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案(必修3)_第1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案(必修3)_第2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案(必修3)_第3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案(必修3)_第4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案(必修3)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b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p84 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1(201711月浙江选考)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f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f )3钱伟长先生曾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 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钱伟长先生的观点强调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c项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d两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4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bc d解析:选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正确;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说法错误;文化典籍的整理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同时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正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p85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b)(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文学艺术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兼收并蓄并不是“全盘外化”,而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不仅不会使民族文化丧失个性,还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吸收。1(201811月浙江选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f )2(20201月浙江选考)发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而发源于西南地区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这主要体现了()a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b异域文化,精彩纷呈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答案:a3(20184月浙江选考)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bc d解析:选a。国家宝藏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等,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符合题意。国家宝藏既讲述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又讲述今生故事,让观众既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又了解人文精神,这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题意。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错误,排除。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并非是通过央视的节目来增强的,错误,排除。4(20164月浙江选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独特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我国许多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为中华文学宝库的灿烂瑰丽作出了贡献。由此可见()a各民族文化因发展程度不同而各具特色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渐趋融合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中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解析:选c。材料强调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故选c。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227(独立成册)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汉字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f )2“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f )3(2020温州十校联考)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t )4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f )5(2020温州十校联考)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就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 f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2 000多年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的观点。这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独领风骚a bc d答案:a7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汉字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c d解析:选a。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正确。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错误。文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错误。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解析:选b。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d错误。9(2020温州模拟)浙江省利用自身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小镇:杭州上城南宋皇城小镇、丽水莲都拥有千年古堰文化的古堰画乡小镇、因秦始皇大将蒙恬制作湖笔而闻名的湖州南浔湖笔小镇通过众多的特色文化小镇,我们看到了()a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顽强生存b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d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解析:选b。“南宋皇城”“千年古堰文化”等,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皇城”小镇、“画乡”小镇、“湖笔”小镇等,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符合题意。a、d说法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中华文化经历过衰微的过程,c说法不恰当,排除。10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选c。题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材料均未体现。11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a混淆了文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的建筑文化“异中有同”体现了b;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非民族性,c不符合题意;d错在“日趋同一”,且材料没有涉及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问题。12(2020嘉兴期末检测)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干脆,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关于雨的不同描写形象地说明了()一方文化决定一方文学地理环境影响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爱情是南北文化的主题a bc d解析:选b。对南北方雨的不同描写反映出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故入选。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排除。夸大了爱情在南北文化中的地位,排除。13柯尔克孜族姑娘的民族舞圣湖之恋,佤族姑娘热情奔放的甩发舞,朝鲜族姑娘婉转悠扬的歌曲金达莱“和谐中华第三届民族之花选拔活动”评选出的56位“民族之花”代表在北京展示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由此可见()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走向世界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 bc d解析:选c。题干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选;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柯尔克孜族姑娘的民族舞圣湖之恋歌曲金达莱”“56位民族之花代表在北京展示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等体现了。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同化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 bc d解析:选a。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不选;中“同化其他民族文化”的说法错误,不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因此符合题意,入选。故选a项。15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c d解析:选a。本题题眼是“旗袍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题眼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当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不同文化应交流、借鉴、吸收,但不可能趋同,错误。16福建的古老剧种莆仙戏是在吸收京剧、闽剧、昆剧等“百戏”精华的基础上发展成的戏曲声腔。该剧种的形成表明()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文化发展方向呈多元化的特点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d发展文化需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解析:选c。莆仙戏是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百戏”精华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体现,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莆仙戏是在吸收其他剧种精华基础上形成的,而非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a排除;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错误;对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d错误。17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a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c传统文艺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d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解析:选b。皮影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说明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b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8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蒙古语,“饽饽”“萨其马”来自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 bc d解析:选a。材料说明了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观点符合题意。推广普通话不能促进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说法错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我们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说法错误。三、综合题19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唐代的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收集了5 000多个药方。两宋时期,设立了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随着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中医药文化的复兴迎来了一次重大机遇。请结合中医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答案:(1)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中医经过历代发展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一脉相传。(3)中医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多种治疗手段、分科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