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 射频无线指标测试.doc_第1页
TD-SCDMA 射频无线指标测试.doc_第2页
TD-SCDMA 射频无线指标测试.doc_第3页
TD-SCDMA 射频无线指标测试.doc_第4页
TD-SCDMA 射频无线指标测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公开TD-SCDMA无线指标测试编 制 人:葛俊编制部门:移动上海用服部编写日期:2006-3-2目录1测试说明41.1公共指标41.1.1工作频段41.1.2收发频率间隔41.1.3信道分配41.1.3.1信道间隔41.1.3.2信道编号51.2测试端口确定51.2.1发射机测试端口51.2.2接收机测试端口51.3测试设备配置61.4测试环境及测试容忍度61.4.1测试环境61.4.2测试容忍度62测试内容82.1发射机指标测试82.1.1基站最大输出功率82.1.2频率稳定度102.1.3输出功率动态范围112.1.3.1功率控制步长112.1.3.2功率控制动态范围132.1.3.3最小发射功率142.1.3.4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功率152.1.3.5主公共物理信道(P-CCPCH)功率的变化精度172.1.4发射机开启/关闭功率182.1.4.1发射机关闭功率182.1.4.2发射机开启/关闭时间模板192.1.5射频辐射212.1.5.1占用带宽212.1.5.2带外辐射222.1.5.2.1频谱辐射模板232.1.5.2.2邻道泄漏功率比(ACLR)262.1.5.3杂散辐射282.1.5.3.1杂散辐射(B类要求)282.1.5.3.2杂散辐射/与GSM900共存302.1.5.3.3杂散辐射/与GSM900共址322.1.5.3.4杂散辐射/与DCS1800共存342.1.5.3.5杂散辐射/与DCS1800共址362.1.5.3.6杂散辐射/与UTRA-FDD共存382.1.5.3.7杂散辐射/与UTRA-FDD共址402.1.6发射互调特性422.1.7向量误差幅度(EVM)442.1.8峰值码域误差(PCDE)452.2接收机指标测试462.2.1参考灵敏度电平462.2.2接收机动态范围472.2.3相邻信道选择性482.2.4阻塞特性502.2.4.1阻塞特性(最低要求)502.2.4.2阻塞特性(附加要求)522.2.5互调特性543参考文献551 测试说明1.1 公共指标1.1.1 工作频段根据国家无委最新的频谱规划,TD-SCDMA系统可以使用如下频段:a)1880 1920 MHz:上/下行共用 2010 2025 MHz:上/下行共用 2300 2400 MHz: 上/下行共用b)*1850 1910 MHz: 上/下行共用 1930 1990 MHz: 上/下行共用c)*1910 1930 MHz: 上/下行共用注:1)* 用在ITU定义的区域2,此频段的分配属研究阶段。 2)其它频段由相关主管部门确定。1.1.2 收发频率间隔由于在TD-SCDMA系统中使用了时分双工,并不需要对发信和收信进行频带分离,它的下行(前向链路)和上行(反向链路)的信息是在同一载频的不同时间间隔上进行传送的。每个TDMA子帧包括7个主时隙,在这7个常规时隙中,Ts0总是分配给下行链路,而Ts1总是分配给上行链路。上行时隙和下行时隙之间由转换点分开,每个5ms的子帧有两个转换点(DL到UL和UL到DL)。图 1 TD-SCDMA时隙结构图1.1.3 信道分配1.1.3.1 信道间隔* 信道间隔的标称值是1.6MHz,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以获得最优性能。 * 信道调整步长为200kHz,这意味着载波频率必须是200kHz的倍数。1.1.3.2 信道编号TD-SCDMA的载波频率是由绝对的射频信道编号(RFCN)来决定的,射频信道编号与载波频率之间的关系如下:Nt = 5 * F MHz其中:0.0 F 3276.6 MHz,这里F为载波频率,单位是MHz。1.2 测试端口确定1.2.1 发射机测试端口除非另有说明,发射机测试均在基站天线连接器(测试口A)处进行。如果有发射机功放、滤波器或两者都有的情况,发射机测试均在基站天线连接器(测试口B)处进行。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两测试点都不包括天线馈线。图 2 发射机测试端口1.2.2 接收机测试端口除非另有说明,接收机测试均在基站天线连接器(测试端口A)处进行。如果存在有接收机低噪放,滤波器或两者都有的情况,接收机测试均在基站天线连接器(测试口B)处进行。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两测试点都不包括天线馈线。对于采用智能天线的系统,指标限制的是一个接收机的输入端,且其它接收端负载匹配。图 3 接收机测试端口1.3 测试设备配置 频谱仪1台信号源2台(推荐带TD选件的R&S FSQ信号分析仪以及R&S SMIQ 信号发生仪) 限波器1个(2010MHz2025MHz)、环形器2个、合路器1个、衰减器1个(2030dB) TD-SCDMA基站室内部分1个,塔放2个,50匹配阻抗若干 连接线缆若干(含射频线缆、时钟参考的电缆等) 后台网管1.4 测试环境及测试容忍度1.4.1 测试环境表 1.41 正常测试环境要求如下:环境最小最大大气压力86kPa106kPa温度15C30C相对湿度20%85%电源设备供应商标称电源抖动忽略注:测试过程中,记录环境的异常数据。