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词人_李煜词的艺术特色_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doc_第1页
南唐词人_李煜词的艺术特色_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doc_第2页
南唐词人_李煜词的艺术特色_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doc_第3页
南唐词人_李煜词的艺术特色_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5卷第 1期2011年 2月白城 师范 学院学 报Journa l of B aicheng N orm a l Co llege南唐词人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王岩, 刘艺虹V o .l 25, N o. 1F eb. , 2011(白城师范学院 中文系, 吉林 白城 137000;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摘要: 五代时期有几个跟花间词派同时而稍晚的词家, 集中在当时南唐的首都金陵,这就是一般学者所称的 南唐词人 。在众多的南唐词人中以南唐后主李煜的成就最为显著, 他的词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并使内在的真情实感与外界实物实景具体地完美融合, 创作出了鲜明的形象和美好的意象, 从而使其词拥有了长传不衰的艺术魅力。本篇分别就李煜词的情感特征、意象组合进行了解读, 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了解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关键词: 李煜词; 情感; 意象中图分类号: I207. 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3118( 2011) 01-0065-05李煜 ( 937- 978), 字重光, 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他工书, 善画, 洞晓音律, 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 975年, 宋灭南唐, 他率众肉袒出降, 与子弟等四十五人被押解北上汴梁, 于明德楼下白衣素冠谢罪, 此后过了三 年囚徒般的生活, 最终于 978年七夕节的那一天被宋太宗毒死。诚然, 李煜是一位失败的国君, 但他却是一位成功的词人。他有很多词作, 至今流传不衰, 千百年来, 引起了古今众多人的情感共鸣。从他的词中, 我们不难发现,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便是他常常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胸襟, 让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像开闸的流水一般自由地奔涌。因此, 李煜的词以真挚的感情、丰富为主线, 意象清晰, 显豁。的倾泻而下的涧流, 经过蜿蜒的涧曲, 它自会发为撩人情意的潺溪, 经过陡峭的闪避, 它自会发为震人心魄的长号, 以最任纵, 最纯真的反应来映现一切的遭际。 是的, 这种真挚的情感在李煜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在前期宫廷的享乐中, 还是在后期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里, 都能感觉到他作品中的这股浓浓的, 扑面而来的情意。我们细读李煜的作品, 会发现其感情的特征主要有两方面。1 感情真挚, 言情坦直。一是极言奢华的享乐, 二是抒写亡国后的感受。李煜词的风格以南唐国亡为界, 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作品, 也就是亡国之前, 词作所体现的风格主要是奢华的享乐和男女之间缠绵的情事。后期, 也就是亡国后,一、真情无 改是词心李煜词的 情感特风格骤变, 由原来那种极言享乐的投入转写为对江征李煜是一位纯情词人。王国维认为: 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这也。 这充分地说明了李煜的词, 字字句句都浸透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嘉莹认为 他写词时宣泄的情感如同因地显形, 姿态百现收稿日期: 2011 - 01- 02山易主, 物是人非的悔恨。前期、后期的词作在风格手法, 情感表现上都不一样。但是, 有一点却是一致的, 那就是词人真挚的情感流露。李煜前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对奢华享乐的描绘, 可以说, 这时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是有充分享作者简介: 王岩 ( 1983), 男, 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研究方向: 语言文化、古典诗 词意象; 刘艺虹 ( 1962), 女, 浙江长征职 业技术学院文秘教研室教师, 博士, 研究方向: 中国古典文学。65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乐的机会的, 他也完全没有浪费这种机会和场合。如他在 浣溪沙 中写道: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波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嗅蕊, 别殿遥闻箫鼓奏。太阳, 已经升得很高了, 却仍然要往金色的香炉中添香, 暗示着昨夜就已经开始的狂欢仍然要持第 25卷 第 1期第一首据说是李煜与小周后的私通之作。