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二课时.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二课时.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二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那么每一个故事的之间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二、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三、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考问题: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 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课文第三自然段: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3、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用处?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4、阅读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动词。(捧、退、靠、举、撞等)5、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他要求举行典礼,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造成这样一种声势,让世人都知道秦与赵国以城换宝;另一个就是拖延时间,好派人把和氏璧及时送回国。6、仔细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蔺相如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机智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学生自由发挥)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齐读1115自然段,思考问题:1、“瑟”是什么?“缶”又是什么? 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2、谁提出渑池之会?为什么提出?秦王提出渑池之会,目的是为了报复。3、赵王决定怎么做?赵王决定由蔺相如陪同前往赴约。4、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叫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表示秦赵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赵国。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也叫人记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5、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与机智?第13自然段中的最后三句话。6、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