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8吉林东丰三中高一期末)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d从纷繁的事务中解放了出来解析:从材料中的“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可知,唐太宗注重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a项正确;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分割相权、强化皇权,b、c两项错误;唐太宗作为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不可能从纷繁的事务中解放出来,d项错误。答案:a2(2018全国卷)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答案:c3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a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权与财权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枢密院设立后,主管军事,中书门下则只管行政,达到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中书门下不管财政,管理财政的是三司使,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4汉昭帝时,大司马霍光辅政,霍光对当时的丞相田千秋宣称:“始与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俱受先帝遗诏,令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这反映了当时()a决策和执行权的分离b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c二人分掌内政和外交d大司马不如丞相权力大解析:从材料中的“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可知,汉代自汉武帝以后,丞相的决策权被削弱,变成执行机构,而大司马负责决策,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不能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外交,c项错误;大司马负责决策,丞相负责执行,不能说大司马不如丞相权力大,d项错误。答案:a5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分化事权b培植亲信c频繁换相d重视法治解析: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体现了分化宰相事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频繁换相,故c项错误;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北宋通过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不是培植亲信,故b项错误;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是为了分化宰相事权,加强皇权,不是重视法治,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昆明黄冈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d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解析:世官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军功授爵制的选官标准是军功大小,察举制注重品行才学,九品中正制按门第声望选官,科举制按考试成绩决定取舍,d项正确。答案:d7(2018陕西西安一中高一期末)“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这“贡士之法”是指()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从材料中的“秀才”“明经”“进士”可知唐朝的“贡士之法”指的是科举制。答案:d8(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a太尉b太守c刺史d丞相解析:太尉掌管军事,排除a项;太守掌管地方行政,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丞相主管行政事务,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材料二: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规定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包括其子弟)、地方豪强有无“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唐代规定,监察官则主要察官人善恶;察户口流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等。材料三:汉文帝时,发现“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监督御史”;而唐代则规定尚书仆射对于“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金代规定“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材料四: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实行的监察制度及其职能。(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监察官职责的不同。(4分)(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监察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4)材料四中,提出了什么原则?(2分)(5)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对今天有何借鉴作用。(6分)答案:(1)监察制度及职能: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并“掌图籍秘书”,参领机要,下设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职;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对郡实行监督。(2)不同: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还对地方豪强进行监察,监察内容侧重于吏治腐败和残暴。而唐代加强了对发展经济、选拔人才、冤假错案的监察,体现了对民生的更多关怀。(3)特点:实行双重监察,即对监察机关要加强监察。体现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与成熟。(4)原则:选拔“端劲特立之士”即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担任监察官员。(5)积极作用: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调整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