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1《马说》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马说》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马说》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马说》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马说》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马说【学习目标】1. 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问题导学】1.走进作者:韩愈:字_,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_。_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_”。 本文选自 。2.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祇辱于( ) 骈死于( ) 槽枥 (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 食马者( ) 才美不外见(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 B. 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故虽( )有名马 祇( )辱于 骈死( )于槽枥之间一食( )或( )尽粟一石 食( )马者 是( )马也 才( )美不外见( ) 且( )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 )之 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3.正确翻译下列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达标拓展】背诵课文。语文导学案马说 课型:新授年级:初三 科目:语文 设计人:王相杰 时间:2015. 9.10 审核:韩凤莲【学习目标】1. 背诵并默写课文。2. 了解写作背景,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问题导学】1.资料助读: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hn官名,掌晨昏启闭宫门)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n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2. 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3.说说下列事物的寓意: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迁移提高】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1.解释词语:愿子还而视之 人莫之知 去而顾之2.翻译句子: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3. 文中“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学后记】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课型:新授年级:初三 科目:语文 设计人:王相杰 时间:2015. 9.9 审核:韩凤莲【学习目标】1. 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问题导学】1.走进作者:韩愈:字_,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_。_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_”。 本文选自 。2.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祇辱于( zh ) 骈死于( pin ) 槽枥 ( co )( l ) 一食或尽粟一石( sh ) ( s )( dn ) 食马者( s ) 才美不外见( xin ) 食之不能尽其材( s ) 其真无马邪( y ) B. 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故虽(即使)有名马 祇(只是)辱于 骈死(并列而死)于槽枥之间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通“饲”,喂)马者 是(这)马也 才(才能)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 且(犹,尚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 安(怎能)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执策而临(面对)之 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正确翻译下列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达标拓展】背诵课文。语文导学案(教师用)马说 课型:新授年级:初三 科目:语文 设计人:王相杰 时间:2015. 9.9 审核:韩凤莲【学习目标】1. 背诵并默写课文。2. 了解写作背景,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问题导学】1.资料助读: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hn官名,掌晨昏启闭宫门)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n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2. 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3.说说下列事物的寓意:千里马:人才 伯乐: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迁移提高】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