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 五章 老子姓李名耳 字聃 楚国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 老子 又称 道德经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曾担任 周藏室之史 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 学问渊博 见周王室衰微 弃官西去 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 五千余言 而去 最终成了隐士 莫知所终 道德经 又称 道德真经 老子 五千言 老子五千文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 分上下两篇 共81章 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 又名 老子 文约义丰 仅五千言 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 的宇宙生成说 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 自然演变的过程 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 而 道 是世界的本源 道德经 春秋战国时期 王权下放 陪臣执命 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 天命观 和 天道观 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 老子形而上学的 道 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 天命观 天道观 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思想的核心是 道 道 是自然规律 自然法则 天地万物的本源 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所以道又可称为 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 众妙之门 万物之宗 老子 论 道 突出的是 自然 即把 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的思想 老聃长寿 一百零一岁仙逝 邻里皆来吊唁 老人哭之 如哭其子 少者哭之 如哭其母 念老子顺民之性 随民之情 与世无争 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 皆悲不自胜 老聃好友秦佚来吊唁 至老子灵旁 不跪不拜 拱手致意 哭号三声即止 待其欲转身回去时 邻人拦住问道 汝非老子好友乎 秦佚答道 当然 邻人道 既为老子好友 如此薄情少礼 可乎 秦佚道 有何不可 邻人闻言 由怒转 大声责问道 其理何在 秦佚笑道 吾友老聃有言 生亦不喜 死亦不悲 汝可闻乎 昔日老聃之生也 由无至有 聚气而成 顺时而来 合自然之理 有何喜哉 今日老聃之死也 由有归无 散气而灭 顺时而去 合自然之理也 有何悲哉 生而喜者 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 死而悲者 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 放生时贵生 死时怕死 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 强求死去也 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 如安时而处顺 则哀乐不能入也 而背自然 违天理 合于道乎 不合于道 可为老聃好友乎 老聃好友者 遵其言而动 顺于道而行者也 吾既为老聃之友 故能以理化情 故不悲 邻人闻之 似有所悟 又问 汝既不悲 何以哭号三声 秦佚笑道 吾哭号三声 非因悲也 是与老聃辞别也 一号 言其生而应时 合自然之理也 二号 言其死而应时 合自然之理也 三号 言其在世传自然无为之道 合自然之理也 老聃举足而应时 动止而合道 吾有何悲哉 众邻闻之 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 故推其为主葬之人 合土之时 秦佚颂悼文道 老聃大圣 替天行道 游神大同 千古流芳 孔子问礼 回到鲁国 众弟子问道 先生拜访老子 可得见乎 孔子道 见之 弟子问 老子何样 孔子道 鸟 我知它能飞 鱼 吾知它能游 兽 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 游者可用钩钓之 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于龙 吾不知其何以 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 吾所见老子也 其犹龙乎 学识渊深而莫测 志趣高邈而难知 如蛇之随时屈伸 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 真吾师也 第一章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道 如果 能过说出来 它就不是永恒的 道 名 如果 能够叫得出来 它 也就 不是永恒的名 我们 用 无 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 用 有 来命名万物之母 所以从永恒的 无 中 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 从永恒的 有 中 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 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 极远啊 又极深 它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 译文 在这一章里 老子认为 道 产生了天地万物 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 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 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 这需要一个从 无 到 有 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子的 道 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 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 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理解 何谓 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 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 道 就是路 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 犹如马致远在 秋思 中所写的 古道西风瘦马 这个 古道西风瘦马 的道 便是道路的道 照 说文 意义的注释就是 道者 径路也 二 道 是代表抽象的法则 规律 以及实际的规矩 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 左传 中所说的 天道远 人道迩 如子思在 中庸 首章中所说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 兵者 诡道也 等等 三 道 是指形而上的道 如 易 系传 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 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 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 玄妙幽微 深不可测了 明确 道是 老子 中最高的哲学范畴 含义有 1 构成世界的实体 2 创造宇宙的动力 3 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 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 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 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 老子 中的 道 指什么 在这一章里 老子认为 道 产生了天地万物 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 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 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 这需要一个从 无 到 有 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 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 老子的 道 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 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 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要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物表象 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德实质 1 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 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2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他的著作 老子 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 道 全书即围绕 道 这一范畴展开 道 是 无 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无 生 有 万物由此产生 道 永远存在 运行不息 可以说 道 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 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 老子评传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 就知道什么是丑了 都知道善何以是善 