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文言文阅读读课文,完成练习。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 . 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好)书画:_一日(曝)书画:_处士笑而(然)之:_古语(云):_2 .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多选)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3 . 翻译句子。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4 . 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_共读好文,相见欢。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注释: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坚:坚硬。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或:有人。弗:不。5 . 解释下列句子划横线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应也(_)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7 . 文中的楚人所说的:“_”和“_”是自相矛盾的。(用原文中的话。)8 . 成语“自相矛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课文再现。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 . 在这段话中,作者_提出了_的主张。10 . 把内容补充完整。11 . 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2 . 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和_;“舍”的意思是_。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国之器用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选自荀子(注释)国宝:国家的宝贵人才。国器:指可以治理国家的人才。国用:指能为国家所用的人。国妖:指殃国害民的人。13 . 连一连。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用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妖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宝口言善,身行恶国器14 . 照样子,翻译句子。例: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嘴上能讲,身体又能力行,这样的人是国家的宝贵人才。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_15 . 治国者应该怎样对待各类人才?(请用原句回答)_二、诗词曲鉴赏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6 .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_,是由兰芽、溪水、_、_、_等意象构成的。17 . 黄鸡的本意是_,诗中是指_。18 .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山林寂静。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19 .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20 . 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意思相反的诗句。_古诗对对碰。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21 . 这两首诗题目相同,作者是_,写的都是_季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田园农作动态图。22 . 这两首诗写的都是_,第一首诗写乡村男女_、_,日夜忙碌的图景以及农村_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第二首诗无一字言_,无一语写_,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_。23 . 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_古诗阅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4 . 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树、鸦、露珠和_等景物。25 . 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 )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B诗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