1.4.2 测试容忍度由于环境以及测试仪表等不确定影响造成对测试结果的合理偏差如下:表 1.42 发射容忍度测试项目测试容忍度2.1.1基站最大输出功率0.7 dB2.1.2频率稳定度12 Hz2.1.3.1功率控制步长1个步长:0.1 dB10个步长: 0.3 dB2.1.3.2功率控制动态范围0.3 dB2.1.3.3最小发射功率0.7 dB2.1.3.4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功率0.8 dB2.1.3.5主公共物理信道(P-CCPCH)功率的变化精度 0.1 dB2.1.4.1发射机关闭功率2.0 dB2.1.4.2发射机开启/关闭时间模板1.28 Mcps TDD:发射限制 = -82 dBm: 2.0 dB发射限制 = -42 dBm: 0.7 dB2.1.5.1占用带宽0 kHz2.1.5.2.1频谱辐射模板1.5 dB2.1.5.2.2邻道泄漏功率比(ACLR)1.28 Mcps TDD:最小需求:0.8 dB共存:相邻信道为TDD模式基站为1dB相邻信道为FDD模式基站为4dB共址: TBD2.1.5.3杂散辐射0 dB2.1.7向量误差幅度(EVM)0 %2.1.8峰值码域误差(PCDE)1 dB表 1.43 接收容忍度测试项目测试容忍度2.2.1参考灵敏度电平0.7 dB2.2.2接收机动态范围1.2 dB2.2.3相邻信道选择性0 dB2.2.4阻塞特性0 dB2.2.5互调特性0 dB2 测试内容2.1 发射机指标测试2.1.1 基站最大输出功率项 目:基站最大输出功率Pmax测试编号:No. 1定 义:基站最大输出功率Pmax指在指定参考条件下,在天线连接口处一个激活时隙上(包括保护时间段),每个载波的平均功率电平测试目的:验证制造商给出的基站额定输出功率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 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按下表指定的信道集合的信号调整基站发射;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 额定功率) 每个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频谱仪以带TD选件的FSQ为例(FSU和FSP操作方法一样),直接进入TD BS的模板,在POWER选项中直接读取该参数。 4) 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 步。判断准则: 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应在制造商给出的基站额定输出功率的2.7 dB范围内。测试说明: 基站输出功率Pout:是指基站的一个载频信号消耗在发射机的标称负载上的平均功率。基站额定功率PRAT:是指由制造商标称的在天线连接口处每个载波可以用的平均功率电平。其中,ZXTR B30研制规范定义:在单载波8天线情况下PRAT为32dBm1dB/载频/天线,在3载波8天线为30dBm1dB /3载频/天线。2.1.2 频率稳定度项 目:频率稳定度测试编号:No. 2定 义:频率稳定度是指基站在指定载频上工作时其发射信号的稳定能力。基站射频频率源和码片时钟使用同一频率源测试目的:验证制造商给出的基站频率稳定性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按下表指定的信道集合的信号调整基站发射;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 额定功率) 每个时隙内的DPCH数1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频谱仪以带TD选件的FSQ为例(FSU和FSP操作方法一样),直接进入TD BS的模板,在码域分析的总表里可以直接读该参数。在一个时隙上测量频率误差,并在200 个时隙上重复;4) 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 步。判断准则: 频率误差在(0.05 ppm 12 Hz) (+0.05 ppm + 12 Hz)内测试说明: 2.1.3 输出功率动态范围2.1.3.1 功率控制步长项 目:功率控制步长测试编号:No. 3定 义:功率控制步长是指基站根据UE发出的TPC命令调整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变化量测试目的:验证功率控制的步长和响应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基站发射载有按下表指定的信道集合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DPCH功率最小每个时隙内的DPCH数1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在终端仿真器或UL 信号发生器设定并发送变化的TPC 比特;4) 测试每次发射功控(TPC)命令发射时的码平均功率电平;制造商声明支持的功控范围内的所有步长都要进行测试;5) 连续发送10 个相同的TPC 命令,测试制造商声明支持的功率控制动态范围内10 个最高和10 个最低的功率控制步长电平;6) 频谱仪以带TD选件的FSQ为例直接进入TD BS的模板,在POWER选项中直接读取该参数。检查平均步长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7) 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6 步。判断准则: 步长单步长容限10个步长平均输出功率变化范围最小最大1dB0.6dB7.7dB12.3dB2dB0.85dB15.7dB24.3dB3dB1.1dB23.7dB36.3dB测试说明: 2.1.3.2 功率控制动态范围项 目:功率控制动态范围测试编号:No. 4定 义:功率控制动态范围是在指定参考条件下最大发射功率与最小发射功率的差值测试目的:验证功率控制的动态范围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基站发射载有按下表指定的信道集合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每个时隙内的DPCH数1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设置功率控制步长为1dB;4) 终端仿真器连续发送TPC,使基站功率逐渐增加到最大值,测量DPCH 功率值;5) 终端仿真器连续发送TPC,使基站功率逐渐减小到最小值,测量DPCH 功率值;计算最大和最小功率值的差;6) 改变功率控制步长为2 dB、3 dB,分别重复(4)(5)测试;7) 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6 步。