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无级变速(自动档)(2011-06-29 16:59:35)一叶知秋说实话,我并不太希望太多人学会我的这套方法。但想了想,第一,没有一定功底的一定会听得云里雾里的,未必学得会;第二,那些自视正宗的原教旨缠徒可能会觉得是歪门邪道不屑一顾;这样看来,数量也不会太多,不至于烂大街。其实,我的一套操作分析思路的特点,就是无极变速或者叫自动档更适合点。只是,我自己在用,却一直糊里糊涂,没有好好整理过,懒人的通病。一直到最近有人提到某个问题的时候,才触发到,对啊,我这不就是无级变速自动换挡?在之前转载的石猴师兄的博文里,提到过一种说法“缠论其实给了很多种观察走势的方式,最基本的是两种,一是从小而大,也就是从1f图的顶底分型,笔,线段,1f中枢。这样向上递归而来,另一种是从大而小,年线图,季,月,线。而来,请注意是直接从图而来”就是由森林到树,也可以由树叶而森林的区别。在实战应用中,找买点是森林到树的程序,而找卖点是树叶而森林再到树叶的程序。前者很好理解,后者这里很多人有点不明白了,为什么比前者多一个步骤?打字很累,直接去看简易图示级别生长和收敛的逻辑关系这篇博文,如果还不足以理解,那么你可能就不太适合学我这套操作思路了。这些,还不是无级变速的内容,仅仅是操作无级变速的基础。说具体的操作方法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开车比较喜欢开自动档而不太喜欢手动挡?因为方便,因为简单,因为没有那些踩离合器,换档位的麻烦动作。这些,也是在走势分析中无极变速要达到的目的。要方便,要直观,要快捷,要更能体现实际走势。好了,直接说无级变速操作的要点,非常简单,就是尽量不用扩展来分解,一旦本级别中枢发生了扩展,直接到高一级别图里去等高级别图里中枢的生长和完成,而走势分析,自然也就升级,自动换挡高级别图为本级别显微镜了。也就是说,当下的分析级别,自动立足于高一级别了。一直在看本博的解盘的朋友都应该发现一个特点,本博的图示从来就是很清楚简单,寥寥几根多空段,然后把中枢框出来,再判断下力度,立刻就能得出很清晰明了的决断。而不像其他的一些缠博,大中枢套小中枢,递归加扩展,红线蓝线绿线一大堆,整个图画得跟蜘蛛网一样,眼花缭乱复杂无比,搞了半天,最终还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模棱两可说了等于没说。这么一说,估计一大批原教旨缠徒要跳出来了,什么无级变速啊,这么一搞,把精确递归置于何地?这不是把放大镜倍数当作级别了吗?这不是要级别混乱了吗?不好意思,你们说的这些,我全部都考虑过,但全部都不是问题。首先,级别是客观存在的,而级别本身就是通过一套公式规则的递归而生长出来的,这和用什么倍数的放大镜去看,是没有关系的。一旦当下观察级别的中枢级别发生扩展,那么走势本身的级别就自然升高到了一个层次对不对?你当然可以继续使用扩展和递归的方法在当下的放大镜倍数上去分解组合高一级别的走势,但是从便于划分的角度来说,直接随着级别的升级,换成高一级别(更低倍数)的放大镜去观察,把大部分原来级别的波动,毛刺给抹平了,是不是更加简单清楚?说到这里,估计又有人跳出来说,高级别是以低级别递归而来,高级别的段不等于次级别走势之类的话。的确不等于,也不需要等于。走势级别一旦升级,自然就换到高一级别的角度去分析当下的走势了。还是拿开车的自动档来做比喻,转速一旦达到多少转,就自动换到高一级的档位上去了,汽车内部机械的运作,转动的自然是高一档的转速齿轮,当下车速的变化以目前这一档的变速齿轮的运转节奏为根据,之前的低档位齿轮已经和当下的车速变化没有一点关系了。而之前的低档的齿轮是怎么运转的,怎么从低档自动跳到高档上的过程,你根本不需要像手动挡那样去思考达到多少转速才能换挡,换挡的时候,要先松油门,后踩离合器,接着拨档位杆推进高一档位置,自动档操作的话你只要看看仪表盘上显示的现在换到哪一档上了就可以了,知道现在在驱动汽车的是那一档的变速齿轮就可以了,除非后面汽车减速,那么自然又从高档位换成低档位(级别收敛,区间套)。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一旦走势发生本级别的2个中枢重叠扩展而升级,自动换到高级别图上分析,以这个升级后的高级别图为分析基础,以这个升级后的高级别图里直接划分出的中枢为运转节奏,而之前低级别内部的什么扩展之类,可以全部无视。反过来也一样,发生级别收敛后的处理顺序不过是倒着来。这样,对分析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简单方便,而且是更能够使分解贴近当下的实际走势,从而对走势有了一个全局观,最重要的是,操作者永远只需要处理一种情况的就够了,那就是当下级别,正在发生什么?这里我可以提供一个实例,看我在5月31日的博文,里面的配图是5分钟的,当时就说了,2个5分钟中枢就扩展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至此,大盘走a+A+b+B+c的趋势模式几乎是板上钉钉了。其后自6月2日起的博文解盘,我都是使用30分钟的图。而后面的走势发展完全是按照之前的判断,乖乖地走出了2个个30分钟多空段中枢的趋势模式。提示一下,多空段是无级变速操作的利器,可以说,我是在使用多空段之后才发现这个方法的。原因很简单,使用无级变速本来就是要更直观,更简单,更贴近当下实际走势,而笔线段的划分之繁琐复杂,到现在都一直绕住不少缠徒出不来,不使用简洁有效的工具反而使用复杂的,除非我脑子进水了。说了那么多,咱不看广告看疗效,希望来本博浏览的朋友们都带上一个放大镜,用吹毛求疵的态度和精神,在本博每一篇解盘的博文里挑刺,找一找因为后面的走势不符合本博解盘的判断,从而后面推翻前面的分析,造成自相矛盾的情况,找出来后直接在后面评论喷我就可。而对于从划分规则角度上来争论的,我直接用81课的一段课文提前回答了:因此,本ID的理论是一种可发展的理论,可以提供给无数人去不断研究,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走势的自相似性、自组性。