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盖章):赣榆区海头镇人民政府编制日期:2019年12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际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赣榆区海头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董淑省联系人董淑省通讯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驻地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22111建设地点赣榆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龙王河处立项审批部门连云港市赣榆区行政审批局项目代码2019-320707-78-01-550691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9 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06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一、原辅材料:土建项目基本原材料:钢材、钢板,混凝土,石料,砂石等;具体的用量规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二、主要设施:施工期的各类施工机械,平地机、推土机、压路机等;营运期的防护工具、道路指示器、交通管制工程等。水及能源消耗量见下表: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水(吨/年)275燃油(吨/年)/电(万度/年)0.8燃气(万标立方米/年)/燃煤(吨/年)/蒸汽(吨/年)/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本项目桥梁、道路施工,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施工或洒水抑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围设施,无废水产排;营运期无废水产生,雨水径流。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无一、项目背景随着海头镇镇区不断向东发展,新建的居民小区、学校、商业、企事业单位等不断增多,跨越龙王河来往车辆不断增多,现有龙王河连接的桥梁主要有老204国道海滨大道、海龙路海口路,两条通道距离中心镇区均较远,且来往大型货车较大,经常拥堵,严重影响两岸沿线居民、商业、企事业单位等出行。因此,为满足为方便两岸沿线居民、商业、企事业单位等出行,减少交通绕行,拟在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龙王河处新建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正),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修改)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 173、城市桥梁、隧道(不含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中“全部”,确定本次环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受赣榆区海头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过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文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和调研,在掌握充分的资料、数据的基础上,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的要求,对有关环境现状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赣榆区海头镇人民政府项目投资: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4万元建设地点:赣榆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龙王河处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工期:项目拟于2020年1月开始,至2020年6月底投入使用,共6个月建设内容:本次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全长196m,桥宽14m。桥梁采用820m=160m简支空心板桥梁,桥头两侧各设置3-5.02.5m箱涵,道路交叉口处变宽部分位于箱涵的位置。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墩,桩径1.2m,柱径1.0m;桥台采用桩接盖梁桥台,桩径1.2m。同时建设照明、栏杆等配套设施。三、项目概况1、工程技术指标(1)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2)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主体结构50年,支座、伸缩缝15年;(3)桥面宽度:桥面总宽14.0m(4)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5)桥梁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按4.0kPa取值。(6)环境类别:按类环境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7)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桥梁抗震设防标准为丁类,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抗震设防措施为7度。(8)坐标体系:海头镇城建坐标系。(9)场地类别:类。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下表:表1-1 工程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名称技术指标机动车道数双向两车道设计使用年限主体结构50年,支座、伸缩缝15年防撞等级桥梁车行道砼防撞护栏(防撞等级:SB、SBm);人行道外侧栏杆:作用在桥上人行道栏杆扶手上竖向荷载应为1.2KN/m,水平向外荷载应为2.5KN/m荷载城-B级荷载设计安全等级一级2、桥梁设计方案(1) 桥型布置桥梁采用820m=160m简支空心板桥梁;桥头两侧各设置3-5.02.5m箱涵,桥梁中心桩号为K0+110.692m,桥梁位于直线段上,桥梁中心线与道路中心线夹角为90,机动车道横坡外倾1.5%。桥梁总布置图如下:图1-1 桥梁总布置图(2)立面桥梁立面与两侧道路标高平顺衔接,两侧引道纵坡为2.498%和2.403%,桥梁中心设置R1200m的竖曲线。桥梁立面布置图如下:图1-2 桥梁立面布置图(3)平面连续桥梁,与河道正交,桥梁总宽14m。桥梁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3 桥梁平面布置图(4)桥面横断面布置:海中路跨龙王河大桥:0.4m(栏杆)+1.1m(人行道)+2.0m(非机动道)+7m(机动车道)+2.0m(非机动道)+1.1m(人行道)+ 0.4m(栏杆)=14.0m(全宽)。桥面横坡为双向外坡,坡度1.5%;如设置单独人行道,则人行道坡度为单向内坡,坡度1.0%。桥梁横截面布置图如下:图1-3 桥梁横截面布置图(5)下部结构下部构造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2m。桥墩采用桩柱式墩,单排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2m,柱径1.0m。桥头两侧箱涵采用3跨5.02.5m,箱涵采用C40钢筋混凝土,顶板和底板厚度为40cm,其它板厚度为35cm。3、桥梁结构(1)板梁板梁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上部构造(交通部专家委员会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20米跨径板梁:计算跨径为19.6米、梁长19.96米、梁高0.95米,梁端至支点距离0.18米。设计采用简支板,桥面连续结构,运营状态下,主梁应力按预制板、铰缝及整体化现浇混凝土桥面共同受力进行计算。(2)伸缩缝在每座桥台在混合车道台顶背墙处各设置GQFC80型伸缩缝道,以满足上部结构变形要求,安装温度以15度计,若与实际有差别,根据温度调整伸缩宽度。(3)支座20米板梁桥墩采用GYZ20042CR支座,桥台采用GYZF420044 CR支座,其材料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4)防震锚栓墩、台盖梁端设防撞锚栓措施防震,当上部构件就位后插入锚栓,锚栓涂防锈漆两遍,再涂沥青,外裹油毛毡,锚栓对应套筒,对应上部位置在预制时预留,套筒内侧涂防锈漆。