判断准则: 功率控制动态范围29.7 dB测试说明: 在电平低到一定程度时,启动一下电平自动调节,减小读数误差2.1.3.3 最小发射功率项 目:最小发射功率测试编号:No. 5定 义:最小发射功率是指功率设置为最小值时对应的基站输出功率测试目的:验证制造商给出的基站最小输出功率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基站发射载有按下表指定的信道集合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的DPCH数1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设置功率控制步长为1dB;4) 模拟终端连续发送TPC,使基站功率逐渐减小到最小值,测量一个时隙除保护时间的其余848个码片上的DPCH 功率值;采用的滤波器滚降系数=0.22,带宽等于码片速率;5) 设置功控步长为2、3dB,重复第4 步6)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5 步。判断准则: 最小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29.3dB测试说明: 2.1.3.4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功率项 目:P-CCPCH功率测试编号:No. 6定 义: P-CCPCH功率是指P-CCPCH在发射时隙上的平均功率。P-CCPCH的标称功率值通过BCH信道通知UE测试目的:验证被测基站是否在界限内发送主公共控制信道(P-CCPCH)功率,以保证可靠的小区规划和运行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关闭功控功能;3) 配置如下表所述信道,基站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功率发射;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承载P-CCPCH信道的时隙TS0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P-CCPCH相对功率1/2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不相关性足够大)4) 测量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的功率(在码域分析的总表里可以读取该参数),计算测量值与BCH 广播的PCCPCH 功率值的误差;5) 降低基站发射功率2、5、13dB,不改变PCCPCH 和DPCH 相对功率,重复(4)测试;6) 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5 步。判断准则: 在工作时隙上测得的总功率(dBm)P-CCPCH功率容限要求PRAT 3 Pout PRAT + 2+/ 3.3 dBPRAT 6 Pout PRAT 3+/ 4.3 dBPRAT 13 Pout PRAT 6+/ 5.8 dB测试说明: 2.1.3.5 主公共物理信道(P-CCPCH)功率的变化精度项 目:P-CCPCH功率变化精度测试编号:No. 7定 义:P-CCPCH功率的变化精度是指当标称的P-CCPCH功率没有改变时,在连续的几帧中P-CCPCH的相对发射功率精度测试目的:验证被测基站是否在界限内发送主公共控制信道(P-CCPCH)功率,以保证可靠的小区规划和运行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关闭功控功能;3) 配置如下表所述信道,基站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功率发射;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承载P-CCPCH信道的时隙TS0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P-CCPCH相对功率1/2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不相关性足够大)4) 连续测量多帧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的功率(在码域分析的总表里读取该参数 );5) 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4 步。判断准则: 测得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功率变化精度最低要求,不同帧之间的差值应在+/-0.6dB 范围内测试说明: 2.1.4 发射机开启/关闭功率2.1.4.1 发射机关闭功率项 目:发射机关闭功率测试编号:No. 8定 义:发射机关闭功率状态即基站不发射。