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复习之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复习之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复习之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复习之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复习之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复习之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看拼音写汉字sh sh jng kng gun gi dng d chn i( ) ( ) ( ) ( ) ( )二、按课文填空1、你从雪山走来,_;你向东海奔去,_。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_。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_,回首望了望这处的华沙城,_,_。3、死去无知万事空,_。_,_。三、修改病句1、妈妈对我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2、凉州词的作者是王之涣写的。3、今天中午,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左右写了一篇日记。4、虽然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所以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四、短文分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节选)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1、这一小节作者按_顺序写的。2、用“_”划出肖邦忘我工作的语句,这些可用_和_这两个成语来形容。3、读了这段文字,我觉得肖邦是一个_的人。站着的高度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 )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 )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 )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 )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笔触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令他大吃一惊的是 茶花女 这部伟大的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你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 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 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己。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誉鹊起。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大名鼎鼎_ 迥然不同_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给文章第4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中“真实的高度”是指_,诵读这句话时,注意突出“_、_”这两个词,就更能表达小仲马此时的心情。5、读了课文,你觉得小仲马哪些地方最让你佩服?_祝福永远是美好的记得当年每一位姐姐结婚,我都很难过。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她们出嫁,可是,一旦她们披上了嫁衣,我便装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并祝福他们“_”(填一个成语)我奶奶早已年逾八十,明知道她不可能长生不老,可是,我在她每年生日里都祝福她老人家“_。”(填一句对偶句)。几位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咖啡屋,明知道做生意会有亏本的可能,但在开张那开我还是真诚地祝福他们:“祝你们生意兴隆!”我明白自己的话不是灵丹妙药,但每次去医院探病总忘不了对病人说一句“_!”(填一句祈使句)我明白人生不会万事如意,但每年春节去拜年,我都把一声“万事如意”送给我的亲戚朋友们。祝福永远是美好的。当然,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我道一声“祝你健康”,别人未必就能健康;我道一声“祝你成功”,别人未必就能成功。毕竟,祝福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什么,但总可以令这个世界变得更温馨吧?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给别人一份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生活是离不开祝福的。我祝福别人,别人也常常祝福我。每年的节日和生日,我都收到无数的祝福,那些祝福来自一封封书信,来自一张张贺卡,来自一个个电话,来自一份份礼物。感谢朋友们的祝福给我的生活抹上了一层缤纷的色彩。我想,假如没有祝福。多彩的节日就会变得( ),热闹的生日将变得( )。我愿把无尽的祝福献给我的朋友们和所有需要祝福的人,同时,我也需要你们的祝福!只要天在、地在、人在,祝福便永在!1、在的横线处,根据文意和要求,填上恰当的祝福语。2、在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3、第自然段中有三个“未必”,可以将其换成“并不”吗?为什么?_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这篇文章的中心是( )A第自然段 B第自然段 C第自然段 D第自然段第自然段的首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A 承上 B 启下 C 承上启下5、文章中说“祝福永远是美好的。”“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结合本文,用两三句话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_ 习作实践现实生活中,人们真诚相待、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事例数不胜数,请选择一件写下来,要反映“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个主题,题目自拟。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2课时精品表格式导学案附教学片断师:对比,怎么比?(板书:对比)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师:(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读完这段话,我发现,这里其实就讲了一个字,知道是什么字吗?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2课时精品表格式导学案附教学片断课题为人民服务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揭示了语文最本质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本课时,当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从而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毛主席的作品和张思德生前的事迹、图片。(师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同志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3.初步了解学习议论文的方法。学习重点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导入: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烈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以及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2.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张思德的资料介绍给大家。3.交流自己眼中的张思德。1.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张思德。_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2.读后交流初读收获。3.组织学生记钓鱼游戏:检查生字词。1.阅读全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认读生字词。3.小组内互读课文,校正读音交流讨论。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鼎”字比较难写,要特别强调这个字的笔顺。2.给下面的字组词。彻( ) 哀( )沏( ) 衰(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写出三个含“鼎”的成语:_、_、_。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1.引导齐读课题。理解课题。2.引导学生探寻: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3.教师提问: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的?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4.引导学生交流。1.学生齐读课题思考:本文是以什么命题?(本文是以中心命题。)2.学生交流,理解“服务”。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讲了什么内容?(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事不怕困难:互相关爱,互帮互助(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_,然后结合当前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_”的生死观;二是_,为人民的利益、;三是_。