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通缩问题【精选-ppt】_第1页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精选-ppt】_第2页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精选-ppt】_第3页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精选-ppt】_第4页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精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by04保险注:本PPT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回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一直经历着通货膨胀,在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24.1。 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三个重要现象引人注目:物价连续走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1998年3月以来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失业状况严重以及开工不足,下岗”人数从1993年的300万人猛增到1996年的891万人,此后两年分别为1151万人和892万人;GDP增长率下降,,回顾,由此可以判断,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软着陆”以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到了1998年,中国首次经历了通货紧缩,并且一直持续到2002年,通货紧缩又一跃成为中国目前的热点经济问题。,GDP增长率(1990-2002年),通货膨胀率图(1990-2002年),定义解析,所谓通货紧缩, 是减少货币发行量以提高购买力或减轻货币贬值,并引起物价普遍下降的过程. 一般来说,通货紧缩有两个特征, 一是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二是物价持续下跌,再就是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国内与国外的不同论点,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国内的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界定持六种不同观点:物价下降论、货币供应下降论、经济衰退论、衰退伴随论、宏观经济失调论和主动干预论。,我国通缩概况,我国通货紧缩的初始冲击主要来自于民间投资的下降。VAR 结果表明,民间投资是最早出现负冲击的因素(1994年),且负冲击一直持续到 1999年,其中 1998年和1999年的负冲击的幅度较大。 改革开放后,民间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环比增速达到30-40,占GDP的比重从80年代初的4.2 增加到当前的 11-12左右。,我国通缩概况,从民间投资与GDP增长率的变动趋势看,二者的波动轨迹渐趋一致,民间投资对GDP的拉压作用越来越强。纵向比较看,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民间投资增长率高的时期。 通货紧缩期间,许多地区的总体投资水平未见减少,但民间投资水平却发生了明显的下降;1 997-1998年虽然政府投资的增长率出现了急剧的上升,但民间投资的下降趋势到1999年底仍未扭转。,我国通缩概况,VAR结果还表明,民间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紧缩的货币政策, 如“软着陆”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货币政策取向的未能及时调整及信贷政策对民间投资的歧视性;另外投资者的不良预期所导致的投资意愿不强也是民间投资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990-2002年),90年代,我国宏观经济中投资、消费、贸易、财政及金融领域的变化情况如下:,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在这段时期虽然不断增长,但有效需求却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体制性与政策性因素引起,即社会经济利益矛盾与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仅从消费需求看,一是在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及时到位,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改革导致了对未来预期的恶化,人们有钱不敢花;,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二是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迫切需要调整,“有钱的人该买的都买了,没钱的人想买也买不起”,收入差距扩大是形成消费“断档”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消费环境改善缓慢,不仅“乱收费”屡禁不止,过去在短缺环境中形成的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规定仍严重制约着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普遍的过剩与紧缩特征。,产品过剩 价格下跌,1998年时,几乎所有的重要物质产品价格都呈不断下跌趋势。国际石油价格从1997年起就一路下滑,1999年初曾跌破10美元桶的30余年来的历史低点。在农产品国际市场上,1998年末时小麦、玉米的价格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在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上,1998年铜价下降28,铝价下跌23,镍价下跌40,锌价下跌38。,产品过剩 价格下跌,在传统物质产品全面过剩的同时,高科技产品也出现了明显的过剩态势。1998年是世界计算机产业进入90年代以来价格下滑与销售疲软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其中全球半导体芯片的市场销售额比上年下跌了9。,物价的连续走低,中国早已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外部需求低迷不仅导致了出口不振和外部供给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且不断下滑的外部市场价格实际上形成了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巨大压抑。1998年,在价格不断趋降中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比1997年增长了689,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的实物销售量并未减少。物价的连续走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强大的外部竞争价格牵制的结果。,物价的连续走低,这段时期货币供给偏紧,同时“以货求币”的人增多,单位货币的内在价值上升,物价就跌。,“以货求币”,“以货求币”的人数增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存量资产普遍“缩水”。由于市场价格普遍下降,企业的资产价值实际上也在不断降低。二是资本收益率不断下降。三是增量资金找不到有利的投资领域。由于这三个原因存在,投资者纷纷从持有实物资产转向持有现金资产。与此同时银行有钱贷不出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资本从投资领域不断退回到一般货币形态的现金。这种现象叫资本紧缩。物价下降和钱更“值钱”,这仅仅是现象,资本紧缩才是本质。,银行信贷与投融资体制,另一方面,银行的信贷收缩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建立在企业对银行负债的基础上,当企业负债达到一定程度,面对过剩的市场形势,银行出于风险的意识,将自动收缩信贷.这时企业则因为盈利的大部分被银行利息所占有,利润率下降而出现预期投资意愿下降.二是投融资体制方面的原因.随着银行体制的改革,银行贷款越来越谨慎,出现了惜贷现象.同时非国有银行并没有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使许多非国有经济得不到贷款,投资乏力.,模型分析,对自98年出现的通货紧缩的分析,模型分析,由于固定投资额,消费总额和净出口增长率总和的下降(主要是净出口额增长率的大幅下跌)导致IS-LM模型中IS曲线向左平移,模型分析,由此导致的结果AD-AS模型中AD曲线向左平移,有效需求下降,价格下降,产生通货紧缩,模型分析,对政策分析:价格下降,使M(s)/P曲线向右平移,而政府相应增加M2的增长率,增加其右移幅度。,模型分析,从而使LM曲线向右平移,模型分析,在IS-LM曲线模型中,LM右移,将导致产出增加,利率下降。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增加固定投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使IS曲线右移,保证产出稳定增加,利率下降(鼓励投资),政府采取的反通缩政策,从1998年增发1000亿国债和加大对社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力度起,中国的反通缩政策正在不断趋于完善和渐成体系。一是从一般地增加财政负债与加大财政支出转向运用货币手段与降低财政发债成本相结合,例如连续降息;,政府采取的反通缩政策,二是从非区别化地刺激消费转向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相结合,例如开征利息税;三是从单纯地鼓励人们增加开支转向与促进收入增长相结合,例如为公职人员加薪和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费标准;,政府采取的反通缩政策,四是从简单地增加政府投资转向利用财政资金带动民间投资、从强化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与结构调整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密切结合,例如财政技改贴息;五是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对出口的扶持,例如提高多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政府采取的反通缩政策,六是在努力调动居民金融资产存量的同时大力开拓信用资源,例如发展消费信贷;七是在启动信贷消费热点上更密切地把推进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体制性障碍结合起来,例如改革住房制度和开放住房二级市场等。,政府采取的反通缩政策,在政策不断完善和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外部环境也出现了趋于改善的势头。表现在:一是世界与亚洲经济均呈现增长加速的态势二是部分重要物质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出现止跌回升,甚至大幅上扬的局面。三是随着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资本重返亚洲的趋势已经出现。,政府采取的反通缩政策,在政策作用和外部形势好转的影响下,从1999年年中起,国民经济运行中通缩缓解迹象已经悄然出现。5月,外贸出口转为正增长,7月的增速达75,8月更跃升为178。7、8两月,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的下降幅度呈现出缩小态势。与此同时,市场销售出现回暖势头,6、7、8三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分别为44、56和60。,排名不分先后主讲人:吴畅明(04302014)整理分析及制图:巫雨农(04302013)、张昌磊(043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