此参数定义为发射机处于关闭状态时,在一个码片以上的时间内通过RRC滤波器测得的平均功率测试目的:验证基站发射机关闭后遗留功率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配置如下表所述信道;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UpPCH,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用操作台控制基站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4) 设置测试点,测量基站发射关功率值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基站发射机关功率值应低于-80dBm测试说明: 2.1.4.2 发射机开启/关闭时间模板项 目:发射机开启/关闭时间模板测试编号:No. 9定 义:发射机开启/关闭时间模板定义为基站发射机从打开到关闭时,允许发射功率电平的爬升及跌落的时间测试目的:测试在发射时间外的基站发射功率,验证其是否符合规定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配置如下表所述信道;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UpPCH,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用操作台控制基站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4) 频谱仪以带TD选件的FSQ为例(FSU和FSP操作方法一样),进入TD BS的模板,直接进入发射开关时间模板。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发射机开启关闭功率最低要求,是发射功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应符合下图所示的模板测试说明: 由于仪表的动态范围一般在100dB左右,而该模板的动态范围远远超过这个范围。所以模板功率的高低端只能分别测。测低端底噪时,要把补偿功率衰减器的OFFSET值归0。 2.1.5 射频辐射2.1.5.1 占用带宽项 目:占用带宽测试编号:No. 10定 义:占用带宽是以指定信道的中心频点为中心,包含总发射功率的99%功率的频带宽度测试目的:验证基站的发射是否占用过多的带宽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配置如下表所示的物理信道进行单载波发射;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UpPCH,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频谱仪以带TD选件的FSQ为例(FSU和FSP操作方法一样),直接进入TD BS的模板,直接进入占用带宽模板;4)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基于1.28Mcp 码片速率系统的占用带宽应小于1.6MHz测试说明: 2.1.5.2 带外辐射项 目:带外辐射测试编号:No. 11定 义:带外辐射指在信道带宽以外由于调制扩散以及发射机的非线性所产生的不期望的信号辐射(其中不包括杂散辐射)。带外辐射的限制主要由频谱辐射模板和发射机邻道功率比要求来决定2.1.5.2.1 频谱辐射模板项 目:频谱辐射模板测试编号:No. 12定 义:测试目的:验证基站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的频谱发射模板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配置如下表所述的物理信道,以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UpPCH,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频谱仪以带TD选件的FSQ为例(FSU和FSP操作方法一样),直接进入TD BS的模板,直接进入频谱发射模板,注意选择模板中相应的功率等级;4)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载波频率的偏移从Df = 0.8 MHz 到Df max的频段内,对应的BS最大输出功率的发射不应超过下表所定义的最大电平。其中一些参数的定义如下: Df是载波频率与最靠近载波频率的测量滤波器降3dB频率点之间的频差。f_offset是载波频率与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之间的频差,f_offsetmax是4MHz与到UMTS发射频段边缘的频率偏移的较大值。Df max等于f_offsetmax减去测量滤波器带宽的一半。表2.1.5-1 频谱辐射模板值,BS的最大输出功率P 34 dBm测量滤波器-3dB点的频率偏移,Df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点的频率偏移, f_offset最大电平值测量带宽0.8MHz Df 1.0 MHz0.815MHz f_offset 1.015MHz-20 dBm30 kHz1.0MHz Df 1.8 MHz1.015MHz f_offset 1.815MHz30 kHz参见注释1.815MHz f_offset 2.3MHz-28 dBm30 kHz1.8MHz Df Dfmax2.3MHz f_offset f_offsetmax-13 dBm1 MHz表2.1.5-2 频谱辐射模板值,BS的最大输出功率26 P 34 dBm测量滤波器-3dB点的频率偏移,Df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点的频率偏移, f_offset最大电平值测量带宽0.8MHz Df 1.0 MHz0.815MHz f_offset 1.015MHzP 54 dB30 kHz1.0MHz Df 1.8 MHz1.015MHz f_offset 1.815MHz30 kHz参见注释1.815MHz f_offset 2.3MHzP 62 dB30 kHz1.8MHz Df Dfmax2.3MHz f_offset f_offsetmaxP 47 dB1 MHz表2.1.5-3 频谱辐射模板值,BS的最大输出功率P 26 dBm测量滤波器-3dB点的频率偏移,Df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点的频率偏移, f_offset最大电平值测量带宽0.8MHz Df 1.0 MHz0.815MHz f_offset 1.015MHz-28 dBm30 kHz1.0MHz Df 1.8 MHz1.015MHz f_offset 1.815MHz30 kHz参见注释1.815MHz f_offset 2.3MHz-36 dBm30 kHz1.8MHz Df Dfmax 2.3MHz f_offset f_offsetmax-21 dBm1 MHz注:这个频段保证f_offset 值范围的连续。