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1、学会背诵题西林壁。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具:班班通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背诵。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北宋的文学家写的一首也是描写庐山风景的古诗!师:利用班班通展示庐山风景画。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庐山很不错,其实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也很喜欢庐山,他还为庐山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诗题)(二)讲解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解诗题,知作者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西林:庐山有两座寺庙东林寺和西林寺,这里的“西林”指的是西林寺;墙:墙壁)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唐宋八大家:三苏、韩愈、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3抓字眼,明大意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读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从正面;岭:连绵不断的山;侧:从侧面;峰:高而尖的山头)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2)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4)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5)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看不清。面目:相貌,这里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缘:因为。)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6)指名说全诗意思3多诵读,悟诗情(1)多诵读: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2)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