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答题方法指导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二)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题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真题实战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诗歌鉴赏(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10.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 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答案】9. 听觉和视觉 10. C【解析】9本题考查描写角度。“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10本题考查理解内容。C.有误。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山东省青岛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7.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C.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D.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8.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B.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 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答案】 7. C 8. D7C项理解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表达乐观旷达之情。勉励朋友不要在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待。8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理解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峨眉山月歌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队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太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 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 “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C. 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D. 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答案】D【解析】诗人在尾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所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故答案为D。2019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卷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重登云台山【清】陶澍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释】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会飞的仙鞋。仙人:指三元宫山僧。迓(y):迎接。7. 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8.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7. 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8. 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解析】7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本题作答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8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江苏省淮安市2019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5-6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5.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6.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解析】5.结合景物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分析。6.“语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江苏省宿迁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夜泊旅望 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4. 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5.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6. 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答案】4. 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5. 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6. D【解析】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答。夜泊旅望这首诗是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所以“中宵起望乡”一句写出阵江行夜泊时触景而生的“乡愁”;“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此情形下,诗人用“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既抒发了前路遥遥不知何时到达的愁思,也为自己未来的前途难料而忧愁。据此概括作答。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作者用“沙明”“浦月”“帆白”“船霜”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烘托了诗人心绪难平和忧愁。据此理解作答。6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晓”“夜”是从时间上写;“云鬓改”“月光寒”暗中写出了空间的变化。所以这两句诗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写出了诗人的凄怨之深、哀婉之痛。故答案为D。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注释】: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乙)春尽二首其一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6.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B. 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C. 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干的景象。D. 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7.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B. 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C. 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D. 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答案】6. A 7. B【解析】6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两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故选A。7此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B:甲诗中“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不是“反衬”。故选B。浙江省金华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1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1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 14.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解析】1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14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风格清雄。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既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夜 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4.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15. 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雪花 B.梅花 C.菊花【答案】14. 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15. 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后两句又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作者仅仅是把“寒夜”作为背景,着重描写的是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据此整理作答即可。15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结合全文的意境分析,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且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暗赞来客品质,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而雪花则少了梅花傲雪独放,高洁傲岸这一层意思。用“雪花”不够体现诗歌中心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征,再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明张元忭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注释】稔(rn):谷物成熟。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慢慢走,散步。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答案】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大意后具体分析诗句即可作答。如“谷亭渡口麦初熟”“眼前颗粒皆珠玉”描绘的是谷物丰收。“绿野黄云绕茅屋”写的是乡村景美。“筑场老子酒半醺”是写乡风淳朴。“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是写平和祥乐。这些都是诗人“喜而作歌”的原因。山东省德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鹊桥仙一竿风月陆 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7. 这首词词牌名是_,与_的民间传说有关。8.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9.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答案】7. 鹊桥仙 牛郎织女 8. “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9. 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解析】7考查对词和传说的认识。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一般用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题目,故本词的词牌名是“鹊桥仙”;民间传说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故本词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8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由词的最后一句“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的身份为渔夫;由“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去”可知,“我”的生活状况: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根据题意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作答即可。9考查对词的主旨的理解。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首词,词中借一位弃绝红尘,隐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鱼为生的渔父形象,来表达词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同。由最后一句“时人错把比严光(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即使生活清贫,人生不得志,依然能够独善其身,以捕鱼为生也乐在其中。据此理解作答即可。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 分)点绛唇兰花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分)(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答案】(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衬托手法与内容理解。词中的核心意象是“兰花”,次要意象“松篁和桃李”先写是为写兰花作铺垫,作为一种陪衬,突出兰花的君子的品德。(2)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弄懂表层含意,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再从艺术手法,分析其妙处。