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梅香正浓》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梅香正浓》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梅香正浓》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梅香正浓》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梅香正浓》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梅香正浓word教案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梅香正浓这篇文章通过重点介绍明朝的遗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具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歌颂了在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崇高的气概。课文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叙事为主,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将“梅花”与“民族英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2.针对理解文章主旨所提出的问题,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继续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作者文章中饱含的激情,体会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教学难点:自读文章,引导学生根据主旨发现问题,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促进对文章的感悟。教学构思: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本文四字短语较多,虽琅琅上口,可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形式还较为陌生,因此学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文章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材料进行探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加深自悟。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采用质疑,求证的问题法学习本文。教学流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读课文,体会主旨交流合作,深化感悟归纳总结,升华主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季!师:在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万物萧瑟。然而,冬天却孕育着希望,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在这冬春之交,有一种花悄然绽放生:梅花!师:对,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文章梅香正浓(出示课件)二、自读课文,体会主旨师:同学们看到梅花,会想到哪些与梅花有关的诗词?生:王安石的梅花毛泽东的咏梅(迎风傲雪,无所畏惧,永不屈服)王冕的墨梅(高雅圣洁,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师:好,同学们,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文题,这应该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那么大家开始阅读课文,看看这到底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时间大约为8分钟)(教师开始检查阅读效果,询问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解决字词问题,重点板演:怂恿虬枝峥嵘飨堂体恤寡廉鲜耻戕害帮助学生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加深印象。四个学生开始部分阅读,教师校音,指导停顿。之后师:这到底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生:写人。师:谁?生:史可法。师:大家是否想知道史可法长的什么模样。(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请看,一位明朝官员,身着明朝官服,端坐堂中,只见他气宇轩昂,正襟危坐,目光深邃,审视远方,这就是史可法。这座塑像位于扬州史公祠内,每年慕名来此拜谒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人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课件)师:江总书记这段话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就是这副对联让作者由伤感而肃然。(板书:“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二分明月”的来历。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也就是说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比作三分的话,那么扬州就占了其中的二分,以此说明扬州的月夜之美,后人就将“二分明月”来指代古扬州。再回到对联中,作者用“亡国泪”“故臣心”来代表怀念,赞颂史可法,并且引起作者的伤感与肃然,那么史可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记述了发生在史可法身上的哪几件事?(学生浏览完毕)生:三件。师: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吗?(学生复述,教师简单指导)三、交流合作,深化感悟师:同学们,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四字短语比较多,你们能不能尝试用四字短语归纳每件事的大意?可以与同桌还有其他人商量一下。(学生边叙述,教师边板书)生:1.规劝皇帝忧国忧民感动2.誓守扬州英勇无畏铮铮气节浩然正气3.气绝身亡宁死不屈师:这时,大家对“亡国泪”“故臣心”有了更深的了解吧!那么,带给作者感动得难道仅仅是史可法一个人吗?生:不是。文章的开头提到了许多英雄人物。师:有哪些?你了解他们吗?(板书:崇敬岳飞文天祥秋瑾)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师:是,正是这些中华英烈的英雄事迹令作者崇敬不已,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索,内心感慨万分,此时文章进入了结尾部分,也是全文的高潮!(板书:感慨两类人)师:在这里出现了两类人,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生:对比。师: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手法?生:突出体现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师:前一类人,正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应读出崇敬与钦佩;而后一类人,则是中华民族的败类,要读出对他们的痛恨与蔑视。(学生酝酿情绪,并在下面小声朗读。教师先指名两个学生来读,再进行范读,最后全班齐读至结束。)师:文章结尾出现了“浓浓的梅香”与文题“梅香正浓”形成了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课文以“虬枝峥嵘”的古梅树点题,中间以死后“葬于梅岭”自勉,结尾又以“浓浓的梅香”作结,梅花的品质与史可法的精神交相呼应,融为一体。看则写梅,实则写人,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此类的文章呢?生:古井丑菊落花生四、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审题,其中的“梅香”指的是什么?这个“浓”字又有何含义呢?生:“梅香”指的是民族气节与精神,“浓”字代表这种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永久的师: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浩瀚的夜空,那么,这些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英烈们无疑就是那璀璨的星斗,是他们将夜空点缀的如此壮丽;如果再将这些英雄们比作那傲雪怒放的梅花,那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铮铮气节有如那浓浓的梅香,必将久久地弥漫在我们心中!