(5)桥面铺装采用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防水层+10cmC50钢筋砼现浇层。沥青层与钢筋砼现浇层间均应喷洒粘层油。(6)桥头搭板桥台背墙范围内设置钢筋砼搭板,顺桥长度为8米,厚度为35厘米,其上铺筑沥青混凝土。(7)栏杆桥梁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8)泄水管采用铸铁泄水管。4、照明设计(1)照度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及城乡道路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规范(DBJ/T45-004-2015)规定:城市主干路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为20lx,总均匀度UE不小于0.4,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0.7W/m2,宜采用截光型灯具。主干道路交叉口路面平均照度应不小于30lx。城市次干道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为15lx,总均匀度UE不小于0.4,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0.7W/m2,宜采用半截光型灯具。城市支路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为10lx,总均匀度UE不小于0.4,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0.55W/m2,宜采用半截光型灯具。(2)路灯照明器的配置主干路:在两侧人行道上设置双臂灯双侧对称布置。机动车道侧,光源为100WLED灯,非机动车道侧,光源为80WLED灯,路灯间距30米,灯具安装高度为12米;在路口处设置投光灯,光源为3200WLED灯。次干路:选用半截光型灯具,标准段采用高低双臂钢管路灯LED100W+LED40W安装在两侧人行道上,照明器为安装高度为9m,臂长为2m。根据道路红线不同,灯杆基本间距为30m,双侧对称排列布置。为提高路口照度,在路口处安装泛光灯具,采用14m三火泛光灯(150W/火)。要求所有灯具的防护等级不应小于IP65。机动车交通道路计算路面照度值为23lx,照度均匀度为0.62,机动车道照明功率密度值为0.5W/m2,人行道照度为12lx,路口交汇区路面照度为35Lx,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本项目参照城市主干路路灯设计标准,选用半截光型灯具,标准段采用高低双臂钢管路灯LED100W+LED40W安装在两侧人行道上,照明器为安装高度为9m,臂长为2m。根据道路红线不同,灯杆基本间距为30m,双侧对称排列布置。5、临时工程(1)取弃土场本项目所需填方量可由区域内协调运输,取弃土临时堆于临时堆场内。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弃渣主要为新建道路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建筑垃圾。弃土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联系车辆,及时运输至指定的弃土场。(2)拌合站本项目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形式,项目所用的混凝土直接外购,不新建拌合站。(3)施工营地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在项目附近租用民房。(4)料场本项目土石方由建设单位统一调配,不设集中料场。(5)临时堆场项目施工地交通便利,施工物料随用随运,不需设置临时堆场。6、征地拆迁本项目不涉及居民拆迁。四、与产业政策、环境规划和用地规划的相符性(1)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属于E4819 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经查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2013年2月16日),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9、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类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本项目不属于禁止准入类。根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关于修改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2013年3月5日),本项目不属于其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为允许类。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118号),本项目不属于限制、淘汰类。因此,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2)用地规划相符性本项目位于赣榆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龙王河处,赣榆区海头镇总体规划(20152030)中提出海中路在跨越龙王河处需新建桥梁一座。本次项目为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用地现状为交通运输用地、农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本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生态红线相符性分析生态红线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连云港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及关于优化调整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方案,本项目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处于通榆河(赣榆县)清水通道维护区和龙王河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区内。项目红线区域范围见表1-6。表1-6 项目临近生态红线区域范围一览表红线区域名称主导生态功能红线区域范围面积(平方公里)一级管控区二级管控区总面积一级管控区二级管控区通榆河(赣榆县)清水通道维护区水源水质保护包括通榆河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通榆河(赣榆段)南起沭北闸,北至东温庄水库,全长29公里及其两侧各1000米。二级保护区:新沭河北侧河道及其北侧1000米,与通榆河平交6个河道(范河、朱稽河、青口河、兴庄河、官庄河、韩口河)上游5000米及其两侧各1000米。179179龙王河洪水调蓄区洪水调蓄龙王河(苏鲁边境入海口)河道及两侧堤脚内范围,长度23公里(该区域有0.5平方公里与通榆河清水通道维护区重合,有0.3平方公里与神龙泉水源涵养区重合,有0.5平方公里与怀仁山生态公益林重合)5.745.74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区内禁止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在船舶航行可能危及堤岸安全的河段,应当限定航速。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内未经许可禁止下列活动: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从事网箱、网围渔业养殖;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新建、扩建可能污染水环境的设施和项目,已建成的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或搬迁。沿岸港口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复的规划进行,污染防治、风险防范、事故应急等环保措施必须达到相关要求。本项目在生态红线区域内新建桥梁,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涉水桥墩施工采用围堰施工法,减轻了施工过程中对水体的扰动。生活污水依托周边设施,无废水产排;营运期无废水产生。