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6岁儿童健康管理涧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9年2月 2019年度考核反馈0 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危儿体弱儿管理考核资料准备 2019年度考核反馈 项目执行情况各社区儿保门诊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质量较往年提高 各儿保门诊设施齐全 各种登记记录较完善 健康管理档案及保健手册填写比较完整规范 系统管理率 新生儿访视率均有所提高 高危儿及体弱儿管理日益规范 各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0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可 长安路及天津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突出 新生儿产后访视率及儿童系统管理率较高 各项材料准备齐全 儿童健康管理及体弱儿高危儿管理及时全面 存在问题 1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人员资质还需加强 社区儿保门诊需配备2名取得儿科或儿童保健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人员 但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不符合资质要求 有的执业医师资格不在此范围内 有的一医一护 有的只有1名医师 个别社区人员更换频繁 工作交接不到位 导致工作脱节 和半年度考核差距较大 2 辖区0 6岁儿童数掌握不全 摸底和宣传工作不到位 应加强与办事处 社区 街道的配合 利用预防接种系统 孕产妇保健网络等将辖区内所有0 6岁儿童逐一登记 确保辖区内所有儿童纳入管理范围 新生儿0 7 0 6岁儿童7 87 3 新生儿访视不规范 大部分社区持续加强新生儿访视工作 新生儿访视率较年中考核提高 但个别社区访视率偏低 个别中心家访时存在访视时间逾期 身高体重未测量 档案填写空项及错误现象 下一步应继续加强和办事处 社区等部门的联系 尽早获得孕产妇或新生儿信息 同时加强宣传 在孕期 产后及早告知新生儿访视内容 使家长主动接受服务 提高入户访视率 同时规范提供新生儿家庭访视服务 为新生儿测量体温 进行体格检查 并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 护理等指导 如实填写访视记录 避免错项 空项 4 儿童系统管理率未达到要求 部分社区儿童系统管理率低于85 尤其2岁 3岁漏检多 儿童没有按照既定时间体检 逾期时间较长 今后要加强健康指导 可采用体检预约卡预约体检日期 注意随访及追踪 发现超过体检时间未接受服务的儿童要及时和家长联系 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5 体弱儿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根据抽检情况看部分社区对应当纳入体弱儿的孩子未及时管理 有的未及时进行随访记录 以后需加强专案管理 根据每一个体弱儿的具体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逾期未检查者要追访或上门访视 6 儿童中医药管理工作需进一步规范 应加强中医药管理和指导 儿童保健医师熟练掌握基本手法 及时为家长提供咨询和指导 7 集体儿童体检工作应加强 部分社区集体儿童体检未保留儿童健康检查记录单 个别社区反馈及汇总资料不完全 资料汇总应引起重视 今后集体儿童体检需保留纸质版通知及原始记录单 按照要求应用3 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的既定格式检查记录单 保留原始化验单 并注意资料的整理 确保一人一档 体检完毕后 及时汇总及反馈 记录完整真实 工作方向 在下一步工作中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照规范认真查找自身的差距 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资料配备 切实做好新生儿访视及儿童健康管理工作 提高各项服务指标 注意服务设施的维护 保证功能良好 足额配备有资质的儿保工作人员 提高服务能力 加强儿童保健服务项目的宣传 提高新生儿访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 0 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考核指标 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 6岁儿童 服务内容 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健康管理问题处理 新生儿家庭访视 1 正常新生儿家庭访视2 低出生体重儿家庭访视3 产伤 窒息新生儿家庭访视 1 正常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 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 看新生儿居室的卫生状况 室内温度 湿度 通风状况以及室内用具是否清洁 新生儿的衣被及尿布是否合乎卫生要求 向母亲询问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 身长 娩出方式 有无窒息 以及新生儿吸吮 睡眠 哭声 大小便性状等 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测量新生儿的体温 体重 身长 对全身进行检查 检查时动作要轻柔 要注意颈 腋 腹股沟等处的皮肤有无糜烂 有无红臀 脐部有无分泌物或感染 身体各部位有无畸形 观察新生儿的各种反射和四肢活动情况等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健康状况 观察新生儿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 若发现增快 呼吸频率 60次 分 疑为新生儿肺炎 应立即就近转送到医院儿科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观察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 若有黄疽 要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若发现有异常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观察脐带是否脱落 若已脱落检查脐窝是否正常 宣传指导母乳喂养 正确护理和预防感染等方法母乳喂养禁忌症 母亲患艾滋病 严重心肾疾病 败血症 惊厥 大出血 活动性结核 伤寒和疟疾 严重产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母亲急性感染婴儿没有患相同感染 母亲患急性传染病或乳腺炎时 将乳汁挤出 经消毒后喂哺 16 每次访视前 