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基础巩固1.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为此,中央采取的相关措施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建立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答案:C2.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5亿吨增长到1984年的4.07亿吨。农业生产实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推进B.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乡镇自办企业的兴起答案:C3.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年份粮食产量(斤)人均口粮(斤)人均分配收入(元)交售粮食(斤)197635 000230321979132 300800200多30 000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属于“根源”,D项与粮食增产没有直接关系。答案:C4.下图反映了1983年初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状况。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是发展当今农村经济的最佳范式D.起到了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作用解析:题干图片信息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包产到户C.发展外向型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6.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答案:A7.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有可能比喻()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答案:D8.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的协议书(1)上述图文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成为哪一制度的特征?(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一现象的本质及其重大影响。参考答案:(1)现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秘密实行包产到户。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本质: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重大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二、能力提升1.1984年底,全国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离,建立了9.1万个乡(镇)政府,同时设立了92.6万个村民委员会。发生这一变革的历史背景是()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广泛实行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首次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农村人民公社完成政社分离,建立村民委员会,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关,故C项正确;政企分开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C2.1978年10月,广东省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规划设想的报告。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这一报告()A.是广东省落实中央改革开放决策的体现B.与南方谈话有关C.揭开了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序幕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解析: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南方谈话发表于199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揭开了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序幕”与材料“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相符,故C项正确;深圳、珠海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揭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与“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析: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推动,城乡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国家采取措施,允许个体工商户长途贩运,这促进和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与劳动生产率无关,排除A项;城乡人员交流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市场经济新格局是1992年以后建立的,排除D项。答案:C4.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781997年,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增加很快,这是乡镇企业崛起与发展的结果。其他三项与中小城市的增长无太大关系,故选B项。答案:B5.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其从1927年开始的年度人物评选具有世界影响力。邓小平就曾两度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当选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材料二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1)简要指出材料一中“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的事件及其重大意义。(2)材料二中邓小平“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主要包括哪些重大措施?参考答案:(1)事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