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 至承天寺 寻 张怀民 怀民 亦未寝 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 如积水空明 水中 藻 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 何夜 无月 何处 无竹柏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朗读课文初探苏公心境 苏轼那晚怀着怎样的心情赏月 找出相关语句 试着分析 知人论世了解夜游的背景 感受苏轼的孤独 1 从夜游的原因看 无与为乐的孤独2 从夜游的地点看 佛门之地 有孤独之感3 从夜游的同伴看 两闲人 两个被贬的失意官员4 从夜游的内容看 月光虽美但清冷 苏轼 21岁高中进士 奋励有当世志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 治理水患 力挽狂澜 43岁 元丰二年 任湖州太守 同年 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 44岁 元丰三年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当时 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 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 说他以诗讪谤朝廷 八月 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 乌台诗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与折磨 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后经多方努力 才获救出狱 被贬到黄州 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 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张怀民此时也因被贬 寄居在承天寺 这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的四十五岁到五十岁的五年惠州的五十九岁到六十二岁的三年儋州的六十三岁到六十六岁的三年 1 苏轼是一个得罪了皇帝和权臣的罪臣2 苏轼在黄州无权也无事 朗读鉴赏体会情怀 欣赏月色 感受心境 提问 苏轼和好友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反复朗读 用心品读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月光撒满庭院 那一片清辉如同积水一般 清澈透明 把竹柏影比喻成藻荇交横 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境界 盖 字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有一丝惊喜 有一份惊叹 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此处写景没有一个月字 从侧面看却满眼都是月色 作者写景惜墨如金 选词造句十分准确 运用修辞生动形象 只用十八个字 就营造出一个月光如水 竹影婆娑的美妙境界 赏析提示 从字词的度品析 盖 从修辞的度赏析 比喻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侧面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积水 竹柏 月色 藻 荇 比喻 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皎洁 空明 清幽宁静的特点 品味心境 提问 请用原文说说 在优美的月色中 这两位心意相通的文人 明白了什么道理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品味心境 探讨交流作者说他和好友是闲人 你怎样理解作者说的这个 闲人 根据你的理解 说说看 1 指二人的政治处境 贬谪之人 无职无权内心悲凉 2 又指夜游时的心境 空灵自在 悠游自如 总结 苏轼被贬黄州心情抑郁 但他没有灰心丧气 而是借游赏山水来消解内心的郁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