这里,可以结合现代科学的各门学科,有着广阔的前景以及可开发性。所以,本ID的理论,不是一些死的教条,而是一门生命学科。只是,目前本ID只和各位讲述一些最简单的自相似性:分型、走势类型。本ID的理论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定理,就是有多少不同构的自相似性结构,就有多少种分析股市的正确道路,任何脱离自相似性的股市分析方法,本质上都是错误的。多空段就是笔线段和走势类型之外的另一种自相似性结构,而正因为有不同级别的自同构的存在,无级变速才可以得到使用。再谈无级变速之前的一篇,只是初略的说了无级变速的操作方法,以及一些最肤浅的原理,但由于是天马行空般边想边写,很多地方显得粗糙了,甚至有漏洞。这里,继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提醒下,这些已经是很深层次的内容了,如果对缠论仅仅还处在摸索阶段的,不要学这些,有害无益,基本功一定要打好,跳不过去的,最最起码,得非常清楚自同构在缠论中的含义和哲学地位,因为没有自同构,就没有缠论,自然没有什么无级变速之类了,这点,缠师在课文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先看图。5分钟图走势发展到现在,B的级别已经大过A了,这点很明显,但并不是说B的级别直接扩展到30分钟上了,而是处于2者之间,切换到10分钟图上去看更加清晰。10分钟图看10分钟图,在5分钟图里的中枢A,在这里就不成为中枢了,从2611开始到黄框的中枢位置这段,只能看成一个次级别的线段类上涨。这就是说,在这个倍数的显微镜里,可以看成是a+A的模式15分钟图30分钟图看上面的图,就能明白,级别,是生长出来的,不是递归出来的,递归,只是用某一种设计好的规则去看走势的生长,但是无论你用什么规则,或者根本没有规则,走势就是在那里自我的不断生长,不以任何主观的角度而转移。对照一下6月28日博文里的截图和今天的截图,就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无缝升级的过程。一个5分钟的a+A+b+B,是怎么演化成10分钟上的a+A的。缠说,看走势如花般当下绽放,这个绽放的过程,是花瓣徐徐打开,是有连续的过程的,甚至可以以微秒为单位运动的,谁见过花开得象弹簧一样,这一秒还是花骨朵,下一秒就变成怒放状态了?至于你喜欢隔5分钟去看一下花开的状态,还是隔5小时去看一下花开的状态,都可以,喜欢就行。还是拿5f生长到30f来举例,难道从5f到30f过程中,就不存在中间状态?10f?15f?不可以以中间状态的形态来进行另一种划分?无级变速在原理上是无级的(其实不是无级,而是无处不在),但是限于实际不能无限细分(如不停切换6分钟,7分钟,8分钟的显微镜来看走势的生长,根本没这必要),操作上还是有级的,只不过是自动挡模式。为什么要换挡?还是拿开车来举例。开过手动挡的都清楚,你挂个3档,把油门往死里踩,也能开到80码以上,但是这样对驾驶是不利的,耗油且感觉吃力。而换到4档,5档,就相对越来越轻松,省油。反过来,车速减下来,也要及时相应的减低档位,便于更好的控制速度,也就是说,每一阶段的车速,都有对应着最适合贴近当下节奏的档位,能根据车速的变化,及时接换到最合适的档位,那么就是最经济省油省力的。把握走势的级别和开车把握档位的原理是一模一样的。走势已经生长到了一个高级阶段,你还是用1分钟图来进行递归,不是不可以,但效果就和挂3档开到80码以上一样。这个时候,就应该使用最适合当下级别的显微镜来进行分析,重新以这个倍数的显微镜为划分基础,就如前文说的,开车一旦换挡了,就以当下档位齿轮的转速节奏为准,之前的低档位齿轮和当下的车速没有一点作用关系了。而自动档就是不按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换挡,完全根据走势的发展来决定哪一档才是最适合贴近当下节奏的档位,所谓零向量,就是如此了。而市场操作的节奏交替标准,就是一个低级别的自同构的完成,开始进入高一个级别的自同构的生长,或者反过来,从高级别的自同构向低级别的自同构收敛,一旦转换进入当下级别,无论生长和收敛,都按当下级别的节奏来进行唯一划分,但是这些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无缝转换过程。而确认转换的标准很简单,比如当下级别的图里发生扩张扩展之类的,那么100%可以肯定,要生长为高一级的自同构形态了,那么就应该换高一级图来重新进行划分和观察了,注意,这个高一级图的标准,绝非是什么5分钟扩展到30分钟之类的,而是10分钟,15分钟,30分钟都有可能,唯一需要下点功夫熟练的,是如何以最快速度找到相对最适合最贴合当下级别走势节奏的显微镜(图级别),再强调一遍,走势生长是持续的无间隙的过程。这样,任何时候,你需要面对处理的,就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同级别分解,而做出的分析,也会是个最大概率的唯一判断。所以,无级变速的使用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分析的方便,简单实用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对分析随时得出一个唯一性的结论。能做到无级变速的,就绝不会得出这样也行,那样也能的模棱两可的结论。当下唯一的判断,对操作是多么有利的事情?当下是什么状态,就按这个级别的节奏处理就是了,绝不会像一些缠博分析了半天图画得比蜘蛛网还复杂,絮絮叨叨半天,最后还是得出模棱两可的结论,本来市场就2种状态,不是上就是下,说出2种以上的方向,都是废材,还美名其曰什么分类,什么多级别联立,统统见鬼去,那是廉价的手动档。