医护人员要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戴口罩 要严防交叉感染 每次访视完毕要及时填写新生儿访视记录 17 2 低出生体重儿家庭访视凡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 称为低出生体重儿 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访视时间 得到报告后 尽量在当日访视 访视的次数根据新生儿的的具体情况而定 体重在2000g以下或体温不正常 生活能力差者 每日访视1次 情况较好者 每周访视I 2次或酌情决定 访视内容 对低出生体重儿家庭访视的内容除与正常新生儿的访视内容相同外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a 指导保暖 b 指导喂养 c 护理指导 d 预防感染 18 3 产伤 室息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产伤 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密切注意脑水肿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家庭访视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嗜睡 烦躁尖叫声 吸吮无力 拒乳 黄疸等表现 有无眼球震颤 两眼凝视或斜视 发呆或不停地眨眼 反复的吸吮动作或咀嚼或面部肌肉抽动 手指反复抓空或握拳 呼吸暂停 呼吸不规律或阵发性青紫等新生儿特殊抽搐的表现 护理时应注意减少头部的活动 避免刺激 对有产伤 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定期做视觉 听觉和神经反射的检查 如给铃声刺激检查听力 以及新生儿特有的吸吮反射 拥抱反射 颈肢反射等 19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 生理性黄疸2 乳房肿大3 假月经4 马牙 和 螳螂嘴 5 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6 生理性体重下降 20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其胆红素代谢特点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疽 特点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第2 3天发生 第4 5天达高峰 5 7天消退 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 5天出现 5 7天达高峰 7 9天消退 最长可延迟到4周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umol L 5mg d1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umol L 12 9umg d1 早产儿 257umol L 15mg d1 母乳性黄疸 发生率不到1 一般发生在产后7天 可持续3 12周 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 持续时间长 但婴儿一般状况良好 找不到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 排除疾病因素 暂停母乳喂养2 3天 黄疸明显减轻 继续喂养母乳 黄疸不会出现 在停止母乳喂养时 应约3小时挤奶1次 保持乳汁的分泌 挤出的母乳经56 15分钟加热后喂婴儿不会引起母乳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umol L 12 9umg d1 早产儿 257umol L 15mg d1 或每日上升 85umol L 5mg d1 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 2周 早产儿 4周 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 34umol L 2mg d1 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病理性 23 2 乳房肿大新生儿不论性别都可发生乳房肿胀 多在生后第4 7天出现 大如蚕豆至鸽蛋 于生后2 3周消退 乳房肿胀时切忌强力挤出乳汁 否则乳房可能发生继发感染 3 假月经有的女婴在生后4 7d阴道流出带血性的分泌物称假月经 持续2 3d自动停止 24 4 马牙 和 螳螂嘴 在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 有黄白色 米粒大小的小颗粒 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 俗称 马牙 数周后可自然消退 螳螂嘴 即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部隆起的脂肪垫 因个体差异 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 有利于吸吮乳汁 均属于正常现象 不可挑破 以免发生感染 5 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生后1 2天 在头部 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 称为 新生儿红斑 1 2天后自然消失 也可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 鼻翼 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 称为 新生儿粟粒疹 脱皮后自然消失 25 6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 加之水分丢失 胎粪排出 可出现暂性体重下降称之生理性体重下降 约在生后3 4天达最低点 体重可减轻3 9 以后逐渐回升 至出生后7 10天应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 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在乡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 睡眠 大小便 黄疸等情况 进行体重 身长测量 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27 儿童体格生长的指标和评价 一 常用的评价指标 二 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 三 常用的评价方法 28 一 常用的评价指标 1 体重2 身长 高 3 头围 29 1 体重 体重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正常足月男婴出生体重为3 4kg 0 4kg 女婴为3 2kg 0 4kg 标准 2019年WHO儿童生长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1 6个月体重 kg 