测试说明: 2.1.5.2.2 邻道泄漏功率比(ACLR)项 目:频谱辐射模板测试编号:No. 13定 义:邻道泄漏功率比指发射功率与其落到相邻信道功率的比值测试目的:验证邻道泄漏功率比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测量带宽为码片速率,滤波器为根升余弦滚降(滚降系数为0.22)滤波器。此指标要求适用于所有基站配置(单载波以及多载波)与应用场合。3) 配置如下表所述的物理信道,以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UpPCH,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4) 频谱仪以带TD选件的FSQ为例(FSU和FSP操作方法一样),直接进入TD BS的模板,直接进入邻道泄漏功率比模板,注意调节参考电平,以保证读值的正确性;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对于单载波基站或多载波基站,要求数值如下:BS相邻信道偏移ACLR 要求 1.6 MHz39.2 dB 3.2 MHz44.8 dB如果基站使用多个不连续的单载波或多个不连续的连续单载波组,以上的要求适用于单独的单载波或单载波组。测试说明: 2.1.5.3 杂散辐射2.1.5.3.1 杂散辐射(B类要求)项 目:杂散辐射测试编号:No. 14定 义:杂散辐射指由无用信号产生的辐射,例如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交调分量以及其它频率变换分量。杂散辐射不包括带外辐射,测量点在基站射频输出口测试目的:验证杂散辐射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3) 必须充分考虑测试仪器动态范围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 建立如下表所述的信道组合, 射频(RF)输出口的总功率应是制造商标明的额定功率;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 发信机的天线连接器应与具有相同特征阻抗的测量接收机连接;4) 应按杂散辐射指标要求中规定的测量带宽配置检测设备的测量带宽;5) 在天线连接器端口测量真均方根(RMS)电平;6)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频带最大电平测量带宽注释9kHz 150kHz-36 dBm1 k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150kHz 30MHz- 36 dBm10 k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30MHz 1GHz-36 dBm100 k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1GHzFc1-19.2MHz 或 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30 dBm1 M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Fc1 19.2 MHz或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Fc1 16 MHz或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25 dBm1 MHz参照 ITU-R SM.329-8, s4.1Fc1 16 MHz或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Fc2 + 16 MHz或Fu +10MHz选较低的频率-15 dBm1 MHz参照 ITU-R SM.329-8, s4.1Fc2 + 16 MHz或Fu + 10MHz选较低的频率Fc2 +19.2MHz或Fu + 10MHz选较低的频率-25 dBm1 MHz参照 ITU-R SM.329-8, s4.1Fc2 + 19.2MHz或Fu + 10MHz选较低的频率12,5 GHz-30 dBm1 MHz带宽参照ITU-R SM.329-8, s4.1. 高端频率参照ITU-R SM.329-8, s2.5表1注:Fc1:由基站发射的第一个载波信号的中心频率;Fc2:由基站发射的最后一个载波信号的中心频率;Fl :TDD工作频段的低端频率;Fu :TDD工作频段的高端频率。测试说明: 对于TD-SCDMA,杂散辐射要求适用于小于第一个载波频率4MHz以下的频段,或大于最后一个载波频率4MHz以上的频段。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所有的要求的测量均为平均功率测量。