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答题格式为:手法+特征+情感。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5分)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17.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答案示例】【示例1】:一样。牧童词“声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困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5分。结合具体诗句1分,明确牧重形象2分,明确生活向往2分)【解析】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可以抓住牧童词“声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困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者,抓住牧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而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四川省达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共5分)【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答案】:(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2)B【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在阅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人+事+情“的方法概括作答即可。本词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其中“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再结合写作背景,当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因此“青衫湿”还有作者没能冲出家庭投身革命斗争的忧郁之情。(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B有误;婉约词风是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就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全诗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震撼人心。而非“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故选:B。2019届四川省自贡市初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 15题。浪淘沙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注】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 错误的请选“B”。 (5分)(1)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2)“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3)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4)“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15.“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案】14.A;B;B;B;A。15.“秋风庭院藓侵阶”表达的是词人悲伤凄凉之感,是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苔痕上阶绿”,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正确;错误,词人没有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只是写出自己的凄凉处境;只有无奈和悔恨,没有不甘;词人的心境始终是愁苦悲伤,没有随之变得明净、开阔;正确。15.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抓住文章中关于文章情感的语句,或直接描写的,或间接描写的。“秋风庭院藓侵阶”意思是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给人以凄凉之感;“苔痕上阶绿”则是借居住环境的幽静,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019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2.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B. “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C.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D. 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3.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12. A 13. 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解析】12A“当时正值初秋时节”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应为“清秋交代当时正值深秋的时节”。13考查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词人纵目远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而万里的长江也在夕阳下流去。明显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2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23. 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答案】22. 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23. 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解析】22考查对词的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语言平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据此作答即可。23考查对词中情感变化的理解分析能力。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争渡,争渡”体现了她“误入藕花深处”之后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最后“惊起一滩欧鷺”由焦灼转向了豁然开朗。据此作答即可。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12.古诗鉴赏。定风波 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阙内容所展示的画面。(2)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1)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只要能结合上阙内容描述,语言通畅即可)(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解析】(1)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不但要知道诗句的翻译,还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也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可将上阙所展示的画面描绘为: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2)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2019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7.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8. 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B. 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C. 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D. “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答案】7. 孤独、顽强、高傲(或“不畏严寒、坚持垂钓、傲然独立”等)。 8. A【解析】7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中形象的理解。通过诗中“孤”和“独”表现了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据此理解作答。8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近景远景。故选A。【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2019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下列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释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9. 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B. 南乡子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C. 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D. 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10. 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答案】9. D 10. 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解析】9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据此,D项中的“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10考查对诗歌写作风格的理解。南乡子一词的风格是豪放的。词的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可以说是思接千古兴亡,胸怀壮志豪情,意境高远,充分体现了“豪放”的特点。清平乐则是风格婉约的。从“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来看,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表达的是壮志难酬之情。其风格上没有南乡子那样的大开大阖,风格显得婉约。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野 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5. 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B. 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C. 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D. 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B. 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C. 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D. 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答案】15. D 16. C【解析】15D“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颔联写的是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颈联写的是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惆怅、孤寂的情怀。16C“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返”与“归”写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诗人用这种热闹的场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赠 别【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_(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_【答案】 (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解析】(1)考查诗歌中关键词的理解,需要从本义和引申义两方面去做答。“萋萋”的本义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在该句中用来说明水边的秋草长得很茂盛,但是一个“暮”字写出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在这一句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景物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烘托出诗人悲伤的心情。(2)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往往在诗歌的最后一句。首先,从诗题送别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鞋跟维修技术更新分析报告
-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海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题技巧
- 修改后宪法考试题及答案
- 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商务-财经商贸大类
- 小型加油站营销模式方案
- 摩托车座椅防滑处理分析报告
- 房子建筑方案设计图
- 2025至2030智能制药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土石方价值评估报告
- 16-CNC绕线机设置培训资料
- 员工利益冲突管理制度
- 现代控制理论全套课件
- 加油站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模板
- 2023年护理三基考试试题库7000题
-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 办公室卫生值日表
- 小学数独游戏校本课程教材(完整资料)
- 产生你的企业想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