出生体重十月龄 0 77 12个月体重 kg 出生体重 6 0 7 月龄 6 0 32岁 青春前期体重 kg 年龄 岁 2十8 30 2 身长 高 身长是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最合适的指标 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身长 采用仰卧位 2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 应取立位足月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 46 53cm 生后第一年内增长最快 约增加25cm 第二年约增长l0cm 2岁末身长约为85cm 2 10岁儿童的身高可按公式推算 身高 cm 年龄 岁 7 70身长低于正常30 以上为异常 31 3 头围 头围为自眉弓上缘经枕骨枕外隆凸最高点绕头1周的最大周径 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cm 生后前3个月增长 6cm 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 6cm 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 2岁时增加2cm 达48cm 到5岁时头围为50cm左右 头围 X 2SD常提示有大脑发育不良的可能 头围 X 3SD以上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增长过速 常见于脑积水 32 小儿囟门 后囟 出生时已闭合或很小 一般生后6 8周即闭合 前囟 出生时1 5 2cm 对边中点连线 前囟的大小各人差异较大 其范围为0 6 3 6cm 在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变大 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而变小 直至1 1 5岁时闭合 骨缝在出生时可稍分开 至3 4个月时闭合 前囟早闭见于头小畸形 晚闭多见于佝偻病 呆小病或脑积水 头小畸形 头围测量值在同年龄 同性别均值3个标准差以下 是引起小儿智能迟缓的常见原因 原发性 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 继发性 在宫内或出生后在脑迅速发育的阶段 2岁之前 受到有害因子的伤害所造成 临床表现 原发性头小畸形多数由家族引起 婴儿出生时两侧颞部明显内陷 头围明显小 大约在32cm以下 前囟仅指尖大小 常于生后2 3个月闭合 可伴有癫痫发作 严重的智能迟缓 家庭中有相同的病倒 其他原因引起的头小畸形 根据其综合征 各具其临床表现 头颅CT显示脑容积少或脑发育畸形 34 二 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 1 体重的测量2 身高的测量3 头围的测量 35 1 体重的测量 1 测量前准备 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秤零点 儿童脱去外衣 鞋 袜 帽 排空大小便 婴儿去掉尿布 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让儿童仅穿单衣裤 准确称量并除去衣服重量 2 测量方法 测量时儿童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秤进行测量时 放置的砝码应接近儿童体重 并迅速调整游锤 使杠杆呈正中水平 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 使用电子体重秤称重时 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 体重记录以千克 kg 为单位 至小数点后1位 36 37 38 2 身高的测量 1 测量前准备 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身长 2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 儿童测量身长 身高 前应脱去外衣 鞋 袜 帽 2 测量方法 测量身长时 儿童仰卧于量床中央 助手将头扶正 头顶接触头板 两耳在同一水平 测量者立于儿童右侧 左手握住儿童两膝使腿伸直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 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保持一致 然后读数 测量身高时 应取立位 两眼直视正前方 胸部挺起 两臂自然下垂 脚跟并拢 脚尖分开约60度 脚跟 臀部与两肩胛间三点同时接触立柱 头部保持正中位置 使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 读测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 视线应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平行 儿童身长 身高 记录以厘米 cm 为单位 至小数点后1位 39 40 41 3 头围的测量 儿童取坐位或仰卧位 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 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 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 使软尺紧贴头皮 女童应松开发辫 儿童头围记录以厘米 cm 为单位 至小数点后1位 42 三 常用的评价方法 1 标准差法2 曲线图 43 1 离差法 标准差法 是我国最常用以表示发育水平的方法 以中位数 M 为基值加减标准差 SD 来评价体格生长 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 上 要与肥胖区别 下 要与营养不良区别 等级划分法 45 2 曲线图 是通过定期 连续对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 以观察 分析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 常用生长发育图 根据不同性别的各年龄组正常儿童横断面的体格生长 体重或身高 调查资料标记在身高 体重图上制成参考曲线 儿童的体重曲线只要是持续地与图中参考标准曲线平行 他的体重生长速度就是正常 在连续的生长观察中 如小儿体重下降 不增或增长不足 应分析原因 尽早发现生长迟缓 及时采取措施 促进生长发育 46 对体重曲线评估和对家长的指导 体重曲线平坦或下降 偏离了正常体重曲线方向 体重在 2以上和 2线以下 应帮助家长寻找原因 但有的小儿体重曲线一直在2线以下的 但只要生长趋势与曲线一致 说明他目前的生长速度是正常的 不用作为重点管理的对象 对体重增长有问题的儿童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诊断和干预 营养缺乏的儿童 感染所致体重增长减慢的儿童 照顾不当所致的儿童 婴幼儿健康管理时间 3 6 8 12 18 24 30 36月龄 共8次 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 