的内径为d2(d2 = d0/2)的管子时,若流体为层流,则压降为原来的 倍。 【 C 】A、4; B、8; C、16; D、32。24、安装在管路中的压差计其读数表示: 【 B 】A、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 B、两截面间的压差; C、某一截面的阻力损失; D、某一截面的压力。25、长度为a, 宽度为b的矩形管道,其当量直径de为 。 【 A 】A、2ab/(a+b); B、ab/(a+b); C、ab/2(a+b); D、4ab/(a+b)。26、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时 【 A 】A变大 B减小 C不变 D无影响27、对在蒸汽空气间壁换热过程中,为强化传热,下列方案中在工程上可行的是 【 A 】A提高空气流速 B在蒸汽一侧管壁上加装翅片,增加冷凝面积并及时排走冷凝液C提高蒸汽流速 D采用过热蒸汽以提高蒸汽温度28、通过对复杂的对流传热过程的分析和简化处理后,对流传热的热阻就集中到 【 A 】A传热边界层 B滞流层 C过渡层 D湍流层29、在套管换热器中,已知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分别为Tl = 100,T2 = 60,冷流体的进口温度为t1 = 30,且知,则tm等于 【 B 】 A、0 B、30 C、70 D、不能确定30、两流体在套管换热器中无相交逆流传热,今使热流体流量增大,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热流体出口温度T2 【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31、使用列管换热器,用饱和蒸汽加热原油,原油宜走 【 B 】 A、壳程; B、管程; C、壳程和管程均可; D、无法确定32、用国际单位导出导热系数单位 【 A 】AWm-1K-1 BJ m-1K-1 CkgmS-1K-1 DNmS-1K-1 33、流体在列管换热器中换热时 【 B 】 A混浊结垢的流体应流在外管 B流量小粘度大的走外管 C冷流体走管外 D高压流体走管外34、列管换热器壳体采用膨胀圈是因为 【 D 】A增加壳体的强度 B提高传热效率C为了好固定壳体 D防止热应力的破坏 35、总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 B 】 A两等温面温差为l K,厚度为1 m,每秒通过1 m2所传导的热量B当冷热流体两主体温差为1 K,每秒通过1 m2所传递的热量 C当流体主体与璧面温差为1 K,每秒通过1 m2所传递的热量 D物体能否传热的性质36、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换热方法是 【 B 】A、直接换热 B、间壁换热 C、蓄热式换热 D、传导换热37、当冷热两种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温度一定,要求达到同样传热量时,在相同的传热系数情况下,逆流平均温度差 并流平均温度差 【 A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不确定38、下列不属于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为 【 D 】 A、增大传热面积 B、提高传热系数 C、提高传热温度差 D、提高流体的压力39、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热交换器是 【 A 】A、列管式热交换器; B、夹套式热交换器; C、板式热交换器; D、蛇管式热交换器。40、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 A 】A、吸热; B、传导; C、辐射; D、对流。41、穿过两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过程,已知各层温差为t1 = 40, t2 = 15,则第一、二层的热阻R1、R2的关系为_。 【 D 】A、无法确定;B、R1R2。42、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中,若增加液气比而其它条件不变,则该吸收过程的Ym 【 A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43、气体扩散系数D气与液体扩散系数D液的大小关系为 【 A 】 A、D气D液 B、D气D液 C、D气D液 D、不确定:44、吸收塔的设计过程中,首先确定该吸牧过程的难易,是指先计算过程的 【 C 】 A传质单元数; B、传质单元高度 C、推动力 D、传质系数45、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混合物中某可溶组分,该组分进口浓度为6,出口为1(均为摩尔百分数)。