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 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 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 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 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因此 圣人 用 无为 去处事 用不言去教导 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 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 而不据为己有 推动了万物 的发展 而不以为恩泽在己 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 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 理解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意思 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转化的例子 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 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 都具有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关系 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 普遍的法则 第二层意思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 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 老人提出了 无为 的观点 此处所讲的 无为 不是无所作为 随心所欲 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 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 他以圣人为例 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 但不是强作妄为 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 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 无为思想 生 为 功成 正是要人去工作 创建 去发挥能动性 去贡献力量 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而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 却不必据为己有 不有 不恃 弗居 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 人类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 因而老子极力鼓吹 功成而弗居 的精神 有无互为生灭 红楼梦 开头的一僧一道的开场白 梦游太虚幻境 以及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下反骂贾宝玉 无端弄笔是何人 剿袭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 却将丑语低他人 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 几乎俯拾皆是 辩证观 祸和福相互渗透 福中有祸 祸中有福 老子 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处处提醒人们不要走极端 有物混成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有一存在浑融而成 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 寂兮寥兮 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 廓然无依地自在 没有根本性的迁改 循环反复地运行 永不败坏 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 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 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 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反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 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 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 所以 道是整体性存在 天是整体性存在 地是整体性存在 人也是整体性存在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 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 地效法天 天效法道 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自然 自 便是自在的本身 然 是当然如此 老子所说的 自然 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 道是 自然 如此 自然 便是道 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 道是本来如是 原来如此 所以谓之 自然 评析 本章确立了道的存在地位 及其运动的基本特征 描画了道 天 地 人递归相依的宇宙图像 并提出了 法自然 的基本原则 可以看成是对前面一些章节有关道的论述的概括总结 老子对道的描画也可以看成是对宇宙的运行形态以及宇宙整体与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或者说是某种宇宙论观点的提出 这是人们谈论 老子的宇宙论 时的主要依据 老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出一个起比兴 旁证作用的范例 而不是为了某一因应决断而求证事实的根基 怎么看待 清静无为 明确 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 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 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 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 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 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 受其影响 国人生活萎靡不振 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 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 亦可救弊 亦可养人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十九章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放弃聪明和智慧 百姓才会有百倍的利益 抛弃了 仁 和 义 百姓才能回到孝慈 放弃追逐巧利 盗贼就会消失 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 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 表现单纯 持守朴素 减少私心与欲望 放弃学问 没有忧愁 理解 在这一章中 老子主张摈弃知识 智慧 摈弃仁义等道德规范 他认为 圣 智 产生法制巧诈 用法制巧诈治国 便成为扰民的 有为 之政 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 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 论述方法 具体论述治国主张 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大道 本无仁可言 讲求仁义 表明大道已失 对百姓怀有 仁 也属多事 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 国家就不宁静 人的天性就讲孝慈 不讲仁义 百姓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 治国者无欲 则不积聚奇巧器物 不见可欲 则民心不乱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译 天地不情感用事 对万物一视同仁 圣人不情感用事 对百姓一视同仁 大意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 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 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 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 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 无为而治 价值观 要按照大自然的本性 大自然的规律去改造大自然 这个叫 以天合天 这是老子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 这里的 自然 不是指天地万物的大自然 而是指天地万物本来就是这样子 本然如此 自然如此 指物的本性 真性 指由天地万物因其本性而有的自然的生存状态和运动状态 比如海鸟 它在海边的时候 在水边吃小鱼 在那里活动着 等人来的时候 它就走了 人一离开的时候 它又来了 这就是它的生活方式和动作方式 是天然而然的 是自然如此的 不是强迫它如此的 因此老子说 人应当按照自然的原则去生活 举一个例子 叫 鲁侯养鸟 的故事 古代的时候 山东曲阜这一带叫鲁国 鲁国人当时在海边发现一只鸟非常漂亮 鲁国的国君非常喜欢它 鲁国人把这只鸟捉住以后 就送到宫里面去了 这只鸟怎么养呢 是依鸟养鸟呢 还是依人养鸟呢 最后选择依人养鸟 按照鲁侯的生活去养这只鸟 鲁侯吃的是什么呢 方丈之食 整头猪肉 山珍海味 按照这个规格去养这只鸟 听的音乐是九韶之乐 依人养鸟 依照国君的生活方式去养这只鸟 结果这个鸟听到这个声音不是它原来的环境的声音 那方丈之食也没有吃一口 