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通篇词通过直接的动作和间接的环境渲染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得十分细腻, 抒发了女子的大胆率真, 具有李煜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首写的是李煜对已亡的大周后的钟情怀念之作, 表达了李煜对大周后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续, 舞酣酒恶 两句也充 分地印证了这 一点。在春乐演奏之时, 想到了大周后生前与自己的情感依旧要喝、要唱、要跳、要 把酒言欢 , 这种放纵的享乐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结尾处, 别殿传来的箫鼓声则说明这种奢华绮靡, 彻底放纵的风气是具有普遍性的。正所谓 上 梁不正下梁歪 , 不光是皇帝, 整个统治阶层几乎 都沉醉在这极 端的享乐之中。他还有一首 玉楼春 , 也在写享乐的生活:晚妆才了明肌雪, 春殿嫔妃鱼惯列。凤箫声断水云闲, 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踢清风月。美人如雪的肌肤和嫔妃鱼贯般的排列, 已经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但这时又传来了 声断水云闲 的箫声, 又给我们增添了听觉上的愉悦。和着霓裳羽衣曲的舞步更加把这种享乐抒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还不算, 在春天的勃勃生机中,词人醉卧在阑干之侧, 借着微醉, 使自己郁结的情绪得以舒缓, 从而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一种享受。在视觉、听觉、感觉的三种享受后, 作者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它摒弃花烛, 却要踏月归去, 他要体味的是另类的趣味, 别样的境界。他要感受水银般的月光,听那马蹄的得得之声随风而去。作者真是将这种享乐写到了彻底、写到了极致、写到了无以复加, 从而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李煜的词作中还有很多描写男女之间缠绵的情事的, 虽然其中不免有一些作品有些轻佻, 但也从一 个侧面体 现出了作 者言情的 坦直, 如 菩萨相通。而今, 物是人非, 自己难免产生一种悲伤的心绪。宴会结束, 人去屋空, 对佳人的思念只有在那魂迷的春梦之中了。此首词抓出了男女之间的眉来眼去 , 将情事写得十分的露骨, 从中也表现出了李煜言情的坦直。下面我们来看看, 体现李煜真情感的第二个方面, 那就是抒发亡国后的感受。国亡之际李煜做了阶下囚, 特别是他被俘到汴京以后, 这种亡国之感便愈加明显了。从终朝 宴乐, 尽日 笙歌的乐园到此中日夕, 只以泪 洗面 的 囚室, 人生遭 际的转换, 带给了后主彻心的痛苦和悲怆! 处境和生活的改变促使他词的创作走向了全新的局面, 无论是思想内容, 还是艺术技巧, 都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适应这样的生活境况和这样的思想感情, 词的情境氛围也一下子从热烈明快, 千娇百媚及凄清幽美,婉转缠绵变为悲怆忧愤和强烈激荡。主宰词的意象也与之相 适应而发 生变化, 触目可 及的是 泪垂 , 肠断 , 寒雨 , 落花流水 等极言人生愁苦和引人悲怆的意象。即使有旧时家国、宫院, 然而也是梦中的 千里江山 ; 即使有 金锁 , 却是被沉埋了的; 虽也有 珠帘 , 却是长垂不卷的; 虽也有春花秋月, 却只 能引起令人不堪 的对往事的回忆。何等的萧条肃杀! 词中的人生感慨和怨愁也起了质的变化, 往日的对思人怀旧的点滴片断的哀愁; 后期则变为了如杜鹃啼血, 孤雁于长空般的唳哀。因而作为亡国后的词, 境界更大, 感慨更深, 气力也更充沛, 势如瀑布腾空, 飞流直下。蛮 :2 感情丰富自 然感发之情、江山社稷之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 叫郎恣意怜。悲。李煜词, 包含着作者诸多的情感体验。具体说来主要有, 自然感发之情和江山社稷之悲。首先我们来看看自然感发之情。 文心雕龙铜簧韵翠锵寒竹, 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里有一句话 物色之动, 心亦摇焉。自然物的些勾, 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 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 魂迷春梦中。66微动静, 普通人并不 予以关注。可 是对于李煜而言, 他对这些自然的些许变化, 是十分敏感的, 而且南唐词人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越到生命的最后, 这种敏感的程度就越深。我们在这里举两首词来说明:第一首是 捣练子令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整首词的意境总的说来是凄冷的, 所写的景物主体也只是几声时有时无的捣衣的寒砧。捣衣的声音如果放在平时可能并不会给人以这样凄冷的感受。但是在空旷的庭院中, 在清冷的月色下, 在呼啸的寒风中, 万籁俱静下的这断续的砧声, 便足是词人对此时的人生境遇的无可奈何的感慨: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是对自己所处环境进行思索后的否定;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是对自己以往人生历程的评价, 同时也是对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却还心存挣扎之念的嘲笑和悲悯。无论是真率的坦言, 还是丰富的情感体验, 对于一国之君而言, 如此细腻真挚的真情感受实属少见。当这种自由起伏的感情融入到他词中的时候,便会让人们感受到李煜那种强烈的涌动, 起伏如潮的深厚感情。以让主人公毛骨悚然, 心惊肉跳, 从而夜不能寐了。第二首是 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 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 不放双合二、风雨无情葬好春明胡应麟 师 薮 中 说:李煜词的意象组古 诗之 妙, 专 求意眉时暂 开。绿窗冷静 芳香断, 香 印成灰。