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对应学生用书p148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字字落实,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不可凭大意去翻译。如直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就需要把“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及判断句式“者也”一一译出,翻译成“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才能说符合标准。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锤炼,要求译文选词精准生动,甚至能再现原文的文采神韵。这三个方面,高考的要求着重在前两个方面,尤其注重第一个方面“信”,也就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所谓“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如翻译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一句,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翻译含有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意译。这类试题在高考翻译题中虽不多见,但我们还是要有这方面的积累。1比喻。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译:天下人像云一样地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地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2借代(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我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例句,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布衣”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也就代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译为“平民百姓”“百姓”。类似的还有“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或剑,“万钟”代高官厚禄等。(2)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例句中“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这里用来指代用丝线和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又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音乐。又如“杏坛”代“教育界”,“朱门”代“富贵人家”,“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争”,“桑梓”代“故乡”,“祝融”代“火灾”,“纨绔”代“富家不肖子”,“明眸皓齿”代“美人”,“笔墨”代“文章”,“而立”代“三十岁”,“杜康”代“酒”,“丹青”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等。3互文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2)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若主人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以下几例类推。(3)通五经,贯六艺。(范晔张衡传)译:贯通五经六艺。这些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组合时,把同一成分放到一起,再翻译。4婉辞委婉,主要是避讳。如把帝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译:生下我才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去世了。例句中“见背”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去世”的意思。我们翻译时就应该把它译出来。5用典(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草率出兵,结果只落得个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例句中,“封狼居胥”是一个典故,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所以应翻译为“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2)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译: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例句,引用了列子汤问中的典故,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1)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译文:_(2)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_(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译文:_(4)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译文:_解析(1)“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2)“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3)“日薄西山”是比喻,需要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虑夕”要意译其义。(4)“下车”“视事”是专用语,需意译;“乞骸骨”是退休的委婉说法,需意译。答案(1)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2)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3)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4)张衡一上任就治理严厉。上任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文:_(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译文:_(3)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文:_(4)纵一苇之所如。译文:_(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文:_解析(1)此处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2)“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3)“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4)“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须把本体翻译出来。(5)“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翻译出来。答案(1)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2)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3)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4)任凭小船随意漂荡。(5)臣活着应当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您的大恩。二、落实文言文翻译三大得分点对应学生用书p150文言文翻译是按得分点赋分的。一个句子的翻译,考生若能译出大意往往就可以得1分或2分,这提醒我们在翻译时任何一个词都不要放过,因为“大意”相较关键得分点要容易。重要命题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这三个得分点在前几节中已详细讲解,此处仅作简要说明。作为得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作为得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固定的句式调到位。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2)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1)重要实词:_译文:_(2)重要实词:_译文:_答案(1)重要实词:就(接近,根据语境可译为“跟随”)、奇(意动用法)、妻(名词用作动词)、资贿(财货,这里指“嫁妆”)。译文: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妆非常丰厚。(2)重要实词:大人(重要名词,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奉承(古今异义词)。译文: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只听从您的命令。【参考译文】渤海郡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漂亮的衣服,戴漂亮的首饰,可是我实在是贫穷低贱,不敢承受这样的厚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只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愿望。”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与鲍宣一起拉着简陋的车子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的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她)修习为妇之道,同乡的人都称赞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关键虚词:_译文:_答案关键虚词:与(同、和)、之(第一个,动词,去、往;第二个,音节助词,无实义)。译文: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伙伴们说:“如果将来谁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1)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解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2)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1)句式类型:_译文:_(2)句式类型:_译文:_答案(1)句式类型:被动句和判断句。译文:在乡里居住(同住一个乡里),竟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的德行修养得还不够。(“见”“也”分别为被动句和判断句的标志)(2)句式类型:被动句和省略句。译文:大家因为这个原因十分尊敬他,争着被他任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争为用”,既是被动句,又是省略句,“为”表被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参考译文】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把酒饮尽。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就强行给人家灌酒。人家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逃跑了。郭解姐姐愤怒地说道:“凭弟弟翁伯的仁义,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竟然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路上,不埋葬,想以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处境窘迫,自己投案,把真实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着他走。只有一个人两脚张开,像箕似的坐在地上,傲慢地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掉那个人。郭解说:“在乡里居住,竟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的德行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啊!”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迫切需要的,轮到他服徭役时,请免除他的徭役。”以后每到服徭役时,多次放过他,县中官吏都没找他。他对此感到奇怪,探究事情的原因,竟然是郭解让人免除了他的徭役。于是,他就赤裸上身去找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个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品行。郭解到别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双方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喝人家的酒,吃人家的饭。