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监测与操作_第1页
院内感染监测与操作_第2页
院内感染监测与操作_第3页
院内感染监测与操作_第4页
院内感染监测与操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内感染监测与操作 孙学民 2013年,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又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和医院环境等。 2、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贮菌库(皮肤、鼻咽口腔、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群或外来的定植菌。在医院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二 、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可发生在与医院相关的人群中,如门诊和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探视者等均可发生。,三、医院感染的对象,1、手的微生物监测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 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遍(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 (cm2) 计算。,四、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1ml采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放35温箱内2448 h计数菌落。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2)( cfu:是菌落形成单位,将稀释后的一定量的菌液通过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菌落。 就表示每毫升菌液中含有多少单细胞。),卫生手消毒:10 cfu/ cm2外科手消毒: 5 cfu/ cm2一般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洁净手术室、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室、骨髓移植室、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ICU、烧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母婴同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果判定,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 h内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30 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采样方法:用9cm直径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将平板盖打开,把盖子扣在平板的边缘上,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每个被监测的房间菌落数以平均数计算。,3、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平板置37温箱内培养24 h 计数菌落。 结果计算:,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 GB15982-2012,1. I类区域-洁净手术室(分成4个等级):I特别洁净手术室手术区0.2个/30min90皿,周边区0.4个/30min90皿 ; 标准洁净手术室手术区0.75个/30min90皿,周边区1.5个/30min90皿;一般洁净手术室手术区2个/30min90皿,周边区4个/30min90皿 ; 准洁净手术室手术区5个/30min90皿 ;2. 类区域: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3. -IV类区域: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新规范的检测单位复杂,分别为:XXcfu/(5min直径9cm平皿)、XXcfu(15min直径9cm平皿)、XXcfu/(30min直径9cm平皿)。不同的区域采样时间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参考范围也不相同的。所以,在送检的空气平板上必须标明采样的地点和时间。(原参考范围: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 m3,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 m3,类区域 细菌总数500cfu/ m3),a、层流手术室采样布点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 高度上。 层流手术室空气监测细菌菌落数,以沉降法为标准:级特别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0.2个/30min;周边区是0.4个/30min ;级标准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0.75个/30min;周边区是1.5个/30min 级一般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2个/30min;周边区是4个/30min 级准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5个/30min;周边区是5个/30min 。,层流手术室空气监测,b、 层流手术室空气监测细菌菌落数卫生标准(表),c、百级手术间每间至少需要平板13个,暴露时间为30分钟。,手术区,周边区,d、千级手术室每间至少需要平板5个,暴露时间为30分钟。,手术区,周边区,e、万级手术室,每间至少需要3个,暴露时间为30分钟。,手术区,周边区,f、 层流手术室空气监测沉降法空气采样选择平皿数(表),非洁净手术室、骨髓移植室、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ICU、烧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 直径9cm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 直径9cm平皿)。 致病菌指: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重点关注:产房、烧伤科、新生儿科,用血平板进行检测。,结果判定,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请抽取被检样品5ml送检醇类和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作稀释液。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液需在肉汤内加入0.1%硫代硫酸钠作稀释液。季铵盐类消毒液需在肉汤中加入3% Tween 80和0.3卵磷脂作稀液。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Tween 80作稀释液。,4、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的微生物学监测,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分别取1ml采样液放入2只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将平板放37温箱内培养48 小时计数菌落。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使用(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不宜再用。,a、 所有蒸汽和环氧乙烷气体的灭菌器至少每周1次用活芽胞杆菌作灭菌效果评价,干热灭菌每月监测1次。采样时间:与被消毒或灭菌物品同时监测。布点方法:小型灭菌器选1个包装物品放入指示剂,置最底层中央;中型灭菌器选3个包装物品放入指示剂,上层中央放一个,下层前后各一个;大型灭菌器选5个包装物品放入指示剂,上、中层中央各放1个,下层前、中、后部各放1个。监测方法:采用卫生部批准的化学指示剂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 7953、ATCC 12980或SSIK31株)作为生物指示剂 。,5、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b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与被消毒或灭菌物品同时监测。 (2)监测方法:用环氧乙烷灭菌指示片 ,其由红色变 成蓝色表示灭菌完全。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作为生物指示剂。,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值的测定: 1、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按说明书操作,将测定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指定有效期内)探头置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1m的中央处,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值。其中30W直管型紫外灯新灯管辐射强度值90微瓦秒/cm2,使用中辐射强度值70微瓦秒/ cm2; 15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值200微瓦秒/cm2。70微瓦秒/cm2。,6、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2、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法(四环R牌)【性能与原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由紫外线光敏色块、标准色块和卡片纸组成。 紫外线光敏色块以涂有聚乙烯膜的卡片纸为片基,将对波长253.7nm的紫外线敏感的化学物质和辅料均匀的涂布于片基上制成涂料卡,并粘贴在卡片纸中央制成。标准色块的辐照强度值分别为90微瓦秒/cm2和70微瓦秒/cm2 ,印制在紫外线光敏色块的两侧。受到规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后,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使用范围】检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值( 90微瓦秒/cm2和70微瓦秒/cm2 )是否达到使用要求。用于紫外线辐照强度值的日常监测,以便了解紫外线灯使用情况和及时进行更换。,【使用方法】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n。受到规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后,卡片纸中央的紫外线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快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辐照强度值是否达到使用要求。使用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