缠说:在某个阶段,你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感觉,你如同站在重重叠叠的走势连绵中,而当下的趋向,仿佛照亮着层层叠叠的走势,那时候,你往往可以忘记中枢之类的概念,所有的中枢,按照各自的级别,仿佛都变成大小不同的迷宫关口,而真正的路只有一条,而你的心直观当下地感应着。这,就是无级变速的境界!论无级变速的多义性有个朋友在昨天的跟帖里提到了无级变速会掩盖走势的多义性的忧虑。这种精神很好,对一切新事物都抱着不绝对相信的态度,才会使水平进步,光学不思考,那么脑袋里装的还是别人的东西,没有经过消化,是不会成为营养的。首先,讨论本篇的话题前,我们先复习下走势多义性的类型。窃以为,走势的多义性,分为2种。第一种是级别的多义性,是从走势的各个级别的状态去分析,以多个级别角度的观察和比较,得出最恰当最合适的分析;第二种是图形的多义性,是对单一级别的次级别走势进行中枢组合划分的,使当下划分出的中枢位置最利于分析。上述2种,如果用坐标来区分的话,那么第一种可以视为纵向坐标,第二种可以视为横向坐标;如果用时空来区分的话,第一种是从时间发展的层面(虽然说级别和时间没有必然关系,但是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就一定发展不出足够大的级别,这点是绝对的)为特征,第二种是以图形空间为特征,即是我们眼里看到的每一幅图上显现的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等组合的几何图形。其次,我们要探讨下走势的多义性的目的是什么。用走势的多义性去分析走势,是为了对走势得出更加多种多样的判断结果吗?显然不是。就每一刻的“当下”来说,走势的方向不是涨,就是跌。这样一看很明显,任何对当下的走势分析得出2种以上方向的结论,这样的分析毫无价值。用走势的多义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消除多义性,在经过多个角度分析观察后,得出一个对后面走势最大概率的判断,这才是用走势的多义性来分析的主要目的!而走势是鲜活的,在不断持续生长的,任何在当下适用的判断,可能到了下一刻就变得不适用,必须换一个角度来进行调整,从而时刻对持续变动的走势有一个最符合最贴近的分析。而使用自动档的优势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只需要处理一种级别的图形(唯一界面),就是最贴近当下运动节奏的的级别,看这段课文:教你炒股票33:走势的多义性例如,5分钟级别的中枢不断延伸,出现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站在30分钟级别的中枢角度,3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合就形成了,而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每3段构成一个5分钟的中枢,这样也就可以解释成这是一个30分钟的中枢。这种情况,只要对中枢延伸的数量进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义性,一般来说,中枢的延伸不能超过5段,也就是一旦出现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枢本身那三段,就构成更大级别的中枢了。上文很明显,针对第一种情况,即是多级别组合分配的处理,课文里讲到,只要对中枢延伸的数量进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义性。而无级变速是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即是根据当下方向的中枢生长的最简单结构为选择标准,来进行对级别多义性的消除,哪个级别上的最简单,没有什么扩展扩张之类的,就选哪个。这种方法完全是行得通的,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自同构的存在。无论哪一级别的图(显微镜),最后都可以生长出相似的结构形态。而对于分析,自然是越简单直白越好,说实话,我一看到那些线画得比蜘蛛网还多,中枢框得比马蜂窝还密的分析图,我就不由自主的头晕眼花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继续看33课的一段课文:例如,对a+A+b+B+c,a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释义,就是把a看成是围绕A这个中枢的一个波动,虽然A其实是后出现的,但不影响这种看法的意义。同样c也可以看成是针对B的一个波动,这样整个走势其实就简化为两个中枢与连接两者的一个走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在a+A+b+B+c的走势系列类型里,a和c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b完全可以是一个跳空缺口,这样,整个走势就可以简化为两个孤零零的中枢。把这种看法推广到所有的走势中,那么任何的走势图,其实就是一些级别大小不同的中枢,把这些看成不同的星球,在当下位置上的星球对当下位置产生向上的力,当下位置下的产生向下的力,而这些所有力的合力构成一个总的力量,而市场当下的力,也就是当下买卖产生的力,买的是向上的力,卖的是向下的力,这也构成一个合力,前一个合力是市场已有走势构成的一个当下的力,后者是当下的交易产生的力,而研究这两种力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市场研究的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另一种释义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以后会陆续说到,算是高中的课程了。