混合气流量为30 kmol/h,该可溶组分的回收率为 【 C 】 A、95 B、90 C、84.2 D、不确定46、亨利系数H和溶解度系数E与温度的关系 【 A 】 A温度升高H值降低,E值增加 B温度降低H值降低,E值降低 C温度升高H值升高,E值降低 D温度与H和E值无关47、气液两相吸收时在界面上 【 D 】 A气相吸收质分压与液相吸收质气相平衡分压无关 B气相吸收质分压大于液相吸收质平衡的气相分压 C气相吸收质分压小于液相吸收质气相平衡分压 D气相吸收质分压等于液相吸收质气相平衡分压48、液相传质单元高度当吸收剂流量一定时 【 A 】 A当Kx越大则传质单元高度越小 B当a值越大则传质单元高度越大 C当A值越小则传质单元高度越小 D传质单元高度与a、Kx、A无关49、双膜理论认为 【 C 】 A气液界面二侧存在着气膜和液膜,随着气液主体湍流增加气液膜会消失 B气液界面是吸收过程的阻力 C吸收质在界面上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D气相吸收质主体的分压与界面上气相吸收质的分压的大小都不影响吸收50、用水吸收空气中的SO2气体,其中惰性组分为 【 B 】A、水 B、空气 C、SO2 D、空气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51、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气液传质设备是 【 C 】A、板式塔 B、喷洒吸收塔 C、填料塔 D、降膜吸收塔52、在亨利定律中,亨利系数E的单位是 【 B 】A、molm-3Pa-1 B、Pa C、molm-3 D、无量纲53、某吸收质在气相主体中的摩尔分率为y,在液相主体中的摩尔分率为x,比摩尔分率为X,与液相平衡时的气相主体中吸收质的摩尔分率为y*, 相平衡常数为m, 则当( )时,吸收达到平衡。 A、y = x B、y = y* = mx C、y = X D、x = X 【 B 】54、不符合选择吸收剂原则的是 【 D 】A、无毒; B、难燃; C、腐蚀性小; D、粘度高。55、在吸收操作中,溶质组分在液相中的实际浓度总是 与气相成平衡的浓度。 【 C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56、填料塔是 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 A 】A、连续; B、分级; C、逐级。57、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则 【 A 】A、t1 t2; C、t1 t2; D、t3 t1。58、下列不属于填料特性的是 【 D 】 A、比表面积; B、空隙率; C、填料因子; D、填料密度。59、温度升高,下列物理量数值减小的是 【 C 】 A、亨利系数; B、相平衡常数; C、溶解度; D、平衡分压。60、下列不是造成实际塔板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 B 】A、塔板上浓度不均; B、回流比太小; C、塔板的漏液; D、物料的返混。61、蒸馏是分离 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 B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液固。62、某筛板精馏塔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分离效率降低,且全塔压降增加,其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是 【 B 】A、塔板受腐蚀,孔径增大,产生漏液,应增加塔釜热负荷;B、筛孔被堵塞,孔径减小,孔速增加,雾沫夹带严重,应降低负荷操作;C、塔板脱落,理论板数减少,应停工检修;D、降液管折断,气体短路,需更换降液管。63、下列单元操作不属于传质过程的是 【 A 】A、蒸发; B、蒸馏; C、吸收; D、干燥。64、回流比的上限值为 【 C 】A、内回流; B、外回流; C、全回流; D、最小回流比。65、当回流从全回流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为达到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 【 B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多; C、不变; D、不能判断。66、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4,相应的泡点为t1,气相组成为yA=0.4,相应的露点组成为t2,则 【 B 】A、t1 = t2; B、t1 t2; D、不能判断。67、精馏操作线为直线的理论假设为 【 C 】A、理论板; B、理想溶液; C、恒摩尔流; D、双膜理论。68、在硫酸工业中,三氧化硫的成酸过程是采用化学吸收的方法,吸收剂为 【 D 】 A纯水 B质量分数为0.10的稀硫酸 C质量分数为0.988的硫酸 D质量分数为0.983的硫酸69、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产三氧化硫,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是 【 D 】A、铁催化剂 B、铜催化剂 C、镍催化剂 D、钒催化剂70、根据SO2在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哪一部分为反应的控制部分? 