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泥浆、淤泥等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使用的运载工具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本项目不涉及通榆河(赣榆县)清水通道维护区、龙王河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的禁止活动,在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不会导致生态红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项目的建设符合通榆河(赣榆县)清水通道维护区、龙王河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区的要求。具体见附图5项目与生态红线区位置关系图。(2)环境质量底线本环评对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环境质量底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连政办发201838号)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7。表1-7 与当地环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分析表指标设置管控内涵项目情况符合性1、大气环境质量到2020年,我市PM2.5浓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20%以上,确保降低至44微克/立方米以下,力争降低到35微克/立方米。到2030年,我市PM2.5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要求。本项目位于赣榆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龙王河处,根据2019年连云港市区各乡镇/街道空气质量排名数据,海头镇10月PM2.5浓度为55.4微克/立方米,环比上升92%,环境空气没有超标情况,PM2.5年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符合2、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地表水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72.7%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达到100%,劣于类水体基本消除,地下水、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2019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到2030年,地表水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77.3%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保持 100%,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2020年全市COD控制在16.5万吨,氨氮控制在1.04万吨,2030年全市COD控制在 15.61万吨,氨氮控制在1.03万吨。区域主要河流为龙王河、通榆河。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及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通榆河区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要求;龙王河(边境朱蓬口)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符合3、土壤环境质量利用国土、农业、环保等部门的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数据,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确定土壤环境风险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要求。项目工程用地现状为交通运输用地、农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且不向土壤环境排放污染物,项目实施后不会改变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符合根据上表分析,本项目与当地环境质量底线要求相符。(3)资源利用上线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资源利用上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连政办发201837号)中明确提出了“资源消耗上限”管控内涵及指标设置要求,本环评对照该文件进行相符性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8。表1-8 与当地资源消耗上限的符合性分析表指标设置管控内涵项目情况符合性1、水资源消耗严格控制全市水资源利用总量,到202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9.43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下水控制在2500万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要比2015年下降28%和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0以上。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用水严格按照江苏省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定额(2014年修订)执行。到203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23亿立方米以内,提高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力度。本项目营运期用水主要为道路浇洒用水,共275m3/a,本着“循环用水、节约用水” 原则,控制用水量,本项目用水量在企业给水系统设计能力范围内,不超出乡镇用水总量控制要求。符合2、土地资源消耗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市区、其他工业集中区新建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350万元/亩、280万元/亩、220万元/亩,项目达产后亩均产值分别不低于520万元/亩、400万元/亩、28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3万元/亩、20万元/亩、15万元/亩。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0,特殊行业容积率不得低于0.8,化工行业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0.6,标准厂房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2,绿地率不得超过15%,工业用地中企业内部行政办公用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项目工程用地现状为交通运输用地、农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不属于用地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地区。符合3、能源消耗加强对全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量目标控制在161万吨标煤以内,全市煤炭消费量减少77万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65%以上。各行业现有企业能耗严格按照相应行业国家(或省级)标准中对应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执行,新建企业能耗严格按照相应行业国家(或省级)标准中对应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执行。本项目主要使用能源主要为电能,不使用煤炭,因此不涉及煤炭消费减量控制等指标要求且能耗较小。符合根据上表分析,本项目与当地资源消耗上限要求相符。(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为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项目,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赣榆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龙王河处,对照连云港市基于空间控制单元的环境准入制度及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连政办发20189号),涉及赣榆区赣马镇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及相符性分析结果见表1-9。