这是对第二种情况的处理了,就是横向坐标的几何图形组合的处理,这里缠师也给出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整个走势就可以简化为两个孤零零的中枢”,而用无级变速找出的最适合贴近当下节奏的图,在几何图形组合上必然是简洁的,因此分解出来的多义性自然也是最少的,这点,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就不赘述了。总之,无级变速就是对级别的多义性和图形的多义性同时进行自动的最佳选择。就像开车,内行人知道,无级变速不但操作比手动挡简单方便,甚至更省油,因为其始终根据车速的变化,将动力和耗油分配在最佳状态,使功率利用效率最高,不信,去百度下就知道了。在33课里还提到处理a+A+b+B,其中B级别大于A的这种情况,具体我不复制了,可以直接去看课文,其实昨天的博文配图就很清晰地表现了a+A+b+B是如何生长转换为高一级的a+A的,而走到今天,已经走出了高一级的a+A+b,看图10分钟图5分钟图上面的截图,就很清楚的诠释了无级变速在实战分析上,不是主观的,僵化的,而是随时根据走势变化来进行升级,降级的划分。比如,昨天我们已经看到,本来5分钟的B中枢,已经生长到了10分级别,那么如果从最利于分析的角度去看,就应该升级分析图形,以10分钟的a+A去观察,接着后面有一段次级别以下的走势,向上离开这个10分钟中枢,并且从昨天开始形成的1分钟多空段中枢的基础上,到今天震荡出了5分钟多空段中枢,那么因为是次级别以下的离开,所以应该降级分析,切换到5分钟图上去观察这段走势的发展以及这个5分钟中枢的形成,随后立刻就能判断出一种最佳的划分,那就是2611起到现在为止,出现了a+A+b的走势,如图,按图级别划分的话就是5+10+5.后面的生长有几种分析,1,进入级别收敛,再上去突破这个5分钟中枢,形成一个1分钟中枢,也即是去形成某缠友定义的区间套背驰。2.在当下的5分钟中枢基础上震荡出更大级别的中枢,可能形成10分钟级别的a+A+b+B,也有可能,级别比10分钟的还大,那么就又形成了一个更高级别的a+A了,3,向下突破这个5分钟中枢,和之前的10分钟中枢去形成扩展,显微镜自动档升级但是当下的分解是毫无歧义和多义的,就是一个10分钟的a+A+b,这在上图非常清晰。这样的一个具体图例,充分说明了无级变速是不废一法的,完全可以使用走势的多义性进行分析,而这种多义性分解和那种以走势多义性为借口,把走势分解出多种方向可能的完全不同,前者是随着走势的发展而进行分析变化的,无论什么时候去分析走势,都有一个最佳判断结果呈现于当下。所以说多义性仍旧存在,而且这个多义性的分解,是一种连续的持续的随着走势生长不断变化的状态,以这个角度来看,理论上存在无数个可细分的多义性分解。初级的无级变速操作者以追求当下中枢的最简单形态为分解标准,到了一定境界,就如33课里所说的,“而真正的有感觉的读者,是不会计较于各种字句的纠缠的,整体的直观当下就呈现了”“在一名能充分直观的阅读者眼里,多义性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昨天的回复中我也提到,到最后多空段也是要丢掉的。现在开始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忙了,最近每天发一篇博文已经是忙里偷闲,连续好几天开盘时间没有瞄一下A股,连以前喜欢的群里扯蛋都歇菜了,后面的东西可能会断断续续,但是最近这几篇是重头戏,咱一点都没藏着掖着,也够各位朋友研究琢磨一段时间了。而这个思路的发现,其实也并不久,如之前所说,是先糊里糊涂的使用,再进行整理的,谈不上对缠论的发展,就只是在缠论的哲学基础上,对另一种自相似性结构就行实用性的研究,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完善。关于无级变速的话题就到此为止了其实,在我之前,早有学长进入此境界,当然为数极其稀少,至少不在那些当红的知名缠博里。而我去年在论坛看到无级变速的这个概念的时候,还是完全摸不着头脑,自多空段出来以后,才不知不觉开始使用无级变速的操作法,用了一段时间后,才想起,这是无级变速啊然后再回去论坛看,原来看不明白的现在全部都明白了。连理解的上的细节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现在想想,一定还有其他缠友跟随学长学习无级变速的理念的,但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得意,毕竟是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靠别人教授的,体会深刻呀前面几篇,基本都已经讲清楚了无级变速的哲学理念和操作思路,再说下去,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出来了,最多是一些细节上的修正。而操作细节,每个人都可以自定义,怎么方便怎么来,就像我自定义出多空段一样,而且,我现在慢慢开始觉得多空段在无级变速上的使用,都成了操作的限制了,事实上,任何一个固定的划分条件,无论是笔线段还是多空段,都是对无级变速操作的障碍,区别仅在于多一点少一点而已。就像汽车自动档还是存在档位,换挡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呆滞一下,不如真正CVT无级变速来的流畅。我想,离丢弃多空段的日子不远了。这里还可以提示2点,1,无级变速角度划分出来的图结构,一定是最简单明了的,复杂了,就一定错了,一般就是一个不存在扩展歧义的中枢+前后次级别2段,以前后次级别力度的大小比较,去判断后面是中枢移动还是继续震荡下去形成扩展,如果扩展就升级显微镜级别进行简化处理,这样就行了;2,只需要关注当下的中枢情况,之前的可以不理,之后的无需预测。