【 C 】 A氧气和二氧化硫分别从气相主体流向催化剂 B氧气被催化剂活性吸附 C二氧化硫在催化剂表面上反应 D生成三氧化硫在催化剂表面解析而后向气相主体扩散71、下列哪项净化二氧化硫炉气的说法是正确的? 【 D 】A干法除尘可除去气体杂质 B水洗净化效果好,但产生大量废水C酸洗法不产生废水但不能除酸雾D上面干洗、水洗、酸洗联合采用效果虽好但设备太多不适于生产72、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主要经历三个化学反应,下列反应中不对的是 【 D 】A、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B、SO2 + 1/2O2 = SO3C、SO3 + H2O = H2SO4 D、S + O2 = SO273、在硫酸生产过程中,吸收三氧化硫通常用 【 C 】A、9395的硫酸 B、硫酸 C、98.3的硫酸 D、水74、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变换工序的主要目的是 【 C 】A把一氧化碳变换成易于清除的二氧化碳,并补充适量的氮B把一氧化碳变换成无害的甲烷C把一氧化碳变换成有用的氢 D把二氧化碳变换成有用的氢75、在合成氨工业中,下列哪一步不是氨合成过程的步骤? 【 C 】A、造气; B、净化; C、解吸; D、分离。76、在合成氨实际生产中,为了追求高速率,同时又要保持气体组成稳定,常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控制原料气中氢氮比,下列有关氢氮比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B 】A、新鲜原料气的氢氮比为3; B、整个过程原料气氢氮比均为3;C、混合后循环气氢氮比约为2.8; D、合成塔出口处氢氮比约2.5。77、在合成氨实际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热量和操作安全,把造气阶段分成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造气阶段? 【 C 】A、上吹制气; B、下吹制气; C、空气吹风; D、二次上吹。78、在合成氨工业中,应当加以优化的主要工艺条件有温度、压力、原料气组成、空间速度及催化剂粒径等,其中反应温度的最佳范围是 【 A 】A、400510; B、300400; C、500600; D、300510。79、在合成氨工艺条件优化阶段,广泛使用的变换催化剂是 【 A 】A、铜催化剂和铁铬催化剂; B、钒催化剂;C、锰催化剂和铬催化剂; D、铜催化剂和锰催化剂。80、在一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内进行的某一级反应,反应转化率从0到90所需的时间与反应转化率从90到99%所需的时间相比等于 【 C 】 A、10 B、5 C、1 D、不确定81、理想间歇搅拌釜反应器中 【 B 】 A由于搅拌,反应物的浓度在器内处处相等,所以物质的传递对化学反应有影响B当反应器内有足够快的传热速率时,反应器内各处温度相等,排除了传热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C在反应器内反应物浓度不变D在反应器内生产物浓度不变三、多项选择题1、直管中流体滞流流动时,与阻力有关的因素是 【 ABCD 】 A管长 B流体粘度和密度 C管径 D流体的流速 E管壁的厚度2、选用填料吸收塔的填料应为 【 ACD 】 A较大的比表面 B有较大的空隙率 C填料强度大耐腐蚀 D价廉 E填料表面不易浸润3、为了提高传热系数K值,应采取以下措施 【 ACE 】 A减小值小的流体热阻 B增加传热面积 C清除换热壁上的污垢 D提高传热温度差 E采用给热系数大的载体4、接触法生产硫酸技术展望 【 BCDE 】 A生产大型化 B提高反应气中SO2浓度 C降低能耗 D余热利用 E综合利用和环保四、简答1理想流体:没有粘性、在流动过程中没有摩擦阻力,并且不可压缩的流体。2粘度: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的内聚力阻碍分子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液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液体的粘性。表示液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粘度。粘度大,液层间的内摩擦力就大。3流体滞留流动和湍流流动的区别。(1)流体内部质点的运动方式的不同:流体在管内作滞流流动时,其质点沿管轴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在湍流中,流体质点的不规则运动,构成质点在主运动之外还有附加的脉动。