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洛溪新城小学 刘飞课文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给你们讲一个周总理的故事。有一天,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是那么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恩来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无言,一时说不出话来。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智慧)是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生活中有很多精妙的语言,有的语言幽默风趣,有的语言机智巧妙,有的语言精炼得当。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难怪有人会说美丽的语言像莲花。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三组课文。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7页,让我们齐读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并思考本单元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让我们牢记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认真地学习这一单元吧!二、出示课题,感受文体1、板书课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老师知道,同学们上课都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已经做了充分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通过预习,你知道杨氏之子出自哪本书,是谁写的吗?你怎么知道的?点评:看注释是理解课文最简便直接的方法之一!(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2、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介绍文言文:这是古人使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三、初读课文,粗略感知1、初读。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可能大家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全班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纠正读音,随机点拨。2、再读。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古时候,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根据文章的意思添加上去的,所以,要想读好古文,首先就要按照文章的停顿读出节奏来。)出示课件,师范读,小组练读、小组展示读、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四、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出示学习方法:借助注释和收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做好记录,不懂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小组讨论交流。)2、交流反馈。(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同桌合作理解。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3、指名读。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师:看到第一句话中“聪惠”这个词,你有什么想法?生:杨氏子怎么聪惠了?到底有多聪惠?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下文。(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哪个字的意思是“就”? “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读一读。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师评:说得真好。能具体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吗?理解:“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谁还会说。(五)体会巧妙A、理解孔君平的话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评:你真会听话。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板书:杨梅 杨家果)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师: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板书:孔雀孔家禽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 (理解:未闻,夫子)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师: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你们老师可以称为夫子吗?师: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 师: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阮夫子。称孔君平为 “夫子”显得有礼貌。我们分男女同学来对对看。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理解:应声答曰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评:你真会读书,很有学习文言文的天赋。朗读。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机智的杨氏子。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预设评:你真是伶牙俐齿;谁愿意跟黄鼠狼结亲啊?真是臭大了;黄帝,我可高攀不起啊。积累: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像这样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出口成章 能说会道 伶牙俐齿 巧舌如簧 油嘴滑舌 唇枪舌剑 三寸不烂之舌 花言巧语)四、赞“聪惠”(机动:口头或书面练笔)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参考答案: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小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评价:动作、心理、神态)五、熟读成诵过渡:古人用了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