在这里我可以负责的说一句:无级变速,不是缠论之外的东西,而是缠论里深层次的内容,缠师虽然没有具体提到过,但是如能真正读懂108课以及回复的,必能达到无级变速的境界,而且不达到此境界,缠论操作也绝对不可能如流水行云般顺畅如意,时灵时不灵会经常发生。这到底是种什么境界呢?就是论坛里532学长所说的:小资金永远牛市,大盘指数如放屁,缠论就是取款机,买卖点100%精确定位我想,我的路才开始简易图示级别生长和收敛的逻辑关系为什么缠师谆谆教导我们找买卖点,先要搞清楚是什么级别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根据同级别分解操作的话,你事先设定的准备介入的级别,就是你当下操作的最大级别,这样,你就可以在这个级别之下,观察到走势内部的从出生到壮年,再从壮年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走势的生长到收敛的过程,从而把握精确每一个转折点,获取最大的利益。如图,假设我自定的最大操作级别是30分钟级别,如果之前是一个下跌的30分钟走势类型的话,那么当之前这个走势死亡后,接下来自然是一个向上的走势类型(当然这个时候,从同级别分解的层面,你还无法确认后面一定会走出一个向上的30分钟走势类型),当下观察,走势如花般绽放。走势必完美这段时间来,对缠论的走势必完美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理解,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走势如花开花谢。背驰不背驰,根本不就重要。重要的是走势结构的完美与否。走势的级别既有其生长,当然有其收敛,就好比一个人从出生,经历到幼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死亡这一系列的顺序,谁也不能违背,谁也掌控不了。生前是死,死后投生,生生死死,循环不休。你所要做的,只是要明白,当下已经处于哪一个阶段了,自然明白后续的发展。如此,精确掌握每一个转折点,就不是梦想,而是如看自己掌纹般清晰的事情。当下的走势一点都不复杂,5分钟图上,以多空段划分,从昨天的高点下来,双回抽并未创出新低,于是如昨所说,三卖转二买后,又搞出一个5分钟中枢来,其后下午发力上攻,是一个次级别脱离整个5分钟中枢的过程,收盘于本日的最高点2743,触及上面的这个5分钟中枢的DD2737,于是2个5分钟中枢就扩展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至此,大盘走a+A+b+B+c的趋势模式几乎是板上钉钉了。当然,直接在30分钟图上用多空段划分,当下的整个30分钟中枢还未形成,但是随着反弹的延续,迟早会出来的。对于后面几天走势的预判,个人觉得以震荡形式展开反弹的概率最大,直接强势上攻反弹的可能比较小,而后面会不会再下破新低去走出一个C段来,老实说,我一点都不知道,现在是中阴阶段,从操作的角度来说,要么放低一个级别,要么干脆不动,有仓位的等反弹走到哪算哪,一旦反弹结束就清仓走人,没仓位的如果能忍住手痒,继续板凳也不错,因为即使就此反转上去了,慢一步跟进也就少赚几个点利润,但安全性可就大了许多,何况,个人倾向,等反弹结束后,继续下破的概率很大,这次的调整走到今天,时间和空间并未到位,今天的反弹,除了走势结构的需要外,1664到2319的趋势连线的强大支撑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撑得住一次,不一定能撑得住第二次,走一步看一步最好。说说我为什么要用多空段来替代笔线段我敢肯定,缠师自己是不用笔线段来划分走势的。 理由其一,缠师说过,到了一定境界,眼里只有走势的连绵不断的走势,别说笔线段,连中枢都要忘记。理由其二,笔线段是最小观察级别才存在的概念,笔是构建线段的零件,而线段是构建最小观察级别中枢的零件,用来替代最小观察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但替代品毕竟是替代品,是有误差的,递归起始条件的一点误差,后面造成的结果就能完全不同,就好比人类的DNA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这当中极微小的差别就造成世界上没有2个人之间能长得完全一模一样,哪怕同卵双胞胎都有细微的区别。理由其三,研究过笔线段的同学知道,笔要处理包含,结合律之类,线段除了要处理笔的这些东西之外,还要考察特征序列,可以说,到今天为止,缠界对笔线段的处理方式都是千人千缠,各说各有理的。有时候论坛上拿出一段比较复杂的线段来讨论,一群资深的学长居然能分解出5,6种不同意见。也就是说,自缠师仙游后,这个对错标准统一不起来,这对操作是非常不利的,就好比造房子,最最起码的条件,就是作为房子的最小零件砖块的标准是要一致的,有固定的长宽高。而谁要是使用一堆形状千奇百怪的砖头来搭建房子,无论这些砖头颜色多么亮丽,材质多么昂贵,形态多么有美感,这房子非塌了不可。更何况,就缠师解盘来看,一般绝大多数人认为的最小观察级别是1分钟图,而在瞬息万变的这么小级别的走势里,能完美无缺的处理好包含,结合律,特征序列等关系的人能有几个?即使做得到,也得累死,更何况,线段还有一个缺点,无法当下判断走完,只能等反向线段破坏前线段后才能确认,这就嵌入了一个未来函数。理由其四,关于笔线段的概念,缠师是一直到62课之后才推出的,很多人一厢情愿的认为,是缠师怕一开始就推出笔线段的概念,让学的人觉得太难学不下去,所以先拿简单的教。我不这么认为,如果笔线段是缠师在授课前就设定好的标准,那么在62课之前的解盘里,即使还没讲笔线段的概念,分解的时候也必然按照规范的笔线段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62课之前的缠师分段,很多地方以62课后笔线段出来以后的标准去看,是不符合的。如此,可以推断出,在62课之前,缠师自己都是没有一个笔线段的标准的。