表1-9 本项目与环境准入有关要求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序号基本控制单元管控要求项目情况相符性1通榆河(赣榆段)清水通道维护区未经许可禁止下列活动: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从事网箱、网围渔业养殖;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新(扩)建可能污染水环境的设施和项目本项目处于通榆河(赣榆县)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内,项目新建桥梁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并不涉及通榆河(赣榆县)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的禁止活动,在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不会导致生态红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符合2龙王河洪水调蓄区禁止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本项目处于龙王河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区内,项目新建桥梁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并不涉及龙王河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的禁止活动,在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不会导致生态红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符合根据上表分析,本项目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相关要求相符。综上,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控制要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拟建设区域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越龙王河处,目前由于海头镇镇区不断向东发展,新建的居民小区、学校、商业、企事业单位等不断增多,导致跨越龙王河来往车辆也增多,现有龙王河连接的桥梁主要为老204国道和海滨大道,两条通道距离中心镇区均较远,且来往大型货车较大,经常拥堵,为方便两岸沿线居民、商业、企事业单位等出行,减少交通绕行,赣榆区海头镇人民政府拟建设本次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涉及现有道路、桥梁拆除工程。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项目位于赣榆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龙王河处,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1、地形、地貌、地质赣榆区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高低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区、丘陵为辅。赣榆区属于华北地台鲁东古隆起区连云-嘉山隆起,由古老的片麻岩组成,自吕梁运动以后,该片区整体抬升剥蚀,故自震旦纪至中生代的地层全部缺失。新生代以来,该构造以缓慢振荡形式为主,故在古老的第四系陆海交互相沉积物,主要为粘土、亚粘土。海淤、淤泥质粘土层,青口河北岸边及以南地区,在淤泥下还分布有较厚的中细砂层。2、气候气象赣榆区地处我国沿海南北过渡地带,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多旱。由于该区域受大陆气候影响较大,故冬、夏季较长,春、秋季较短。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3.2,7月平均气温26.5,1月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9.5,无霜期平均214d,光照时间长,为全省各区之冠。年平均降雨量976.4mm,60%主要集中于夏季6-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根据赣榆区气象台资料,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东风为多,年平均风速为3.1m/s左右。3、河流水文项目所在地主要河流为官庄河、龙王河、通榆河。龙王河源自山东省莒南县五莲山南麓,经柿树园、相邸水库、壮岗流入赣榆区境内,经赣榆区金山镇、海头镇入海。该河流全长75公里,流域总面积582平方公里,其中在赣榆区境内长27.5公里,流域面积151平方公里。龙王河系季节性洪水河,该河源高流急,丰水期水势凶猛,枯水期则几乎断流。平、枯水期上游泄水呈现明显的间发性、时段性,大多发生在农灌集中退水期、多雨期,年发生大约3-4次。龙王河作为赣榆区主要水系之一,是赣榆区北部6个乡镇的工、农、渔业用水主要水源,水质保护目标为类。官庄河原名芦沟河,系大石桥河下游支流,小塔山水闸灌区建成后,作为龙南干渠排水沟,1960年借道通榆河导入兴庄河。1965年疏通芦沟河旧沟,开挖新河,更名官庄河。源自金山镇黄庄东赣西干渠,沿兴北干渠北侧,经伞庄、六斗节制闸至海脐村南,由梁东沙村入龙河。全长12km,流域面积27.5km2。通榆河位于江苏沿海地区,是南北运输的“黄金水道”,大体与串场河平行,属于3级航道,南起南通长江北岸,北至连云港市赣榆县,全长415千米,是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江水东引北调的水利、水运骨干河道。它对改造中低产田,开发沿海滩涂、拓宽航道、冲淤保港、调度排涝、改善水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榆河是沿河地区居民饮用水的主要供水源,同时兼有灌溉、行洪等功能,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以上标准。4、地下水文区域属于变质岩隆起地带,地下水以浅层为主,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洪冲积层中。深层地下水不发育,仅部分地段有岩溶裂隙水。地下水补给区为丘陵或附近地表降水渗透,排泄区为龙王河床,地下水流向基本与基岩或地表地势一致,地下水位受区域降水影响作用明显。水位一般在2.21m2.50m,属淡咸水交替带,水质含盐分较高,有苦味,无开发利用价值。5、地表植被项目所在地周边土地多为道路和农田,附近土壤植被以农作物和人工林为主要类型,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植被中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动物种类主要为少量野兔、鼠类、蛙类等小型动物;无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面积赣榆区是连云港市三个主城区之一,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的东部交汇处,面积1427平方公里,人口为115.6万(2012年)。政府驻地在青口镇。全区辖15个镇:青口镇、海头镇、班庄镇、金山镇、厉庄镇、塔山镇、城头镇、黑林镇、宋庄镇、城西镇、班庄镇、沙河镇、柘汪镇、墩尚镇、石桥镇,2个省级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海头镇,是江苏省重点镇,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境内东北部,海州湾西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204国道、228国道、沿海高速公路、连盐铁路。同时,境内还拥有海头港国家中心渔港连接四海。全镇行政区域7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44公顷,辖29个行政村,246个村民小组,76950人。2、经济概况2018年,工业经济稳健运行。赣榆区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70亿元、工业税收22亿元,分别增长22%、5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新海石化、镔鑫钢铁分别位列全国民营企业第308位、第309位。石化、钢铁及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80亿元,占全区工业应税销售收入67%;通用零部件、海洋食品、自控设备等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四大园区实现工业税收18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82%;智慧(机电)产业园智慧大厦、人才公寓基本建成,辉龙电器主体封顶。