质点的脉动是湍流运动的最基本特点。(2)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不同:滞流时的速度沿管径按抛物线的规律分布,截面上各点速度的平均值等于管中心处最大速度的0.5倍。湍流时的流速分布状况与抛物线相近,但顶端稍平坦。湍流时的平均流速约为管中心处最大速度的0.8倍。4. 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利用快速旋转的叶轮作用于液体,向液体做的功使液体获得离心力,并转化成静压能和动能,从而液体能克服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及外压力而被输送。5. 什么是稳态流动?流体在管路及设备内任何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各参数,如温度、压强、组成及流量等都有确定的值,并不随时间而变化。6由加热管壁传热使液体沸腾,有核状沸腾和膜状沸腾两种方式,哪一种传热系数大?为什么?可采取什么措施实现高效的传热方式?核状沸腾传热系数比膜状沸腾传热系数大。因为核状传热过程中流体的扰动剧烈,湍流程度比膜状强,一般将没备的表面做的粗糙,使得大面积沸腾传热控制在核状沸腾。7热传导:在同一物体内或连接紧密的不同物体之间,由于有温差存在,热量会自动的从高温向低温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热传导。8用传热有关理论解释热水瓶为何能保温?因为热水瓶两壁面间抽成真空,而真空的传热膜系数很小,即热阻很大,因此通过真空的温度降较小,起到了保温作用。9简述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导热系数表示当物体两个面(等温面)间温差为1K,传热壁厚度为1m时,每秒经过1平方米传热面积所能传导的热量(J)。10定态变温传热:是在传热过程中,间壁一侧或两侧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着传热壁不同位置而变化,但各点流体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传热过程。11. 简述列管热交换器的热补偿措施。热交换器的热补偿措施:(1)膨胀圈补偿 (2)U形管补偿 (3)浮头补偿。12简述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1)气液界面上存在气膜和液膜,气膜和液膜的厚度或状态会受流体主体或湍流程度的影响,但膜层总是存在的。吸收质以分子扩散通过气膜和液膜。(2)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浓度均匀(无浓度差,无传质阻力),传质阻力集中膜层内,因此有浓度梯度。(3)吸收质在两相界面间处于平衡状态,即液相界面的溶液是气相界面吸收质分压下的饱和溶液,气相界面吸收质的分压等于液相界面溶液吸收质的平衡分压。(4)气相中p - pi为吸收的推动力,液相中ci - c为吸收的推动力。13吸收最小液气比:吸收剂的理论最小用量是出塔液体中吸收质浓度最大时的吸收剂用量,也就是出塔液体被进塔气体饱和时的吸收剂用量,这时的液气比称为最小液气比。可用公式计算。14分子扩散: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分子由浓度高的部位向浓度低的部位的移动。15填料塔液泛的起因。一是进气量过大,塔压高,致使气体对液体的摩擦阻力大于液体的重力,则液体将被气体从塔顶带出;二是吸收液量过大,从塔中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持液量过大;三是填料堵塞,致使液体不能排除。16简述吸收的应用。(1)制取成品或半成品;(2)分离和吸收气体中的有用组分;(3)吸收气体中有害物质以净化原料气体;(4)除净排放气体中的有害物质以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17简述回流比对精馏的影响。(1)回流比越大,塔板上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效果越好,精馏所需的理论塔扳数越少。(2)回流比增大的极限是塔顶冷凝液全回流,这时回流比R为,在这情况下,精馏所需的理论塔板数最少。(3)最小回流比:在大多数情况下,回流比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小而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增大。到达某一极限时,两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丁(xf,yf)这一点,这时精馏分离需要无穷多的塔板,此时的回流比称为最小回流比。(4)实际生产选用的回流比一般为最小回流比的110200%,常用120130。18、理论塔板:是蒸气液体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