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颐和园(塘一徐文婷)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1页
36颐和园(塘一徐文婷)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2页
36颐和园(塘一徐文婷)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3页
36颐和园(塘一徐文婷)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4页
36颐和园(塘一徐文婷)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塘桥第一小学 徐文婷(033981014)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的词语“横槛、耸立”等词意。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景物特点不同,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教学资源 百度教学准备 PPT教学时间 1教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导游这个职业是干什么的?今天这节课,老师要选拔非常聪明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领着大家游览北京美丽的皇家公园颐和园,大家愿意参加这个选拔赛吗?哇,这么多同学要参加选拔赛,很好,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课文颐和园,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2、看老师写这三个字,板书课题。 “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颐)(看一看笔顺,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就是皇亲国戚的休养身体的地方。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1、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打开书,快速读读文章,找能概括颐和园总体印象的句子。2、(出示第一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一起读读这句话,你可以看出颐和园有什么特点?(美、大)究竟有多大呢?(占地约290公顷,相当于318个塘一小学,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3、文章还有一句话,也是作者对颐和园的印象。(课文的最后一节)4、出示: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 一起读,发现与文章开头什么关系。(首尾呼应)5、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并且首尾会相呼应。导游会把它作为介绍的开场白。6、考验导游能力的时候来了,游览参观一定得想好游的线路,否则会迷路或走冤枉路,现在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条最佳的游园线路,默读课文,把相关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出示:导游选拔赛 第一关 设计最佳游园线路)(1)交流:你划了哪些句子。(出示五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沿着湖边向湖中心那个岛上走去,有一座长长的石桥。游园路线出来了吗?谁连起来读读。(2)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最佳旅游路线了。一齐来读一读。这一条游园线路,会带游客游览哪些景点。(板书: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为什么我把佛香阁写在万寿山旁边,把十七孔桥写在昆明湖旁边?(3)设计了线路,怎么走也很关键,再读读句子,找找句子中的动词(出示),这些动词有什么用? 作为一个合格的导游就要清楚游览的线路,怎么走这条线路。板书: 理清游览线路7、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一起来读一读。三、学习2、3节,感受长廊的特点。过渡:导游词的主要内容出来了。如果就这样向游客介绍,可以吗?-(不可以,太简单,不吸引人。)还要具体说说景点特点-板书:描绘景点特点 考验导游能力的第二关了(出示:导游选拔赛 第二关 抓住景点特点介绍)我们先跟着课文来了解一下每个景点的特点。(一)学习“长廊”1、游园第一站长廊。(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句话中有个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有名)。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这是会学习的表现。2、长廊有多有名,老师告诉你们,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廊。”(出示填空)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3小节,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3、交流:(1)“最长的廊”: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大约绕操场四五圈,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谁再来读读。 作者用了什么办法写出了长廊的长?(生)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2)“最美的长廊”。 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273间,间间不同。 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273间,间间不同,还是用数字)长廊上的彩画有14000多幅,内容丰富,有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有趣的是画中的人物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想看看吗?课件:理解:横槛 欣赏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仑美奂的画, 把你的感叹读出来。出示句子: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长廊两边一年四季鲜花不断,这样的场景你想用什么词来概括?(花团锦簇、姹紫焉红、百花盛开) 漫步在如此美丽的长廊之上,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游客们你感到怎样?(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悠然舒坦)(3)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长廊呀,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廊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4、介绍长廊的导游词构思好了吗?(出示:长廊是世界上最长最美的画廊)以这句为开头,用文中的句子,先概括后具体的来向游客介绍长廊。五、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1、领游客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图片理解“琉璃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颜色鲜艳,会发光,一般用在宫殿或庙宇的屋顶。)2、对比读:(出示句子)(1)一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2)教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第二句,你仿佛能看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啦!百闻不如一见啊!(4)小结:同样的句子,有时,只要变化一下顺序,倒着说,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再来读一读。(5)根据句子内容说说( )的佛香阁(出示)3、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是如此的雄伟、壮观、金碧辉煌。4、谁来接受考验,来说说介绍佛香阁的导游词。出示:各位游客,你们现在是在( ),请抬头看,你们能看到,那就是( )的佛香阁。六、小结 1、我们的小导游越来越厉害了,竞争很激烈,还有的景点导游词设计下节课继续比。2、根据刚才了学习,你觉得做一个称职的导游要注意什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一定受到游客的称赞。七、布置作业1、做小导游:按照一定游览路线,抓住景物特点,把长廊、佛香阁的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导游词。2、长廊的横槛上有14000多幅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登录网站,更多精彩、更多美丽,等着你去欣赏。板书设计 36颐和园 美丽 大长廊 长美 万寿山 佛香阁雄伟、壮观 昆明湖静绿 十七孔桥石狮造型多理清游览线路描绘景点特点融生活元素的语文课堂颐和园教学反思浦东新区塘桥第一小学 徐文婷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融生活元素的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语文课可以怎样恰当地融入生活元素,更好地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学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以及听过的课堂行动小组的多堂语文课之后很有感触。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我在这次的课堂行动组内执教颐和园一课时,根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阅读教学的特点,也充分挖掘并设计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我设计了选拔小导游这一情境贯穿全课的始终。新课伊始,我巧妙设问:“同学们知道导游这个职业吗?这是干什么的?”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接着说:“今天这节课,老师要选拔非常聪明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领着大家游览北京美丽的皇家公园颐和园,大家愿意参加这个选拔赛吗?”在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要求参加时,我及时引入课题:“哇,这么多同学要参加选拔赛,很好,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课文颐和园,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做个合格的好导游。”在之后的教学中,让学生设计最佳游园路线,介绍每个景点,每完成一项任务就给学生颁发合格导游证或优秀导游证,学生在我创设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中学得兴趣盎然、热情投入,学习的效果也自然提高了。 其次,运用直观的图片,让语文贴近生活。课本的文字内容有时抽象难懂,所以在语文课上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或者图片,有助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语文是贴近生活的,是他们熟悉的。在颐和园这课中,我选取了大量的照片,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去理解“横槛”、“琉璃瓦”,去体会颐和园中长廊的“长、美“,去欣赏长廊中的漆画,这些直观形象的照片,很快使学生记住了抽象的文字。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颐和园中有这样一句话:“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在教学时,有一个同学举手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句话中滑字用错了,游船、画舫在水中行走应该用划船的划字。”我顺着他的话问学生:“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会用到这两个字,请大家来组词。”通过两组词的比较,再让学生讨论这个“滑”字有没有用错。这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书上的滑字没有错。游船、画舫是专门为人们用来观赏湖面上景物的。因为湖面上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滑动似的。只有这样,游人才能尽情地欣赏。因此,这里的“滑”字展现了昆明湖“美”的特点。” 有的学生说:“书上的滑字没有错。因为昆明湖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行驶在上面,如同在镜面上滑行一样。用“滑”字很恰当,突出了昆明湖的静。”还有的学生说:“如果用利刀旁的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昆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