推出笔线段,是因为缠师随着授课到了后面,逐渐意识到必须要构建出一个统一标准的最小的递归起始零件,否则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递归程序就无法进行,起始条件随意的话,结果也就是千人千缠了。缠师的用意是,给学徒们打造出一根精确的拐杖,在数学上要极尽完美。可是,拐杖这个东西,实用,标准统一就可以了,无需精美,反而过于精美的东西,在实用性上会大打折扣。有谁见过在一根拐杖内部去按装上一个如手表般精密的机械结构呢?而一个笔线段的划分标准,缠住了多少缠论学徒?到现在还都是各有各理喋喋不休,整天埋头一分钟图里对笔线段的研究出不来。这种情况下,能靠缠论赚到钱才奇怪了。举例,同样一段30分钟级别的走势,2个人从一分钟的笔线段开始递归,如果这2个人在某一个低级别的复杂走势的划分细节上有区别,那么最后递归出来的中枢区间就有可能截然不同,这样的分解,对操作有何益处?上次看到一个帖子,说到有私募计划将缠论公式化软件化,担心搞出这个东西后,成为大杀器。我付之一笑,直言他们搞不出来的,因为别说走势多义性这种只能靠见仁见智的东西无法用公式来定量化,单一个笔线段的划分以及确认的滞后性,就够程序员喝一壶的了。对一个软件程序的建立来说,首要前提是所有的条件必须可以定量化,可以用公式表达出来,否则就是空又有想法而无法付之实行。至此,我丢弃了笔线段,我认为这不是一根好的拐杖,但是我必须得建立起适合我自己的拐杖。否则,同样无法使用缠论。这个拐杖有几个标准,1,简单实用,一目了然。2,标准统一,可以使用公式来定量化。3能比较好的体现出走势的方向和力度。4,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当下,减少滞后(不可能完全当下)。按这个标准,于是就有了多空段。多空段的标准很简单,很统一,绝对不会千人千缠。即是以macd黄白线上穿0轴后确认为多段,黄白线下穿0轴确认为空段。黄白线在0上运行的,无论这段走势中产生了多少笔线段,就是一段多段,反之,。黄白线在0下运行的,无论这段走势中产生了多少笔线段,就是一段空段,缠论里说过,以macd0轴为多空牛熊界线,因此,命名为多空段。多空段可以使用公式来直接画主图,因为标准统一,不会和目测自画的造成任何误差。多空段的划分也很快捷,因为无需去处理包含包含,结合律,特征序列等关系,当下走势在本观察级别处在多或空,一目了然。多空段也有缺点,不适合在太小级别图里使用,因为一些小级别的盘整走势造成黄白线频繁穿0轴,就好比笔在一分钟图里不太稳定,容易被操纵。个人看法起码在5分钟图以上,最合适的观察显微镜级别是30分钟图。我敢说绝对比用笔线段从低级别递归上来更贴近真实走势。用多空段来进行区间套也是很方便快捷的。比如30分钟图上,根据段面积判断当下的多空段是否进入了背驰段,如果是,找出背驰段的起始点,下一级到15分钟里,从起始点继续使用多空段判断,等待15分图上的走势的背驰段出现,15分钟背驰段出现后,再下一级,到5分钟图上继续使用多空段等待5分图上的背驰段出现,直到最后的精确定位。有时候,一个小改动足以改变整个系统的效能。我一直觉得缠论像乾坤大挪移心法,秘籍放明明白白在那里,可就是没有见到多少人修出成绩来,除了本身的功底修养不到外,窥不破缠师设置的法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否则也不会有“得其道者三五人”之说了。而看过倚天屠龙记的都知道,张无忌并没有完全练习全本心法。“哪知道张无忌事事不为己甚,适可而止,正应了“知足不辱”这一句话。原来当年创制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那位高人,内力虽强,却也未到相当于九阳神功的地步,只能练到第六层而止。他所写的第七层心法,自己已无法修炼,只不过是凭着聪明智慧,纵其想象,力求变化而已。张无忌所练不通的那一十九句,正是那位高人单凭空想而想错了的,似是而非,已然误入歧途。要是张无忌存着求全之心,非练到尽善尽美不肯罢手,那么到最后关头便会走火入魔,不是疯癫痴呆,便致全身瘫痪,甚至自绝经脉而亡。”某位同学关于多空段问题的回复和解释这段讨论我觉得还是很有实战意义的,所以贴上来。=楼主这属于禅师理论体系中 f1(ao)=a1 f2(an)=an+1 ao设置不同。禅师说过递归的第一个公式是可以用其他替代的,前提是比线段更好。但是注意,第二个递归方式是不能改变的。直接用30分,显然是显微镜太大,误导之嫌。=回复的内容:先一起来复习下53课这段课文“再者,关于级别的问题,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当成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去看一滴水,由此当然会看出不同的精细度,级别之与走势也一样。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三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叠构成一个30分钟中枢,站在30分钟级别的角度,5分钟的走势都可以看成就是一个线段,没有内部结构的,这线段的高低点就是对应5分钟走势的高低点;而站在5分钟的次级别1分钟上看,每段5分钟的高低点都不绝对是在5分钟走势的结束或开始位置,当然,按1分钟的级别重新用结合律重新组合,总能让高低点分别在开始或结束的位置,但站在分笔的级别上,这又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用1分钟的级别重新组合时,其实就先把分笔上的级别都看成没有结构的线段了。这是十分自然的,就像我们研究猴子的行为时,如果还考虑其中的每个细胞里包含的分子里的原子里的电子的走势问题,那猴子就不是猴子了。所以,这个原则是必须明确的,例如你决定用30分钟来操作、观察时,其实就已经先假定把所有完成的5分钟走势都看成线段了。注意,这里和区间套定理是没有冲突的,当30分钟进入背驰段,为了更精细的定位,用倍数更大的显微镜去看这段走势,这是极为自然的。