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趣编(之十六)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荼,苦荼也。”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现在全国能够叫得出名的茶叶就有1000多种。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杭州龙井。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好茶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称为杭州双绝。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在视觉上给人美的艺术享受。、苏州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庐山云雾。产于江西庐山。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等三县所产为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 ,叶底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着特点。、白毫银针。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武夷山。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安溪铁观音。产于闽南安溪。制作工艺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10、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在其它的“中国十大名茶”说法中,一般常见到的有产于安徽屯溪等地的“屯绿”、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云南的“滇红”、河南信阳的“信阳毛尖”、湖南的“君山银针”等。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是时,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明、清时期,茶文化大盛。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人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以及新时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历代咏茶诗词数量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如写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龙凤茶、范仲淹的鸠坑茶、梅尧臣的七宝茶、苏轼的月兔茶、苏辙的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等等。写名泉的有苏轼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朱熹的康王谷水帘等等。写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陆龟蒙分别作的茶灶、茶焙、茶鼎以及茶瓯等等,写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苏东坡的汲江煎茶、陆游的雪后煎茶等,写品茶的有钱起的与赵莒茶宴、刘禹锡的尝茶、陆游的啜茶示儿辈等。写制茶的有顾况的焙茶坞、陆龟蒙的茶舍等,写采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张日熙的采茶歌、黄庭坚的寄新茶与南禅师、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朱熹的茶阪等等。历代诗人在茶诗、茶词的内容上,写得最多的莫过于颂茶和借茶抒怀。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将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咏诗中,将茶比作美食;秦少游在茶诗中,将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词中,将茶比作琼浆。陆游以同宗族的“茶神”陆羽自比,在试茶诗中表示宁可舍酒取茶;沈辽在德相惠新茶奉谢诗中则表示愿意取茶舍鱼,都充分反映了诗人对茶的偏爱。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工程项目验收报告撰写
- 年绩效自评与工作总结
- 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探索
- 地产项目资金运作方案
- 2025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含答案
- 心理学在职场发展中的应用报告
- 2025浙江宁波江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养生美容化妆技巧
- 2025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含答案
- 服装生产流程管理优化规定
-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精神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道教文化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
- 万里一线牵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中医面诊升级版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 消化内科入科培训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透析器分类和选择课件
- 《office培训教程》课件
- 自动化腹膜透析的临床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