2.1.5.3.2 杂散辐射/与GSM900共存项 目:杂散辐射/与GSM900共存测试编号:No. 15定 义:当TD-SCDMA系统与GSM900系统的覆盖区域有重叠时,为保证重叠区域内的GSM900移动台能正常工作而对TD-SCDMA基站的发射性能要求测试目的:验证TD-SCDMA系统与GSM900系统共存情况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 用操作台控制基站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3) 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4) 按需要设置并用高斯滤波器测量;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频带最大电平测量带宽注释876 915 MHz61 dBm100 kHz921 960MHz57 dBm100 kHz测试说明: 2.1.5.3.3 杂散辐射/与GSM900共址项 目:杂散辐射/与GSM900共址测试编号:No. 16定 义:当TD-SCDMA基站与GSM900基站共址时,为保证GSM900基站接收机正常工作而对TD-SCDMA基站的发射性能要求测试目的:验证TD-SCDMA基站与GSM900基站共址情况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 用操作台控制基站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3) 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4) 按需要设置并用高斯滤波器测量;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频带最大电平测量带宽注释876 915 MHz98 dBm100 kHz测试说明: 测试共存和共址的时候,为了准确测试噪声,使用2010MHz-2025MHz的限波器,把有用信号抑制得足够低。在测试低于-98dBm的时候,FSQ使用channel power测试,按要求设置channel的带宽为测量带宽,以及设置相应的滤波器,这时可以使用比要求低的RBW,因为此时是按测量带宽积分,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求的测量值。否则直接设置RBW为测量带宽的话,仪表本身的噪底就高于-98dBm 2.1.5.3.4 杂散辐射/与DCS1800共存项 目:杂散辐射/与DCS1800共存测试编号:No. 17定 义:当TD-SCDMA系统与DCS1800系统的覆盖区域有重叠时,为保证重叠区域内的DCS1800移动台能正常工作而对TD-SCDMA基站的发射性能要求测试目的:验证TD-SCDMA系统与DCS1800系统共存情况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 用操作台控制基站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3) 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4) 按需要设置并用高斯滤波器测量;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频带最大电平测量带宽注释1710 1785 MHz61 dBm100 kHz1805 1880MHz47 dBm100 kHz测试说明: 2.1.5.3.5 杂散辐射/与DCS1800共址项 目:杂散辐射/与DCS1800共址测试编号:No. 18定 义:当TD-SCDMA基站与 DCS1800基站共址时,为保证 DCS1800基站接收机正常工作而对TD-SCDMA基站的发射性能要求测试目的:验证TD-SCDMA基站与 DCS1800基站共址情况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 用操作台控制基站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3) 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4) 按需要设置并用高斯滤波器测量;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判断准则: 频带最大电平测量带宽注释1710 1785 MHz98 dBm100 kHz测试说明: 测试共存和共址的时候,为了准确测试噪声,使用2010MHz-2025MHz的限波器,把有用信号抑制得足够低。在测试低于-98dBm的时候,FSQ使用channel power测试,按要求设置channel的带宽为测量带宽,以及设置相应的滤波器,这时可以使用比要求低的RBW,因为此时是按测量带宽积分,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求的测量值。否则直接设置RBW为测量带宽的话,仪表本身的噪底就高于-98dBm 2.1.5.3.6 杂散辐射/与UTRA-FDD共存项 目:杂散辐射/与UTRA-FDD共存测试编号:No. 19定 义:当TD-SCDMA系统与UTRA-FDD系统的覆盖区域有重叠时,为保证重叠区域内的UTRA-FDD移动台能正常工作而对TD-SCDMA基站的发射性能要求测试目的:验证TD-SCDMA系统与UTRA-FDD系统共存情况预置条件:1)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 2) 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环境:测试过程:1) 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 用操作台控制基站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3) 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DPCH数8每个DPCH信道的功率1/8基站输出功率DPCH内部数据实际数据4) 测量带宽为3.84MHz 时,设置并用滚降系数为0.22 的RRC 滤波器测量;测量带宽为1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