患病等情况 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 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进行母乳喂养 辅食添加 心理行为发育 意外伤害预防 口腔保健 中医保健 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在6 8 18 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 在6 12 24 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在6 12 18 24 30 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 若无 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正常小儿暂时性反射出现和消失年龄 50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表现新生儿和婴儿期表现1 关节活动障碍患肢常呈屈曲状 活动较健侧差 蹬踩力量位于另一侧 髋关节外展受限 髋关节外展受限制 小于 度 是最重要的症状 2 患肢短缩患侧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 常见相应的下肢短缩 3 皮纹及会阴部的变化臀部及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 患侧皮纹较健侧深陷 数目增加 女婴大阴唇不对称 会阴部加宽 幼儿期的表现1 跛行步态跛行常是小儿就诊时家长的惟一主诉 一侧脱位时表现为跛行 双侧脱位时则表现为 鸭步 患儿臀部明显后突 腰前凸增大 2 患肢短缩畸形除短缩外 同时有内收畸形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3个月以内要注意小儿是否有先天性畸形 及遗传性疾病 6个月以下要注意营养性疾病 如佝偻病 贫血 营养不良 体重 身高超出 2个标准差范围者要做进一步检查 查头部 要注意头的外形 前囟闭合的时间 头围的大小 过大 过小也要进一步检查 查乳牙数目 要注意有无龋齿 外耳道有无分泌物等 52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 6岁儿童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 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 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 服务内容包括访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 患病等情况 进行体格检查 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 进行合理膳食 心理行为发育 意外伤害预防 口腔保健 中医保健 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 若无 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视觉的筛查 1 5岁 2岁时视力只有0 5 4 5岁儿童视力只有0 6 0 7 6岁 6岁以上为1 0 健康问题处理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 贫血 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 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对口腔发育异常 唇腭裂 高腭弓 诞生牙 龋齿 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服务流程 服务要求 57 1 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1 儿童保健门诊需与儿科疾病门诊分开 以避免交叉感染 2 室内光线充足 温度适宜 3 有儿童身高测量器 卧式测量床 儿童体重秤 皮尺 灯箱式视力表 听力检测仪 电筒 压舌板等小儿体格检查用具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检查量表和用具 以及资料柜 桌椅等 有条件应将体格检查室和测量室分开 4 进行健康检查 要求小儿在无任何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 方可进行 2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 含乡村医生 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3 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 预防接种系统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 并加强与托幼机构的联系 取得配合 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4 加强宣传 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服务内容 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5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鼓励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 对其进行体重 身长 高 测量 并提供健康指导报务 6 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7 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 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 60 考核指标1 新生儿访视率 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数 年度辖区内活产数 100 要求 85 2 儿童健康管理率 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 6岁儿童数 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 6岁儿童数 100 要求 90 3 儿童系统管理率 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 6岁儿童数 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 6个岁童数 100 要求 85 4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年度辖区内按月龄接受中医药管理的0 6岁儿童数 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 