大家因为这个原因十分尊敬他,争着被他任用。乡里的少年及邻近县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有很多,门口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然后再作解释)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2)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根)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3)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1)关键实词:_关键虚词:_文言句式:_译文:_(2)关键实词:_关键虚词:_文言句式:_译文:_(3)关键实词:_关键虚词:_文言句式:_译文:_答案(1)关键实词:“累”译为“拖累”;“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良的人;“不肖”,古今异义词,译为“坏人”;“振”译为“振作”。关键虚词:“则”,副词,那么;“且”,副词,将要。文言句式:“一累于物”为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2)关键实词:“请”,请求;“嘉美”,赞美。关键虚词:“以为”是古今异义词,“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他)任命为”。文言句式:“遂请罢钱塘制造局”为省略句,翻译时要加以补充为“(他)遂请罢钱塘制造局”。译文:(他)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3)关键实词:“幸”,宠臣;“侧目”,直译为“斜眼看”,意译为“愤怒”;“交”,轮流;“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书。关键虚词:“所以”,“所”与“以中伤之者”构成名词性短语,“以”,用来;“之”,代词,代指张根。文言句式:“不之罪也”为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翻译时宾语要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上)不罪之也”。译文: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用来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参考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进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他)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张根)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个宅第,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造一个宅第的费用。拿宅第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三、文言文翻译六法对应学生用书p151通过前面的步骤,我们找到了翻译的采分点,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我们可以用上保留、替换、补充、删略、调序、变通六种方法。“保留法”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一般保留不译。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1)保留词语:_关键词语:_关键句式:_译文:_(2)保留词语:_关键词语:_关键句式:_译文:_解析(1)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翻译,同时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思恭以祸福谕”,“(军士)乃止(喧闹)”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2)翻译时,现代汉语仍然使用的“斗志”“钱帛”可保留不译;人名不用翻译;“贾勇”译为“勇猛”,“矫”译为“假借、假托”;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思恭募先登者军士厚赏”。答案(1)保留词语:继勋、朝、契丹、汴、军士、思恭、帅。关键词语:会、谕、祸福、乃。关键句式:“思恭谕以祸福”(状语后置句),“(军士)乃止(喧闹)”(省略句)。译文: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了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2)保留词语:斗志、思恭、军士、钱帛。关键词语:募、贾勇、矫、供、给。关键句式:“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定语后置句)。译文: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参考译文】段思恭,泽州晋城人。凭借祖先的功勋被推荐担任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年间,他的父亲段希尧担任棣州刺史,段思恭辞去官职(回家)奉养父母,(后)奉表章入朝,被任命为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年,刘继勋担任同州节度使,征召段思恭做掌书记。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了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担任眉州通判。当时亡命之徒集结在一起,进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赵廷进因害怕不能抵挡,准备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领驻兵和贼人在彭山作战。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没有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太宗即位,升迁做将作监、泰州知州。(段思恭)因为擅自借官库白银制造器具犯法,又无端以进贡为名,用低价买来狨毛虎皮作为马骑饰物,被通判王廷范揭发。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替换法”即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常见的情况有: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1)译文:_(2)译文:_解析(1)重点是把“生”“喜”“习”“好”“视”“声利”等词解释为“出身”“喜欢”“习气”“崇尚”“把看”“名利”;“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要补充省略的介词“于”。(2)重点是把“出”“知”“誓”“以”“污”解释为“出任”“做知县”“发誓”“因为”“玷污”;“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不以一钱污自”。答案(1)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2)(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梁熙)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梁熙)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补充法”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如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一句中“见”后省略了宾语“景象”,翻译时应该补充完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1)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即日引军分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郅支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汤因让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失客主之礼也!(2)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且尽,恐无以自还,愿与大臣审计策。”郅支单于怒,引兵攻,战不利,遁入城。汉兵围之。(节选自汉书陈汤传)(1)增补词语:_关键词语:_译文:_(2)增补词语:_关键词语:_译文:_解析(1)“无循行”译为“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选举”是古今异义词,译为“推荐、举荐”;“坐”是“获罪”的意思。(2)“罢”是“疲劳”的意思;“度”译为“估计”;“计策”译为“考虑策划”。答案(1)增补词语:(张勃)坐削户二百,会(张勃)薨。关键词语:无循行、选举、坐。译文:司隶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2)增补词语:(我们的)兵来道远,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关键词语:罢、度、计策。译文:(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计也将用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策划。【参考译文】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从小喜欢读书,博学通达,擅长写文章。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好,认为他才能高超。初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举荐茂材,张勃举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司隶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陈汤下狱论罪。很久以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一同出兵西域。当天就带领军队分道前进,离城不到三十里,停下扎营。郅支单于派使者责问汉军为何而来,陈汤于是责备单于道:“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而到现在还没有有名的王侯大臣来见将军接受命令,为什么单于失去主人对待客人的礼仪呢!(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计也将用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策划。”郅支单于大怒,率领军队攻打汉军,作战不利,退入城中。汉兵包围了他们。“删略法”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文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略法)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译文:_解析可删削词语为“乎”“而”“焉”。关键词语为“至”“其中”“下”“掣”“则”。答案来到池塘的岸边,选择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鱼吃的食物,然后将饵料放置在鱼钩上垂入水中,蹲着看那浮子,想着当它动时急忙拉竿,就会钓到大鱼。【参考译文】我在村中居住,闲来无事,喜爱钓鱼游玩。钓鱼的技术虽不好,却也了解其中的乐趣。在初夏、中秋的时候,吃完早饭后走出家门,远远望见村中的池塘,天气晴朗,水面上碧波荡漾,赶快(回家)整理出钓竿,拿着篮子前去。来到池塘的岸边,选择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鱼吃的食物,然后将饵料放置在鱼钩上垂入水中,蹲着看那浮子,想着当它动时急忙拉竿,就会钓到大鱼。不久,看到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就慢慢地牵动它,但它仍旧没有动静;不一会儿手脚就疲倦了,在岸上放稳鱼竿,转动眼睛看一看浮子,它静得和先前一样。好久浮子才动了一动,见有动静(我)急忙抬起鱼竿却什么也没有。“调序法”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陈,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顿首言曰:“(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明年卒,年八十有三。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因隶军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因厚遣之。(2)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会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节选自宋史陈传)(1)关键词语:_调整句式:_译文:_(2)关键词语:_调整句式:_译文:_解析(1)“何功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有何功”。(2)注意“福不乐为鉴用”为被动句,翻译成带有“被”的句子;“托以葬女擅归”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以葬女托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亦不于制置司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