只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倍数的去看就可以。再例如,在看30分钟的第三买卖点时,由于要涉及次级别5分钟的判断问题,所以那时候就不能光用30分钟级别的显微镜,同样要转换成5分钟的。但无论这些显微镜如何转换,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当你用一个级别的显微镜时,就等于先把次级别的当成线段了,也就是说次级别不在该级别的观察中。当然,有这最精细最严格的方法,就是从最低级别的分笔中逐步组合分析上来,这样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但这样太累,而且毫无必要。理论是用来用的,只要不违反理论的基础与绝对性,当然要选择更简单的用法。对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否则一下30分钟、一下1分钟、一下又年线,非把自己换晕了。”再看一下主帖的这部分内容“用多空段来进行区间套也是很方便快捷的。比如30分钟图上,根据段面积判断当下的多空段是否进入了背驰段,如果是,找出背驰段的起始点,下一级到15分钟里,从起始点继续使用多空段判断,等待15分图上的走势的背驰段出现,15分钟背驰段出现后,再下一级,到5分钟图上继续使用多空段等待5分图上的背驰段出现,直到最后的精确定位。”现在缠论操作上,有一种偏激的思维,觉得非得从1分钟图严格递归上来才是最精密的可靠的,导致很多人整天钻在一分钟图里出不来,或者因某细节分解的偏差导致递归出来的走势不符合真实大级别走势,或者根本就不注重大级别走势,只埋头在骨头缝里找肉吃,这样能稳定盈利才怪,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同学,缠论不是这么用滴在实战中,起始操作的的程序不是从小到大,而是从大到小,无论你是去找买点还是卖点,都应该从大级别先看一下基本的走势,然后再根据区间套原理逐步去精确买卖点。而从小到大的递归,是为了感受走势的生死,是介入操作以后的事情了,举例,你在一个30分钟级别的买点介入,那么接下来就是等待这个从30分钟买点开始的走势生长,1分钟生长到5分钟内,5分钟生长到30分钟,然后进入级别收敛,30分钟进入5分钟,5分钟进入一分钟,区间套最后定位到你所认可的最小观察级别,OK,这个30分钟向上走势就死掉了,出现了一个卖点。而后面就是持币的阶段了,如果你想继续玩这个面首,程序还是一样的,只是方向反过来。而大盘近年来的走势节奏,是以30分钟的走势类型为多空转换的模式最为分明,可参考本人另一帖“自3181以来的走势结构”,所以目前我推荐从30分为主要观察级别去进行分析判断。多空段的用意不仅仅是换个f0设置,而是在无论哪个观察级别,更直观快捷的感受到当下所处环境-多段还是空段,这对同级别分解操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总结下学缠以后的操作理解空仓了一段时间以后比较无聊,那就多聊聊。说实话,缠论是非常厉害的技术,但缠论是不适合大多数人学的。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悟性,知识面,勤奋度,思维方式,甚至性格,都是学成与否的因素。缠论也不是勤能补拙就能学会的东西,所以缠师才有得其道者三五人的感叹。而大多数人注定与缠无缘。否则缠论出来几年了,到现在没见过一个在实战操作上打得响的学长,持续亏损的持续亏损,收山的收山(喜欢yy其人是悟道了实现财务自由了才收山的随便幻想),前几日看到过一个知名缠徒王纯阳的帖子,说是曾经从30万亏到了只剩3万。其实,就缠论技术而言,前20课的东西更适合大众,真能把均线,macd这些吃透了,不敢说从此财务自由,但是账户资金每年稳定增长是没有问题的。有人说,均线这么简单的东西谁看不懂?真看懂了吗?我学缠1年半,其他理论技术书籍啃了不下百本,直到最近,才体会到均线的重要之处,你能通过均线感受到走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吗?感受到阴阳多空力量的转换吗?并且能根据这种体会去顺势操作,加上一定的仓位管理(资金配备的重要程度超过选股),那么赚钱根本不是问题。多大的头戴多大帽子,多深的内力练几层乾坤大挪移。人,最重要是能够明白自己的能力,20课以后的技术,对极少数人来说,是屠龙刀,这些人是食物链顶端;对少数人来说,是七伤拳,有时候逃顶抄底挺准,但少数时候的失误,就使得元气大伤,几次赚的还不够一次亏的;而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自宫的刀,一直割啊割,直到把根割没了为止。我的一些操作感悟:第一,我从不买均线空头排列的票,也就是说,我不操底。那是神棍做的事情,咱就不参与了。当然也不逃顶,在大级别的操作上,我只等走势明确转折后才动手。慢一步,让走势飞一会儿,会错过少许利润,但能获得更大的安全。第二,缠论的运用,包括背驰,区间套这些,个股操作上,我只在上升通道的回抽小级别走势里使用(但绝不在下跌通道里去抓所谓的反弹,几千只票,为什么非找走熊的票做?),也就是说,在通道未被破坏的前提下,寻找上升波段的低点介入,所以,像均线空头排列形态的票,我一看就排除掉了,大级别都走坏了,小级别即使有反弹能有多大力度?很多缠徒亏钱的主要原因是,学缠以后,一门心思去找那些下跌走势的票,然后想抓住所谓的“背驰点”,来获得心理和金钱上的双重满足,可问题是,接下跌中飞刀,即使让你接准确了几把,但是没有接到的那几把,也够让你喝一壶了。任何理论,操作上都不可以违背顺势而为的最根本原则。什么叫顺势而为?就是跟随趋势,而不是狂妄地区判断趋势在某一刻转折。那些觉得比市场大多数人都聪明人,市场必然给他最严厉的教训。第三,缠论是很好的操作理论,但是仅仅学缠论是绝对不够的,那些学缠后“不读股市糟粕书”的牛B者,十有八九亏损累累,别说那些后学的,就是那些当年跟随缠师第一批的学长,有见过一个钢铁了吗?