哆哆嗦嗦三天就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事必须顺其自然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主 正言若反 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译文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而攻击坚强的力量 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因为 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弱能战胜强 柔能胜刚 这道理 天下无人不知 但却 没有人能实行 因此圣者说 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 才配作国家的君主 要能承担国家的祸难 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 正面的话听起来像是反话 理解 本章以水为例 说明弱可以胜强 柔可以胜刚的道理 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老子认为 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 但它能穿山透石 淹田毁舍 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因此 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 这里 老子所说的柔弱 是柔中带刚 弱中有强 坚韧无比 所以 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 应该加以深入理解 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由此推而言之 老子认为 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 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 对国家和人民实行 无为而治 并非要君主真的居下位 是要让百姓觉得君主谦卑 不觉得有有压力 如此可使国家安宁而永保君位 儒 佛 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孔子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佛说 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 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 道家的谦下养生 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 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 应当何去何从 或在某一时间 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 自知 自处 水之特性 谦卑 宽容 无争 居善地 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 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 心善渊 心境养到像水一样 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 与善仁 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 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 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 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 把握机会 及时而动 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 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 与物无争 与世不争 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 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上善若水 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 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上善若水 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 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 至净 能容 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到江送客棹 出岳润民田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人往高处走 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及天 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 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 而理想中的 圣人 是道的体现者 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 以不争争 以无私私 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 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 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 最潮湿的地方 上善若水 人格观 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 谦虚往下在老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什么呢 上善若水 老子称之为 无为 原则 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 而是 道法自然 原则在人生哲理中的体现或具体运用 上善若水 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如 人愿意把自己摆在 卑下 的地位吗 自视甚高 是人之常情 处处自觉自己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员 并非易事 愿意和社会的弱势群体做朋友吗 不受攀龙附凤 依靠权势观念的束缚 而自愿为弱者呐喊奔走 才真正领悟了 上善若水 的真谛 生活中谦虚谨慎 诚实守信 从水的流动中吸取智慧的启示 如果肩负重要责任 能不走极端 不搞大起大落吗 在老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什么呢 就是 上善若水 上善者就是最高的善人 如果你能做到像水那样的品格 你就是最高的善人 老子的著作中有两个词特别出名比喻 一个是赤子 就是光着屁股的小孩 他多次讲 人要做到赤子那个程度就是最高的理想人格了 另一个就是水 你达到这个水的品格 你就是最善的人 就是最高品格的人 一个是水 为什么老子把高尚的品格比喻为水呢 第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说 你观察水吧 所有的江河之水流到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就是一片绿洲 植物草木都非常茂盛 水流到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就生机勃勃 这是一个基本的观察 就是说水利万物 它非常心甘情愿地施礼于你 但从来不去争自己的利益 所以他这种精神就是只讲奉献而不讲回报的一种高尚的品格 它虽无所求 但是它客观上从万物那里也是得到回报的 每一棵树就是每一个储水池 凡是草木茂盛的地方 那么它的水被蒸到天空以后 它必然要经常下雨 有了雨以后 江河就不枯了 它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根据这个道理 老子有一句名言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就是说 圣人从来不积攒什么财富 尽量为别人做好事 自己也就有了 尽量把东西给别人 自己也就越多了 这个就是讲舍与得的关系 有一种酒叫舍得酒 这个酒的名字起得好 只有舍了才能得到 这个就是辩证法 舍得舍得 舍了才能得 小舍小得 大舍大得 不舍不得 这个就是人生的艺术 这就是老子说的 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 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 1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 必高而以下为基 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 民贵君轻 2 韬光养晦 守雌 贵柔 知足 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 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 3 后发制人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胯下之辱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大勇若怯 能屈能伸 等 4 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 是一种中国式智慧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国土小 人民稀少 即使 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 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 不向远方迁移 虽然有船只车辆 却没有必要去乘坐 虽然有铠甲武器 却没有地方去陈列 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 使人民 吃得香甜 穿得漂亮 住得舒适 过得习惯 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 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 但邻里间从生到死 却互不往来 理解 这是老子理想中的 国家 