可奈情怀, 欲睡朦胧入梦来。庭前开满的荷花本已令人眼花缭乱, 而天空这时又下起了蒙蒙的牛毛细雨, 使得词人本已不安的心绪更加的烦乱, 于是主人公双眉紧锁; 郁结的心情无法得以舒缓, 绿窗冷静, 香印成灰 , 唉! 今夜又将是带着忧愁入梦了, 更加深化了整首词的伤感情绪。接下来, 我们看看江山社稷之悲。从一个放纵享受的小皇帝, 一下子沦落为失去自由的阶下囚。李煜内心的情感反差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在此, 我们要说的只有两点: 一是李煜词中的亡 国之痛,已不再只是一己的身世之感, 已具有了高度的概括性, 具有了引人共鸣的 力量。二是李 煜此时的情感, 在有的词中已扩展, 升华为对于整个人生的一种无奈、怀疑和悲悯。关于第一点, 他的名作 虞美人 可以充分的说明。这首词无疑是写亡国之痛的, 但是它已经不是李煜个人的事了, 它 本身已经具有 了概括的力量, 能够引起所有亡国遗民的情感共鸣。关于第二点, 我们可以用 乌夜啼 这首词来印证:林花谢了 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 来寒雨 晚来风。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如果单写林花开谢, 那就只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 并不稀奇。但后边有了 无奈 的字样, 这样便使原来的客观的物象一下具有了主观的色彩, 那就象 。我国的古典诗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要在有限的字数里, 尽可能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展现出一定的情景氛围。这就要求诗词创作既善于通过形象思维, 运用熟练的技巧把客观物象与主观心意结合起来, 构成各种各样的意象, 能选择、铸造恰当的语音, 言简意赅, 辞约义丰, 达到含义无穷或意在言外的效果, 为主题服务。细读李煜的词,我们发现, 其意象构成是和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密切相连, 是随着他本人的命运遭际、思想感情的大起大落的变化而变化。亡国前后生活体验的迥然不同, 必然影响他对事物选取的态度, 影响他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 因而词的意象也各具风采, 耐人寻味。李煜前期的词主要是写其帝王生活的, 有欢娱、有爱情、有离别情绪。首先看李煜关于描写宫廷生活和爱情欢娱之词的意象特色。像 菩萨蛮 三首、 浣溪沙 、 一斛珠 、玉楼春 等都是写豪华生活和艳情的。这当是他愉快的帝王生活的写照, 因而构成意象的客体多是那些色彩明丽而 鲜艳的、香 软的物象。如浣溪沙 , 就由 红日 、香炉 、香兽 、 红锦 、金钗 、花蕊 、 箫鼓 及美女、宫殿等物象来体现其意象的。从视觉上看, 其色彩非金即红, 明亮夺目; 就嗅觉来说, 可谓飘香溢馥; 而听觉则更为热烈而欢腾。正是这一系列明快艳丽的意象群, 使全词充满了富贵豪华的基调, 加浓了宫中那种声色迷人、风情旖旎的氛围, 宣泄了作者对这种豪华生活的迷恋和沉醉之情。再看写歌女风情之作, 如 一斛珠 :晚妆初过, 沉檀 轻注些儿 个。向人 微露丁香67白城师范学院学报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罗袖衣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 兰嚼红茸, 笑像檀郎睡。此外的几首写宫廷宴乐及男女欢愉的小词, 如菩萨蛮 , 其意象莫不以红色金色为色彩主调, 以富丽香软为形状特征, 以使人愉快陶醉为主要情感倾向, 并由此构成意象及其组合体, 表现出一个帝王之家豪华热闹的氛围, 从而揭示了李煜留恋沉迷于这种富贵豪华生活的内心世界。李煜身为南唐皇帝, 经常纵情于歌舞声色, 在珠围翠绕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但随着北宋压力的增大, 现实生活构成的威胁日渐惨重, 这在他心中不能不留下强烈的忧患。如 捣练子 (深院静 )一首, 就委婉而深沉地表现了一种相思之苦。通词只有 27个字, 但字面上多展现的却皆是足以引动离怀别感的天气和环境意象, 如静院, 空庭, 冷风飒飒, 寒砧断续, 月照帘拢, 以及面对长夜 而无可奈何的不 寐人。显然, 这样的意象既是优美的, 又是清寂的, 而所造就的那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则把不寐人的离愁别绪在小小的篇幅里 表现得十 分强烈。又如 喜迁莺(晓月坠 )、 采桑子 二首、 柳 枝 、 谢新 恩 二首、阮郎归 等词, 也多是愁中带闷、清冷悠远的意象组合体, 有斜月残日、微云细雨、清秋黄昏之类的建筑物意象; 有芳草落花, 远天寒雁之类的动物意象; 有深院空庭之类的建筑物意象, 以及蓬发, 残妆, 香灰, 羌笛, 泪衣, 肠断等等人态和物态的种种意象。与那些写欢愉 之作 浣 溪沙 相 比较, 从天气意象看, 再没有艳艳红日, 而代之以秋光残阳, 细雨黄昏, 色调则由明快转为凄清冷漠, 从植物、饰物意象看, 那些堂皇富丽的金炉香兽, 鲜花晓妆消失了, 而代之以落英香散, 残妆空院, 从而使气氛变得落魄而阑珊。正是这一系列的变化了的意象群, 既很好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悲伤苦闷, 又使词独具艺术魅力, 能感动读者, 引起共鸣。当然, 这时的凄苦烦扰, 离愁别恨, 比之亡国后的铭心刻骨之恨, 虽说只能是淡怨清愁, 但却已是幽远缠绵, 感人至深。李后主的词作, 当推其亡国之后臻为上乘。具体来说, 李煜后期词的意象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为概括性极强的、以一当十的泛指意象,如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68第 25卷 第 1期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的家国、山河、南国以及无限江山等, 开阔了词的境界。至于凤阁龙楼、雕栏玉砌、玉树琼枝、春花秋月等, 也绝非定指一时一地或某一具体的殿堂楼宇、草木节气, 而是泛指整个国家, 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和自然变迁的规律。