附送: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瑞恩的井word教学设计学习内容瑞恩的井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在不懈努力下,瑞恩的井终于建成了。全文语言朴素,层次清晰,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文中还有许多人在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本文的重难点: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学习目标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辨析“募集、募捐、捐助”。2、 能借助填空,简要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划、议,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体会瑞恩的爱心、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4、 通过阅读,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超越自我,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导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练习设计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请同学以我眼中的非洲为题,说说收集到的资料。2、 出示图片 师:非洲是美丽的,极少地方也更富裕,但是非洲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它的贫穷、干旱、饥饿、疾病,甚至是战乱。 板书:这个痛苦的社会3、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六岁小男孩瑞恩,他也和大家一样,想用行动为非洲人民出了一份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瑞恩,走进他的心灵深处,一起学习课文瑞恩的井。揭示课题。反馈导学单: 学生可以从非洲的自然环境、美丽风景、文化及人们生活等方面来介绍。导学单(课前导)课前导4运用各种方法,了解非洲预习反馈概括内容1、 过渡:瑞恩是怎样帮助非洲人民的呢?(1) 打开课本,指名读课文。正音:挣( )钱 水泵( )登载( ) 羞怯( )(3)概括主要内容。2、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这句话3、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齐读这句话。4、读完课文,尤其是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攒钱交流挣(zhng)钱 水泵(bng)登载(zi) 羞怯(qi)交流(本文主要写了瑞恩加拿大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人们纷纷捐款。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划句子:(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课前导1 正音,读准字音课前导3概括主要内容过渡:“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为了这个梦想,他又是怎样努力的呢?紧扣词句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作出适当的批注,写写你的体会。2、交流。重点句子:(1)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2)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又一次提出请求:“非洲的孩子们就要死了,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3) 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4)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5)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边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2美元。(6)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交流:瑞恩是个善良的孩子(有同情心、助人为乐、关心别人、心好等。)3、男生读,分小组读,读出感情。4、师:经过努力,出示:四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70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募捐 捐助 募集(1)瑞恩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 )活动。(2)不仅是瑞恩,班上的其他同学也加入了( )的行列。(3)现在,瑞恩的( )活动还在继续。写出带点词意思。(1)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每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 )(2)不就是数学测验得了个满分吗?有什么可骄傲的?( )交流(1)(2)从“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看出瑞恩富有同情心,他不愿看到非洲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面临死亡。为了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瑞恩两次请求妈妈给予他钱捐助非洲孩子,可以看出他与爱心。(3)“眼睛一亮”、“爽快地”可见当时瑞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他为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做额外的家务攒钱)而兴奋。他是多么善良、富有爱心啊! (5)(凸现:两个小时玩的时候,通过对比更突显瑞恩的爱心,有毅力。) (4)(6)通过瑞恩的语言,表现了瑞恩有毅力,富有同情心、爱心。辨析“捐助、募捐、募集”相同:都有捐款、捐物的意思。不同:募捐是募集捐助的意思。 募集是广泛征集的意思。 捐助是拿出财物来帮助的意思。第1句中的“骄傲”指自豪,第2句中的“骄傲”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课中学1划句子、写批注、感情朗读学法:从感悟人物形象入手,从品析词句中感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升华主题1、总结:是啊,非常不容易,从2美元,到70美元、7000美元、60000美元大家一直在努力地付出他们的爱心,从瑞恩一个人,到妈妈的支持,老师、同学的参与,以更多人的加入。但是,这些人并不是乌干达人,有的还非洲人民远隔千山万水,从这里,你们明白了什么? 2、瑞恩梦想的实现了,其中也离不开他的妈妈、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有爱心的人。但是为什么以瑞恩的井为题呢?(结合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3、我们从瑞恩身上学些什么?说话练习:我从瑞恩身上学到了 4、体会交流: (爱无国界,爱在无数人的手中传递,爱在无数人的心中延续。)交流:a(因为缺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食物和水,非洲人民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甚至面临死亡,对于他们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募捐来的前打出的井无疑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这特殊的荣誉应该给有特殊贡献的人。)b(生活在非洲这片贫瘠的土地,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没有食物,没有水,饥饿、疾病、死亡威胁着人们,瑞恩捐助的这口井给那里的人带来了希望。)c(瑞恩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这么多人,无私的爱影响了这么多人,爱,在这么多人之间传递,传递,以至资金积累越来越多,爱越来越厚重。)课中学2写写句子的含义拓展延伸1、补充资料: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xx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xx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