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五)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五)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五)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五)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五)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五)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1 . 信念是一粒种子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了一处地基。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来未见天日的地基上,竟长出了一片在英国(1)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野花野草。这片地基,大多是几百年前罗马人进攻英国时建造的,大概花草的种子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了阳光,就立即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一粒种子,即使被埋没数百年,依然蕴藏着生的希望;那么一个人,当他处于困境时,又当如何呢?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2)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1.写出和文中画线部分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1) (2) 2.“喜极而泣”中“极”的意思是。A顶端,最高点,尽头B尽,达到顶点C最高的,最终的3.如何理解“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这个句子?4.读了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2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 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 “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喂!快走啊!”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 “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 “唉!小街太窄了! “一个中年人长叹了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白,神情安详,嗓音烘亮: “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须当?)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厮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亭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道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1)文中第三自然段划( )内的文字有几个错字,找出来。(2)本文叙述小街堵塞的句子,请用 “”画下来。 (3)文章将( )比作小溪。(4)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括号里打“”说明小街太窄,交通容易堵塞。赞扬老人排解纠纷,维持交通秩序。批评两个小伙子不讲文明礼貌,在街上吵架,阻碍交通。课内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节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3 . 文中画线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换成“1860年”吗?为什么?_4 . _、_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掠夺行径的野蛮;_、_等词语则表现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5 . 文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读慈母情深选段,完成训练。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6 . 母亲旁边那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是对母亲的( )。A赞扬B批评C鼓励D讥讽7 . 选文对母亲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8 . 读画“”的句子,选一选。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_)的母亲;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_)的母亲。A勤劳能干B通情达理C生活拮据D和蔼可亲二、诗词曲鉴赏课内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目,家祭无忘告乃翁。9 . 这首诗是时期(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