可见意象的意义宽泛的多了, 无一是眼前的具体实景, 所展现的氛围情景, 也不再是富丽堂皇, 而是苦恨悲慨了。其二, 如 望江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如春风!是梦中或忆中的虚景意象, 虽表现为具体的一事一物, 无奈只是幻影。闲梦中的上苑春光、车水马龙、小船管弦, 向往中江南 的千里江山、玉楼瑶殿, 热闹繁华, 已是可望不可及的梦中之物了。其三, 如 相见欢 :无言独上 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是为数不多的状眼前之景的实境景象。诸如小楼深院、梧桐苔藓、寒雨落花, 以及流不完的眼泪之类。综观这三类意象, 我们发现, 所有的虚境和泛指之境所组成的意象群, 皆表现为阔大豪华, 热烈明朗, 而其囚徒的处境、难堪的心情却是令人十分悲戚的。正是这意与境的不和谐、情与物的巨大反差, 才造成了如此神奇的艺术魅力。而意象外延的宽泛性, 更把具有通常意义的家仇国恨输入于读者的感言, 引起联想, 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同情心。可以说无论是帝王显贵还是布衣平民, 都可以进入词境, 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体验来和泪读之, 含情赏之。应该说, 李煜前后期词在艺术上是有一致之处的, 它的结构设计都十分的巧妙, 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出; 更重要的是, 它的意象选择得非常精心, 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 从而使其词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结语李煜作为一个失败的皇帝、成功的词人, 他的创作态度及词中美好的意境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无法人为的去驱除掉的, 因此, 我们可以说,李煜词作的意境是优美的, 意象是独具一格的。而南唐词人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独特、完美的意象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是可以超越整个时代的。这一点正是李煜本人在词的发展史上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参考文献: 1黄拔荆. 中国词史 M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2章培 恒, 洛 玉明. 中 国 文学 史 M . 上海: 复 旦 大学 出 版 社,2004.社, 2004. 4詹安泰. 李煜词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5王延陵. 唐宋诗词鉴赏集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6谭德晶. 唐诗宋词的艺术 M .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1. 7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 (六 )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8宋词鉴赏词典 M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9朱东润. 历代作家作品选 (中篇第一册 )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10中华诗词 M .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3 荆力明. 中国文 学史 ( 唐宋文 学史 ) M . 西 安: 太白 文艺出 版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I Yu s C i PeotryEmotions and Images of LI Yu s C i PoetryWANG Y an, LIU Y i- hong( Ch 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 Departm en,t Baicheng N orm a lU niversity, Ba icheng 137000)Abstract: There w ere a few C i Poets in F ive Dynasties, w ho lived sim ultaneously w ith School of H ua JianSchoo ,l they gathered in Cap ita l Jiling, th is is the so - called Southern Tang C iPoets, am ong w hich H ou Zhu LiYu w as the m ost outstanding one, he blended h is em otions in h is C ,i and m ade the internal em otion connectedw ith external live im ages perfectly, and created d istinct figures and beautifu l im ages. A s a resu l,t h is C i poetrybecam e everlasting w ith artistic charm. This paper com prehends LiYu s C i Poetry on the basis of em otional fea-tures and im ages g roups, so that the readers can understand sty le o f h is C iPoetry better.K ey W ords: L iYu s C iPoetry; em o tion;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