大多还是在持续亏损中,这在一些著名缠徒的博客里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别每天钻在1分图里出不来,我告诉你,我基本不看一分图,最低5分,因为A股是T+1。我也不画笔线段了,我分解走势使用自定义的多空段,更贴近实际走势,更能体现走势力度,最关键的,不像原定义的线段要被线段破坏的事后确认,更贴近当下。第四,一些控盘程度极高的个股的走势,用任何理论都不能100%完美的解释,。道理很简单,因为画图的笔在那个掌控者手里。特别在小级别上,没有背驰就直接转折,或者背驰了还继续涨跌的事情比比皆是。你当下觉得的那个背驰点,人家为什么不可以继续砸?我想没有任何神秘力量在保证吧?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懂得休息。每年值得操作的够级别的买点最多不超过2次,大多数年份就一次,甚至没有。有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往死里干,干完就收工,绝不拖泥带水恋恋不舍,这世界可以玩的东西很多。我从没见过一年到头都在不停操作的人赚大钱,那种传说中长胜的短线高手,就只听到过传说。第十课清楚的说了,缠师4年没看过股票,以缠师如此技术,都要休息如此长时间,只为在真正的机会来临之际,还能保留有充足的弹药投入战斗。总之,任何一种理论,学到了迷信的地步,注定会形成知识障碍,只有博采众长,才能从多角度去理解这个市场。而市场是简单到了极点但又复杂到了极点的东西。说它简单,走势不是涨就是跌二选一;说它复杂,其的不可预测性(混沌,非线性),非完全复制,自我生长某些极微小的事物就有可能影响最终的走势结果(蝴蝶效应),“历史不断在重复,但总不在你认为的地方重复”!操作级别的换挡问题业之修缠师的操盘,已经达到了级别选择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度。行情变动极快的时候,缠师甚至采用分笔-笔-线段的操盘级别,行情变动缓慢的时候,采用大级别,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缠师在教你炒股票40中谈到采用同级别分解的时候,原文时这样的:“投资,往往碰到这样两难的事情,就是一个小级别的进入,结果出现大级别的上涨,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继续按小级别操作,这样的代价是相当累,而且小级别操作的问题是对精确度要求比大级别高,而且资金容纳程度低;二、升级为大级别操作基础上部分保持小级别操作。对于资金比较大的投资,后者是比较实用的。” 这段话缠师说的比较随意,要全面理解。什么叫做小级别的进入却出现大级别的上涨。小级别进入指的是以小级别买点买入,大级别的上涨说的是一个突然上涨确立了附近的大级别买点,不是说突然间上涨就叫做大级别上涨。 缠师在解盘中也经常提到在行情变动极快的时候,一个小级别的背驰就会引发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对于换挡操作,必须更为精细的研究。本质上换挡其实只是A0定义的不同,对于行情的分析没有什么方法上的重大差异,要说差异就只是例如MACD指标由于灵敏性的不同导致采用黄白线、红绿柱高度面积等哪个作为背驰标准的问题了。行情变动极快的时候操盘最大的优点是由于短时间内就必须让走势完美起来,因此在买卖点介入后,很快就可以看到走势完美起来的方式,而大级别要完美自己的走势,可能得好几天好几周过去了。因此急速变动的走势做好了最大的优点是极大增强了资金的利用率,但是难度是必须要快速的反应,对操作熟练度要求更高。一般来说,换挡的几个简单方法是:基本上来说,笔可以看做线段的次一个级别,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只看1F图,那么最低能看到的有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安全培训制度课件
- 民法总论课件付俊伟
- 川职单招考试真题及答案
- 餐饮升职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光迅科技新质生产力实践
-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图景
- 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
- 人才新质生产力专题会议
- 中考备考方案
- “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方案
- 2025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社会招聘179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抗菌药物DDD速查(2025版)
- 医疗废物与医疗污水处理
- 临床提升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措施落实率品管圈
- 海天集团在线测评题
-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单元思考与行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不忘初心》课件
- 2024年物业经理(初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 新商品房购买合同示范文本1合集
- JT-T-332-1997船用塑钢门窗-PDF解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