6岁儿童数x100 要求大于等于40 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管理 1 高危新生儿保健的系统管理2 体弱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 1 高危新生儿保健的系统管理 1 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母亲疾病史 母有糖尿病 感染 慢性心肺疾患 吸烟 吸毒或酗酒史 母亲为Rh阴性血型 过去有死胎 死产或性传播病史等 母孕史 母年龄 40岁或 16岁 孕期有阴道流血 妊娠高血压 先兆子痫 子痫 羊膜早破 胎盘早剥 前置胎盘等 分娩史 难产 手术产 急产 产程延长 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 新生儿 窒息 多胎儿 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 巨大儿 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等 高危新生儿包括出生体重低于2500g 曾有宫内缺氧 产时窒息 先天性心脏病 腭裂等新生儿 母亲孕期患有内科或其他疾病者的新生儿 2 高危新生儿管理 对出生体重 2500g 胎龄 37周者接到报告后立专案管理 当日访视 日后根据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对出生体重 2000g的儿童 若体温不升 生活能力及吸吮能力弱者 每日访视一次 至体温上升 吸吮能力增强之后每周访视一次 若出生后情况较好者 每周访视1 2次 满月后每2周访视一次至2个月 对出生体重 l500g者要增加访视次数 专案管理延长至3个月 对出生体重过低 吸吮能力很差的儿童应送医院治疗 对体重达到3000g 一般情况正常 可转婴儿保健系统管理 在访视过程 遇有疑难病情及异常情况 应及时转送上级医疗单位进行诊治 2 体弱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 1 体弱儿 2 体弱儿管理的对象 3 体弱儿的管理内容 4 体弱儿转归标准 1 体弱儿狭义上讲是指由于先天性所至的生活能力的低弱者 如 低出生体重儿 双胎等 广义上延伸到由于某种原因 先天的 后天的及某些疾病 所至的体质虚弱者 2 体弱儿管理的对象 早产和低体重出生儿 2500g 缺铁性贫血儿 血红蛋白 90g L 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不良 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g 生长监测中连续2次体重持续不增加或下降的小儿 低体重 发育迟缓 消瘦 肥胖儿 在体检中 身高别体重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的小儿为肥胖儿童 属特殊儿童 应进行管理 肺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 包括哮喘 经常吃药 感冒 咳嗽者 上感 2次 月 6次 年 腹泻 长期食欲不好 厌食或进食量小 或体重一直评价在中下 X SD以下 儿童 排除家族性遗传 排除患病因素引起的 长期吃药 贫血 先心 排除神经性厌食症 先天性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及畸形 癫痫 脑瘫 肾炎 糖尿病等其它疾病 转归 档按 1 痊愈2 好转3 死亡4 转院5 长期外出 户口迁移填写 4 体弱儿转归标准佝偻病 症状消失1 3个月 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后再观察3 6月无变化者 贫血 Hb 110g L营养不良 体重回升到不低于均值的85 早产儿 小样儿 体重在第20百分位以上 呼吸道感染 发病次数减少到每季度1 2次 连续2个月未患上感可结案 长期食欲不好 对症状消失 食欲正常 体重增加2个月以上 3 体弱儿的管理内容 建立专案管理 在健康档案上标记 体弱儿 字样 除按健康儿童管理内容外 根据每一个体弱儿的具体情况 制订出治疗方案 定期到门诊复查 一般是每半月至1月检查1次 逾期未检查者要追访或上门访视 做好宣传工作 针对不同病因 指导护理和合理喂养 正确护理和进行防病知识宣教 进行生长监测 智能筛查与监测 对已恢复健康的体弱儿 应及时结案 并转入健康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体弱儿管理程序 第一步 筛选体弱儿 第二步 建立专案管理 第三步 进行专案管理 第四步 会诊或转诊 第五步 对赶上生长发育 疾病痊愈或死亡者分别结案 71 诊断 病因 1 喂养不当2 慢性疾病3 产前产时因素4 遗传因素5 其他结案时间 结果 1 痊愈2 好转3 死亡4 转院5 长期外出 户口迁移 体弱儿随诊记录 72 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 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为体重低下 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 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为生长迟缓 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74 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 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为消瘦 反映近期 急性营养不良 75 肥胖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 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 体重超过一定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体重超过同性别 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 即可称之为肥胖 考核资料准备健康档案 儿童保健手册 0 6岁儿童花名册 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儿童保健登记册 高危儿登记册 体弱儿登记册 新生儿访视登记册 转会诊登记册 集体儿童健康检查登记册 工作数据统计辖区内0 6岁儿童数 年度辖区内活产数 新建册人数 新生儿访视人数 新生儿访视率 0 6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 儿童健康管理率 0 6岁儿童系统管理人数 儿童系统管理率 集体儿童数 集体儿童体检人数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数 区社区街道 洛阳市0 6儿童花名册洛阳市卫生局印制 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80 81 使用说明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