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亿元,粮食、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57万吨、45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各2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1.2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3%,创成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海洋经济加快集聚,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迅猛,紫菜产业园初具规模,交易额突破3亿元。沃田集团建成出口示范基地,新增龙头企业16家、家庭农场40家、专业合作社70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8个。农产品出口额达1.28亿美元。近年来,海头镇始终把工业作为第一要务抓紧抓好。全镇拥有工业企业595家。2005年,全镇工业投入5085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2640万元,工业销售收入162662万元。在大庆、吉林等地建有多个建筑施工工地,从业人员4000人,2005年全镇建筑业总收入达2亿元。根据海洋经济的生产特点,海头已发展了一批延生特色轻工业。白厂丝是由浙江客商沈叙法投资兴建的海兴缫丝厂,年产3A级白厂丝280吨,并出口外国。绳网加工是海头镇的传统产业,现有绳网加工厂100余家,大型绳网加工机组200余台套,年产量达4万吨,绳网加工聚集区已成为连云港市最大的私营绳网加工区。全镇共有网织业几十家,遍及绝大部分的村民小组,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3、主要交通状况铁路:连盐铁路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区,南至盐城北站,线路正线全长232.2公里,赣榆段长52.5公里。公路:连临高速、204国道、242省道赣榆段建成通车,成为融入连云港主城区的快捷通道。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基本完成。一个以沿海高速公路、连临高速公路为快速通道,204、310、327国道、242省道为主骨架,区镇公路为干线,镇村公路为补充,干支衔接、四通八达的区内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水运:赣榆港区是连云港港“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北翼,2010年6月,连云港港赣榆港区起步工程正式奠基,2010年8月,赣榆港区防波堤工程试抛填,2011年底,完成投融资8.9亿元,防波堤主体完工,港池和航道疏浚快速推进,4个15万吨级泊位开工建设。港口前沿配套区和物流园区路网基础基本形成,口岸联检大楼开工建设2012年底,赣榆港实现开港运营。海头镇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境内东北部,海州湾西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204国道、228国道、沿海高速公路、连盐铁路。同时,境内还拥有海头港国家中心渔港连接四海。4、基础设施状况本项目位于本项目位于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越龙王河处,桥梁距离下游的G228国道跨龙王河特大桥约2.0km,距离上游的桥梁约0.85km。为方便两岸沿线居民、商业、企事业单位等出行,减少交通绕行,赣榆区海头镇人民政府拟实施本次海中路龙王河大桥工程。目前该区域暂无统一规划,项目区域目前暂无给水、雨水、污水管网铺设。用电由赣榆区供电公司提供,供电电源要求380V/220V/50Hz,能满足本项目要求。海头镇其他环境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1 环境空气质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项目所在区域达标情况优先选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公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本项目位于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越龙王河处,所在区域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评价基准年为2018年,本次评价选用连云港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的2018年监测数据进行区域达 标评价,数据来自/historydata/。根据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监测数据,项目区域各评价因子现状如下表所示。表3-1 2018年连云港市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单位:g/m3,CO为mg/m3污染物年评价指标标准值现状浓度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浓度601525达标日平均第98百分位数150106.7NO2年平均浓度403075达标日平均第98百分位数802025PM10年平均浓度706694.3达标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1503825.3CO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4.00.615达标O3最大8h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1606842.5达标区域PM2.5浓度值参照2019年连云港市区各乡镇/街道10月空气质量排名数据,赣榆区海头镇PM2.5浓度为55.4g/m3,环比上升92%。环境空气没有超标情况,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 水环境质量状况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为龙王河、通榆河。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及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通榆河区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要求;龙王河(边境朱蓬口)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参照2018年环境质量公报,2018年全市水环境呈轻度污染状态。全市77个地表水断面中达到类以上水质类别的断面有36个,占46.8%,类水质类别的断面数有27个,占35.1%,类水质类别的断面数有5个,占6.5%,劣类9个,占11.7%。全市共有48个断面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为62.3%。全市6个“水十条”国考断面功能区达标率为50%,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其中优类断面2个,占33.3%,较2017年下降50个百分点,未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国考断面优类比例达到83.3%);无劣类断面,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国考断面劣类比例为0%)。3 声环境质量状况根据项目所在地情况及环境噪声区划原则,本项目所在地属于2类功能区。区域内城镇村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参照2018年环境质量公报,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3.2分贝,同比上升0.5分贝,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县区区域环境噪声中赣榆区最低,为51.4分贝,东海县最高,为56.9分贝。赣榆区、灌云县、灌南县区域环境噪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赣榆区降幅较大,较2017年降低3.3分贝,东海县区域环境噪声同比增加0.5分贝。市区10个功能区噪声测点除云台宾馆和国展中心测点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超标外,其它各功能区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达标率为80%,与2017年持平。