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1页
地籍测量(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2页
地籍测量(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3页
地籍测量(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4页
地籍测量(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籍测量学 束蝉方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 采用教材 主要参考文献 章书寿 孙在宏等编著 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学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8钟宝琪 地籍测量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建设部 城市测量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 1999国家测绘局 地籍测量规范 1994国家土地管理局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3 参考网站 注意事项 本课程讲授38学时 实验6学时 自修4学时 成绩评定 考试 笔试 占70 课间实验占20 平时上课 实验表现占10 课间实验分小组进行 仪器十分贵重 使用时须特别小心 学习要求 明确地籍 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概念 了解地籍的种类及特点 理解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特点及其内容 1 1地籍概述 1 1 1地籍 Cadastral 的概念地籍最古老 最基本的含义 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收而建立的土地登记簿册 辞海 1979年版本中 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的册簿 土地的户口 地籍 Cadastre 现代地籍 多用途地籍 是指由国家监管的 以土地权属为核心 以地块为基础 单元 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 位置 数量 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用数据 表册 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 1 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 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 以地块为基础 单元 建立地籍 4 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 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现代地籍的含义 地籍的定义回答了我们对土地及其附着物关注的六大问题 谁的 哪里 多少 什么时候 为什么 怎么样 土地与地籍的关系 1 1 2地籍的种类 按地籍工作的目的和演变过程可分为 税收地籍 产权地籍 多用途地籍 仅为税收服务 专门为土地课税服务的土地清册 法律地籍 反映宗地的界线和界址点的精确位置及准确的土地面积 现代地籍 为土地利用 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凡经登记的土地 其产权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1 1 2地籍的种类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可分为 初始地籍 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可分为 城镇地籍 农村地籍 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地籍簿册 对土地属性变化的修正 补充和更新 建成区及独立于城镇的工矿企业等用地 城镇郊区及农村用地 城乡一体化地籍 1 1 3地籍的功能 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决策功能社会管理功能 1 2地籍管理 1 2 1地籍管理的内涵地籍管理 CadastralManagement 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 自然和经济状况 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亦称地籍工作 研究对象 土地核心 土地的权属管理 1 2 1地籍管理的内涵 1 2 2地籍管理的原则 保证地籍资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5 保证地籍资料的多用途和高效性 1 2 3地籍管理的内容 1 2 4地籍管理的手段 1 3地籍调查 1 3 1地籍调查的内涵地籍调查 CadastralInventory 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 采取行政 法律手段 运用科学方法 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 权属 数量 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 1 3 1地籍调查的分类 按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 初始地籍调查 一次性工作 变更地籍调查 经常性工作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 农村地籍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 相互衔接 1 3 2地籍调查的内容 地籍调查通常是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 也就是查清每块宗地 城镇 或地块 农村 的坐落 位置 地号 地类 等级 所有者 使用者 权属 权源 面积 利用状况 土地质量等 为后续的测量 地籍勘丈等工作提供其权属界线和界址点的位置 为测绘地籍图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编制地籍簿册和进行地籍管理提供依据 1 3 3地籍信息的表现形式 1 地籍图形集用图直观形式描述土地和附着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地籍图 专题地籍图 宗地图和土地质量评价图等 2 地籍数据集用数字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 数量 质量 利用现状等要素 如面积册 界址点坐标册 房地产评价数据等 3 地籍簿册集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 法律状态 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如地籍调查表 土地登记表和各种相关文件等 1 3 4地籍调查的原则 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 实事求是 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1 3 5地籍调查的实施 1 4地籍测量 1 4 1地籍测量的内涵地籍测量 CadastralSurvey 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 位置 数量 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规范 CH5002 1994 1 4 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动态监测相关测绘 1 4 3地籍测量的基本工作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勘丈 面积量测 1 4 4地籍测量的特征 1 地籍测量是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 可靠的 大众易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 地籍测绘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4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5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6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7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8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1 5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历史 一 地籍发展综述 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二 地籍测量发展综述 规 矩 弓传统测量技术现代测量技术 奴隶社会地籍管理雏形封建社会的地籍管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地籍管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土地革命20世纪后期的改革开发时期的现代地籍管理 1 5 1我国地籍发展的历史 1 5 1我国地籍发展的历史 一 奴隶社会时期 简单的土地调查 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 初步确认土地的奴隶主私人所有权 并进行税费为目的的地籍管理 九州 公元前2100多年的夏朝 九州土地分为九等 按土色 质地和水分等 在 周礼 中记载 周朝的官制专门设立有 地官 职 负责土地调查 绘图 农林行政 土地分类 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贡赋 1 5 1我国地籍发展的历史 二 封建社会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末期 封建土地制度及其生产关系开始建立起来 公元前359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废井田 开阡陌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买卖 奠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 明朝建国初 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土地清查 编制全国土地资源登记簿 鱼鳞图册 明代洪武鱼鳞图册 1 5 1我国地籍发展的历史 清朝康熙时期的 皇舆全览图 和乾隆时的 乾隆内府皇舆全图 则为的地政管理提供了较精确的图件资料 皇舆全图 乾隆八年颁布田亩 丈量规则 我国古代第一部测量规范 1 5 1我国地籍发展的历史 三 中国近代 民国 时期 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 不动产登记条例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土地登记法规 1928年 国民政府在内政部下设土地司 主管全国土地测量事宜 1932年首次在地籍测量中运用航空摄影测量 1934年制定 土地测量实施规则 1942年成立地政署 1944年 地政署公布 地籍测量规则 1 5 1我国地籍发展的历史 四 社会主义建国初期 1949 1957年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土地改革 尤其是分配和填发土地证阶段 地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作化过程中未办理土地登记 留下很多后遗症 1958 197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 1966开展了全国性的第一次土壤普查鉴定工作 十年文革 地籍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 1 5 1我国地籍发展的历史 五 改革开放时期 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6年 开展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1998年4月8日 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组建国土资源部 1998年8月29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 土地管理法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1 6地籍测量学 1 6 1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 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 以土地的管理 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 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研究的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 地籍测量学是研究土地信息测绘工作的理论 技术 方法以及仪器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