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布置课后学习延伸。搜集毛泽东的诗词。5.写出两首收集到的毛泽东的诗词。_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稿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也是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议论文。教学中,我从课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主旨,悟道理,由理及情,使比较难理解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1.全面分析课文,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2.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清部分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用时: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毛主席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为人民服务”的。全班讨论总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1.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2.围绕中心作者精心选择了哪几个材料加以说明。6.多音字组词。难_( )_( )剥_( )_( )二、分段品读,深入理解。(用时:20分钟)1.讲读第1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1、2句是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把第1、2句话连成一句。(3)提问: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2.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哪句话最重要?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2)引导学生交流。(3)引导归纳学法。3.学习第3自然段。(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说的?毛主席围绕这个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清楚的?(2)引导学生理解“精兵简政”。(3)引导学生标出本段的关联词语。体会这段话议论的严密。4.学习第4自然段。(1)提出自读要求: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2)引导学生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3)提问: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5.学习第5自然段。(1)引导学生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2)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1.学习第1自然段。(1)朗读第1自然段。(2)讨论理解第1、2句之间的因果关系。(3)思考并交流: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完全、彻底)2.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细读第2自然段,根据教师提问进行思考交流: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相互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2)小组内讨论交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3)联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李大钊、郝副营长、董存瑞、焦裕禄、孔繁森等。)(4)总结学法,先找中心句,再归纳段意。3.学习第3自然段。(1)小组讨论、交流:本段共有6句话,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围绕“我们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写的。)(2)学生研读课文,交流对“精兵简政”的理解以及时代背景。(3)画出关联词语,并交流理解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4.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第4自然段,利用工具书交流并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2)师生交流划分层次后,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层次间的因果关系。5.学习第5自然段。(1)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交流总结出: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7.运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1)(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2)今后我们的队伍里,( )死了谁,( )是炊事员,是战士,( )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 )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8.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从下面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_(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_9.课内阅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用“_”画出这段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2)选段第一句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A.先因后果 B.并列关系C.先概括后具体(3)司马迁说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_三、回归整体,体会表达方法。(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交流在表达方法上的收获。学生再次读文,交流收获。1.通过“完全”“彻底”这两个词,体会这个队伍“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及文章语言的简练、准确。2.学习司马迁的话来说明人死要有意义。“精兵简政”一例,说明要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3.第4自然段中用了一个“但是”,告诉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又用“不过”这个词,说明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就要互相关心、帮助。10.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_(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_四、朗读课文,联系背诵。(用时:5分钟)1.组织学生接力朗读全文。2.组织学生练习背诵。3.过渡: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你收集到哪些座右铭。1.学生接力读全文并评价。2.学生练习背诵。3.说说名言警句。11.说一说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并抄下来。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样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通过朗读和对比,能让学生感受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认识议论文的写法。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使文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同时,通过对名言警句的摘抄,既使学生记住了这些名言警句,又使学生养成了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师:对比,怎么比?(板书:对比)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师:(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死了就比鸿毛还轻。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读完这段话,我发现,这里其实就讲了一个字,知道是什么字吗?生:(齐答)死。师:(出示课件:为人民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为人民利益而死的,能换个词解释吗?生:(逐一回答)牺牲、就义、献身、捐躯。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出示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生:不同意,这个死,得用“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送命”解释。(期间,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师: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生:用的地方不同,意义也不同。生:因为他们死的不同,有好死师:有好死,有坏死,是吗?(全场笑)生: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