县区功能区等效声级年平均值均满足各功能区相应标准。本项目位于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越龙王河处,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4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根据连云港市2018年环境质量公报,全市地表水生物环境总体处于良好至轻度污染的状态。全市大气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城市环境空气指示植物叶片中硫、氟的含量总体处于清洁轻污染状态。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良好,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浮游植物均匀度较高,丰富度不高。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均匀度及丰富度均较高。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2.93,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近年来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表3-2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要素坐标保护对象规模保护内容环境功能执行标准相对项目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EN大气环境119.176534.9340润龙丽景小区120户人身健康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W50119.186734.9340小口村240户E200119.174634.9411海后村240户NW300119.172134.9332海前村300户W240119.180234.9278海脐村240户S510119.162834.9399莫村80户W1300119.167134.9402海头高级中学600人学校W900119.175934.9313海头镇中心小学300人SW500水环境119.157134.9356通榆河中型水源水质农业用水、饮用水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0119.164334.9232官庄河小型渔业用水S1680119.186234.9310龙王河中型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0声环境119.176534.9340润龙丽景小区120户人身健康居住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W50119.186734.9340小口村240户E200生态环境119.157134.9356通榆河(赣榆县)清水通道维护区179km2水源水质水源水质保护二级管控区/0119.186234.9310龙王河洪水调蓄区5.74km2洪水调蓄二级管控区/0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选址于赣榆区海头镇海中路连接海口路跨越龙王河处,根据环境空气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1。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表 单位:(mg/m3)序号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1SO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2NO20.200.080.043PM10-0.150.074PM2.5-0.0750.0355CO104-6O30.20.16(8小时平均)-2、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和当地环保规划要求:通榆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龙王河(边境朱蓬口)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其中悬浮物(SS)使用水利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作为参考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详见表4-2。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mg/L,除PH外)序号项目类类标准来源1pH值(无量纲)69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2溶解氧533高锰酸盐指数6104化学需氧量(COD)2010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466氨氮(NH3-N)1.01.57总氮(湖、库,以N计)1.01.58总磷(以P计)0.20.39悬浮物SS3060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3、声环境质量标准建设项目所在地城镇村庄噪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3。表4-3 区域噪声标准限值表区域名执行标准级别标准值dB(A)昼间夜间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路面铺浇沥青的烟气、施工车辆尾气,各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相关限值要求标准,施工车辆及运营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碳氢化合物参照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非甲烷总烃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4。表4-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1996)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点(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NO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苯并a芘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008g/m3碳氢化合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酚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08沥青烟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存在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为非生产型项目,运营期无废水;施工期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作业或洒水抑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边设施,无废水产排。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间排放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限值见表4-5;运营期车辆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标准(GB22337-2008),具体限值见表4-6。4-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4-6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边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4、固体废物施工期生活垃圾及其他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要求。总量控制指标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如下:本工程为非生产型项目,对环境影响阶段主要为施工期。废气:运营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无组织排放的公路汽车尾气,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比较轻微;废水:废水污染物主要为路面雨水径流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