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加餐练|1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 d明成祖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受到过相权的制约,但是在某个时期皇权高度集中,皇帝一人独尊,相权完全被打压下去,这个时期应该是明朝丞相制度废除之后,故c项正确,排除d项;a、b两项所处时期宰相存在,排除。2史学家郭廷以说:“中国真正的君主专制政治,形成于明。”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是()a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 d利用宦官牵制内阁解析:选a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是在废除丞相后,再也没有任何权利可以制衡君权,故a项正确;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涉及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是明中叶以后的一种现象,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强调的不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项错误。3“洪武皇帝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处理国家大事。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选a“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繁多的政务,没有实际权力,故a项正确。4王其榘认为:“明代的内阁,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材料表明()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内阁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一致d内阁拥有草拟政令的权力解析:选a材料认为明朝内阁是皇权附属物,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与丞相地位等同,b、c、d三项说法错误,故排除;5明代嘉靖中期,内阁官员“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宰相,压制六卿(六部尚书)矣”。这表明当时()a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b内阁严重威胁皇权c内阁与六部互相牵制d内阁官员权势很大解析:选d材料“压制六卿矣”说明阁权上升,六部权力受到制约,但不是使六部从属于内阁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其权力的大小完全在于皇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六卿牵制内阁的信息,故c项错误;据材料内阁官员“遂赫然为宰相,压制六卿(六部尚书)矣”可知,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故d项正确。6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列图示正确的是()解析:选b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主要是议政处、内阁、南书房,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故选b。7“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解析:选a材料“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故a项正确。8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皇帝军机大臣人数乾隆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嘉庆、道光、咸丰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同治五至六人光绪76.5%的时间四至六人a.权力稳固 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 d保密性强解析:选c军机处属于皇帝处理政治事务的中枢机构,权力是否稳固取决于皇帝,故a项错误;军机处机构简单,没有官衙,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军机处大部分时间只有46人,说明人员精干,联系所学可知军机处有官无吏,军机大臣把皇帝政令直接传达下去,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军机大臣人数变化,没有涉及保密程度,故d项错误。9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制皇权解析:选b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专制,与加强对地方控制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可知军机处对皇帝处理的政务在限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表明了效率之高,故b项正确;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但无决策权,对皇帝旨意,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使一切大权集皇帝一身,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排除。10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这主要表明()a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 b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解析:选c密折陈奏,取消了内阁等许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宫廷决策的效率,同时也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故c项符合题意。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材料二: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清帝国的军机处,第一次有效地提供了一个管理大国的中性的、非政治化的行政工具,既大大提高了行政的效率,又避免了其本身成为权争主角的历史怪圈。摘编自白彬菊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材料三:从皇帝对待宰相和官员的礼仪,可以看出宰相地位和权势的变化: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摘编自孟凡明等从宰相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罢相”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废除这一制度的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机处令清政权延长寿命的认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皇帝设立和废除宰相制度的共同目的。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认为丞相是朝代灭亡,朝政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废除了宰相制度,其本质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第(2)问,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认识到,由于军机大臣没有固定的权力和任期,这就避免了权力的争夺,有利于稳定政权,同时军机处的工作又非常的保密及时,提高了效率。第(3)问,从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别体现为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秦朝设立宰相,明朝废除宰相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答案:(1)原因:朱元璋认为丞相是朝代灭亡,朝政动乱的主要原因。实质: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表现。(2)认识:军机大臣无定位,无定期,避免权力争夺,稳定政权;军机处的工作是当日事、当日毕,保密性强,提高行政效率。(3)特点:皇权至上;等级森严。共同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课后拔高练|1(2018北京卷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的废除与设置,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说明其权力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加强皇权的措施,并未涉及对地方的统治,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仅仅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并未获得宰相职位且清朝已经废除宰相,故c项错误;军机处由废除到重新确立,说明适应了当时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2(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选a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宦官是否参与决策,故d项错误。3(2016全国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选b巡抚虽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项错误;明初地方分设三司,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而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被削弱,故c项错误;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故d项错误。4(2014全国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选b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的设立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到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