的一幅美好蓝图 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 老子用理想的笔墨 着力描绘了 小国寡民 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 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 这个 国家 很小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 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 民风淳朴敦厚 生活安定恬淡 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 不会攻心斗智 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 老子的这种设想 当然是一种幻想 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章全面阐述 小国寡民 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措施 总的措施是 弃用各种器具 让百姓安土重迁 具体做法是 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难 不用武器避免战争 不用文字把事情简单化 让百姓无忧无虑 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有关 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 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 是要缓和人类社会的矛盾 而人类冲突的根源 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的私欲 所以老子提出 无为 质朴 无欲 谦退 不无 种种观念 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 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 有了多少无谓的牺牲 老子说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 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 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情怀 而不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 他倡导 为而不恃 弗居 不争 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 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 无功而争功 有功而居功的行为 老子的 静虚 观念犹给人启迪 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 唯有这种心灵 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 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 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 无异于清醒剂 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他教人无为 无我 居下 退后 清虚 自然 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 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 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 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 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 老子的思想 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 增加了深度与韧性 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 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 主张体法自然 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 论语 孟子 儒道互补探讨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 那么 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 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 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 读史有智慧 研读探讨 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 儒家 道家 研读探讨 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 儒家 孔子 道德上主张 仁 政治上主张 礼治 孟子 主张 仁政 道家 研读探讨 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 儒家 孔子 道德上主张 仁 政治上主张 礼治 孟子 主张 仁政 道家 老子 强调 道 主张 无为而治 庄子 主要思想有 天道无为 主张无为而治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应自然 安时而处顺 儒家 道家 儒家 道家 A 偏重社会伦理 思考 人与人 的关系 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 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儒家 道家 A 偏重社会伦理 思考 人与人 的关系 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 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A 偏重哲学问题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儒家 道家 A 偏重社会伦理 思考 人与人 的关系 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 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 侧重人道 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A 偏重哲学问题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儒家 道家 A 偏重社会伦理 思考 人与人 的关系 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 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 侧重人道 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A 偏重哲学问题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B 侧重天道 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儒家思想中超然通达的一面 曾皙 曰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子曰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 第七十八章 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 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 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 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 其德乃普 第五十四章 1 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有哪些影响2 你知道 儒道互补 在哪些文人身上得到体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儒家 道家 A 偏重社会伦理 思考 人与人 的关系 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 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 侧重人道 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C 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 苏轼 李白 陶渊明 A 偏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目标管理与有效执行课件
- 消防基本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心得体会
- 下穿通道施工方案
- 卫生设施设计
- 定型钢模施工方案
- 高中女生青春期教育指导
- 家庭消防题目及答案
- 宴歌舞蹈 教学课件
- 卫生院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防治知识培训后测试题(含答案)
- 定向增发业务培训
-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 2025)》解读
- 2025年内河船员考试(船舶辅机与电气2203·一类三管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农村土地确权课件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财政分局对账管理制度
- 2025四川农商联合银行信息科技部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皮肤知识与问题性皮肤分析(入行必看)
- 江西之江化工“7.2”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 岩土工程勘察 第七章 静力触探试验ppt课件
-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